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855章 誰說我們做不到?

熊貓書庫    動力王朝
🔊點這里聽書

  說的興起的陳耕,忽然發現一個讓他冷汗不止的事情:會議室里好安靜…

  不用轉頭,陳耕也知道,現在會議室內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陽光下被放大鏡聚焦的小蟲子是什么感覺,此刻的陳耕就是什么感覺:姜到底還是老的辣啊,自己這么輕易的就上了宋總的當。

  “沒錯,這也是我想要說的,如果使用2臺NK—8發動機的轟—6就能夠做到載重15到18噸、航程上萬公里,那使用4臺同型號發動機、最大航程卻只有12000公里、最大載彈量只有22噸的轟—8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義?”宋老的目光逐一在在座的諸位身上掃過,這才慢條斯理的說道:“我們的空中加油機也快研究成功了,快則今年下半年、慢則明年上半年,我們也將掌握空中加油技術,如果為改進型的轟—6裝備空中受油系統使之具備空中受油能力,航程也可以達到12000公里以上,那么國家…哦,不,是陳董這么費心費力的成立這個國防發展基金,又有什么意義?”

  宋老在國內航空領域的地位很好,可以說比在座的巨大多數的地位都高,被宋老這么一說,有人低下頭,一臉的慚愧之色,也有人一臉的不忿,陳耕甚至能讀懂這不忿中的臺詞:挑刺誰不會啊,你陳耕也就買買嘴,你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你行你上啊!

  陳耕臉上沒什么變化,心里卻是一陣哀嚎:宋老,我被你坑慘了!

  宋老卻是一臉的恍然未覺,也就慢悠悠的說道:“既然這樣,那干脆你們西飛就好好的搞這個轟—6,把轟—6的潛力全都挖出來,至于轟—8嘛我覺得干脆就這么算了,省下來的錢能讓多少個項目延續下去?嗯,干脆給我們成飛的10號工程一份子好了。”

  短暫的死寂之后,偌大的會議室瞬間就炸了,宋老的話引來無數的附和…

  “對對對,宋老的這個建議太對了,既然轟—8比這個轟—6改強不了幾分,那就干脆取消得了,多出來的錢也好多發展幾分項目…”

  “有道理,我們14所的雷達項目現在正是緊要時刻,既然轟—8上不上的都行,那就干脆不要上了,把錢給我們14所…”

  “就你們14所需要錢啊,我們38所也需要好不好?”

  “我們的對地攻擊導彈項目…”

  “我們…”

  西飛的同志們都用看殺父仇人一般的目光看著陳耕:在這個有項目就有肉吃、沒項目連湯都喝不飽的年代,一個每年需要兩三個億、且能夠有充足資金保障的項目,能養活多少人、能讓多少人頓頓吃肉?可現在,就因為陳耕的一句話,這種好日子說不定就要和自己說“byebye”了,這事兒擱誰身上能受得了?哪怕只是一種可能,早已經將這筆資金視為西飛的囊中之物的西飛諸位領導們也瞬間炸毛了:尼瑪這只煮熟的鴨子打算被人插上翅膀飛走?

  這當然不行!絕對不行!

  作為西飛的總經理,茅東海責無旁貸:“宋總,您這話就不對了,國家委派大家來開這個討論會,不就是為了確定轟—8的這個技戰術指標么?而且這些技戰術指標可不是我們西飛商定的,我沒記錯的話,這個建議將最大起飛重量標定在160噸的建議,是你們成飛踢出來的吧?我記得我們當時的建議是直接標定在180噸至190噸的來著?”

  “啊,這個…”宋總老臉一紅,支支唔唔的,故作而言他,就是不肯正面回答。

  見宋總變相服軟,茅東海也不為己甚,將矛頭移向中電14所的李總工程師,茅東海一臉失望的道:“李總工,如果轟—8能立項,這怎么著都離不開你們中點14所的配合吧?咱們是一家人啊,你這真是…太讓我失望了…”

  “啊…這個…”李總工程師老臉通紅,看樣子很有種找條地縫鉆進去的沖動。

  一圈下來,無人是茅東海的一回合之將!

  看著縱橫捭闔、無人能敵的茅東海,陳耕的眼珠子都直了:怪不得對黨員的要求里面又一條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哥們是只聽過沒見過,但“特別能戰斗”這一條今天是真見識到了,牛X!真牛X!

