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十七節 逆襲(2)

熊貓書庫    江山美人志
🔊點這里聽書

  (女生文學)

  當展伯濤幾個箭步沖至營柵前時,唐軍也早己在警有的催促下有條不紊的進入臨戰狀態,但是畢竟這已經是凌晨三時,正是人睡夢最香甜的時候,經歷了長途跋涉的唐軍大多已經入眠,雖然展伯濤也安排了各個師團須得布置充足的夜間執勤部隊,但是誰也未曾想到主動退卻的漢森同盟軍會在半夜間以襲營的方式卷土重來,而且來勢是如此兇猛。

  展伯濤安排的扎營方式是以形狀的布營,第一師團安排在了凹陷接合處,而直屬師團和第五師團則分別安排在了兩座凸起處,這樣互成犄角,而第二師團則充當了后營預備隊,應當說這種布陣方式相對更富有攻擊性,但是在遭遇敵襲時,直屬師團和第五師團不可避免的會遭遇更大的壓力。

  蘇沃洛夫相當聰明,他清楚自己這三萬鐵甲騎兵乃是決定整個西印德安戰局的關鍵,雖然這一次破釜沉舟要讓鐵甲騎兵參加夜襲,但是他也清楚鐵甲騎兵的優勢是在突破而非纏戰,而敵人采取壯布陣,應該是對他們自己的戰斗力深具信心,所以他也謹慎的采取了重點攻擊兩座峰點處,也就是直屬師團和第五師團扎營處。

  齊柏林同樣是在第一時間感到了營柵處,黑壓壓的鐵甲騎兵幾乎在火把亮起的第一時間映入了齊柏林的眼簾,饒是齊柏林也是就輕戰陣的老手也還是禁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氣。齊柏林尚未來得及休息,按照展伯濤的要求整個師團下午就主要在加強營柵和鹿砦的布設,敵人既然退而不走,擺明可能就是要打算在這個地方來一場會戰了,既然如此。那對于營寨的要求肯定就不能太低,既要防止敵人襲營。又要體恤本來就很疲倦地士兵們,但是齊柏林清楚這等時候還是小心一些為好,畢竟這支軍隊是第一次遭遇。底細風格也不大清楚,寧肯士兵們辛苦一些,那是為自家生命作想。

  烏黑色的鐵葉甲在營寨上升起地燈籠和士兵們手中的火把下顯得格外刺目、全身上下泛著黑黝黝烏光的鐵甲騎兵邊面目都藏在了鐵葉面具之后,只露出了一雙眼睛和兩個透氣孔,鑌鐵長矛長達四米。和東大陸重甲騎兵略有不同地是鐵矛矛鋒半米處都有一處小小倒鉤,便于拉扯破壞,這是西大陸重甲騎兵便于攻城拔寨的利器。由于西大陸白種人體力普遍優于中大陸和東大陸人種,尤其是臂力方面更是占有優勢、這種帶鉤擯鐵長矛也就成為了西大陸重甲騎兵的首選武器。

  全身被甲的戰馬踩著統一的節拍,猶如一群跳舞的騎士踩著曼妙地舞步,更像一群移動的鐵甲堡壘,以排山倒海之勢襲來,整個地面在千萬雙鐵蹄踩踏下戰栗劇抖,泥土紛飛。卷起一陣泥霧,不過設置在營柵前方的數十個零亂的拒馬坑讓鐵甲騎兵出現了一些小小的混亂,來自西大陸的騎士們明顯有些不太適應東方軍隊不擇手段的方式,這種散亂的拒馬坑并不多,也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卻能有效的打亂對方有組織地攻擊節奏,尤其是排成陣形的攻擊波,連齊柏林也沒有想到這種例行的拒馬坑能夠起到這樣大的效果,而如果換成了游牧民族的游騎兵或者輕騎兵的話。這種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但是數量不多的拒馬坑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適當調整了攻擊方向和順序地鐵甲騎兵很快就沖過了這個陷階區域,撞到了拒馬溝面前。拒馬溝是唐軍布設了第一道防線,這同樣也是東大陸軍隊扎營必備的溝壑,但是在克爾曼行省這片土地上,沙質土壤并不適合挖掘拒馬溝,往往挖開兩旁的沙土又會傾倒下來。事實上也就成了一道梯形溝。漢森同盟軍對于唐軍的這一防襲措施是有所了解的,第一波的攻擊騎兵大多以輕騎兵為主,他們和身后的鐵甲騎兵有一定地距離,馬鞍后沉重的土袋證明他們并非只會愚蠢魯莽的蠻攻硬撞,他們集中力量分別在環統在營柵外的拒馬溝上投下土袋,然后迅速散開,這種集中投放很快就讓拒馬溝多處被填平失去了效用,而在旗令兵的指引下,漢森同盟的鐵甲騎兵很快就集中起來向這幾處地域發起了瘋狂沖擊。

