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六十四章 逐鹿南大西洋

熊貓書庫    鐵十字
🔊點這里聽書

  收到德國艦隊成功抵達馬島并展開破交時,羅斯福正在國會為發行500億美元特別國債而進行演說。世界大戰打到這份上,單從經濟來說,美國毫無疑問是第一損失大戶,不但戰前在歐洲的投資和貸款收不回來,而且提供給英國、蘇聯的租借法案物資也近乎完全消耗了,而美國自己重整軍備也花費了巨大代價,光堀悌吉手下取得的戰果就抵得上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和倫敦軍備條約中廢棄的軍艦數量和噸位的幾倍了。

  除此之外,中東、非洲、東南亞甚至半個南美的投資也近乎全部打了水漂——這部分顯性和潛在損失估計也要超過1000億美元,財政部做過統計,連政府帶民間全部加起來的物資、費用和資本層面的損失累計可能已達到5000億美元。這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戰前(194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NP)不過2000多億美元,即便考慮通貨膨脹率,也不到2500億美元,5000億美元相當于英、法、德、蘇、日、意各強國的GNP全部損失了一年。

  當然真要計較,也不能說完全損失了,至少美國從無到有建立起了一直總兵額1000萬人、擁有現代化裝備的強大軍隊,就連德方也承認美國機械化程度更高,畢竟5英里以上的路程美國少爺兵們是從來不用腿的,而對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步兵徒步行軍那是最基本的軍事要求。

  為籌措戰爭經費,美國國內不但把高收入個人的聯邦稅提高到90以上這樣聳人聽聞的數字,各企業的所得稅率也都超過了50,如果是和平事情,這種稅率可以把美國政府推翻幾次了,但在戰時居然還能維持住,顯然也是一個奇跡。當然資本家沒這么高的愛國覺悟,他們是進行過認真計算的,雖然邊際稅率提高了,但因為國內需求規模擴張再加上聯邦政府的信貸支持,即便是這樣的稅收體系依然有利可圖。而為了減少所得稅納稅基數,資本家們花招迭出,諸如擴大損耗、加速折舊、提高融資費率等手段層出不窮。

  美國國內的物價指數如果以1940年為100的話,到1944年時已達到139了,相當于4年時間貶值了40,看上去觸目驚心,但這還不是主要交戰國中最慘的,日本同期物價指數飆升到了234,英國198,蘇聯因為物價和貨幣管制,數字從來都是失真的,觀察家們認為至少超過300,最夸張的是中國,以1937年為基數的話,到1944年已高達900余,換而言之不過7年已縮水到只有十分之一。

  即便德國這樣一個吃夠通貨膨脹苦頭,元首上臺后一再表示不會搞貨幣超發的國家,實質物價指數也達到將近150。無非德國因連續勝利,加上中東石油和各國物資涌入才維持了強勢經濟的格局,實際上德國普通民眾很容易發現他們到手的馬克雖然多了些,但市場上的商品全部實行了嚴格的物資配給管制,光有錢是買不到東西的,而要突破配給制度去搞額外的物資,那價錢都是翻著跟斗上去了。

  以最簡單的汽油為例,通常戰前一輛普通家庭轎車等于20噸汽油的價格,現在兩噸汽油就可以換一輛汽車!當一輛虎式和或一架Fw190在一場戰役中動不動就燒掉23噸油料,威武霸氣挺進時,是以整個西歐私家車幾乎全部停駛為代價的!現在判斷一個人是真闊佬還是假闊佬很簡單,看看他的車還能不能開!

  既然知道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現實,那資本家們就心里有數了,千方百計貸款擴大生產,然后再用縮水后的貨幣償還貸款。其本質實質是國家利用鑄幣權征收超額稅,看看證券市場上的股票就可以知道,自從美國打仗以來,除了襲擊珍珠港、襲擊紐約導致幾日股價大幅下挫外,其余時間段都是上升的。

  但即便這樣,美國的普通財政開支和戰爭國債發行也到了盡頭,要想繼續在短時間內籌措戰爭資本,必須發行一筆500億美元的特別國債。羅斯福復出后發表繼續戰斗、繼續援助英、蘇等各盟友的聲明很容易,但要實實在在拿出東西來卻很不容易。軍隊物資的補充、軍艦建造經費的撥付或許能得到23個月的賒賬期,但不可能長期依靠拖延支付來解決,必須有系統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在征稅已不可能擴大的前提下,發行特別國債(其實就是超發貨幣)就成為了無可奈何的選擇。

