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尚未到開封府城,知府趙銘愈已帶著知府衙門一眾屬官以及地方知縣數人前來相迎。
蘭陽縣靠近黃河河道的地方,沈溪一行剛剛抵達驛館門口,趙銘愈立即帶著人迎上前,此番迎接倒沒有顯得有多隆重,官員比起隨從的數量還要多。
簡單的寒暄引介后,沈溪和趙銘愈一起進了驛館。
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趙銘愈領著沈溪到了二樓客房,進屋后開門見山地說道:“…下官已將開封府南部諸縣的縣令調到府城來,如此有何事,都可以從開封府直接下令,再以公函發至地方,做到令行禁止。”
“至于沈國公之前提要跟府城士紳借糧之事,下官已跟他們打過招呼,這兩天便會有結果。”
沈溪點了點頭。
對于趙銘愈的安排,沈溪并未覺得有何不妥。
趙銘愈把沒有受災地區的縣令調到府城,分明是把開封府城當成救災總指揮部,遇到什么突發狀況方便召集人商議,涉及調遣人手和錢糧,又或者執行中樞的決策等等,縣令只需把公函發回各自的縣,交給縣丞、主簿等屬官處理,事情并不會耽誤,只是乍一聽會有一種臨陣脫逃的感覺,讓人心里不是那么舒服。
沈溪沒有跟趙銘愈多廢話,直接問道:“開封府此番能調撥多少錢糧用于賑災?”
趙銘愈非常尷尬:“地方受災嚴重,就算是士紳,府上也未必有多少存糧,加之之前官府已征調過一批,現在要定下確切的數字…怕是有些困難,只能說盡力而為。”
沈溪道:“就算杯水車薪,但只要能救到災民,也算是開封官府的功勞!趙知府,你辛苦了!”
“哪里哪里,為朝廷做事,卑職哪敢居功?”
趙銘愈嘿嘿陪笑著,絲毫也不敢表功,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按照沈溪的要求完成差事,地方士紳對于借糧之事拒不配合,當下有些心虛地問道,“不知朝廷調撥的錢糧幾時可以運到災區?”
沈溪坐下來,示意趙銘愈坐到對面。
趙銘愈沒有客氣,落座后親自為沈溪斟上茶,表現得非常恭敬。
沈溪道:“從目前回饋的情況看,朝廷調撥的錢糧,最少要十天后才能運過來。”
趙銘愈想了想,點頭道:“十天時間,應該來得及。”
沈溪聞言頓時皺起眉頭:“救災之事刻不容緩,十天下來要餓死多少百姓?本官來的路上,看到不少災民倒斃路旁,情況令人發指…且問你,開封府城外的粥場現在可開著?”
“早晚派粥兩次,可惜府庫存糧不多,每次僅能供應一個時辰…這個之前已派人跟沈國公提過。”
趙銘愈低下頭,不敢與沈溪對視,“沿河之地開設有多處粥棚…之前開封府經歷戰亂,很多百姓剛回歸家園,去年秋天播種下的麥子,長勢本不錯,今年夏天應該會豐收,誰想開春后會遭遇洪水…救災非一兩日之事,恢復生產需要時間,可能賑災要持續到年底…”
趙銘愈的意思很簡單,黃河南北大部分地區糧食一年兩收,夏收因水災而泡湯,洪水退去后,百姓要臨時補種作物,整個夏天都要忍受饑餓,直至秋收到來…只有朝廷調撥糧食才能度過這場災難。
沈溪點了點頭:“事在人為!本官替陛下到災區,是為解地方燃眉之困…當務之急是維持百姓生計,絕對不能再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沈溪在驛館不會停留太久。
稍事休息,湊合著吃一頓晚飯,一行就要繼續趕往開封府城。
簡單交談完畢,趙銘愈下去向知府衙門屬官以及各縣縣令傳達朝廷決策,留下沈溪一人在樓上客房。
趙銘愈前腳剛走,馬九上得樓來,向沈溪通報最新情況。
“大人,歸德府賑災事項已落實,我們運來的糧食,已送到粥棚,同時到位的還有疏浚河道鞏固河堤的工具,災民將通過勞動來換取食物…已派駐人手監督,防止有人貪墨。”
馬九道,“還有就是,河南道幾位監察御史希望見見您,跟您商議賑災大計,過后會陪你一起前往開封府。”
沈溪道:“跟地方官府接洽無可厚非,畢竟他們是救災主力,至于御史言官嘛…實在沒時間也沒必要跟他們解釋太多,等賑災結束再見吧。”
馬九為難道:“可是…御史就在驛館外,不見不好吧?”
