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84章 吳三桂逃脫

熊貓書庫    問鼎
🔊點這里聽書

第一卷第184章吳三桂逃脫  這類的議論并不止一處,很多地方都有這種議論。///

  老九派出的小分隊正在敵人的隊伍中扮成掉隊者,他們一小伙一小伙混在吳三桂的隊伍里,為下一步瓦解他們打下基礎。

  部隊安頓下來了,已經趕路一天一夜了,再走就會不戰自潰了,所以,到了下半夜以后,將官下令就地休息。

  這種休息是很冒險的,要不是吳三桂的將令下的急,領兵的將官絕對不敢這么冒冒失失就地休息。按照正規的行軍規則,大軍安營一定要結成營寨,設置障礙,一切都以安全第一。但這次吳三桂下的命令是不顧一切,火速回援阜陽,所以,他們只能是日夜兼程,不按常規規則行軍了。

  匆匆行軍一晝夜,所有的人都疲勞到了極點,一聽到就地休息的命令,如遇大赦,往地上一倒就睡了。

  可是,事情就這么巧,這里才睡下不到一個時辰,突然四周戰鼓雷鳴,喊聲鼎沸。

  “打漢奸,殺漢奸!”

  “打倒吳三桂!”

  “打倒漢奸賣國賊!”

  聲音來自四面八方。四周都是千軍萬馬。吳三桂的兵將被包圍了。有種地獄般的感受。

  突然,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

  “我們是李來亨的部隊,我們是天下無敵的精銳,殺清兵,殺漢奸是我們的天職。現在,我們來收拾打漢奸吳三桂,有不怕死的就放馬過來,我們準讓你們個個成為無頭鬼。又不愿意做漢奸的,愿意跟我們李來亨大將軍打滿清韃子的,你們朝東走三里,那里有大塊的肥肉等你們吃,那里有溫暖的火讓你們烤,你們就不必再往阜陽去送死了。當官的,照樣還是當官,當兵的,管吃飽、管吃好,立功了,讓你們當官。現在,你們可以行動了。記住,往東三里,就是你們的家。”

  這個聲音太有震撼力了。

  “別動!別聽信敵…啊!”吳三桂的將官在制止騷動,顯然,他的制止被另外的人制止了,現在,一股潮流,一股不愿意做漢奸的潮流迅速感染了這里的四五萬人。

  吳三桂在阜陽望眼欲穿。

  怎么回事呢?合肥那邊的主力部隊應該早到了呀。他有些憤怒,領兵主將是他一手培育起來的心腹級人物,竟然在他發出十萬萬火急的調軍令之后,還慢騰騰地回來,這種人真他娘的太忘恩負義的王八蛋了。

  好吧,你等著,等你回來之后就把你斬了。

  吳三桂動了殺機。

  派人去催,沒用,每次派出去的人走不了兩三里就會被李來亨的部隊活捉,或者斬殺。吳三桂現在已經和外界失去了聯系。

  吳三桂心里著急,又想,是不是出事了呢?援兵遲遲不到應該是出問題了。

  出問題,為什么沒有回來報信呢?即使遇到敵人,也不可能全軍覆沒不剩一個吧?

  吳三桂心急如火。

  又是一個清晨,有人來報,街上又出現了大量的標語(古人也不知標語不標語,反正就是這么個意思。)上面寫著很難聽的話,還散布謠言,說從合肥回來的兵已經全部投降了李來亨,他們就要來殺…殺…。

  殺什么,他就說不下去了。

  吳三桂知道是“殺”什么,肯定就是殺“大漢奸吳三桂”。

  不可能。謠言,肯定是謠言,五萬多人全部投降李來亨,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也是不合情理的事。但是,他心里又有些擔心,萬一是這么回事怎么辦呢?

  不可能,純粹的擾亂軍心。跟隨他這么多年的親信,怎么可能集體投降呢?

  吳三桂安慰自己道。

  可是,為什么自己的兵將音信全無呢?

