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99章 世界海軍軍備競賽

熊貓書庫    海上馬車夫
🔊點這里聽書

第399章世界海軍軍備競賽  今日大更一章,小小彌補一下最近欠下的債。()。。—_—

  至神武十三年夏,中華帝國蘇伊士運河公司已經成功運營五年有余。

  這條分割亞非大陸,連通歐亞大陸樞紐運河,五年來為中華帝國創造了兩億銀元的直接收入,以及超過十幾億銀元的間接經濟價值,成為中華帝國中央財政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這條運河從開鑿之日起,到竣工通航,再到營業創收,無不牽扯著亞非歐各國的神經。

  自通航之日起,歐洲各國通往亞洲的航線便更改了,歐亞商船紛紛改走蘇伊士運河,放棄繞路非洲好望角的航線。

  歐亞海路距離拉近,貿易周期縮短,促成歐亞貿易份額激增,達到運河未開通前的二十倍有余。

  然而,中華帝國奉行的貿易壁壘和關稅保護政策,使得蘇伊士運河公司對外國商船加征百分之百的過路費,并且對于歐洲開往亞洲的商船進行貿易時間和次數等限制。

  中華帝國為保護民族工商業發展,在外貿領域奉行貿易壁壘,在蘇伊士運河設立海關,對通往亞洲的歐洲商船加征高額關稅,對外稱過路費。關稅保護政策針對中國商船從歐洲進口回來的奢侈品征收高關稅或者限制數量,防止帝國國民洗染奢侈之風氣,走西班牙帝國老路。并以此來保護民族工商企業的發展。

  中華帝國的貿易政策令其他國家不滿,但是在中華帝國的堅船利炮威懾下,這種強權貿易得以順利實施。

  歐洲的荷蘭聯省共和國獨立后,貿易便是荷蘭人的生命線。之前歐亞貿易一直是荷蘭人暴富的源頭,但是隨著中華帝國的崛起,搶了荷蘭人的海上貿易份額。

  截止神武十三年夏,荷蘭在歐亞貿易的份額降低到了不足百分之十,貿易利潤從二十年前的六十億荷蘭盾(約合龍幣:六億銀元),直接下降到不足兩億荷蘭盾。荷蘭在歐洲三十年戰爭中的巨額戰費消耗,迫使荷蘭政府極度重視海上貿易,加速了同中華帝國的貿易爭端。

  自荷蘭海軍全殲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后,籍籍無名的荷蘭海軍登上了歐洲第一海軍強國的地位。隨著荷蘭同中華帝國的貿易爭端加劇,導致荷蘭政府最終決定同中華帝國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海軍軍備競賽。

  雖然荷蘭海軍決定同中華帝國皇家海軍進行軍備競賽,但是荷蘭議會始終不敢公開跟中華帝國翻臉,同時又不敢去刺激歐洲其他海軍強國。再加上英國和法國是中華帝國的盟友,一旦刺激了中華帝國,那么荷蘭共和國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因為荷蘭的地理位置決定荷蘭不敢同時得罪英法兩國。得罪法國,荷蘭陸上沒有好日子過,得罪英國,荷蘭海上日子不好過。

  一個小小的荷蘭,海軍再強大,也會因為國土面積太小而底氣不足。

  基于這些原因,荷蘭議會一直沒有大規模撥款給荷蘭海軍部,新式戰艦的建造工作斷斷續續,軍備競賽實際上沒有展開。

  但自從荷蘭海軍參加了中華帝國舉辦的皇家海軍國際觀艦式之后,荷蘭海軍見識了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實力,從那時起,荷蘭海軍感覺到了迫切的威脅。

  當得知中華帝國第一批十艘天字號一等戰列艦將于神武十三年冬服役,第二批十艘斗字號一等戰列艦將于神武十七年左右服役后,荷蘭海軍頓時緊張了起來。

  此時,荷蘭海軍的一等戰列艦只有隸屬皇室的幾艘豪華戰艦,只有外表虛像,沒有實戰能力。

  中華帝國一直視太平洋為他們的后花園,東南亞地區早就被中華帝國視為掌中之物,偏偏荷屬東印度群島還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之下,就像一個釘子扎在中華帝國的眼皮子底下。

