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8章 考察中草藥

熊貓書庫    拯救大兵中醫
🔊點這里聽書

  遇到黃墨林一行人同校師生后,尹長風改變了原本設計好的徒步進京計劃。現在,離學校天學報道的時間還很寬余,就陪同黃墨林一行在彩云省考察中草藥的野生狀況。

  “中草藥可是中醫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好的中醫師,必須要了解、掌握、熟悉各種中草藥的藥理、藥性和自然生長環境,才能在行醫方濟中合理配藥方,而不是只會照抄傳統成方、驗藥。”黃墨林對學生們說道。

  “中醫自古就有傳方不傳量的說法,在臨床應用中,每個人的病情、病史、年齡、身體素質不同,即使在不同季度內,中醫師在使用成方、驗方時也必須對相關的藥材進行適當的加減配伍。再說,同一種類的中草藥,比如雪蓮。”黃墨林教授說著,順手拿起尹長風前幾天采的雪蓮繼續講解道:“雪蓮按照現代分類屬菊科鳳毛菊屬雪蓮亞屬的草本植物。它生長在海拔4800—5800米的高山流石坡以及雪線附近的碎石間。該亞屬的植物有就有20余種,絕大部分產于我國青藏高原及其毗鄰地區。雪蓮是一種高山稀有的名貴藥用植物。雪蓮種子在0℃發芽,35℃生長。幼苗能經受零下21℃的嚴寒。在生長期不到兩個月的環境里,高度卻能超過其它植物的五到七倍,它雖然要五年才能開花,但實際生長天數只有八個月。這在生物學上也是相當獨特的。雪蓮和蟲草一樣對生長環境有特殊需求,不太適宜人工培植,藥性相對穩定。屬于稀少珍貴藥材。”

  “越少越貴,越貴越采,越采越少,甚至導致最后絕種。許多種類的野生中藥材正陷入瀕危的惡性循環之中!”那位名叫馬良的研究生說道。

  “在我們省,冬蟲夏草、川貝母、大黃、秦艽、重樓、紅景天、金龜蓮等幾十個珍稀野生中藥材品種萎縮嚴重。有些物種由于生長環境特殊,人工陪植很難成功。即使成功了,藥性也沒法和真正野生的相比。還是說雪蓮吧,在青海地區,有一種雪線下生長的雪蓮,能夠大量進行人工陪植,可這種雪蓮根本就沒有多大的藥用價值。”

  “珍貴了就有人造假,在川省樂山地區和甘孜州地區,當地一種叫地蛛香的植物,產量很高,因為外形極像重樓,便有人采購回去加工后作為重樓銷售。”張文林補充說道。

  “人工培植的中草藥許多種類由于改變了其天然生長環境,并且被藥農為求產量而施用了化肥、農藥,其藥性可是和傳統野生藥材大不一樣。”馬良說道。

  “這還算是好的,有些藥材可是在加工過程中就被提取過一道有效成份后才進入中草藥市場,轉售到各中醫藥店銷售的。”凌夢開始爆料了。

  “太可怕了,如果以后我們給病人開出的藥方,病人在藥房拿到的卻是這類是真藥的假藥,治不好病豈不是被病人給罵死了。”李娟說道。

  “中草藥有數千種,常用的也就幾百種,一般的中醫師能夠較好的應用湯頭歌里涉及到的中藥材就不錯了。”張文林可是家傳中醫,對這一點深有感觸。

  “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的中醫古方、成方、驗方時也有這個問題存在。現在處方中采用的計量單位是國際標準單位克,這可以根據對比計算出來。但是,許多藥材的性質由于人工培植的和野生之間的天然差別,其有效藥用成份不同。現代中醫師開方時如果不敢在劑量靈活掌握、變化,對病人的病情好轉可是起不到應有作用。

  這,也導致病家對中醫起效慢的進一步質疑,對中醫的發展很不利。你們以后行醫可不能只管開方,不管病人用藥后的病情變化。動不動一開方就是幾劑,幾十劑的讓病人服用。結果病人吃藥吃怕了,再也不敢來看中醫了。

  我們不可能和傳統中醫一樣自己會采藥、制藥,使用的都是自己了解來源的中草藥。但也必須熟悉和理解藥性,在臨床應用時不怕麻煩,根據病家用藥后的病情發展變化適時改變劑量,以取得最佳治療效果。

  對于這點,中醫師比西醫師的責任更大。

  還有,常用中藥材,人工種植培育也是自古有之的,比如說三七、枸杞、甘草、黃麻、菊花、荷花等等幾百種常用藥材,人工培植出來的,只要管理得當,按照藥用價質按時節分類采收,其藥用價值比純野生的更有保障。

