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68章 險渡難關

熊貓書庫    問鼎
🔊點這里聽書

第一卷第168章險渡難關  阿貝額死了。一個正藍旗都統就這樣死了,死在被李自成棄用很多年的“莽將”手里。

  郝搖旗也中了箭,不過,僅僅是箭傷而已,他順手拔出利箭,又把這支箭搭上弓弦,瞄著離他三十步的參領,還了他一箭。這一箭,既準又狠,半支箭身都插進了那位參領面門上。

  “殺!”郝搖旗僅僅胳膊受傷,并沒不妨礙他撿這個便宜。正藍旗,都統陣亡,一個參領被殺,多好的機會。

  郝搖旗這一聲“殺”,不僅僅是對他的三千精銳,而是對他所有的兵將。

  戰場的勝負往往決定于瞬間的戰機,善于領兵的將領就是會把握這種稍縱即逝的機會。再怎么精銳的兵將,在主將陣亡之際,不可能還能在強敵面前鎮定自若。

  在沒有替代者出現之前,或者替代者還未真正控制局面的時候,這是對手可遇不可求的良機。

  郝搖旗把握了,他指揮大軍猛沖猛殺。很快,正藍旗動搖了,接著,正藍旗就成了潰兵。

  正藍旗真的很倒霉,才從上三旗降為下五旗,現在又來一個滅頂之災。

  正藍旗潰敗了,六千多具尸首預示著這旗又得從新起家,今后一兩年是不可能稱為精銳之師了。

  郝搖旗乘勝追擊,直到正藍旗和他們協同作戰的蒙古兵再也不可能組織有效的進攻時,他率領全軍朝炮聲隆隆的北京東面殺去。

  正在攻城的多鐸已經得到正藍旗全軍潰敗的消息,他預感到,今天的攻城不會很順利了。

  “阻擊敵人援兵!”他對一個蒙古都統喝道。

  蒙古都統擁兵兩萬,他彎刀一揮,向南阻擊敵人去了。可是,乘勝而來,銳氣正旺之師是不好惹的。蒙古都統冒冒失失朝郝搖旗部隊沖擊,兩軍一接觸,蒙古兵傻眼了。他們遇到了一支罕見的強敵。起先,他們還僵持了一會,可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倒在馬下,本來還算勇敢的人現在膽怯了。

  戰場上膽怯的一方,結局是很可怕的。蒙古兵開始了后撤,接著就是互相踐踏,再接下去就是崩潰。

  李來亨被紅夷大炮轟了一炮,很準,他就在靶心,滿清炮兵打了個十環。

  李來亨死定了。

  多爾袞是這么想的。

  不過,沒有誰知道,李來亨是從炮火中穿越來到明末的。冷兵器時代有冷兵器時代的活法,熱兵器的人有在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的環境下活命的辦法。李來亨原是李響,特種兵。特種兵最絕的活不是殺人,而是活下來。他們首先就是學會活下來,再怎么殘酷的環境下都必須活下來。李響是在第二十七次執行任務時被流炮炸死的,他不會在炮火中死兩李來亨活下來了,炮彈撕裂空氣時的那種聲音,李來亨絕對忘不了。他大喝一聲:“臥倒!”他的精銳們都執行了這個口令。他的精銳仍然還是三百多,死亡的沒有,受傷的不多。

  可是,李來亨的騎兵倒了一片,死了的、受傷的、嚇著了的、被人絆倒的。

  多爾袞的部隊也倒了一片。多爾袞本就是讓他們為李來亨陪葬,他下的血本很足,他的人死了傷了一千多。

  不打了。都不打了。李來亨不能讓他第二炮打過來,他鳴鑼收兵。多爾袞更是不能打了,他再打就完蛋了,所以,他吹號回城。

  這一仗,應該是李來亨勝了,但是屬于慘勝。他付出的代價是死亡近兩千人,傷三千多,總共五千傷亡,不小的損失。

  多爾袞敗回了順義城,他的傷亡數超過一萬,他是慘敗。現在,他唯一期望的事是,他希望多鐸攻下了北京城。他當然有理由期望多鐸攻下北京城。多鐸有這么多大炮,多爾袞把大量的炮都給了多鐸。他還派了正藍旗阻止李巖的援兵,他在這里拖住了最厲害的李來亨,所以,多鐸打一個李巖應該不成問題。

  可是,多爾袞等來的不是北京城被攻下的消息,而是正藍旗全軍覆滅,多鐸受到重創,他被郝搖旗和李巖的部隊夾攻,現在正在撤退中。

  “唉,真是遇到克星了,三戰三敗。唉,老子總有一天要把你這兔崽子活剝了!”多爾袞氣惱地對自己說。

  氣歸氣,煩惱歸煩惱,我滿清不能因為李來亨一個人而停止征服中原的步伐。

  “來人!去把阿濟格、多鐸、洪承疇、范文程請來。”多爾袞遇到大事,總是喜歡先在小范圍商量,再和親王貝勒等開會商議——那只是走走形式罷了。

  很快,這幾個人都到了。阿濟格晚一點,他在山西和李過打了幾仗之后,沒達到預期的目的,前幾天回北京的。

  多爾袞在這幾個人面前直話直說,沒必要裝腔拿勢,除了親兄弟就是心腹大臣。

  “這個李來亨著實難纏,他號稱十萬兵馬,其實也就是六七萬人,把我們二十多萬人都拖在這里,這可不行。再讓他拖幾個月,南明的政權也穩定了,大順的根基也深了,只怕四川的大西政權也鞏固了。這樣下去,雖然各自割據,但都是漢人,一齊過來打我們,只怕是很麻煩的事。所以,請各位來商議商議,下一步該怎么走?”多爾袞說。

  洪承疇在進關之前很少發表建議,他對明王朝是有感情的,現在不同了,崇禎都死了,他不必再為明朝效忠了。

  “臣以為,”洪承疇知道多爾袞最想聽的就是他“哼,有道理。從山西進陜西,李過的黃河沿線布防很嚴密,只有再有一支部隊攻擊潼關,陜西自然就在我們的控制之下。”阿濟格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