  在荷蘭人看來,中華帝國向來喜歡給別的國家釘釘子,因此荷蘭人的這顆釘子遲早會被中華帝國拔掉。

  之前由于一次世界大戰,中華帝國顧及歐洲戰場局勢,為了確保英法兩個同盟國對西班牙帝國的戰爭勝利,在英法的庇護下,使得中華帝國沒有動荷蘭。

  但是隨著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歐洲恢復平靜,中華帝國同荷蘭的矛盾開始上升,這種危機感頓時被敏銳的荷蘭大議長察覺。

  因此,從神武十一年開始,荷蘭議會方才批準對海軍的巨額撥款,打造一支強大艦隊,可以抗衡中華帝國未來幾年后出現的“無敵艦隊”。

  荷蘭擁有強大的造船設施和先進的造船技術,曾經的“海上馬車夫”不是徒有虛名。歷史上的三次英荷戰爭中,英國海軍沒有占到荷蘭海軍的便宜,證明荷蘭海軍并不是軟柿子。

  歷史的車輪已經被改變,鄧浩楠帶來的蝴蝶效應已經改變了歐洲歷史,并影響了荷蘭海軍的歷史進程。荷蘭海軍大型艦隊本該在十幾年后才會出現的,此時卻因為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刺激而提前誕生。

  荷蘭議會于神武十一年最后一個月通過了海軍法,向荷蘭海軍撥款兩億荷蘭盾,在未來五年內打造一支由二十艘一等戰列艦為主力的荷蘭艦隊,用于抗衡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挑戰。

  荷蘭海軍模仿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戰艦劃分標準,在歐洲率先采取了戰艦等級劃分,并用“級”標準來設計和建造戰艦。

  “共和國”級一等風帆戰列艦應運而生,該級戰列艦裝備100門火炮,標準排水量1680噸。

尺度:長71米(全長,包括艦艏斜桅),寬17.3米,吃水:56米桅桿:主桅60.5米  航速:9節巡航速度,最大11節。

武備:100門火炮。10門60磅炮,20門30磅炮,30門18磅炮,40門9磅炮艦員:約752人  共和國級戰列艦的建造規格很高,由于荷蘭人喜歡雕刻,使得共和國級戰列艦花費在艦體雕刻上面的費用超過戰艦本身建造費用的一倍,無形中影響了荷蘭海軍的長遠發展。

  當然,這種情況在全歐洲都是通病。歐洲人的船只本身建造費用很低,但是花費在雕刻裝飾上面的費用基本上都是建造費的兩倍以上,像查理一世的海上主權號,其裝飾費用超過艦體費用十一倍。反過來,中華帝國皇家海軍使用的戰艦卻是很少進行雕刻,除了皇帝御巡戰艦裝飾豪華之外,其他戰艦都十分樸素。

  荷蘭新海軍法案的通過,頓時在歐洲激起了歐洲主要海軍強國的擔憂。

  歐洲各國都知道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強大,也明白未來將會面對來自東方的海上威脅,但他們不比荷蘭,沒有荷蘭有錢,加上剛剛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資金匱乏,所以不希望卷入這場海軍軍備競賽。

  然而,他們害怕中華帝國的海上威脅,但更加害怕荷蘭的海上威脅。畢竟荷蘭海軍就在家門口,而中華帝國卻在遠東。與其日夜擔心深山里的老虎,不如先考慮下家門口的狼,荷蘭海軍才是他們迫切的威脅。

  荷蘭海軍的擴軍行動首先刺激了英國海軍和法國海軍。英國海軍本來在英吉利海峽上總是和荷蘭海軍發生摩擦,得知荷蘭海軍擴軍計劃后,英國海軍坐不住了,立即向查理一世提議撥款應對荷蘭海軍威脅。

