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英帝國(續)

熊貓書庫    鐵十字
🔊點這里聽書

  倫敦遭遇火箭襲擊的消息很快也傳到了華盛頓,羅斯福又驚又急,在它看來,大不列顛目前務必是要保住的,否則和德國談判時就會少一個有力的籌碼,所以他也顧不得再去追擊在巴西附近晃蕩的克蘭克,直接就命令尼米茨帶著艦隊北上去大不列顛。(有(意(思(書(院他本來還想讓斯普魯恩斯也重新返回,但金上將和李海勸阻了他。

  “總統,雖然我認為我描繪的事實可能悲觀了些,但我們必須有所防備。”李海道,“大英帝國投降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我們不能把所有籌碼都壓上去,一旦崩盤,連帶太平洋方向也完了,我們必須給自己留有余地。”

  羅斯福經過認真思考,答應了兩人的請求,給斯普魯恩斯的電報是看看能不能在短期內給德國艦隊以打擊,如果沒有,干脆直接回轉南非然后補充完畢后去澳大利亞算了。

  就在這個當口,英國方面又發來了丘吉爾的消息,希望美國艦隊能護送一支有30艘船、2個英國本土師和4艘護航航母去印度。羅斯福本來本能地想拒絕,現在都火燒眉毛了,怎么能讓英國人再在印度浪費時間和兵力,但金上將卻認為這個要求可以答應,他的理由也著眼于未來。

  “第一,大英帝國可以投降,但僅限于本土,四大自治領必須由我們接手,南非這里的英國本土師最好一個都不剩,便于我們將來牢牢控制住;第二,印度戰局雖然日本占盡上風,但并不代表我們就沒得打,印度西北角還控制在英國人手里,如果運去增援兵力和物資,完全可支撐下來,至少能多牽制一些日本實力;第三,目前軸心海軍主力集中在太平洋或北大西洋,印度洋方面沒有有力艦隊,我們可抓住機會襲擾之,破壞日德間航線,斷絕其貿易往來,甚至有機會還能摧毀一些日德據點,如能迫使日德艦隊主力回援就更好。”金上將總結道,“目前不能再和敵人硬碰硬了,必須找準對手的軟肋打,我就不信,世界這么大,日本人、德國人全是刀槍不入的怪物,身上就沒有破綻?”

  對此羅斯福考慮了一下認為有理,就沒有再堅持——甚至英國人自己都沒堅持讓斯普魯恩斯回援,否則丘吉爾提運送本土師去印度干什么?這兩個本土師對印度局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印度盟軍全盛時期英印軍連同美軍、中國駐印軍將近40萬,這半年多打下來,要么走、要么撤、要么死、要么俘、要么逃,英只剩下了12萬人馬。但并不能簡單地將實力當做是以前的3成,因為損失的人員大多數是印度土人——他們或者在戰場上潰散,或者被鮑斯的印度政府吸引而搖身一變成了國民軍,英國人的基本盤——本土部隊和有關軍官損失并不是太大。

  留下來的英印軍無論訓練度還是忠誠度都挺高,特別是幾個廓爾咯旅也還忠心耿耿地跟著,算是去粗存精的過程。而且由于人數減少,裝備相對沒減少那么多,英軍機械化重裝備水平甚至不降反升,而其他補給物資也能更好地滿足需要,同時退守新德里和印度內陸地帶后,還縮短了本方的戰線,延長了日軍補給線,有利于內線作戰。

  反觀日方,在大量援兵抵達后,山下奉文發現自己對物資、軍火的需求越來越大,占領區越來越廣也越來越難以管理,雖說日本占領了大半個印度,但實際上印度地盤這么大,除錫蘭島切實掌握在海軍手里外,其余地區光靠30萬日軍撒胡椒粉根本照顧不過來,大多數時候還是靠著鮑斯政府維持秩序,一個土邦(相當于中國省一級行政區)只能駐扎幾千日軍,類似于縣城這么大的地方只有十幾個、幾十個日本兵,與民眾打交道的基本還是鮑斯政府的人。他由衷體會到了中國派遣軍當初力不從心的感覺——他現在負責的戰區和中國派遣軍的作戰范圍幾乎一樣大(印度緬甸),兵力甚至略少一些。

  所以到3月中旬,借著部隊休整的機會,山下奉文第三次打電報給東京,要求繼續增兵,數量不能少于5個師團,如果能給7個就更好。這要求震住了大本營,經過激烈討論,石原莞爾做出決策,決定繼續從中國大陸撤軍,中國派遣軍規模縮減到30萬左右并從中抽出2個師團調給印度方面,然后又從關東軍抽了1個師團,在本土拆開了1個師團并將其整補為2個治安師團(3單位制,戰斗力比較差),然后追加了一個飛行師團,勉強算滿足了印度方面的最低要求。

