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墨氏這個家族的淪落,秦素的感觸并沒有李玄度那樣深。
她可是頭上頂著刀子活在每一天里的人,哪來多余的情緒替他人感慨?
既然李玄度并不知隱堂與墨氏的詳情,秦素便也失去了追問的興趣。
她對隱堂實在太熟悉了,而她借紫微斗數之口,將隱堂這個大消息賣給李玄度的目的,也并不單純。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以隱堂之能,一個李玄度也未必對付得了,一切還必須等到秦素回到青州之后,依據形勢再做打算。
李玄度的語聲此時忽又響起,只他聽道:“除墨氏之外,阿素請那人幫忙打探的消息,也有了一些眉目。”
秦素一下子停住了腳步。
“潁川那里也查到消息了?”她問道,面色瞬間變得冷凝。
李玄度側首看了她一眼,點了點頭:“是,有消息了。雖不是什么大消息,不過卻有點出人意料。”
秦素的心立刻提了起來,沉聲問道:“還請李郎賜告。說到底這也是我秦家之事,我想聽詳細的內容。”
“好。”李玄度答了一字,復又探手向她發上拍了拍,語聲柔和:“阿素也勿要太急,事情還在查,我這里拿到的也只是第一波的消息而已。”
他一面說話,一面便邁步朝前走去,秦素則亦步亦趨地緊隨其后。
空曠的雪野之上,大片的雪花紛紛揚揚,一高一矮兩道身影漸行漸遠,而留在他們身后的兩行足印,亦漸漸被大雪掩去,終是了無痕跡…
中元十三年大雪節氣那一天,江陽郡最大的縣城——平城,迎來了今冬的第一場雪。細碎而疏落的雪片飄飄灑灑,如春日飛絮、夏時落英,在半空里舞動著,時而被寒風拂得紛亂。
遠遠望去,平城特有的黛瓦白墻如一張失了水分的畫,干巴巴地遍布四周,大片的屋頂都積了雪,也只是薄薄的一層淺白而已,并不顯得多厚,卻是經久不化。
大陳長達八個月的干旱,令這座南方的城市亦如同北方一樣地干冷,以往雪雪菲菲、溫潤細膩的南方況味,如今再也不見,更遑論“青磚濕淺印、細雪覆苔痕”的詩情畫意了。
這樣的冬日,最宜于守在家中,將紅泥爐子點了,再溫上一壺青梅酒,煮酒賞雪,闔家圍爐而坐,共同領略冬時特有的那種愜意。
可是,在這個冬天,平城中賞梅踏雪的人明顯地少了,倒是有不少行色匆匆、呵手攏肩、往來于米糧鋪子的寒族庶民,為了每一日的果腹之物而四處奔波。
這些愁苦且凄惶的身影,令這個冬天更顯蕭瑟。
雪自無情,仍舊迎風灑落,全不知人間愁煩。而一隊勁裝的護衛,護著一輛氣派的四馬馭車,便在這稀疏而又綿延不斷細雪中,不緊不慢地穿過了北城門,沿著城中最寬的那條石板路,向著南城門的方向行進。
街道上的行人本就極稀,而這隊車馬一看便是氣勢非凡,往來的行人哪里敢多看半眼,皆是小心地避去了一旁,而這條寬闊的石板路,也因此而顯得更加空闊起來。
阿堵跽坐于小榻上,偷瞄了一眼車窗外寂靜的行道,鼓了鼓腮幫子,復又垂頭喪氣地扇動著手里的一柄小竹扇,將小火爐里的火煽得更旺了些,一面便將那雙牛眼一個勁兒地朝上翻。
這都已經進城了,再走不上兩炷香的功夫便能到得大郎君的住處,可是,他家郎君卻定要現烹一壺新茶。
純粹瞎折騰,凈會搓磨自家小廝!
阿堵好容易將白眼翻了個夠,便又不情不愿地去看爐火,心中直是無比哀怨。
跟著他家郎君,賞銀那是休想有的,每日里的活計倒是沒個完,還要經常被他家郎君氣個半死。想他一介小廝,活在薛二郎的淫/威之下,著實不易。
此刻,剛剛欺負完自家小廝、神清氣爽的薛二郎薛允衡,正閑閑地將左胳膊肘支在膝頭上,撐著半邊下巴,那雙清幽的鳳眸微斂著,看著手里的一封信。
他已經維持這個姿勢好一會了。
手中的信箋只是極普通的糙箋紙,紙質白中泛黃,制工粗糙,頁面上凸起的顆粒時而劃過指腹,撫之令人不適。
然而,便是如此粗陋的信箋,薛允衡卻像是極珍重,盯著那封信瞧了半晌,似是癡了。
這封信上的內容,其實他早便熟記于心了。可是,他卻仍舊將視線停留在紙頁上,似是對寫信人那一筆瘦骨零丁的字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封信,是薛允衡一個月前在大都時收到的。
送信的周鯤從上京騎快馬趕回大都,親手將這封信交到了他的手上。
據周鯤說,此信乃是垣樓的東家給的,指明了要他“速速轉交薛二郎”,并特意表明,此信為“東陵先生所贈”。
薛允衡凝眉看著這封突如其來的贈言,清幽的眸子里光影岑寂,似無波瀾。
這份贈言仍舊秉持著東陵野老一慣的風格,詞句粗陋、意思簡明,信中只寫了十字,說的是:“周、杜、馮、史等,可予黃柏陂。”
除此之外,再無半句提示。
誠然,也確實不需要提示。因為,這信中所蘊含的惡毒之意,只這十字便可道盡。
縱使這惡意并非針對的是薛家,在收到信的最初,薛允衡仍舊很有些不適應。
東陵先生的幾度贈言,從來皆是中正平和的,對未來的指向亦很明確。可是此信之意味,卻極其古怪。
便是因為對這封信的古怪之處有些不解,薛允衡才最終決定動身離開大都,來平城與薛允衍匯合。
恰巧那占田復除一案也到了即將收尾之時,薛允衡對此案投入的心血不比薛允衍少,他也早就打算要來了,如今也不過是提前了數月而已。
一念及此,薛允衡鳳眸中的岑寂便作了冷意,唇角微微一勾。
占田復除案本身并不復雜,早便在他的預料之中,他一早便清楚地知道,這案子背后必定牽扯著大人物,可他唯一沒想到的卻是,此案發生的時機會這樣地巧。
連薛允衍都有些委決不下,可見這時機之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