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魁這一番話,落在每一個人耳里,可謂振聾發聵,擲地有聲。
乍聽起來有幾分大道理,官樣文章,但仔細一聽卻是能夠打動人的。
人在官場中,說違心之言,說違心之話,那是常有。但能打動這些老官僚,可見言語出于誠也。
文不為心聲,其為偽也。
楊一魁繼續道:“當初馬玉至河南時,為非作歹,無惡不作,官場上是萬馬齊喑,無官敢于出頭。漢時尚有一董宣,然今日我大明官員無一強項乎?”
“時付知府不畏強暴,救百姓于水火,林同知不惜以命相抵,為天下誅此一賊,此大仁大勇大德大功也。”
“然有些人坐而論道,無人能及,臨斷無能,難謀一事,待塵埃落定,卻大言不慚,這樣的人,可以言何為大功,何為大德嗎?”
楊一魁這一番話說完,一陣掌聲響起。
付知遠,林延潮上前都是道:“撫臺謬贊矣。”
楊一魁則是撫須大笑。
至于方才'大言不慚'的馬知州,滿臉羞愧,無顏再留在此地,當下說了幾句自己有事的話,然后悻悻離開。
馬知州離去,其余官員都是爭相來拜見付知遠。
雖說圣旨還沒有下,但官場上升遷都是要提前道賀,若是在圣旨下達后道賀,那就是遜了一籌。
所以楊一魁他們搶一步前來也有這層意思。
昔日河南藩,臬官員們向付知遠行的拜見二品大員的禮儀。
但付知遠沒有造次,依舊是以知府舊禮答之,然后排位升座,推讓了一陣,付知遠方才坐了左首第一張椅子。
若拿梁山好漢的規矩來排,那就是河南官員中的第三把交椅。
過了一個時辰,這時候宣旨的中使終于到了。
這名中使乃是高淮,馬玉來至河南辦差時殘民害民,但高淮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住中官下榻的驛站里,閉門謝客,無事不外出。高淮如此不擾官不擾民,廉潔自守的太監,眾官員百姓們對他都是評價很高。
高淮來了后,當下拜香案宣旨。
付知遠的河南右布政使是天子特簡,故而另有一番隆重。
高淮當下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幾個字打頭。
然后圣旨里贊,付知遠公忠體國…擎天捧日…奉大節不奪其志等等贊譽之詞,毫不吝嗇。
眾人心道,此旨一出,天下官員當以付知遠為榜樣了。嘉靖朝有一個海瑞,而今萬歷朝有一個付知遠。
讀旨之后,實授付知遠承宣河南布政司右布政使,官從二品,另天子聞付知遠廉潔家貧,賜錢千貫。
宣旨之后,眾官員向付知遠道賀。
好生熱鬧!
林延潮立于臺下,遠遠地看著付知遠,不知為何此刻心底的嫉妒之意少了許多,心底有些淡然。
我就是不能見賢思齊,但這就是我啊。
付知遠堅守的是他的道理,我也有自己的道理,楊一魁說的對,你不能選擇了事功九鄙夷那些潔身自好的士大夫官員。
正如那些士大夫官員不能鄙夷事功一樣,二者殊途同歸都是為了百姓福祉。
只要都是為百姓辦事,就讓你先著一鞭,又有何妨?
這時候湯師爺走至林延潮一旁向他拱手道:“見過司馬。”
林延潮對湯師爺淡淡地道:“恭喜湯師爺,方伯高升,你此后也是藩司樞密了。”
湯師爺捏須笑著道:“司馬,湯某年事已高,這些年的幕金也足夠湯某后半輩子衣食無憂。今日之后湯某就會辭幕,回家養老。”
林延潮聞言不由道:“那真是可惜了,湯師爺不在,以后不是少了請教的機會。”
湯師爺笑了笑道:“司馬之雄才,管仲復生,也不能及也,湯某焉敢談請教二字。湯某轉幕多年,侍奉過不少大吏,見過的官員如過河之鯽,不知多少,但平心而論沒有一人可及林司馬的。”
林延潮哈哈笑著道:“湯師爺也給林某戴高帽子?”
湯師爺笑著道:“是不是高帽子,何必湯某來戴。司馬任官以來,不出一年歸德雖談不上大治,但今年以來不聞百姓因河役催征,而凍餓死一人,老百姓比湯某更有說服力。”
“至于區區幾百頃淤田,瑕不掩瑜,何況湯某看出司馬于淤田之用,另有妙用,此事恐怕與宮中有關吧?”
林延潮一愕,湯師爺此人著實厲害,竟被他看出端倪。
林延潮正要出口解釋,就聽湯師爺笑著道:“湯某也是隨便瞎猜,林司馬不必當真,何況此事湯某也不會與東翁言明,你知我知而已。”
“湯某此番來,是想告訴司馬。司馬非百里之才,而是可以經緯一國,他日若為宰執,能繼張江陵后,成就一番古今無人可及之大事,此事并非湯某獨見,而是東翁肺腑之言。”
“你家老爺?”林延潮訝然,付知遠對自己評價如何高?
湯師爺笑著道:“林司馬不信?東翁于今年司馬考評之中,皆是贊美之詞,且沒有一字提及淤田之事,湯某提及這點,不知司馬可否放心了?”
“那當初為何又提淤田之事?”
湯師爺道:“那是東翁的愛才之意了,嘆司馬不惜自身名節,遇事寧用小智,不守大義,堂堂正道不走,非要走小路。此看似逐近,實急功近利。”
“在東翁眼底,以淤田之事告誡,實是盼司馬能走正道,成為一名真真正正的好官,如此實乃朝廷之幸。”
林延潮聞言不由沉默。
湯師爺道:“湯某辭幕在即,故而絕不會替東翁討好司馬。只是這一番話,東翁無能如何也不會與司馬言明,湯某這才來斗膽告之。”
林延潮看向正在接受官員道賀的付知遠,點了點頭道:“林某心底有數,多謝湯師爺這一番金玉良言了。”
湯師爺察言觀色知林延潮已是想通,當下大喜,然后向林延潮行禮,然后又道:“這一次圣旨雖未提及司馬任命,但也就是在月內之間了。以湯某多年觀察,朝堂上看似平靜,但近日會有一場大風波,司馬若是要回京,并非上選。”
林延潮一愕,他知道湯師爺在京中交游廣泛,這幾句話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但這大風波是什么?又從何而起了?林延潮不由皺眉。
次日。
林延潮早起后,正要讀書,就聽陳濟川在門外道:“老爺,高淮公公在門外求見。”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