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謀士恐怕是民國最為苦惱的一群人!”
陳炯明兩次擔任廣東督軍,雖說時間都不長,但總結失敗經驗的時間足夠,也足夠有那份政治智慧。要不是先天的政治缺陷,讓他不得不在‘國黨’的羽翼之下施展政治抱負,或許運氣好的話,能夠自成一派。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如果陳炯明圓滑一點,性格中多一點妥協,然后懂得讓‘國黨’內部的高層利益均沾,他很可能會在孫大先生過世之后,取而代之。
畢竟,老蔣現在啥也不是,如果沒有廣州兵變,甚至還不被孫大先生入眼,繼續在‘國黨’充當醬油黨的角色。人生最大的目標不是繼承孫大先生的政治資本,成就一番大事業。而是偷偷摸摸的經營他的小圈子,期待有朝一日發達,能當個司令什么的,手下不指望雄兵十萬,有個萬把人就夠得瑟了。然后多撈點實惠的,他有一個老娘,兩個兒子,還有三個老婆要養活,生活壓力很大的好不好?
可惜,陳炯明并不是一個懂得退讓的人,等到他明白的時候,隔閡已經產生。孫大先生不至于卸磨殺驢,但排擠的心思已經很重了,認定他是一個對權威可能產生威脅的勢力首領。有了這份提防,他在‘國黨’的地位只能是江河日下,更不要提什么成為政治接班人了。
但他的眼光不會因為失敗而退步,反而教訓讓他的眼光更加的犀利和精準。
他看出了王學謙身邊的問題,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似乎毫無提醒的必要,可實際上,已經成了浙江的政壇的隱患之一。
王學謙說什么都是對的,超前的眼光,結合實際的務實,擁有龐大的資金支持,在民國獨樹一幟的政府調控布局,政府倡導投入…這些都是讓民國官員們耳目一新。卻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結果就是浙江的發展將是井噴式的發展,每一步的步子都很大,卻走的異常的穩。
軍事。經濟兩步走,在經濟保證的前提下,軍事就成了浙江穩定的最大的依仗。
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是無懈可擊的固若金湯。
可恰恰浙江的弱點是王學謙本人,他善于放權。也善于看人,這一點就不用贅述。他在政治經濟上的眼光,無人能及,就算是馬寅初,哈佛的經濟學博士,多牛掰的人啊!
可面對王學謙,也心里發虛。
以至于一開始老馬還覺得自己能夠做好一個智囊的角色,可實際情況是,成了一個資料分析員,這種落差。絕對不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年輕學者能夠忍受的。滿腔的抱負,一肚子的才學,竟然沒有發揮的空間,這種憋屈,讓馬寅初也只能放棄上海優越的環境,去了燕京當大學教授。
縱觀王學謙身邊的人,執行者倒是很多,但智囊卻一個都沒有,本來應該是有的,但都地差不多了:“你是說他們的壓力很大。”
“是不是壓力很大我不知道。但我只清楚,如果一個謀士在謀主身邊一點建設性的建議都無法提出,卻擁有該規格的供養,難免會自我懷疑。聰明人沮喪的原因更是千奇百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他們認定自己的才華無法施展,多半會選擇離開。”
說到這些,陳炯明的眉宇之間露出淡淡的哀怨,王學謙肯定不缺智囊,只是沒有讓這些人發揮出才干來。當然。這種發揮也是有限度的,也非常考量掌舵人的能力。
好的建議,自然能夠事半功倍。但如果是不切實際的呢?
孫大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身邊的智囊都是文人,而且非常排斥軍人。這就造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很多建議如空中樓閣一般,毫無根基。說出來的話,徒遭人笑話。
在一次次的失敗之中,這些人也看出了自己的短板,于是別而不談治國,只去扯那些沒影子的事,做到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被道德綁架的民國政要們,每一個都氣的恨不得當面掐死他。可實際上,在這種宣傳口徑之下,‘國黨’獲得了年輕人的認可。
這很重要,也是‘國黨’最大的財富。
而陳炯明卻是另外一個局面,他手下的人,帶兵打仗的不缺,就缺那種有文化,有眼界的,最好是有游學過美帝英帝的人才。他最想聽的就是西方列強成長的故事,可惜沒人說給他聽。就算是‘國黨’內部,這樣的人才也很缺少,幾乎是掰開手指頭就能數的清的。
宋子文算一個。
孔祥熙也算一個。
溫應星被當做‘多余’的人才,送人了。
數來數去就這么幾個人,而在孫大先生身邊的就只有宋子文。可宋子文在廣州一出現,就入了陳炯明的法眼。可惜,對方根本就不是他能夠拉攏的。財政上絕對是一把好手,加上貨幣制度推行,政府銀行建立,構架一個完整的財政體系就在一兩年的時間內。
可惜了…
先比孫大先生,王學謙身邊的留美生更是多到讓人發指的地步,教育界的、經濟學界的、工業技術方面、理學…等等,他要是想要招攬,百八十個是有點難,可在這個數上砍一半,是有希望的。
陳炯明對此是望眼欲穿的眼神,就像是劉備盼著諸葛亮似的,天天等著有人才被發現,可是毛也沒用。
除了留學日本,民國留學其他國家的學生都傲氣的讓大帥也很無奈。因為這幫人很高端,同時也一個個都是偏執狂。沒有幾個甘心被降服的,搞文化運動的樂此不疲;也有投身教育事業的;在政府部門的,也是清水衙門。
不是不想重用這些人,就說茅以升等人,康奈爾博士,夠牛叉了吧?
