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651【長江大橋】

熊貓書庫    民國之文豪崛起
🔊點這里聽書

  聽說周赫煊想要投資修鐵路,宋子文有些詫異地問:“明誠兄,你想要注資哪條鐵路的修建?”

  “粵漢線。”周赫煊笑道。

  “粵…粵漢線?”宋子文愣住了,隨即哈哈大笑道,“明誠兄想太多了,粵漢線不用你投資。國民政府就算再缺錢,也不敢挪用粵漢線的修筑資金,那是蔣委員長親自過問的鐵路干線。”

  何為粵漢線?

  即廣州到武昌的鐵路段線。

  兩湖地區是抗戰打得最膠著的地方,那時東南沿海被日本占據,西南地區又交通不便,于是英美的國際援助只能走海路到廣東,再通過鐵路運輸(粵漢線)抵達前線戰場。

  粵漢線,可以說是抗戰中后期的國家生存大動脈。

  這條鐵路已經修了快40年了,最初由盛宣懷引進美國資金筑路,但引起粵、湘、鄂三省紳商的不滿,強烈要求滿清政府收回粵漢線的修筑權。經過數年的扯皮,張之洞站出來支持本國商人,粵漢線變成了官督商辦。

  但這還只是開始,美國暗中各種挑事,還把比利時拉下水,甚至英法德等國也想進來分一杯羹,再加上中國商人籌款不利,粵漢線的修建一拖再拖。

  中華民國成立以后,由于連年軍閥混戰,政府再也顧不上修建粵漢鐵路。只能由各地商人零敲碎打,年復一年的修路,終于陸續修好各個路段,只剩下工程難度最大的株(洲)韶(關)段——按照英國人的勘測和設計,這條路段需要打通70多個隧道。

  只要這條鐵路全線貫通,那么到了抗日戰爭中期,兩廣乃至兩湖的物資運輸就有了保障。

  周赫煊問道:“粵漢線有眉目了?”

  宋子文點頭道:“中日必有一戰,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兩湖作為中國抗戰大后方,這鐵路交通是必須要保障的。委員長已經任命凌鴻勛先生為株韶段的工程局長,凌先生是大工程師,經過他的勘測和規劃,這個路段需要打通的隧道可以縮減到10多個,早在去年就正式開工了。我之所以知道得這么清楚,是因為工程耗資甚巨,我在辭去財政部長之前,經過多方籌措才湊足了資金。”

  “原來如此。”周赫煊點點頭。

  老蔣雖然很多時候拎不清,但這件事還干得不錯。如果粵漢鐵路不修通,等將來日本打倒兩湖地區,那么中國官兵就得徹底抓瞎。

  粵漢鐵路株韶段的修建,可謂是“一顆道釘一滴血”。特別是修筑南嶺隧道時,瘴氣叢生、瘟疫流行,時常有工人病死。水泥、鋼材、枕木等修筑材料,必須翻山越嶺的靠人力運輸,一些地方還要雇漁民用小船運送。

  最艱難的時候,有18萬工人同時筑路,老蔣是拼了命要把這條路給打通。

  宋子文突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笑道:“明誠兄如果愿意投資粵漢線,不如把這些錢用來修橋。”

  “修橋?”周赫煊沒聽明白。

  “是的,修橋,”宋子文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茶幾上畫著線路說,“這下面一條,是即將全線通車的粵漢鐵路。這上面一條,是貫通北方的平(京)漢鐵路。中間隔著一條長江,只要修建一座武漢長江大橋,就能直接連通南北,把從北平到廣州的鐵路連通!”

  周赫煊對此很感興趣,問道:“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有難度嗎?”

  宋子文說:“很有難度,早在六年前,政府就準備修武漢長江大橋,但因為中原大戰而擱置。去年這個修橋方案再度被提出,還請了茅以升先生到武漢測量勘探,并邀請蘇聯駐華工程顧問協助擬定修橋計劃。”

  “計劃做出來了嗎?”周赫煊問。

“計劃是做出來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