設置

第四十九章 結算

熊貓書庫    混在1275
🔊點這里聽書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根本用不著葉應有去打聽,第二日一大早,負責本地民政的通判胡幼黃送來了更為詳細的統計數據,只看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劉禹就明白對方下了多大的功夫,而且將事情做在了前頭,怕是提早了一個月還不止。

  “......下官到了瓊州之后,蒙撫帥和陳府君器重,掌管了一大攤子事,國計民生、經濟俗務,那些原本書上的話語,竟是如此的繁瑣,讓人始料未及,多虧了原來衙中的一幫子老胥吏,才能勉強支撐下來,沒有鬧出什么大亂子。”

  劉禹默然不語地聽著他的講述,可以這么說,胡幼黃的經歷就是他的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做事的是人,要人做事并不是空口白牙一句話的事,更不是拿槍一逼,人家就屁顛屁顛地去干了。他嘴里的那些胥吏,若是沒有經歷過靜江城的那次亂子,哪會有多少積極性,而像荊湖那些人的做法,才是這個時空的不二法則,可惜碰上了李十一這個愣桿子,一下子全都折在了靜江城下。

  心服也好、威服也罷,只要他們老老實實做事,劉禹并不在意他們有著什么樣的小心思,也許這些人還打著’鐵打的府衙流水的官,三年一任到時走人’的主意,孰不知這里已經是一個新世界,有著種種他們所無法理解的規則,只有順應時代潮流的那一部分,才能最終活下來。

  “撫帥說得這種事情,至少已經持續了數月之久,那時工分制還未實行,做工的百姓都是當日結算,或是米糧、或是鹽糖、也有些兌了鐵器回去用的。因為那些事物要比本地所產的好上不少,便有些商人以銀錢或是它物與他們換,一來二去,等到島上百姓日漸增多,銀錢不敷使用,又買不到東西,這類勾當便逾演逾烈,不只是那些事物,就是尋常的粟米、魚羊都成了可換之物,似這般的換物之所,多在一些富人聚居的營區,漸漸成了常例。”

  說到這里,胡幼黃的表情變得有些古怪:“因為金銀無甚作用,有些大戶人家,便將侍婢的身契文書拿來交換,左右也要吃飯,還能少張口呢。”

  買賣人口!劉禹的吃驚程度不在對方之下,穿越的初期,他就在大都城中見識過真實的人口市場,自己也曾花錢買過奴仆,當然在他看來這是一種解救,來到南邊之后,同樣屢見不鮮,他岳家便有著幾百家仆,而他自己家中,光是小妻子陪嫁而來的男男女女就有十多個,這么久以來,早已經習慣了出入有人侍候的奢侈生活,可是乍一聽到這種事情,心中依然有些不舒服。

  直接頒布放奴令?說實話還真有些舍不得,這就是所謂的‘由簡入奢易,反之難’吧,劉禹嘆了口氣說道:“成玉,你帶人去將那些有意出賣仆役的人家統計一下,不拘多少都由官府出面接下來,就用易物之法,作價幾何你同他們去談,換回來的人,男子補入衙中或是軍中,女子識字者發往學堂,不識字的去醫院、服務社等處。”

  “為何不徑直補給他們工分?”

  對此做法,胡幼黃倒是沒有什么意見,既然是以官府出面,走得公帳,那弄來的人自然也算是官府的人,能多一些人手可用,他自然是樂見其成的。

  聽到他的問題,劉禹擺擺手解釋道:“所謂工分,便是指的勞動所得,本官另可麻煩一些,也不想私相授受,此口不可開,更不可從你我這里開。”

  “下官明白了,那些市場呢?”胡幼黃對此心領神會,不過此來的主要原因還另有其事。

  劉禹知道他所問的是直接取締還是納入管制中,以目前的形勢來說,這種私自形成的交易市場規模并不算大,一道禁令下去就能讓它們由明轉暗,禁絕應該是不可能的,有需求就有交易,這是經濟規律的必然結果,后世那么嚴格的監控,黑市依然無法禁絕,就是這個道理,不過要官府一體管起來,費時費力不說,場地也不好辦,交易大樓之類的建筑還停留在紙面上呢,一時半會兒哪輪得上它們。

  “睜只眼閉只眼吧,不過要嚴格管理出入庫制度,服務社的交接班,一定要做日清月結,哪一處對不上,責任人立刻法辦,堵住了源頭,讓他們做不大,便算不上大事情。”

  “只怕是‘樹欲靜而風不止’。”胡幼黃出人意料地嘆了一聲:“不光是咱們這一頭,近日過海而來的商家已有不少,他們所攜帶的貨物不在少數,每日里都在打聽,倒底哪一天才能開埠。”

  “市舶司的事情,不是應該找黃器之么,尋到瓊州來做什么?”