  查理一世在內戰中多次挪用海軍軍費,而海軍卻一直堅定不移的支持他,令他感到不好意思。作為國王,查理一世知道英國作為一個島國,陸軍十分差勁兒,全靠海軍保護國家,因此原則上同意海軍部的建議。

  然而,查理一世真的沒錢。欠了一屁股債的他,想幫海軍也有心無力。

  神武十三年夏,荷蘭海軍的第一艘共和國級一等戰列艦共和國號下水海試后,各大造船廠全面開工建造余下的十九艘戰列艦,這令荷蘭海軍的擴軍計劃浮出水面,在全世界各國面前公開化。

  英國海軍部著急,多次向查理一世提及,使得查理一世也有了危機感。

  沒錢的時候,查理一世便想到了借款,仿佛染上了賭癮一樣。自從中華帝國在經濟上支持查理一世打內戰以來,這個癮就戒不掉了,于是再次向中華帝國借款。

  中華帝國向英國貸款是有極高戰略目的的,需要考慮到英國財政的償還能力。此時英國財政因為內戰緣故,只有一千萬英鎊左右,折合龍幣四千萬銀元上下,但是每年要償還的本金和利息已經高達三千萬銀元,再借款給英國,英國的財政非崩潰不可。

  基于這種情況,中華帝國政府的態度很慎重,生怕英國還不起錢。然而,查理一世病急亂投醫,竟然要用懷特島的永久使用權來換取五千萬銀元的緊急貸款。

  所謂永久使用權就等于割讓給了中華帝國,只不過查理一世要面子,對懷特島依然擁有神圣主權,但是使用權已經完全交給了中華帝國政府。

  當然,在英國這樣的私有制社會里,土地使用權屬于個人,沒有期限。而查理一世認為英國和中華帝國是同盟國關系,沒有核心利益沖突,這個同盟關系將會長遠持續下去,使得查理一世敢如此大膽的許諾給中華帝國利益。

  懷特島的永久使用權令中華帝國政府怦然心動,懷特島對面就是英國最大的海軍基地樸茨茅斯,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的動向完全在中華帝國的掌控之中。

  不過,中華帝國也意識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查理一世這樣做,并不是沒有他的戰略目的。在查理一世看來,中英沒有核心利益沖突,懷特島的利益實際上等于強化了中英同盟關系。查理一世的深層戰略目的不論如何卻是將中華帝國綁上了英國的戰車。

  當然,這種利益交換符合中華帝國當前的利益。英國作為一個孤懸歐洲大陸之外的島國,由他來作為中華帝國在歐洲的‘小弟’角色十分恰當。讓英國來當中華帝國在歐洲的打手,這個計劃立刻得到中華帝國皇帝的批準。

  神武十三年夏,中華帝國皇帝神武大帝簽署特別法案——《中華帝國與英國安全法》。該法案類似后世美國跟臺灣的安全法,宗旨在于強化中華帝國對英國的安保承諾。法案是單方面的,中華帝國對英國提供類似“核保護傘”的軍事支持,強化同盟關系。

  扶植一個兇狠的小弟隧成為中華帝國當前對歐洲的政策。

  隨著查理一世批準了該項法案,中華帝國歐洲銀行立刻向英國政府提供五千萬銀元貸款。貸款分作三年支付給英國,用于英國皇家海軍的建設。

  首批兩千萬貸款到賬后,英國皇家海軍立即展開了大規模的海軍擴建行動。由于英國擁有建造海上主權號戰列艦的相關技術,因此不需要進行從新設計新式戰列艦,直接按照海上主權號圖紙進行建造,定級君權級。

  只不過,英國海軍使用的短管銅炮似乎在性能上不及荷蘭海軍的中型威斯敏特艦炮,為此英國海軍利用貸款向中華帝國海軍兵工廠訂造了三零式艦炮,用于裝備君權級戰列艦。英國海軍并沒有用過中華帝國的海軍艦炮,但是他們知道中華帝國海軍跟荷蘭海軍打過海戰,這種改進型的艦炮不會比荷蘭海軍的艦炮差。