可他們這批人學的是大型工程的設計和建造,民國醞釀武漢長江大橋已經快十年了,可一千萬的造價,嚇傻了袁世凱之后的每一個執政者。
還有巴玉藻,他在英國學習的是造艦工程,在列強帝國之中也是頂尖的人才。可最后還是去美國學了飛機。為什么?
飛機比戰艦便宜的多了,就是這么個道理。
民國建造不起大型的水面艦艇,反到是造價一兩萬的飛機沒有太大的壓力。
陳炯明說完之后,很快就后悔了。因為他發現王學謙的眼神不對勁,看他的樣子,似乎有種熱切的過頭。有種不好的預感從腦袋里冒出來,陳炯明連連擺手道:“子高,你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不缺我一個。”
“這次廣東的執政,我是不想成為階下囚,只能先一步離開。可是我想去美國,歐洲看看,看看這個世界,民國到底差在哪兒?”
“沒問題,這不難解決。”
“可是,你讓我做謀士不是讓我架在火上烤嗎?再說,我的名聲也不好。‘國黨’的人要是能動手,一個個都想要掐死我…”
“不招人嫉是庸才。”
“我能給你什么幫助呢?一點用處都沒有!”說到這里,陳炯明連自己都覺得牙瘆得慌,這不是抽自己的臉面嗎?可王學謙的這份邀請,簡直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挑戰,還沒有開始,他就退縮了。已經不能算是底氣不足了,而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壓根就沒有成為智囊的腦子:“人貴而有自知之明,在下淺薄的很。做一個武夫都做不好,何況是謀士?”
“我不是讓你做謀士,而是成立一個機構,你做負責人。然后網羅人才。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和方案,制訂中長期目標,然后定期給我。”見陳炯明一副擔驚受怕的樣子,王學謙也知道對方是無路可走了。如果他拉攏陳炯明,這位曾經叱咤風云的粵軍統帥,將在香港清貧而終。但陳炯明并不是毫無用處。反而這個人有著很多這個時代高官沒有的遠見。
比如說,他曾經倡導,并在非常困難的時候,提出了建設大學的設想。從軍費里抽出部分資金,創辦大學。
注重軍事院校的建設,粵軍第一師可不是生來就是精兵強將的。
注重商業貿易,認可商人的社會地位。
對于政治固執,同時也是對于自己的嚴格。
這樣一分析,陳炯明這個人就很出彩,是浙江需要的人才。陳布雷的作用是秘書處,他能夠當好一個大管家的身份。但因為局限,他不善于處理政務,也沒有獨當一面的果斷。
可陳炯明不一樣,他的成就是在不可能的基礎上建立的。被王學謙看重的并非陳炯明的軍事才能,而是這個人幾乎是完人。不貪財,不好色,甚至不戀權,唯一的理想就是政治信仰。當信仰沖突之后,才是他絕望的時候。這也是孫大先生和陳炯明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清高,他看不起孫大先生身邊的人,那些只會獻媚的官員政客,一個個背地里男盜女娼。這對有政治潔癖的陳炯明很難接受。
從性格上來說,陳炯明是一個不管不顧的理想主義者,而且他的理想是富國強軍。雖然在政治主張上可能會有沖突,但在現階段,他和王學謙的政治主張是絕對沒有沖突的,以為浙江,加上福建,從現階段的現象看,就是‘聯省自治’的模范。
可這樣人,卻對王學謙來說,是一個不可錯過的人才。他需要一個和他唱反調的人,敢于直言的人,給人做一個表率。
他不相信‘智囊’的作用,但相信群策群力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王學謙問:“陳兄,你當初為什么要從軍呢?我可記得報紙上說你當年是秀才,不善于武事。”
“從軍?”
這是很久以前的想法了,這是一個美麗的時代,熱血中充滿理想的真實。陳炯明回味美味一樣的道:“那時候清廷還在,我們這些革命黨人,大部分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卻想要去做好推翻朝廷的事,勢必在一開始會很難。”
眼神沉寂了一些,陳炯明接著說:“后來黃花崗起義,讓我明白,革命黨人如果沒有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就絕對沒有可能推翻清廷。可當時的情況還是不允許建立軍隊,后者收編軍隊。刺殺就成了革命的主要手段…”
“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有了這樣的機會。當時順利拿下惠州之后,才有了一支真正的軍隊。可惜,當時我們的軍隊大部分士兵都沒有武器。只能拿著五花八門的冷兵器,卻成功的逼迫惠州的清兵打開了城門…這么多年了,很多人都變了。”
“別人變了,你沒變,才覺得痛苦?”王學謙的心理學絕對是個二把刀。但是揭起傷疤來那個利索,在陳炯明毫無反應的時候,就直入主題。
陳炯明有些慌亂的眼神躲閃,他在進入王公館之后,第一次意識到,王學謙竟然對他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委以重任?