  你們也不要一味的認為只有野生的才是最好的,這是錯誤看法。只是一些對生長環境有特殊需求的物種才是純天然野生藥性好過人工培植的。”

  黃墨林鄭重的告誡大家。

  “是啊,現代人是享受太多了,導致產生一種逆反心理,認為什么都是稀奇的好過大眾的,野生的好過人工培養的。一味追求綠色、原生態,現代人享受著的動植物種類,有多少還是野生的?就說豬肉吧,你們知不知道,我國宋朝之前為什么上層貴族不吃豬肉,大多吃牛羊肉?”張文林賊嘻嘻的笑著問大家。

  “上層貴族覺得豬不干凈唄!”聶清影不以為然了。

  “錯,我國宋朝以前,養豬業可是很發達的,吃豬肉的人很多。但是社會上層人家不吃或是很少吃豬肉最主要的原因很簡單——豬肉并不好吃,肉中會有一股尿臊味,不像我們今天吃的豬肉這樣鮮美。至于原因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宋朝以前,人們養豬時,還不知道將豬騸了再養大,這股尿臊味就會沒了。”張文林得意的說道。

  “你從那里聽來的?”尹長風也很奇怪,這個問題有意思。

  “你家是農村的,吃沒吃過沒騸過就養大的豬肉?”

  “當然吃過,村里人自家養的種豬或是母豬,山上獵來的野豬肉都吃過。”尹長風在這方面倒經歷的多了,山里娃嘛,有肉吃就不錯了,那有哪么些窮講究。

  “和正常騸過養大的豬肉有沒有什么區別?”張文林開始引導了。

  “味不是一個樣,不太好吃。咦,說起來還將是有股尿臊味,你說的是真得?”尹長風認真的回憶著以前吃過的種豬肉和老母豬肉,還有野豬肉與正常方式養育大的豬肉的味道區別。

  “當然了,本人在家里也是吃過的,我老爸在當地可是還兼職做過豬醫生的,實踐經驗豐富的很吶。野生的不見得就比人工培養的好吧?現在有些城里人,什么都非要吃野的,真以為是什么好東西?有的時候,一個小小的技術改進可是會改變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的。蘇東坡被貶黃州為官時,有首詩就記錄了宋朝人少吃豬肉的情況。考考你們的文學修養,有誰知道這首詩。”

  這張文林沒完了沒了了,見大伙也下子沒回答,就繼續說了下去:“‘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聽聽,人家蘇東坡說的。貧者不解煮,現在市場上賣回來的豬肉,隨便放點鹽巴煮一下也很好吃。這已經是被稱為好豬肉的東西了,不會煮還不好吃。”

  見大家都在聽,張文林繼續賣弄他的考證:“由于價格便宜,生活狀況不是太好,而又生吃肉的蘇東坡已經無暇顧及那么多了。蘇東坡不僅在自己的《豬肉頌》里對黃州豬肉贊不絕口,勇敢地帶頭吃起豬肉來,并且靜下心來,親自研究琢磨了不少頗具個人風格的去腥除騷的獨特烹調方法。”

  “‘洗凈鐺,少著水,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他自美’。陣陣肉香里,蘇東坡帶著全家,和黃州的窮苦人民一起,開始了‘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的‘幸福生活’,‘東坡肉’、‘東坡肘子’等一系列名菜也由此誕生。蘇東坡可是我國推廣豬肉第一人啊。”張文林越說越來勁了,一副文學講大講師的樣子,比得上百家講壇那些大家了都。

  “行了,行了。算你狠,連對頭豬都深入進行研究,人工培養的大多數還是比野生的好,行了吧?說個藥,你給我們講個豬,你了不起。我們在山里用藥,可沒那么多人工的可用,有什么用什么,自采自用,貨真價實。”尹長風真的服了,認輸了。

  “是啊,你們不會自己進山采藥,學學人家小師弟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聶清影沒肝沒肺的給出了解決中藥使用過程中無法控制藥性的最佳方案。

  “對對對,明天就讓這個小妮子上山采藥去,既保證了藥性,又能感受大自然的無限風光,保證既健身又能保障藥性。”

  彩云省有植物王國的稱呼,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尹長風從小在山里跟隨王浩祥的爺爺采藥、制藥、行醫。由于山里藥材眾多,王爺爺日常治病用藥也是根據自收自采的藥開方治病,黃墨林一行在考察過程的許多話道對他來說可是聞所未聞,一路行來,從未與外界中醫學大家接觸過的尹長風可是受益良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