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寧,你可承認紀敬所說?你可有辯解?”
卻說李璟問紀寧,允許紀寧自辯時,紀府養氣院內,紀澤深坐在鋪著紫毛貂皮的紫檀雕鶴太師大椅上,靠在椅背上佝僂的老朽身軀半坐半躺,渾濁的眼睛半開半合,人也半睡半醒。
太師椅旁邊站著跟隨了他多年的老奴,隨時等著紀澤醒來伺候。
不知過了多久,紀澤睜開眼睛,完全清醒過來。
老奴立即上前一步,伸手小心地扶紀澤坐好,然后端過一杯水溫剛好合適的香茗送到紀澤面前。
紀澤接過茶,喝了一口解渴,然后問道:“什么時辰了?”
“剛剛進入巳時。”老奴答道,接著勸道,“您還是再睡一會兒吧,那邊的結果一時半會不能出來。”
老奴指的是府衙公開受理紀敬上書請愿革去紀寧的功名之事。
“嗯。”紀澤應了一聲,精力不濟的他重新靠到椅背上,合上眼睛,準備再閉目養神一陣。
然而,他剛閉上眼,突然有一事如一道閃電劃過他的腦海,令他猛地睜開眼睛,霍地坐直起來。
旁邊的老奴被嚇得一跳。
“我想起來了,我想起來了,”紀澤喃喃自語道,“那天我遺忘的事竟是那事!…可惜太遲了。木已成舟,唯有…”
老奴正想問是什么事時,紀澤突然轉頭看向他,目光少有的清明。
“立即把大管家叫來!”紀澤的聲音不容質疑地說道,隱隱帶著鐵血的味道。
老奴神色一稟,不敢問原因,應了一聲,立即快步走出廳堂去找紀府大管家。
由于紀敬上書請愿革去紀寧功名之事,紀府大管家一直待命著,所以很快地,紀府大管家就隨老奴快步走進來。
紀澤也不等紀府大管家行禮問安,直接嚴聲說道:“王忠,傳我命令:紀府子弟紀敬罔顧紀府嚴禁同族相殘之厲禁,屢次陷害族弟紀寧,我紀澤以族長宗主身份下令,立即將紀敬從紀氏族譜除名!紀敬終身不得再踏入紀府半步!凡我紀氏子弟,嚴禁資助紀敬分毫,違者同罪!”
紀府大管家突然聽到這個命令,愣了半天沒回過神來,以為自己聽錯了。
要知道紀敬上書請愿的事,紀澤雖不出面,但是紀府的人雖不知道是紀澤默認,甚至暗中支持的。現在紀澤突然因為這事對紀敬做出最嚴厲的懲罰。
老奴同樣是瞪大了眼睛。
見紀府大管家愣在原地半天不反應過來,紀澤不由斥道:“還愣著干嘛?立即向整個紀府傳我命令,讓所有人知道,包括紀府之外!”
“諾!”紀府大管家回過神,在紀澤冰冷無情的目光下,不禁打了一個哆嗦,來不及行禮,立即快步退出廳堂,傳達紀澤把紀敬開除出紀府的命令。
府衙,公堂之內。
“回大人,學生永寧不敢茍同紀敬對我的指控!”
只見紀寧拱手對李璟行禮,斬釘斷鐵、鏗鏘有聲地道。
李璟說道:“既然你不承認,說出你的理由。”
“諾。”
紀寧挺直腰,朗聲說道:“其一,學生雖才疏學淺,但絕無行蒙騙錢財、誤人子弟之事!”
“學子進入我三味書院求學,學生盡心盡力教他們識字寫字,他們入學雖短,但都學會了相應的文字,能認會讀會寫,哪里蒙騙錢財了?相反,三味書院內所有學生都獲得學生免束脩上課。”
“大人可以讓三味書院的學子們到公堂上詢問。他們就在府衙外。”
李璟微點頭,下令道:“傳三味書院的學子上堂。”
立即有官差得令出去找三味書院的學子。
“紀寧,你無學不術誤人子弟,難道我們冤枉你了?”紀敬冷哼道。
紀寧看都不看紀敬一眼,他對李璟拱手說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昔日,夫子周游列國傳道,偶遇七歲小兒項橐,交談之下,發現自己有不及項橐之處,遂拜項橐為師。項橐不過是七歲小孩,縱然聰明絕頂,難道他的學識和道德比當時已是知天命的夫子還高?只怕未必。”
“可見,求學之道,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人人可為師,人人皆為弟子。”
紀寧說道這里,站在公堂外旁聽的眾人不禁發出驚嘆之聲,目瞪口呆,震驚不已。
就憑這番話,紀寧哪是傳言中的無學不術的紈绔?縱然是舉人進士也未必能道出這番話來。
“好一句‘求學之道,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公堂上,一直巍然端坐的德高望重的教諭大人沈康突然捋須高聲贊嘆地叫道:“好一句‘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人人可為師,人人皆為弟子’!”
周知婧也不禁美目一亮,綻放出驚喜的微笑,瞬間把偌大的公堂照亮了好幾倍。
李璟同樣不禁吃驚不小,有些不敢相信紀寧能說出這番能讓所有人驚嘆令沈康贊嘆的話來。要知道,當初紀寧被蘇蒹葭要求退婚,很大原因就是紀寧無學不術。
即使是紀敬,也不禁目瞪口呆,不甘心地又驚又怒想道:怎么可能?這怎么可能?!他明明無學無術,怎么可能道出這番令所有人贊嘆的話來?!
所有人驚嘆一陣后,沈康對李璟說道:“昌祺,你認為紀寧這番話是否有道理?”
李璟起來,對沈康拱手答道:“回沈老,紀寧這番話出自圣人之言行,自然正確無誤。”
“嗯。”沈康頷首地應了一聲,“繼續審案子吧。”
“諾。”李璟應道,重新坐回主審正位。
縱然是在公眾之前,貴為知府的李璟也對沈康畢恭畢敬,執弟子之禮。可見儒道在大永朝勢力有多龐大多根深蒂固,且沈康在儒道上是多么德高望重的泰斗人物。
重新坐好位子,李璟恢復應有的嚴肅,對紀寧道:“紀寧,你繼續說下去。”
“諾。”紀寧拱手行禮應道,神情語氣從容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