  而財團(金主)們顯然對這筆特別國債顧慮重重,因為這筆國債是定向發行的,即美國政府采購物資時不再支付費用,而采用債券(打白條)的方式支付,約定白條可用來沖抵將來的聯邦稅收,也可以用來購買聯邦拍賣的資產和物資,當然也可以在相互間貿易往來時充當支付手段。在交易所進行背書和貼現轉讓也不是不行,但為防止對現有債券體系造成沖擊,約定每個月這種貼現轉讓不超過50億美元。

  實際上,羅斯福政府一直以財政赤字而著稱羅斯福新政時期依靠財政赤字穩住了局勢,但當初搞赤字財政時是打算等經濟恢復后慢慢予以償還和減少相關赤字的,哪里會像這筆特別國債一樣,根本就不考慮償還,只打算進行貨幣超發來進行消弭的。說到底還是因為美聯儲不是掌握在美國政府中的純粹官方機構,否則根本就不用搞這么復雜的設計,直接開動印鈔機弄500億美元出來就行了。

  財閥們的顧慮不是500億的數字和將來的償付手段,這個額度他們完全可以吃得下,關鍵在于美國后續戰爭的思路與結束戰爭的考慮,如果這種特別國債多來幾次,寡頭們也會受不了。

  “…有人會說,為什么要美國提供援助?抵抗德國侵略不應該是大不列顛或蘇聯人自己的事么?這當然是對的,抵抗侵略確實是每個國家義不容辭地義務,但國家有大小、國力有高低,我們必須客觀對待,好比在犯罪現場,一個惡棍正在強行一個反抗能力微弱的弱女子,這個弱女子還是你的朋友,難道我們能在旁邊說,‘小姐,抵制這種不法行為是您自己的事’這種話么?

  更何況,這個惡棍不僅在侵略大不列顛,還在侵略我們和支持其幫兇日本侵略我們。難道日本人用的飛機不是德國生產的么?難道日本艦隊在大西洋上不是依托德國基地展開攻擊的么?難道在印度大肆侵略沒有德隊的身影么?難道東南亞日軍使用的坦克、火炮不是德國人提供的么?”

  很多人被羅斯福這種俏皮的比喻逗得哈哈大笑,但幾個寡頭卻沒有笑,要和德國繼續打下去談何容易?他們在歐洲的老朋友,歐洲財團的寡頭們已來信、來電表示希望調停戰爭了,所以他們要問問羅斯福的真實底線在哪里?當然,生意歸生意,戰爭歸戰爭,美洲財團和歐陸財團之間同樣也是充滿競爭的。

  “很多人有這樣一種觀念,意即德國人和我們都是白種人,而且沒有深仇大恨,應該可以實現諒解。說這種話的人根本不了解希特勒匪幫的政治和侵略野心,他的目標是要最終統治全世界,怎么可能和我們實現諒解?真要諒解,他早就退回到1939年甚至1941年的邊界線了,現在德國人占領著福克蘭群島,隔斷了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聯系,并把侵略的爪子伸到了南美,剛剛我還接到電報,德國破交艦隊在南美海域襲擊了我們的船隊…

  如果德國人說,和解的條件是以他們占領整個歐洲、非洲和中東,壓迫數億自由人民為前提,這種邪惡的和解我寧愿不要;

  如果德國人說,和解的條件適宜他們侵略美洲,肆無忌憚地壓榨我國勢力,這種混蛋的和解美利堅寧愿不要;

  如果德國人說,和解的條件是我們放棄全部盟友,他們卻繼續維持包括日本、意大利等惡棍團伙在內,這種卑鄙的和解美利堅寧愿不要;

  如果德國人說,和解的條件是他們繼續以槍炮、飛機、坦克等裝備和各種戰略物資支持日本與我們繼續戰斗,這種無恥的和解美利堅寧愿不要…”

  雖然羅斯福說了一連串不要,但寡頭們還是從其長篇大論的演講中聽出了羅斯福的議和底線:

  1、南美局勢恢復到1941年以前,英國4大自治領由美國實質性控制;

  2、德國不干涉美國對日本問題的處理,即便一定要售賣物資,也要通報美國方面;

  3、默許德國控制歐洲大陸,但英國問題不能武力解決,作為交換,美國答應不用武力解決庇隆政權;

  4、中東石油必須讓美國資本分一杯羹;

  5、要求歐洲市場對美國部分開放,作為交換,今后遠東市場將對德國對等開放。

  包括摩根、洛克菲勒、福特等多個寡頭簡單交換意見后表示:“我們同意發行500億特別國債,我們會認購其中大部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