沈溪淡淡一笑:“沒什么好不好的,派人去跟御史打招呼,讓他們深入災區看看,不要老盯著我嘛…我來這邊,是幫陛下排憂解難,朝廷調撥的錢糧送抵前,要靠地方自救,他們多想想,怎么幫助我把事情落實。”
對沈溪來說,監察御史算是監督官員,相當于軍中的監軍,他根本就不需要對這些人做交待,哪怕這些人只是想到沈溪身邊來做事,一方面混點兒政績,另一方面巴結上沈溪,以利于日后的升遷。
監察御史對別人來說,威懾力十足,但沈溪卻從不放在眼里,他直接對皇帝負責,而不是御史臺的官員。
如今沈溪領軍出征連監軍都不帶,憑什么一群言官想對他指手畫腳?
馬九領命退下,安排下一步往開封府去的事項,隊伍安保工作以及沿途食宿正是由他和朱鴻完成。
沈溪做事雷厲風行,而被皇帝派遣來協助他的張苑,這兩天卻苦不堪言。
本來張苑以為自己很快就能追上沈溪的步伐,但沿途得到的消息,卻顯示他跟沈溪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很可能沈溪救災結束都到不了沈溪跟前。
為了不被朱厚照事后追究懈怠之罪,他只能拼命追趕,離開徐州后便乘坐馬車,有時候大半夜還要趕路,要休息也只能在車里,忍受沿途無休止的顛簸,兩天下來他的精神都快崩潰了。
“我這大侄子,誠心想要我的老命啊…我本來就是急匆匆南下,他走在前面也不知等等…”
這天一清早,隊伍到了一處集鎮。
張苑派人去打聽,聽聞這里叫馬牧集,已經是河南歸德府地界,心中一喜。趕了一夜路,腰酸背痛,張苑吩咐隊伍歇一歇。他下得馬車,舒展了下腰身,準備走上幾步,到前邊道旁冒著裊娜白氣的包子店吃過早飯再走,卻有快馬從遠處而來。
張苑心里直打鼓:“壞了,壞了,每次信使來通報消息,都說我那大侄子距離又遠了,感情我這么星夜兼程,還是比他慢。”
果不其然,信使一來,跟張苑說明當下的情況,張苑一拍大腿:“好不容易到了歸德府,他又跑去開封府?他這哪里是賑災,根本是帶著咱家遛狗玩啊!”
旁邊隨從沒聽清張苑的抱怨,上前問道:“公公,您說什么?”
張苑怒道:“跟你們沒關系!現在距離開封府城有多遠?”
隨從為難,支支吾吾道:“具體有多遠不清楚,但想來兩三百里是有的,要追上沈大人還需要努力。”
張苑罵罵咧咧:“咱家沒努力嗎?大晚上連覺都沒睡,硬撐到現在,這會兒全身就跟散了架似的…派人去洛陽,通知河南巡撫和布政使司衙門,讓他們去開封府城匯合,總之咱家到了開封要見到人…就算沈國公離開了,咱家也只認開封,不想再折騰了。”
沈溪連夜抵達開封府府城外。
沈溪沒有進城,而是帶著趙銘愈等官員于城外視察臨河搭建的難民窩棚區,并且決定當晚臨時加派放粥。
隨著洶洶篝火堆燃起,難民們走出窩棚四處打望,聽聞欽差大人沈國公前來賑災,并且當晚會施粥,頓時歡呼聲四起。
這些用來賑濟的糧食并非出自開封府府庫或者士紳豪門,而是來自地方商賈。
沈溪抵達前,商賈代表出城迎接,并且將先行籌措的上千石糧食運出城來,供沈溪調遣。
這讓開封知府趙銘愈始料未及,等他看到從城門洞魚貫而出的一輛輛運糧車,側過頭對旁邊的屬官問道:“去查查,那些下九流的商賈要鬧什么?之前跟他們討要糧食不得,怎么現在主動把糧食送來了?”
沈溪親自查看災民的情況,除了派粥外還要分發糧食,但大多數災民沒有第一時間領到。
一來時間倉促,二來災民需要登記造冊,防止有人冒領,難民營這邊只是災民的一部分,大多數百姓還在災區沒過來,此外滯留夜宿城內街巷的災民,也需要考慮。
最重要的,沈溪手頭糧食不足。
“沈國公,哪怕有千石糧食,可災民至少十幾萬,一人分不上一斤啊。”趙銘愈見沈溪一來便熱心賑災之事,不由上前提醒。
沈溪道:“現在確實只有千石糧食,但開封府周邊聚集了十萬災民嗎?各地災民并非都往開封府城來,再者后續還有糧食送來,現在要先安定人心,讓百姓知道朝廷救災的決心…難道你趙知府對此有意見?”