  “還不是看上了咱們那些事物,對于蕃人的那些,就有些不以為然了唄。”

  經他一提醒,劉禹才恍然,他居然把一件大事給忘了,當初能在這里搞出一大堆事兒,打得就是瓊州開埠的幌子,現在都過去半年了,這事還沒個影,難怪無論是早來的蕃人還是后來的大宋客商,都耐不住要四處打聽。

  商人逐利,眼光上自然不會差到哪去,現在對面那一頭已經陷入了戰亂中,一時間誰也不知道何時能安定下來,蕃人所運來的那些地毯、香料、飾物哪里還有人要?還不如服務社里賣的那些民生物資有用呢,雖說海貿有巨利,可也得有命花才行,眼下有這么一個好的貨源地,這些人只怕已經記不得當初那個龐大的海路開拓計劃了。

  “他們的貨都以什么為主?”不過劉禹并沒有貿然決定什么,有些事情以他的眼光是看不到的,

  “瓷器、絲綢大抵不出這兩樣,以往都是讓蕃人趨之若鶩的。”

  胡幼黃特地加了一個限定詞,劉禹當然知道那只是‘以往’,現在么,同對面過來的客商一樣,他們的眼光同樣盯在了那些新奇的事物上,這倒是讓他想到了另外一層,海貿始于何時,在史書上還有些爭議,可是盛于宋時卻是確定無疑的,它不光造就了泉州、廣州這樣的商港,還帶動了一大批的相關作坊,最有名的就是瓷器,直到二十一世紀還有從海中打撈出來的南宋海船,里面裝得最多的,就是這些東西。

  那可是宋瓷!眼下不需要從海里撈,直接就擺在他的面前,單位則是“船“,就算是宋末,那也是宋瓷,想到這里他的眼睛一亮,不知不覺露出一個笑容。

  “你讓這些客商拿些樣品來。”為了怕對方誤會是官府敲詐,他又補充了一句:“不要多,每種一兩樣即可。”

  胡幼黃倒是沒怎么生疑,這本就是必要的程序,抽撿以防他們拿次充好,他來這一趟主要還是上報戶籍的登記情況,雖然每天還些零星的海船過來,大致上移民行動已經結束了,而將這數百萬戶籍資料整理妥當,他帶著一幫老手也干了差不多一個月的功夫,這是與數據庫系統并行的另一套紙制系統,也就是所謂的‘魚鱗冊‘,在這個時代,也只有種冊子,才是官府統治萬民的直接依據,因為它既看得見還摸得著。

  不過對于他帶來的那幾十口大箱子,劉禹連打開的興致都沒有,只是簡單吩咐親兵們將它們搬入庫房,等待回去的時候裝車,就撒手不管了,如果不是為了等人送來樣品。他連這一刻都不會耽誤,這個龐大的系統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而數據的匯總工作,只能放到后世去,當它們能做到實時和同步了,整個系統才具有了實用性。

  因為大部分女眷都去了學堂,就連丫環也不例外,營地里顯得很安靜,劉禹帶著一早就等在門口的吳老四等人,轉頭去了另一處,那是一片單獨的營區,離著倉庫很近,守備自然也很嚴密。

  整個營地倒是不算大,當中的一個帳篷外頭,排著長長的隊伍,隊伍的后頭還有不少的人陸續趕來,其中有不少都是傷殘的老卒,見到他們一行的到來,紛紛向他致禮。

  “......不是說了,像你們這般,不用行禮的么?”劉禹嘴里說著嗔怪的話,面上的表情還是很受用的,畢竟這是人家發自內心的尊敬。

  一邊走,他一邊簡單地同他們說著話,這些人掌握著第一線的民情,是了解各地情況的最好來源。

  他們所有的人都拿著一個或多個手柄,而帳篷里則擺著一臺電腦,作用就是將這些手柄中的資料進行更新,以便形成新的數據,簡單來說這里就是一個數據結算中心,不過是手工的那種。

  因為沒有形成聯網,目前來說,還做不到實時結算,都是等到夜里下了工,各地的負責人才會將一天之內錄入的資料交上來,在這里進行處理,由于涉及的數量越來越多,處理的速度也就越來越慢,很明顯這里還在排隊的都是來自于稍遠一些的地方,有的甚至隔了幾個縣,多半是連夜趕來的,效率急待提高啊。

  沒等招呼打完,突然聽到里頭傳出一陣吵鬧聲,劉禹停下了動作,掀開簾子走了進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