  不管英國人怎么想,中華帝國對此十分樂意。出口艦炮給英國海軍,不但賺取金錢,同樣中式武器需要配備中式彈藥,這不是英國本土可以大規模生產制造的,因此將來還可以大規模的出口彈藥。如果英國海軍同別國爆發戰爭的話,單單是出口彈藥武器就可以大賺一筆了。

  同樣,英國皇家海軍追捧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形式,頒布相同的海軍法案和造艦標準。其中英國皇家海軍統一著裝中式海軍常服和戰斗軍服,以佩戴中式手槍和指揮刀為榮耀。在軍徽和肩章設計上,除了一個米子標志外,其余和中華帝國海軍標志沒有區別。

  英國皇家海軍在形式上照搬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在作戰思想上,也開始向中華帝國靠齊。為了強化英國本土軍官親華,中華帝國皇帝特批準中華帝國皇家軍事學院向英國開放,允許英國現役軍官和學生到中校來進修和學習,進而打造一批親華軍官。

  當然,這是中華帝國的長期戰略目標。當前支持英國海軍的目的卻是很明確,那就是針對荷蘭海軍而來。

  沒有人知道中華帝國支持英國建設海軍的目的是針對荷蘭海軍,當即世界上只有神武大帝鄧浩楠心中有數,他似乎看到了英荷戰爭即將爆發的場面,他似乎更高興成為英荷兩國的命運使者,導演一場真正大戰的樂趣是最令鄧浩楠興奮的。

  作為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作為同盟國成員國,法國同樣不甘落后。只不過,法國在一戰中獲得了來自神圣羅馬帝國的領土和賠款,在財政上不像英國那樣差,因此不需要靠借款來籌備海軍。

  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去世后,法國皇帝路易十四年幼,除了在孔子學院學習之外,無法行駛王權。而法國王后安娜雖然攝政,但只是名義上的。法國真正的大權掌控在首相黎塞留和紅衣主教馬莎林手中。

  在一戰當中,法國政府看到了神圣羅馬帝國的名存實亡,看到了西班牙帝國的衰落,看到了荷蘭聯省共和國的財富,也看到了海外殖民地瓜分的熱潮。

  中華帝國是一戰中最大的受益者,因為他從西班牙帝國手里奪取了最富庶的墨西哥和秘魯兩塊殖民地。在黎塞留看來,這兩塊殖民地造就了西班牙帝國一百年來的強盛,那么也將造就中華帝國的強盛。而中華帝國本來就十分強盛了,得到這兩塊殖民地之后,用不了多久就將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超級強國。

  法國版圖的擴大,陸軍取代西班牙成為歐洲最強陸軍,這令法國政府的野心和嫉妒心急劇膨脹。

  然而,黎塞留明白法國和中華帝國的實力差距,嫉妒中華帝國沒有用,不如將目標放到身邊的荷蘭和西班牙身上。荷蘭陸軍弱小,卻富得流油。西班牙帝國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海外殖民地依然不少。

  于是乎,在黎塞留的心中,入侵荷蘭和搶奪西班牙海外殖民地成為了法國今后的戰略目標。然而,陸地上入侵荷蘭和海上搶奪西班牙殖民地的想法直接被紅衣主教馬莎林給否決了。馬莎林的理由很簡單,荷蘭是西班牙的屬國,雖然獨立了但是西班牙并么有死心。如果法國貿然入侵荷蘭,西班牙定然參戰,到時候剛剛平靜的歐洲將再起戰火。天主教派已經在一戰中實力大損,馬莎林不希望再看到法西開戰,讓天主教力量再度削弱。