沈溪跟之前于驛館相見時的和顏悅色不同,此時神色嚴肅,大有問責追究之意。
趙銘愈當然知道他在救災上糊弄居多,做實事少,哪怕熱心救災,也只是面子工程,后續難民連城門都不得入,更有人被趕出開封府地界,趙銘愈生怕被沈溪追究,不敢繼續發問。
恰好此時,馬九騎馬過來,大聲道:“大人,開封商會派來的代表說要請見您。”
趙銘愈提醒:“不過是群投機取巧的商賈,他們之前救災毫無作為,只是趁著您來才拿出一些糧食,這些糧食還不知從何得來,是否干凈,或許只是一些陳糧,不如讓下官去打發他們。”
沈溪一聽眉頭皺了起來,讓馬九從堆砌得像座小山般的米袋堆里隨意取下一個米袋,當眾打開,他上前伸出手,從袋子里掏出一把米,湊到鼻子前聞了聞,然后攤在手心送到趙銘愈面前:“趙知府看看,這是陳米嗎?”
即便是在夜晚,火把照映下,趙銘愈也能看到那確實是好米。
“這…”
趙銘愈不知該如何回答,支支吾吾道,“一袋糧食而已,不能以偏概全。”
沈溪將米放回到米袋中,嘆息道:“地方商賈肯救災,本官當然要見,開封士紳代表本官也要見…朝廷賑災糧食需要十天以上才能運到,這些天的賑災要靠地方存糧大戶相助,趙知府這次提供方便,讓他們運送糧食出城,已是大功一件。你隨本官去見見這些人。”
趙銘愈道:“下官是否要派人進城通知士紳們?”
沈溪看著遠處:“先見商賈,至于地方士紳,可以等明日一早再見。本官有些疲累,進城后先行休息,后續事項等明早再作安排。”
沈溪的確太過疲累,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拖著幾乎邁不動的雙腿去見地方商賈代表。
為首者正是之前幫忙籌措糧食的開封商會會長呂梁霖。
“草民參見沈大人。”
呂梁霖帶著兩名商人來見沈溪,見到沈溪近前,直接跪下來磕頭。
沈溪擺手道:“不必多禮,賑災之事刻不容緩,起來說話吧。”
呂梁霖站起來,看到沈溪身后的趙銘愈,明顯嚇了一跳,趕忙又拱手行禮:“參見知府大人。”
趙銘愈板著臉道:“不必多禮…沈國公已到,今后但凡救災之事,一切聽從沈國公調遣…”
“是,是。”
呂梁霖本來想從懷里拿出什么,但發現趙銘愈在沈溪身邊,不敢妄動,這一幕清楚地落入沈溪眼中。
沈溪道:“趙知府先去安排賑災之事,城門暫時開啟,讓老弱婦孺好好休息。”
趙銘愈為難地道:“大人,現在城里已容納不下更多災民,是否就讓他們在城外歇宿?”
沈溪板著臉道:“若是連老弱婦孺都得不到妥善安置,本官來此的意義何在?趕緊去安排…馬將軍,你去協助趙知府。”
“得令!”
馬九毫不含糊,提著馬刀過來,如豺狼般惡狠狠地打量趙銘愈。
趙銘愈不知道這個“馬將軍”是誰,但見馬九態度,便覺來者不善,趕緊按照沈溪的吩咐去開城門,安排部分難民入城。
等趙銘愈帶人離開后,沈溪才看著呂梁霖以及他身后的商賈代表,“本官剛抵達開封城,爾等便借出糧食,幫助本官賑災,實乃體恤民情之舉。你們之前的來信,本官看過,既然你們在賑災中立下大功,本官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
沈溪如此說,等于同意開封府地方商賈參與新城建設,獲得新城生產的工業產品的銷售權,加入到由沈溪主導的全新商貿體系中去。
呂梁霖驚喜交加:“這些糧食,都是我等捐給朝廷的,不是借。”
沈溪道:“規矩怎么定的便怎么執行,想來本官做事的風格你們有所耳聞,借的東西必不會虧欠。現在是非常時期,但凡肯為朝廷,肯為本官,肯為百姓著想之人,本官都要讓他得到實惠…這也算是承諾吧。”
“謝大人,謝大人。”
呂梁霖很高興,但始終沈溪所做不過是空頭許諾,不能讓他這樣精于世故之人完全信從,
沈溪再道:“明日上午,本官會在城中會見城中商賈,借糧借物資之人,都可以來見。沒有具體標準,一切就由呂當家安排。”
呂梁霖這下更高興了:“大人,現在城里要瞻仰您威儀的人不少…”
沈溪道:“那就在盡可能的范圍內,讓他們都來,有些事當面商定為好,本官會拿出切實的措施讓你們安心。該打欠條便打,該給什么便利也會給你們,就當這是一樁買賣,雙方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