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英帝國

熊貓書庫    鐵十字
🔊點這里聽書

  陳賡和延安觀察團跟著英國人看雙方在印度東部大打出手,全程參與了各種戰事,甚至加爾各答保衛戰也參與了。(.有.)(.意.)(.思.)(.書.)(.院.)所有人都看出大英帝國情況不妙,不但士氣、訓練不如對手,甚至在裝備上也遜色于對手。最初共方認為再怎么樣英美裝備總是先進的,直到親眼目睹日本戰車旅團和斯圖卡登場發起地空配合作戰,特別是有一次一個日本虎式大隊(16輛)出場直接嚇跑一個印度營后,他們才知道英國人在裝備上也落于下風了。

  到后來延安觀察團愈加發現英國人病的不輕,他們管這種情緒叫“虎式坦克恐懼癥”了,令人詫異的是,英國人自己也大大方方承認了,認為虎式無人可敵,除非派飛機來。不信邪的幾個軍事觀察員冒著生命危險親自跑去一線陣地打虎式,但無論是美帝的m3型37mm反坦克炮還是大英帝國的傳家寶6磅炮都只能給虎式撓癢癢,只有極少數17磅炮才有威脅,但也限于較近的距離。這種景象讓延安人士覺得駭然,別說最低級的37mm戰防炮,就是英美早就淘汰了的反坦克槍他們都沒多少。如果日軍把這些裝備用到中國戰場上,單靠炸藥包和集束手榴彈去炸要死多少同志?

  除謝爾曼外,對日軍坦克威脅最大的居然是巴祖卡和無后座炮,但大部分操縱這兩樣武器的英印軍都被日本步兵打死了,日軍同樣把坦克當寶貝疙瘩,特別是虎式都是遠遠吊在后面發揮精確狙殺優勢的,怎么可能舍得讓他們和德軍一樣上前突破陣地打消耗戰?聽到德國、美國一年造坦克都是以萬為單位來計算時,延安觀察團全不吭聲了。

  面對這樣的形勢,陳賡不止一次和斯利姆建議到日本控制區發動游擊戰,最開始對方只是笑笑:“陳少將(陳賡有旅長頭銜,掛國黨少將軍銜),游擊戰沒法打退日軍的…”

  到后來戰況一天天惡化,走投無路的斯利姆也確實聽進去了,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同意陳賡們嘗試一次,但兩手一攤表示沒人能執行。陳賡便要了100多名英印軍志愿者再加上100多名觀察員組成印度游擊隊去日軍控制區滲透,試圖仿造國內經驗建立游擊區,他知道英國正規軍是什么尿性,沒敢要一個本土軍官,只要了2人充當聯絡員。

  但經2個月的實踐,建立游擊區的嘗試毫無意外失敗了,失敗原因有很多,比如語言不通、地形不熟、英印軍士氣低落且不服從指揮——他們寧可聽英國人訓斥也不愿服從中國人,但更深層次地原因在于印度民眾的殖民奴性。為獲得民心加快根據地建設步伐,印度游擊隊沒采取國內相對緩和的減租減息辦法,而是上來就用激烈的打土豪分田地手段拔掉了一個他們認為劣跡斑斑的土邦王公,想把他的土地和家產分給印度貧民。結果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出現了,居然沒多少人敢要,甚至很多人認為這樣大逆不道——“今后沒老爺管我們了,這可怎么活下去?”,把游擊隊上上下下全弄傻了。

  木然歸木然,也沒人反抗游擊隊,于是游擊隊心安理得地定居下來,打算再做做群眾工作,但讓他們揪心的是沒過幾天鮑斯政府的國民軍就聽到風聲打了過來,在他們看來受過恩惠的印度人應該心向游擊隊,至少應兩不相幫,誰知道一個個全跑國軍那里報告有外人“害了老爺”,游擊隊使出渾身解數才打退國民軍的包圍回到本方控制區。

  一路上大家都垂頭喪氣地總結經驗,有人就不服氣地說道:“我就怪了,為什么群眾都向著偽軍?”

  一堆人都回答不出來,只有一個英印軍士兵嘀咕了一句:“什么叫偽軍?”

  “鮑斯不就是傀儡政權么?難道不是偽軍?”

  “那…正規軍是什么?”

  “你們不就是正規軍么…”剛說了半句他就啞巴了,再也說不下去。現在所有人都反應過來問題出在哪里:英印軍從上到下都是英國軍官,這能叫正規軍?殖民軍還差不多!鮑斯的國民軍從上到下至少是印度人,了不起有幾個日本顧問,怎么看都比英印軍更像正規軍!

