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原晧宸與綠丘文明的科學領袖進行了一次很有意義的交流。
與綠丘文明的領袖彌尼呵而瑪不同,病床上趴著的這位不是政客,而是一位存粹的科學家。所以,同為科學家的原晧宸和唐吉坷德與之交流起來更容易產生共鳴。
對綠丘文明的科學領袖來說,因為平臺所限,原晧宸和唐吉坷德的科學素養要遠遠高于他,所以,原晧宸隨口提到的一些理論便能給他帶來重要的啟發。
另一方面,雖然綠丘文明的科技水平遠遜于人類文明,但是這位年長的科學泰斗也像原晧宸一樣,擁有豐富的閱歷,且曾經親自與暗能文明接觸過。所以,他對宇宙結構的認知有著深入的見解。
根據其從暗能文明處獲知的訊息,以及自己的猜測,他描述下的宇宙大體被劃分為四個及以上的層次。
如果我們現存的宇宙是由一個致密熾熱的奇點,于悠遠的年代之前的一次大爆炸后膨脹形成的,且就像一個氣球一樣不斷向外擴張膨脹的話。那么,宇宙由最先的爆炸核心處向外一直延伸到爆炸最初,即氣球的邊緣,大致被高等宇宙文明約定俗成地劃分為四個層次,即:內層,中層,外層,以及宇宙之外的空間。
這一構想與原晧宸的推測基本相似,也與人類文明提出的大爆炸理論相當。但亦存在一定的差別。
例如:人類的大爆炸理論建立在兩個基本的假設之上:
1、物理定律的普適性。
2、大尺度上宇宙是均勻且各向同性的。
但是,在其他高級宇宙文明的理論中,宇宙并非均勻的,不同的層次密度也不盡相同,基本上是:內層大于中層,中層大于外層,外層大于宇宙之外的空間。
就像吹氣球一樣,氣球上的圖案將隨著氣球的體積變大而逐漸變大,變淡。在該理論中,宇宙的物質密度也遵循這樣的規律,當宇宙越到外層,物質膨脹的速度,或者物質密度下降的速度便越快。
銀河系的高級文明猜測,當抵達宇宙最外層的時候,物質的密度會下降到驚人的程度。直觀的來形容,也就是,每個恒星系之間的距離都至少在成千上萬光年以上。
這對低級宇宙文明來說是無法想象的!
想當初,原晧宸搭乘未來號宇宙飛船前往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時候,僅僅4.3光年的距離就飛了將近十年。這還是星際探索聯盟改造了造物主的宇宙飛船,獲得造物主的科技之后才實現的。
否則,按照人類21世紀初的航天水平,即使不考慮燃料補給的因素,想要抵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至少也需要近萬年。
不管我們往任何方向觀察,遠處的恒星都正在急速地遠離我們而去。宇宙還在不斷膨脹。這便意味著,在遙遠的年代前,星體相互之間應當更加靠近。我曾經聽聞暗能文明描述,大約100億至200億年(翻譯為地球年)之前的某一時刻,宇宙的所有星體剛好在同一地方,當時宇宙無限緊密,直到爆炸的發生,膨脹的開始。綠丘文明的科學領袖回憶道。
(按照理論描述,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對方的叫法不同)處在宇宙的內層接近中層的位置?)原晧宸詢問道。
是的,所以銀河系內的恒星之間的距離還不算太遠。綠丘文明的科學領袖繼續描述道,其實,除了內層核心區域之處,整個內層是最適合初級宇宙文明誕生和發展的地方。
(因為宇宙內層核心處恒星過于密集,各種恒星爆發的宇宙災害將那里變成了地獄。而中外層恒星系統之間又相距太過遙遠,初級宇宙文明會牢牢地被困死在母恒星系統之內難以翻身。)原晧宸分析道。
你描述的真是對極了!綠丘文明的科學領袖連連稱贊道。
(理論上,越靠近外層,所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宇宙文明便越是古老!)
這一點,原晧宸在與暗能文明交流的時候曾經聽到對方提過,宇宙的外層,宇宙的邊緣存在著最為古老且強大的文明世界。在早期,氣球(宇宙)膨脹的還不是很夸張的時候,這些宇宙文明就已經獲得了強大的星際旅行能力。并一直傳承了下來。
是的,這些強大的宇宙文明正在試圖穿越,去探尋宇宙的真相!
綠丘文明的科學領袖充滿期待地說道。
(而內層和中層誕生的宇宙文明也在設法前往宇宙的外層世界。)原晧宸繼續說著,(所以,在漫長的過去,銀河系誕生過的高級宇宙文明也都在前仆后繼,削尖腦袋前往宇宙中層和外層空間,哪怕是一片的荒蕪......)
是的,我們都是科學家,便更能體會到那些高級宇宙文明的期望。綠丘文明的科學領袖說。
(不錯,科學家的身體里都流淌著探索和求知的血液!!)原晧宸也頗為感慨地贊同說道,(在過往的一百多億年間,銀河系曾經誕生過多少宇宙文明,又有多少宇宙文明成長壯大了起來,然后憑借各種科技體系的力量飛出了銀河系。)
如今,那些強大的宇宙文明都在哪里?他們都抵達宇宙的外層了嗎?都穿越過了嗎?
雖然綠丘文明的生物與人類大為不同,但是,所有科學家的精神追求是一樣的。
原晧宸和唐吉坷德也頗為感慨地互望一眼。此刻,原晧宸不禁想起了造物主文明。
21億年過去了!!!
他們還好嗎?如今他們在哪里?他們達成了目標,實現了自己的愿望了嗎?
如今的人類文明,甚至是暗能文明都在沿著造物主文明的路不斷前行,不知道在遙遠的未來,人類文明是否能夠在遇到造物主文明,并致以最真摯的謝意。
因為,正是他們創造了我們......
(不管在哪里看到這本書,都請花費一些時間幫忙投一下免費票,多謝各位書友一直以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