  末了,打遍全場無敵手的茅東海茅總意氣風發揮舞著胳膊,頗有幾分揮斥方遒的意味:“不過宋總說的也很對,如果我們給轟—8劃定的技戰術指標只比計劃中的轟—6改型強出來那么一點點,那轟—8還有什么上馬意義?在這里,我代表西飛向大家表個態…”

  茅東海的話還沒有說完,立刻就有人叫道:“茅總,您先別忙著表態,你還是先想想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吧:你們西飛造過的最大的飛機也就80噸出頭,160噸都已經是翻了一倍了,再大?你們西飛行不行?”

  這倒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西飛剛剛協助海航部隊完成的轟—6丁(D)改進型的最大起飛重量也不過才80多噸,按照航空工業的漸進規律,在已經掌握80噸飛機制造技術和工藝的情況下,再漸進個25至30是一個比較靠譜的數字,也就是開發一款最大起飛重量100噸左右的飛機的把握比較大,一下子提升100就已經算是大躍進了,怎么著?現在這意思是連100都不滿足?都是在航空工業口工作了多年、對國內的工業技術水平和科技水平、材料水平相當了解的人,誰還不明白這其中的難度有多大?

  茅東海一臉傲然的道:“只要研發經費能夠保證,我們西飛沒什么不行的,”目光從各家材料研究所、電子科研所的老總們臉上逐一掃過,茅東海問道:“諸位,如果大家的經費能夠保證,研發方面有沒有問題?”

  誰敢說有問題?在場的各家即將與轟—8項目做配套的研究院所的領導們眾口一詞的表示,只要經費沒問題,自己這邊絕對沒問題。

  敢說自己這里有問題?那不是把送上門的錢往門外推么,這年頭想要弄點研發經費多難啊,求爺爺告奶奶、膝蓋都磨穿了也弄不到兩毛錢的經費那才是常態,現在有送上門來的經費還敢往外推?你這個老總(所長)還要不要干了?

  剛剛被宋老當槍使了的陳耕也適時的插了一嘴,幽幽地道:“國家沒有給轟—8的研發下達具體的研發期限,潤華實業的要求不高,10年內能造出第一架原型機就行,10年不夠,那就15年,15年不夠,那就20年。”

  陳耕這番話說的很平靜,既沒有殺氣騰騰,也沒有咄咄逼人,但他這番話說出口,大家頓時羨慕的看著茅東海:臥槽!怎么這種好事都被西飛的這群王八蛋給遇上了?

  現在不是60年代、70年代的,雖然研發一款裝備依舊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相比于60年代、70年代那會兒受限于材料、工藝、設備、人才、資金…等等全方位的桎梏,在經過這么些年的改革開放之后,無論大家是否承認,咱們在材料、工藝、設備、人才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如果再解決了資金問題,再給西飛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慢慢的慢工出細活,研制這么一款大型轟炸機,那絕對沒有問題!

  “好!”

  有了陳耕的這番表態,茅東海頓時意氣風發,他一臉飛揚的望著大家:“同志們,你們都聽到了?現在我們不缺錢,也不缺時間,沒有人會追在我們屁股后面逼著我們違背科學規律的趕進度,我們還借助與德國人的合作,從MPC—75這款飛機上掌握了不少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現在,誰還敢說我們的轟—8就搞不定?”

  茅總這話一出口,誰都沒話說了,現在的轟—8項目是一不缺資金、二有了相當的技術儲備、三還得到了國家除資金之外其他所有方面的大力支持,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果這么好的條件都還不敢上馬轟—8,那什么都別說,老老實實的回家抱孩子算了。

  至于國家在電子、導航和雷達系統方面還計較落后這一點,這不是根本的問題,重要的是先讓飛機飛上天,這些方面可以慢慢的改進…

  本著這個原則,新的轟—8的各項技戰術指標終于被重新標定出來:

  最大起飛重量200到210噸,飛行高度13500米至14500米;

  最大載彈量27至30噸,具備空中發射對海、對地以及遠程巡航導彈的精確打擊能力;

  航程12500至13500公里,同時具備空中加油能力…

  一款陳耕心目中理想的、已經可以將之前的準戰略轟炸機的“準”字去掉的高亞音速噴氣式戰略轟炸機逐漸成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