  聽完游擊隊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后,心情沉重的陳賡寫下長篇電報并發給延安:“…印度的悲劇在于,他們是殖民地,充滿了被外來者征服的歷史,從沒有民族自省的意識,鮑斯的國民政府即便是日本當局扶持起來的傀儡政權,也算是近代歷史上印度第一個民族政權——畢竟英國人當權時連這樣的政府都不給印度人成立。最近一個世紀以來,最激烈的印度民族主義者都是激烈反抗英國統治的,他們寧愿相信日本人也不信英國人,而普通印度民眾對于反抗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應該反抗誰…所以我認為,在印度發動革命并建立政權需要走很長一段路,至少需要等日本偽善面貌揭露,日、印民族矛盾激化后才有可能。

  綜合各方面信息,我認為能理解日本從中國大陸逐漸退出的緣由:日本兵力和資源不足,無力同時政府中、印兩個地域廣袤、人口眾多的大國,必須有所取舍,鑒于印度民眾更馴服、更易驅使,日本選擇了印度攻勢,我認為日本在國內還會退出更多地盤,中央應抓住有利時機加快發展。

  單純從軍事路線來說,失去外援的英國方面在印度全面失敗不可避免,但這并不意味著毫無可為,單純依靠英印軍進行正面抵抗還不夠,即便短時間內不能建立穩定的游擊區和根據地,我認為抽調一部分精銳部隊進行敵后流動作戰、破壞敵人統治秩序穩固與補給線暢通是有可能的,如果中央同意,我愿意帶領一部分印度同志和代表團執行這個任務,盡可能延長日本的進攻時間…”

  延安給他回了很長的一封信,最后著重指出:“…發動游動作戰,幫助英國人拖住日本步伐并不是你們的當務之急,你們最重要的使命是學習、掌握現代化的軍事理論和大兵團作戰指揮經驗,要謙虛地和英國軍官學習正規軍指揮戰術,利用目前有利的時機汲取英國與日本作戰經驗,掌握現代戰爭精髓并盡可能為我所用,同時要注意收集有關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和情報,特別是要掌握日本的裝備配置和技術特點…”

  連延安觀察團都知道印度局勢大勢已去,倫敦城里的高層怎么會不知道呢?所以保留印度殖民地這個條件顯而易見可以先從英德談判中取消了。

  第二個條件是英國殖民地問題,這方面德國表態是很清晰的:已事實上被軸心及其各盟友占領的英國殖民地就不要再想收回來了,這樣一來非洲、中東乃至東南亞肯定與大英帝國無緣,像交給阿根廷的馬島也不用想,但最精華的四大自治領德國承諾會幫助英國繼續穩住,南非及南羅德西亞(還沒被歐洲各國吞下去的一點地方)德國承諾不動,澳新德方會出面和日本協調,加拿大由德國提供安全保障。

  里賓特洛甫甚至表示,如果加拿大人愿意且英國政府要求,將來歐洲聯合艦隊和歐洲一體化武裝力量可布防在美加邊境,特別是紐芬蘭島作為大不列顛直屬領地更是駐兵的重中之重。對霍夫曼來說,一旦在北美大陸有立足之地,導彈10分鐘就能打到紐約,裝甲師跨過美加邊境搞閃電戰也是一蹴而就的事——這場面想想就酸爽。

  為讓英國人快速就范同時考慮到英國畢竟還有幾百萬陸軍和一支艦隊,德國方面提出,可在南美為英國找一塊殖民地——比如與英屬圭亞那接壤的部分巴西領土,如英軍打仗比較給力,貢獻大的話還同意將巴拿馬運河交給英國控制。

第三個條件是英國軍政高層安排問題。里賓特洛甫表示凡愿意與德國合作的英國高層,無論過去對德態度如何,一概不予追究,不愿意與德國合作但也不反抗、不破壞的(包括丘吉爾本人在內),德國予以包容、來去自由,表示絕無秋后算賬的想法。由于英國長期以來海權也有目共睹,為照顧英國國民情緒,同意將來歐洲聯合艦隊由英國人擔任司令官。至于  第四個是經濟安排。議和后,英國的封鎖自然能馬上解除,短缺的物資和原材料由德國負責協調,同時德國將在英國下各種工業訂單幫助穩住經濟形勢,將來英國可加入各類歐洲聯營機制和共同市場,同時目前在中東的石油基金也會讓英國資本分一杯羹,雙方在先進技術上也可以合作,畢竟英國工業技術在歐洲僅次于德國,在部分領域甚至還超過德國。歸根到底一句話,歐盟一體化過程中德國當然要吃大頭,但只要4大自治領在手,英國會超過法國享有第二把交易和地位——跟著美國不也是老二么?

  換而言之,隨著英美連續失利,英國的心里要價在降低,英德雙方達成一致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大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