  幸虧李來亨這幾天沒有來攻城。

  李來亨收攏四萬多降兵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把這群人分割成很多小塊,然后從阜陽以東全部轉移到山東境內,這需要幾天的時間,然后,這群人再接受谷英和谷可誠等人的改編。

  谷英和谷可誠對改編部隊很有經驗了,他們最近的工作主要就是干這種事。

  等吳三桂投降的部隊進入山東以后,李來亨才再次回到阜陽城外。這次,他是準備來進行一次“大掃除”了,徹底把在安徽的吳三桂部清除掉,特別是要把吳三桂本人捉拿。

  進到軍營,王虎就來稟報,昨天夜里,發生了一起戰事,數千兵馬突然出城突圍,大部分又龜縮回了城內,只有少數往西逃竄,但也被他親率的騎兵斬殺了。

  李來亨一聽,隱隱約約感到出了問題,他們是去搬救兵,還是吳三桂逃竄了呢?前者,李來亨巴不得,假如是后者,那就麻煩了。吳三桂一旦逃往湖北,他就可能迅速執行他的西進計劃,殺吳三桂的機會就真的變渺茫了。

  現在已經過了好幾個時辰,再追,也難得追上了。現在也沒別的辦法,只能攻下阜陽。

  攻打阜陽,試試勸降怎么樣?都做了十多天的前期準備工作,瓦解敵人也應該有一定的火候了。

  李來亨派出數百個聲音之人圍著城墻喊話,鼓動城內士兵鼓噪反戈。

  喊了大半天,城內顯然軍心動搖。

  李來亨說,我們再試一試“松樹炮”的威力吧。

  所謂松樹炮,就是李來亨“發明”的最簡單的一種炮火。一般,炮都是用精鋼制成炮管。但明末要大規模制造大炮,有由于這種炮制造簡單,材料隨處可取,所以在運動戰中它可以作為一種利器。

  李來亨準備試一試這種原始兵器的威力了。

  十幾門炮火扛出,離城五百步停下。城上的人奇怪,心想,他們把樹扛出來干嘛?

  城上人都奇怪地看著城外扛樹的人,紛紛議論。就在他們疑惑不已的時候,這十幾棵樹中,有一棵樹的端口突然火光一閃,接種“轟”的巨響傳來,隨著聲響響起,一大片人應聲倒下。

  四五十個人倒在血泊中。

  “紅衣大炮!”

  城上人驚呼。

  一棵樹怎么會變成紅衣大炮呢?真正的紅衣大炮,吳三桂的士兵是見過的,他們之間有的人還用過,一蹲紅衣大炮有上千斤重,二十幾個人才能挪得動,現在李來亨部隊的紅衣大炮一個人就可以扛過來,那這種仗還怎么打?

  城內人心惶惶。

  本就軍心動搖的守城兵將,現在見識了李來亨的大炮威力,士氣迅速瓦解。守城將軍們起先還想彈壓,一看架勢不對,哪里還敢激起眾人怒火?所以,到晚飯時分,城內舉起了白旗,他們同意獻城。

  李來亨一聽敵人同意獻城,心里一涼,知道吳三桂命大,這次是逃脫了。

  確實,吳三桂逃了,他見合肥回援部隊遲遲不回來,知道大事不好,他意識到,漢奸不好當,漢人都非常痛恨當漢奸的人。所以,他用三千兵將作掩護,最后帶領十幾個人成功脫險。

  現在,他來到了他在湖北的部隊里。這里,他還有七萬兵力。

  阿濟格聽說吳三桂打了打敗仗,本想嚴厲處罰他,但又一想,現在自己雖然節節勝利,但有一個嚴重問題擺在他面前。那就是河南、山東都已經在李來亨的控制之下。探子報,李來亨有一支強大的部隊在向西北異動,估計是準備攻占陜西。如果這幾個省都被李來亨控制,他和弟弟多鐸就被隔斷在南方,就成了一直孤軍。

  所以,阿濟格此時不能得罪這位平西王。

  “你帶領部隊攻擊左良玉。”阿濟格對吳三桂說。

  吳三桂心里咯噔一下,心里冰涼冰涼的,左良不能和左良玉開戰。他們本就棋逢對手,出師無名,必敗無疑。他寧愿和湖南、貴州、云南的兵打,絕對不敢和左良玉開戰。

  可是,怎樣在阿濟格面前說呢?