還是別有目的?
這是他無法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的,可是當他發現自己竟然在同志之間格格不入的時候,他也慌亂了。內心仿佛像是被窺探了一樣,感覺身上涼颼颼的,衣不蔽體。
陳炯明逃了。用了一個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說辭,訪友。
被說在上海,就是在民國,他有朋友?
曾經的朋友都在兵變之后反目成仇了好不好,雖不至于人人喊打,但早就不受待見。
王學謙給了他一個‘虛職’,不知道是否讓陳炯明死去的政治心臟再次跳動起來。看著陳炯明的離開,王學謙認為有必要多了解一下這位傳奇督軍。
于是陳布雷收羅了一些陳炯明的資料,看后,連他都覺得陳炯明這個人厲害。
厲害到什么程度?
陳炯明是一個秀才不錯。黃花崗起義一百來號人去沖擊總督府,結果可想而知。能贏才怪了,輸的一敗涂地。但活下來的陳炯明才認識到了軍隊的重要性。
王學謙有一點說錯了,他以為陳炯明再不濟也是去日本學過現代軍事的人才。沒想到。陳炯明絕對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典范,拿著一本《孫子兵法》讓他糾集上萬人,真正的士兵只有數百人,差不多就一個標的人馬。卻浩浩蕩蕩的成了上萬人攻城。
然后用游說等計策,不戰屈人之兵,順利的拿下了惠州城。打開了通向廣州的大門。
這有多難,王學謙想想都頭痛。接下來,更是奇跡迭出,擊潰李厚基的部隊,占領閩南。再次攻下廣州城,成就了一名戰將的風采。而他是一天軍校都沒有上過的牛人。
然后準備用道聽途說的美國政治制度,改造廣東的政壇。要是他頭上沒有孫大先生,只要給他五年,說不準…
總結下來,這個家伙簡直就是妖孽。
看到這份情報,王學謙心動了。這樣的人才埋沒,絕對是自己眼瞎。其實,王學謙想要網羅人才不難,可是很多人在不在浙江官場都一樣。比如說胡適,很難相信這家伙是靠譜的政客。這段日子,他的那幫同學應該在燕京城搞演出,經典劇目《娜拉》。呼喚婦女追求生活的,其實就是為了掩蓋他們真實目的,戀愛自由…
胡適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朋友,但絕對不是一個理想的官員。或許連胡適自己都感覺不到,他骨子里的浪漫主義思想,絕對是官場最大的毒藥,甚至比理想主義更加要命。
王學謙很懷疑,如果和胡適這樣的朋友一起探討國家大事,他是否會在肉眼可見的速度中,墮落至死。
看到了陳炯明過人的執行能力,王學謙頓時認為當初錯的離譜,一個‘虛職’收羅陳炯明,絕對是一個天大的錯誤。這樣的人要重用,要不遺余力的重用。
幾天之后,陳炯明高興的告訴王學謙,他收到了美利堅同胞的呼喚,邀請他參加集會。
“哪里?”
“三藩市(舊金山)的司徒先生親自派人來,已經在路上了。”
陳炯明很興奮,他一直以來被灌輸的理念就是孫大先生告訴他的,美國的政治體系是‘聯邦自治’。但是究竟如何,卻是連他自己都說不出個說依然。
有了直接去美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愿意放棄。
王學謙好像記憶中有點印象,司徒這個姓氏的人不多,在美國有名有姓的就更少了,加上三藩市是華人勞工的集中居住地。很快一個組織從腦子里蹦出來‘美洲洪門’。
解釋洪門很簡單,只要把青幫說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就不難。
上海灘的青幫已經成了無惡不作的代名詞,開賭館、妓寮、販賣煙土、買賣人口、火拼地盤、綁架勒索、魚肉鄉里…雖說不是每個青幫子弟都這樣。但社會風氣敗壞青幫至少要負一定的責任吧?
洪門,本質上和青幫是一樣的。
在王學謙的添油加醋下,陳炯明很快發現,他將要去的那個地方是一個‘賊窩’啊!
“可是‘國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受到了洪門的關照,這是否有誤會…”
“你認為孫大先生說的話每一句都是對的嗎?”
陳炯明很聰明,聰明到很快聯想到,自己竟然沉浸在一個又一個謊言之中,無法自拔。
好吧,這也算是鉆了牛角尖了。看著失魂落魄的陳炯明,王學謙心頭不忍,但還是不得不下猛藥:“陳先生,您是一個讀書人,加入幫派就算不參與雞鳴狗盜的事,難道你還能摸著良心說問心無愧?”
“不管是否無辜,最后都是幫兇,是社會敗壞的蛆蟲…”
陳炯明是個性格分明的人,也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他連賭博都無法容忍,怎么可能接受一個底下幫派的邀請。
王學謙深沉道:“那是一個泥潭,去了,就是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