  先遣輕騎兵并不是沒有付出,在營寨和哨樓上弓箭手的洗禮下,漢森同盟的輕騎兵幾乎十不存一,三千輕騎兵最后能夠存留逃脫的不足三百人,但是他們的犧牲為身后的重騎兵換來一條條攻擊通道,可以讓重甲騎兵集中力量對唐軍的最后一道屏障發動沖擊。

  齊柏林站在哨摟高處,目注前方,血腥而又狂暴的氣息撲鼻而來,自己站在哨樓上的感覺就像是在呼嘯而來的暴風雨中一葉孤舟那般無助。黑壓壓的鐵甲騎兵如同潮水一般一層層成波次席卷而來,結實的鐵長矛輪番打擊沖撞之下,結實的營柵很快就開始出現了松動的跡象,漢森同盟騎兵們的職業操守足以令人前然起敬,即便是從馬上跌落下來,騎士們仍然堅持不懈的用手中長矛和鐵鏟挖據著營柵,意圖最快完成突破。

  弓箭手雖然對輕甲騎兵相當有效,但是對于重裝騎兵來說顯然隔靴搔癢難以起到實質作用,真正能夠對重甲騎兵造成傷害的出了營柵和鹿砦外就只有投槍兵了。投槍兵并非高岳人專利,但是一個混成師團配置的投槍兵相當有限,多也不過兩三個大隊,但是即便這樣,運用到恰到好處的投槍兵每一波投擲仍然給蜂擁而上的鐵甲騎兵們造成了巨大傷害。只是這種傷害并不足以阻檔住漢森同盟一方兇猛的攻勢,舍生忘死的沖鋒很快就在第五師團的營寨上撕開了裂縫,而這種裂縫一旦綻裂開來,那便是致命的。

  最尖端的堡壘和哨搭很快就在漢森同盟鐵甲騎兵的輪番攻擊下破損倒塌,這里是第五師團最堅固的所在,但是也是最先被打垮的。多達三千的鐵甲騎兵條中力量對這里進行猛攻,第五師團只有兩個大隊駐守在這里、其中就有一個投槍兵大隊,當鐵甲騎兵背負著傷亡千人的創口終于將營柵摧毀時,在重甲步兵的掩護下,投槍兵投射完最后一波投槍后開始穩步撤退,借助兩翼尚未被沖垮的營柵,第五師團在師團長齊伯林親臨一線的指揮下以不大的代價完成了這次戰術撒退,而在撒退之前齊柏林已經安排利用運輸車在自己營寨內布置了第二道防御線。

  截至目前,蘇沃洛夫對于這一場突襲獲得的效果說很不滿意,顯然唐軍對于這次突襲并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從前期唐軍的應對乏力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但是唐軍的日常準備出乎尋常的嚴密,反應也相當敏捷,很快就組積起了有效的防飾體系,雖然在已方強力沖擊下獲得了多處突破、但是想要迅速擴大戰果的意圖未能實現。唐軍表現出來的堅韌頑強和迅速敏捷與這個地區的印德安人軍隊完全是兩個概念,這也難怪唐人能夠如此迅猛的成為印德安地區的老大。

  狀的兩處尖端都已經被漢森同盟軍隊突破,雙方事實上已經處于全面纏戰狀態,隨后跟進的漢森同盟步兵迅速在兩處大型突破口突進,和已經組織起了第二道防御線的唐軍步兵展開全面激戰,雙方在每一個營壘每一處哨塔都展開了空前慘烈的戰斗,這個時候騎兵已經退出了主要戰場,步兵成為當之無愧的攻守主力。

  展伯濤在發現敵人騎兵并未向凹陷處挺進就意識到對手的的狡猾,對方也察覺到了自己布陣方式具有極強的反擊能力,漢森同盟選擇了優先攻擊自己兩處犄角的戰術,這樣一來可以避開兩翼向中間夾擊的危險。他沒有多作猶豫,因為他清楚在敵人的重點關照下,直屬師團和第五師團的前鋒營肯定很難堅守住敵人的瘋狂沖擊,而第二道防線甚至第三道防線才會是決定戰場勝負的所在。

  第二師團迅速分成兩部向兩翼增援,有了第二師團的增援,展伯濤相信這一場纏戰最終會讓漢森同盟軍認識到唐軍的強大,他現在還不準備將第一師團投入,這是他最后的王牌,運用到關鍵時刻,也許就將決定整個戰役的命運。

  直屬師團的情況和第五師團相差無幾,尖端處的要塞式防御固然給了漢森同盟騎兵以沉痛的打擊,但是在優勢鐵甲騎兵的沖擊下、這種簡易要塞式堡壘并不足以成為決定因素,杜青云甚至比齊柏林更清楚這一點,在利用工事有意殺傷對方有生力量的同時,他也就已經在構筑第二道防線,為第二階段防御作準備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