  這樣一來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不干了,認為自己兵力太少、地盤太多,他顧不過來。石原莞爾一咬牙,提出以平漢線為依據,以西地盤全部放棄,甚至連太原、宜昌、洛陽、襄陽這樣的大城市也準備仿效南昌的形式予以放棄,打算將這幾個大城市分別發賣:太原賣給閻錫山,宜昌和襄陽賣給重慶,洛陽則脫手給共。甚至暗示重慶方面,如果蔣某人能出大價錢,要武漢也不是不可以談。

  四座大城市之外的其他中小城市和縣城甩賣得更是迅速,晉系、中央系、共黨控制的地盤都有所擴大,特別是共方,很多根據地直接就連成了片,類似于中央根據地——包括半個陜西、幾乎整個山西(除中大城市和鐵路沿線在閻錫山手)、三分之一的河南(西部)、五分之一的湖北(西北部)這樣占地近百萬平方公里,人口超3000萬的巨無霸也開始出現。

  即便是這樣賣血、賣腎般的支持力度,也不過就是將印度軍從30萬左右提升到40萬,距離山下奉文理想的兵力要求還遠遠不夠,他認為如果要達到嚴密的控制程度,至少要比關東軍朝鮮軍的數量多,而后兩者兵力已將近80萬。大本營實在抽不出兵力和物資給他,只能一方面硬著頭皮繼續動員,打算組建15個三單位制的治安師團;一方面又向海軍求援,希望海軍能資助一些,正好角田和西村的破交成果送到了特魯克,于是還沒焐熱便分了一半給陸軍。

  在這種形勢下,如果還要再繼續奢談北進(吃遠東和西伯利亞)、南下(吃澳新)簡直就是異想天開,雖然一幫眼高于頂的昭和參謀吵吵鬧鬧要求陸軍繼續擴軍100萬,但石原莞爾和堀悌吉認為這是不可能。擴軍100萬的人頭很容易湊出來,裝備問題該怎么解決?如果陸軍軍費過多擠占了海軍的份額,導致海軍實力上不去的話,日本就處于極其危險的境地中——一旦聯合艦隊被擊敗,所有派駐在外的兵力全都是死棋!

  參聯會眾人雖然并不知道日本內部的窘迫,但他們從日本不斷擴張的版圖上能本能地察覺到日本的軟肋所在——地盤太多、線路太長、守不勝守!

  參聯會當天晚上討論的最后一個話題是火箭。羅斯福顯然對這種高速、遠程武器也很感興趣,甚至天才地預見到可使用這種武器將美國曼哈頓工程開發的“大炸彈”投放出去,思考半天后他說道:“先生們,不管你們用什么辦法,這種東西我們必須造出來,我先給你們20億美元,你們去想辦法吧。”在羅斯福看來,他從來沒聽到過火箭方面的情況報告,估計美國火箭水平是很糟糕的,而且這次沒英國技術可以參照,必須美國人獨立研究,所以一口氣就拍出了20億——相當于20艘埃塞克斯級的價格。

  “事實上,我們是有研究的,甚至當初比德國人還強一點,是被我們自己耽誤了。”馬歇爾尷尬地笑笑,“我們找到了這方面的權威,他愿意親自和我們匯報并介紹火箭。”

  馬歇爾沒有吹牛,他找到的人叫羅伯特戈達德,他從1920年開始研究液體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馬薩諸塞州沃德農場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1930年,他研究的火箭飛行速度達到800千米/小時,并在次年的火箭發射試驗中首先采用了現代火箭目前仍然使用的程序控制系統。這個時候,德國第一枚火箭才剛剛試驗,而目前位居德國火箭技術頭把交椅的布勞恩這時候連大學都沒念完。

  在介紹完自己的研究經歷和學術進展后,戈達德說道:“總統和各位將軍閣下,非常遺憾地指出,本來我國在該領域領先德國人23年。大蕭條以及我國政府不重視國防科技、片面注重經費平衡的體制破壞了這個體系,如果你們描述的投放在倫敦的德國火箭有關性能真實無誤的話,我預計現在我們與德國人的差距在35年,最快也要三年才能見效。而我恐怕是看不到這一天了。”

  “為什么?”

  “醫生診斷我患了喉癌,可能還有一年左右的壽命。”

  “哦,上帝,這可太不幸了。”所有人驚呼起來。

  “我會在剩余的一年里拼命工作的…”戈達德笑笑,“另外我再推薦個人,我認為他有能力接替我把后續的工作干好。”

  “誰?”

  “馮卡門教授及他的中國學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