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票房一路高歌猛進。
在周末兩天斬獲三千三百萬票房之后,上映的第三天,也就是周一,全國票房因為工作日的原因而整體回落,但是《那些年》的上座率依舊居高不下。
周一當日,《那些年》共斬獲一千一百萬票房,這其中包含了14家牧業國際影城全天兩百多萬的票房收入。
《那些年》上映三天,一共收獲了四千四百萬票房,這個數據刷新了國內電影票房的多項紀錄,引得全國媒體對此大力報道,這也是國內電影票房第一次展現出如此強大的生命力,代表著整個市場體量的進一步成長。
《那些年》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的時候,牧影票務系統還在用它顛覆性的體驗,讓整個行業為之側目。
就在周一這天,牧影票務開放購買周二以及周三全天的影票,這兩天的票價全部定位24.9元,并且不出意外的很快售罄。
燕京的用戶對牧影票務系統的熱情遠超李牧的想象,因為每天只有八萬多張票的緣故,大量燕京的觀眾無法從牧影票務系統中買到電影票,于是在貼吧發帖,呼吁牧影票務系統能夠覆蓋更多的影院。
即便《那些年》眼下很火,但一到了工作日,票房低走已經是必然趨勢,除了全面接入牧影系統的牧業國際影城之外,其他所有院線的上座率都在大幅降低,除了《那些年》還能保證平均40的上座率,同期其他的電影上座率甚至達不到10。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已經創造了連續五天100上座率的牧野國際影城。
上映三天,加上預售兩天,14家影院連續五天上座率100,這在華夏電影的歷史上還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奇跡,而這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功勞來自牧影票務系統的強力支撐。
到了周二,《那些年》在全國范圍內拿到930萬票房,其中依舊有兩百余萬來自牧影票務系統;
周三這天,《那些年》的票房繼續回落,但是有800萬票房入賬;
上映僅僅五天,《那些年》就已經在國內票房市場豪取六千萬,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更可怕的還是牧影票務系統,到周三的時候,它再次提前售空了周四、周五兩天的所有影票。
牧野國際影城連續7天上座率100,這個恐怖的數字讓其他院線的老板眼紅無比。
他們也深刻意識到了牧影票務系統對影院票房的巨大提升,也知道大量用戶現在都在牧影票務系統中搶票,對這批用戶來說,能提前搶到票、訂好時間、場次以及座位,他們才會愿意去電影院看電影,如果沒辦法從牧影系統里搶到票,他們根本不會去電影院買票觀看。
一時間,大量院線的老板都在期待著自己的影院能夠接入牧影票務系統,接入這個強大無比的線上選座售票平臺。
幾天時間內,牧野映象便收到了大量院線的接入請求,李牧見時機成熟,便讓牧野映象正式對外公布了院線接入標準:
第一,牧影票務系統理論上向國內所有院線開放接入;
這也是李牧做牧影票務系統的初衷,他要將所有的院線全部囊括進來,使其成為牧影票務系統中的一員;
第二,院線接入牧影票務系統之后,必須使用牧影票務系統提供的商家終端系統,這套終端系統將支持院線自建影廳排片信息、自建座位布局、支持院線直接使用這套系統在線下銷售并出票,同時還實時將座次庫存情況同步到線上,避免線上與線下用戶重復購買同一座次;
李牧之所以要求院線必須使用牧影票務系統的商家終端,就是希望讓自己的商家終端成為院線不可替代的高效工具,同時這套系統的實時庫存是無法對外開接口的。
也就是說,如果院線用了自己的系統,其他企業也做了一套網票系統,其他的網票系統無法讀取到院線的實時庫存,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也為院線再開一個終端系統,那樣的話,院線就要同時操作兩套甚至多套售票系統,而且系統與系統之間無法同步庫存,真正用起來必然非常麻煩。
第三,牧影票務系統抽取票價的5作為傭金,同時將免費向院線提供取票機,并且提供終生的免費維護;其中,超過五塊熒幕的院線配備三臺取票機,五塊熒幕以下的院線配備兩臺取票機。