  馬莎林掌控權力,黎塞留無法說服他,內閣便無法通過議案批準。于是,黎塞留從此和馬莎林矛盾加劇,上演一幕幕政治斗爭,斗得不可開交。

  隨著荷蘭海軍公開化擴軍,英國海軍進追其后擴充海軍,令法國政府感到了擔憂。馬莎林和黎塞留斗歸斗,但在國家利益面前,他們還是會坐下來合作的。

  因此,即英國和荷蘭擴建海軍之后,法國內閣亦撥款兩千萬法郎用于擴建海軍的第一筆經費,以抗衡英國海軍和荷蘭海軍。

  由于荷蘭和英國都采用中國皇家海軍標準,因此法國海軍也跟隨潮流,采取中國標準,將法國第一級一等戰列艦定級為夏爾海軍上將級。

  夏爾海軍上將級戰列艦公開稱是定遠號戰列艦的加強版,但實際上有相當大的不同。法國不像英國那樣對中華帝國言聽計從。英國的君權級就是海上主權號的復制品,技術隨著鎮遠號已經給中華帝國掌握。英國不對中華帝國保密,顯示英國信任中華帝國,強化同盟關系的決心。而法國不想淪為中華帝國的‘小弟’,考慮到中華帝國掌握著定遠號的技術和參數,影響法國海軍安全,因此法國海軍并沒有將夏爾海軍上將級按照定遠號進行設計,而是做了相當大的改動。

  夏爾海軍上將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1800噸,和中華帝國天穹級戰列艦看齊,裝備106門火炮,超過英國君權級102門火炮。

尺度:長76米(全長,包括艦艏斜桅),寬16.5米,吃水:7米桅桿:主桅62.5米航速:11節武備:106門火炮。12門60磅炮,20門30磅炮,34門18磅炮,40門9磅炮艦員:約902人  法國的冶鐵技術先進,雖然還達不到中華帝國的煉鋼水平,但并不影響艦炮威力的發揮。

  法國造艦技術雄厚,戰艦造的比英艦和荷蘭軍艦都結實,速度惡也不錯,加上106門火炮的強大火力輸出,法國的夏爾海軍上將級戰列艦將登上歐洲最強戰列艦的寶座。

  然而,法國的戰艦一流,但是不足就是工期太長。英國的君權級戰列艦建造周期為三年左右,荷蘭的共和國級建造周期為兩年七個月,中華帝國天穹級戰列艦建造周期約三年左右,但法國的夏爾海軍上將級戰列艦的周期卻在五年以上,加上法國海軍起步晚,造船廠數量遠遠不及其他國家,使得法國海軍成長緩慢,戰艦質量雖高,但總數稀少。到英國和荷蘭大型艦隊建成時,法國海軍大型艦隊的數量能夠達到他們的三分之一就不錯了。

  大西洋沿岸三個主要海軍強國展開了軍備競賽,同樣影響著其他歐洲國家。距離他們最近的西班牙帝國,雖然已經在一戰中被打敗,淪為二流國家。但是西班牙帝國并沒有放棄帝國曾經的輝煌,依然擠出資金重建海軍,只不過西班牙財政虧空嚴重,無法打造英法荷三國那樣強大的艦隊,但打造一支二等、三等戰列艦組成的艦隊,用來抗衡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的威脅還是可以的。

  而在地中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同樣面對來自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的威脅,作為東地中海的傳統霸主,土耳其帝國不甘心讓中華帝國取代他的位置,因此針對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而撥款組建一支由二十艘二等戰列艦組成的土耳其地中海艦隊。

  在北歐波羅的海,瑞典、丹麥、挪威,以及俄羅斯帝國,國力不及其他歐洲國家,但也加入了這次海軍軍備競賽,打造波羅的海區域性強大艦隊。其中瑞典、挪威和丹麥海軍的目的是防范俄羅斯帝國在波羅的海的軍事擴張。

  俄羅斯帝國國力太差,和土耳其的戰爭消耗甚巨,打的沒完沒了。因此俄羅斯帝國在波羅的海的海軍建設十分弱小,不及瑞典海軍一半的規模,要不是俄羅斯是同盟國成員國,其他北歐國家早就對俄羅斯帝國動手了。

  這場全球性海軍軍備競賽拉開序幕后,世界各國政客和軍事家們似乎都感覺將要爆發一場大規模戰爭。但他們不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會發生,因為當前世界上,幾個主要強國中有四個是同盟國,這個同盟國集團實力強大,沒有哪個國家敢去挑戰.