  吳三桂就是吳三桂,第二天,阿濟格就改變了注意,他讓吳三桂進軍湖南。

  你道吳三桂是怎樣說服阿濟格的啊?原來,他想起了原來明朝朝廷上下最最慣用的一個手段——行賄。他選擇了一個人作為他行賄的對象,那人是阿濟格的謀士,漢人。可能這漢人都有個愛財的毛病吧,吳三桂幾顆明珠送到他手里,這位謀士就拍胸脯說,此事包在我身上,保證你不和左良玉開戰。

  就這樣,吳三桂去了湖南。他在岳州住了三天,接著西進去了衡陽。說也奇怪,他一到衡陽就不想走了,突發奇想,心想,我就在這里“稱帝”如何?(注,正史康熙年間吳三桂反,其他兩個藩王也跟著反清,吳三桂的兵將一直打到岳州,最后漸漸不支,在衡陽匆匆稱帝,稱帝后不久即病亡。)

  他的這一想法一出,立即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他們說,做漢奸這名聲帶進棺材,那是臭名千古的,反正今后也得反,遲反不如早反,現在我們就在這里分封建國,也還是代表了漢人做皇帝。

  也有的人不同意,說南明還在,不想做漢奸,那不如還是向南明稱臣好。

  也有一部分人反對此意見,說向南明稱臣肯定是不可能,認不認同我們暫且不說,今后即使復國了,有了現在的污點,還不被其他人排擠死嗎?現在天下大亂,縱觀天下,還是滿洲人最有可能成氣候,還是忠誠于滿洲人吧。

  意見各不一致,都有道理,但又都又沒十足的理由。吳三桂暫且在衡陽徘徊不前,想通了再做決定不遲。

  李來亨功虧一簣,沒能把吳三桂斬殺,心想,改變一段歷史真的很難啊,雖然有了“先知先覺”的能力,但要改變一段歷史真的很艱難。

  就在李來亨打擊吳三桂的部隊期間,郝搖旗的攻勢進行得很順利,他已經把潼關拿了下來,打開了進攻陜西的大門。

  可是,等郝搖旗進入陜西以后他驚訝地發現,出大問題了。

  陜西人根本就不歡迎李來亨的部隊。

  他們在記恨李自成。他們把李來亨當成了李自成的部下。民間紛紛傳言,李自成又回來了。

  按理,陜西出個皇帝應該是陜西人的驕傲,可是,他們的確都不歡迎他回來。那還是因為牛金星治理陜西時出現的一些政策失誤,導致了陜西人不但沒有因為出現新皇而得到實惠,反而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特別是有錢人很多被殺,他們的子女、親人當然恨極了李自成羅。再就是西安人,李自成在離開西安時下令燒糧,這事讓他們極度地失望,所以,陜西不歡迎李自成。

  郝搖旗想,這問題不是小事,民心背向是理政的根本,沒民心,根本就沒法子在陜西立足。他想,這事該怎么辦呢?怎么來彌補李自成過去的錯誤呢?

  有了。

  郝搖旗一思考,處理的辦法想出來了。第二天,他派出很多小隊人馬,在占領區,以及非占領區到處張貼布告。布告的內容是捉拿牛金星的,欣賞一萬兩銀子。布告上說,牛金星是個壞人,是為了陷害李自成大順王朝而潛伏在大順王朝的大壞人,其實他是滿清的暗探,起先幫著李自成打明朝,等李自成打下北京以后,他又幫滿洲人專門做壞事,害得陜西人吃苦了,受難了,現在,李來亨回來了,一是捉拿牛金星,二是為陜西百姓謀幸福來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