之所以免費向院線提供取票機,是李牧擔心未來有競爭對手出現,所以他免費提供取票機,那么擋在未來對手面前最大的困難就是價值萬元的取票機,全國至少上千家電影院,如果各配三四臺取票機,這就是大幾千萬的成本砸出去了。
幾千萬的硬件投入,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重資產項目,如果牧影票務系統不向院線收取終端機器的費用,那么后面的競爭對手自然也沒法收取,那樣的話,光是取票機的成本,就足以讓對手望而卻步了。
李牧早已經為自己的牧影票務系統提前搭建起了生態閉環以及競爭對手壁壘,等自己在國內把這套票務系統迅速普及開之后,全國票房至少一半將從線下轉移到牧影票務系統上來,到那個時候,這套系統就是影視行業的主神系統。
張泉是燕京一條院線的老板,他手底下一共有五家影院,二十六塊熒幕,五千多個座位,跟大多數的院線也一樣,長期困擾著他的問題就是上座率低、利潤率低。
雖說手底下有五家影院,但是這五家影院扣掉房租、設備折舊、人員薪資以及日常管理維護費用之后,每年的凈利潤寥寥無幾。
張泉有一個開火鍋店的親戚,前段時間兩人一起喝酒聊天時,張泉才知道,人家一家火鍋店,一個月的凈利潤超過五萬塊,而自己這么大的攤子,一年到頭算下來,平均每個月的凈利潤連三萬都不到,投入產出比實在是有些慘淡的驚人。
院線在這個年月不是什么好買賣,一年只有三個高峰期,分別是暑期、陽歷元旦前后以及春節,這三個節日上座率高一些,其他時間慘淡的幾乎每一場都如同包場一般。
張泉一開始也想過一些促銷的辦法,試圖提升上座率,比如影票打折、抽獎贈半價影票等等,但是收效都微乎其微,因為他的促銷手段只能在自己的幾家影院里展示,可問題是本來上座率就很低,影院客流量少,這樣的促銷打不出去,也就更沒有什么實際效果。
就在張泉認為華夏票房以及華夏院線已經沒什么救了的時候,伴隨著《那些年》的上映,一套面對全網數千萬網民的網票系統誕生了。
在牧影票務系統剛上線的時候,張泉就關注過這套讓他眼前一亮的新事物,他也非常敏銳的看出了這套網票系統的優勢,那就是它已經突破了單一院線門店的限制,把每一家院線都推到了全網面前。
認清這個現實之后,張泉就非常期待能夠將自己的院線也接入牧影票務系統,所以他是第一批向牧野映象提出接入申請的院線之一。
在李牧宣布牧影票務系統正式向全國院線開放之后,張泉便接到了牧野映象明確的回復,隨后牧野映象的工作人員親自上門,與他簽訂了接入協議。
協議簽署之后,牧野映象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為他的五家電影院提供二十臺取票機,同時提供商戶終端以及對應的培訓工作,商戶終端系統的操作非常簡單,對有電腦基礎的人來說,用不了半天就能夠熟練掌握。
牧野映象推動牧影票務系統的效率極高,與張泉簽訂協議的當天,牧野映象的培訓師便來到他的影院,對他五家影院的工作人員進行集中培訓。
系統的操作入門很快,一個上午的時間培訓完成之后,當天下午,張泉自己的工作人員就已經把五家影院的每一個影廳都進行了錄入,把準確無誤的座位圖上傳到了牧影票務系統內。
李牧之前就要求手下的人加大自助取票機的采購,負責代工的企業生產效率也非常高,截至目前已經生產出三百套自助取票機,還有兩百套已經生產出來,準備打包發往牧野映象指定的城市。
李牧決定先將這三百套自主取票機用來覆蓋燕京和滬市、羊城這三大一線城市的主要院線,尤其是燕京與滬市,牧野映象的推動速度極快,只是一個周末的時間,燕京便有將近三十家影院接入了牧影票務系統,牧野科技派出幾十名技術人員前往現場指導自助取票機的安裝,并且完成了相關調試。
這三十家院線接入之后,全燕京的院線基本上都已經接入了牧影票務系統,熒幕數超過兩百塊、座位數達到了四萬多個,如果按照每天七場計算,現在全燕京的單日影票總庫存達到了三十萬個。
燕京網友一下成了全國人民最羨慕的對象,因為全燕京幾乎所有的影院都在牧影票務系統內了,燕京的網友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里購買當天以及明后天內,任意一場電影的任意一個或者多個座位,方便得不是一點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