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城下流賊,對城池展開了一陣狂攻,令官兵疲于應付。大部分官兵都以為流賊要在這城下死磕官軍了,但攻勢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城上卻現,除了部分精兵外,大部分流賊們正在撤退。
看來流賊之前的強攻,令守軍疲憊不堪,消磨了銳氣,顯然是為撤退做打算。
看一個軍隊是否訓練有素,在其撤退時很能看出個八九來。大部分流賊都是忙碌一副收拾鍋碗瓢盆,迫不及待將行李打包回家,著急老婆孩子的樣子,而撤退時煙塵滾滾,塵土飛揚,顯然組織紀律亦相當混亂。
城頭上眾將不少都是知兵的人,紛紛向李重九請求追擊。
李重九觀察了一陣,也知若是此時追擊,應該會有不小的斬獲,大勝不可能,但是小勝還是可以的。不過李重九看了一會,卻決定放棄追擊。原因如果不能消滅王須拔,即便是小勝,也沒多大意義。
繳獲?笑話,打劫一群和叫花子沒什么區別的流賊,能有什么繳獲。
俘虜?沒用,殺了?李重九自問不是樊子蓋,王世充那種,殺戮一幫無知草民,來染紅自己官帽的人。官逼民反,朝廷暴不用多說,但流賊亂民之中,如王須拔,歷山飛這樣的梟雄,懷著自己野心,乘勢而起,被利用的還是這些老百姓。只要賊不滅,流賊之眾殺了再多也是沒用。想李闖王當年,最沒落時身邊只有十八從騎,但是數年之后,就揮師百萬進北京城,逼死了崇禎。
放了?那是等于是無用功。最后俘虜流賊,將之收編,以飛狐縣現在的糧草,能不能不支撐過冬天還是個問題,多余人口拿來,只會加重饑荒。何況縣城之內,已經有五六百的流賊俘虜了。
不過流賊退去,縣內自是安定起來。全城三千多軍民皆是喜不自勝,開始大肆慶賀,城池免遭流賊荼毒。
數日之后,縣城附近村落,亦是聽說縣城附近流賊退去了,紛紛也從深山里出來,重新返回故地安居,收拾家園重新過起小日子來。原先荒廢的鄉村,重新有了雞犬相聞之聲,裊裊的炊煙亦再度升起,不再是以往百里無人煙的模樣。
不過李重九覺,合縣上下,為自己擊退流賊,保住了飛狐縣一事,卻沒有什么較大的熱誠。按照慣例,李重九也算是新官上任,這時候合郡世家,豪強應該會上門拜會知會一二,先混個臉熟,門兒清。
一方父母官一面見一見這些世家,豪強,也算籠絡一下地方,日后辦事還有用得著的地方,更順帶還能拓展額外收入。可是流賊擊退之后,李重九坐堂數日來,不說世家,豪強,連拜會的鄉紳也沒一個。
如此李重九不由納悶起來,他雖是穿越者,但對于地方政務實在是不通,當下立即找人來問。眼下飛狐縣,縣正戰死,縣尉暴病致仕,縣丞,主薄,戶曹又被自己給砍了。
于是一縣之中,最能說得上話,只有西曹了。西曹也就是功曹,縣內六曹之,位居于金、戶、兵、法、士等五曹之上,有資格參贊縣務。李重九當下將此事詢問西曹,是否是因為自己砍了成家上下,故而令本縣本郡的世家,豪族,誤會了我李某人的為人云云。
西曹當下連忙回復,侯爺誤會了,世家,豪強抗拒來縣的原因并非因此。
原來今年二月,楊廣聽裴寂之言,下令郡、縣皆都筑城,所有百姓就近遷入縣城,塢堡之中,田地隨近給授。此舉目的,是為了針對日益猖獗的匪亂,實行堅壁清野之策,讓王須拔,魏刀兒這樣的流賊,無糧米可劫,無壯丁可拉。
李重九聽了當下暗叱此真乃亂命,放棄廣袤的農村,將百姓遷至城鎮,塢堡之中,楊廣這是要提前實行,我大中華百分百城市化嗎?若是將農村荒廢,那么郡城縣城附近有多少田地可以給授,養活這數千萬的大隋百姓。要知道到了解放后,中國也是兩個農民養活一個城市人口。
楊廣此舉不但不能根本上解決隋末民亂之原因,反而行此昏招,等于水患時,一味攔水筑壩,而不是疏通引導。如此大隋真的離亡不遠矣。
這也是那些居住在城外的世家,豪強,為何不來拜會李重九的原因,他們眼下正在對抗朝廷政令,若是現在上面找李重九,豈非是自投羅網。
聽此之后,李重九并沒有拿這些豪強世家來問罪的打算,如此只會激起民變,更何況楊廣的政令也是無比的糟糕。當下李重九決定動用自己的通守的大權,在城門書一文書,將百姓遷入城中之事暫緩。
張貼告示之后,李重九仍不見有什么人,當下亦不顧什么屈尊不屈尊,當下帶著西曹,準備去附近幾家大族,一個一個的拜會過去。
李重九不知此舉,倒是讓西曹等人縣衙屬吏,有種太陽從東邊升起之感。按照古代的官場規矩,一郡一縣的牧民官,所在之處就是這四四方方的衙門四墻三門之內,為官居穩,不輕易外出。
這原因,乃是認為為官者越高高在上,越讓百姓覺得神秘看不清虛實才好。如此方能使愚民們敬畏,不敢胡作非為。而李重九卻一反常態,學那般縣衙胥吏般下鄉踩泥巴,這豈是一郡府君的所為。當下西曹上下皆生李重九果然是寒門出身的土包子之感,不懂官場規矩,當下都是大搖其頭。
次日,李重九輕車簡從出行,時已值隆冬,天氣嚴寒,彤云密布,行不到數里,已是朔風凜凜,空中雪花飄飛。西曹等人皆是拉緊了身上裘衣,紛紛勸說李重九返回縣城,卻被之怒叱后,當下不敢言語。
寒風之中,李重九仍策馬在前而行。要知道縣城所據之地方圓不過數里,與整個飛狐縣相較,只是巴掌彈丸罷了。凡事若居于高堂上,容易被胥吏蒙蔽。眼下他要親自下鄉,就是聽一聽地方百姓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