  但是這場世界性海軍軍備競賽不可能無休止的進行下去,早晚會爆發戰爭才能結束競賽,這令全球的軍事家們陷入諸多的猜想當中。

  到底哪里會是戰爭的導火線?西班牙海軍退役中將卡摩西弗認為戰爭將會在某個殖民地上打響,因為殖民戰爭現在是全球的主流戰爭狀態,各國都在開辟殖民地,西班牙帝國衰落,強國會瓜分西班牙帝國的海外殖民地。他預測會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爆發,因為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大西洋艦隊早晚會組建完畢,到時候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受到威脅,海戰將會決定四國的命運。卡摩西弗猜測,第一個受害者會是荷蘭,因為中英法三國是同盟國,他們會先瓜分荷蘭殖民地,然后再窩里斗。

  卡摩西弗的猜測得到很多國家的軍事家們的支持,但不可否認,卡摩西弗作為西班牙退役軍官,他的背后真正目的卻是在挑唆同盟國內訌,報復中華帝國是他的主流思想。

  英國的軍事家索爾茲伯里第二侯爵立即出來反駁,通過英國泰晤士報大加贊揚中華帝國同英國的同盟關系,認為中英直接沒有核心利益沖突,不會爆發戰爭。他認為西班牙帝國衰落,已經無力掌控海外殖民地,各個海軍強國打造海軍艦隊的確是爭奪殖民地,但瓜分目標肯定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西班牙的殖民地依然廣闊,所以在未來十年內,同盟國內部不會有直接利益沖突。

  法國的著名軍事發燒友查理布雷特(孟德斯鳩他爸)同意索爾茲伯里的觀點,認為世界海軍軍備競賽最終會引發下一次戰爭,但不一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除了美洲廣大的殖民地之外,還有非洲大面積的殖民地等待去占領,還有很多未知的土地等待去發現。他相信同盟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軍事集團,在瓜分殖民地方面會妥善解決問題。

  布雷特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定會在印度次大陸或者外高加索地區爆發。因為印度次大陸上的宗教混亂,眾多小國家領土分配不均,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很大。當戰爭進行到一定程度時,他們背后的大國將會干預,進而引發大國之間的戰爭。布雷特稱,外高加索地區的爭奪是俄土戰爭不可避免的。同盟國集團會被俄羅斯帝國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漩渦里,因為同盟國跟土耳其帝國的宗教信仰不同,當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

  布雷特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作為軍事發燒友,他時刻鼓動法國政府代表天主教國家,再次進行十字軍東征。而這個唯恐世界不亂的家伙,更加希望把中華帝國也拖入宗教戰爭當中,進而將天主教在東方傳播。

  辯論最激烈,最八卦的地方則在中華帝國國內。

  中華帝國奉行全球最開明的言論自由政策,帝國繁榮昌盛,國民們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因此在精神生活上的要求便越來越高。

  在家里,在飯桌上,在睡覺前,老孺們喜歡沒事兒扯扯皮,弄點八卦消息來找樂子。

  在工作之余,同事們喜歡尋找一些共同的話題來增進感情。在公共場合,以前是文人墨客、才女舞姬們爭奇斗艷的話題最多,如今增加了一些各種思想家們在內進行辯論。

  這在前朝是不可能的,莫談國事是自春秋之后延續了上千年的禁忌,思想家根本不敢跑出來宣泄他的思想。如今帝國政治開明,這些思想家們才敢出來鼓吹他們的想法。

  帝國的軍事思想家們對全球形勢看的要深一些,這得益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數千年來的傳承,他們很多的分析都會或多或少的接近帝國政府高層的想法,也成為其他國家判斷中華帝國態度的情報來源。

  但是,對于帝國國內的各種輿論分析,帝國政府向來不聞不問。如果有記者詢問,頂多新聞發言人會出來大吼一聲‘中華帝國希望全球和平’等等的不痛不癢,沒有任何情報含量的答復。

  還有很多軍事家們發表看法,但他們都有背后的政治目的。有的明明猜出下一場戰爭的爆發點,但卻因為政治而睜眼說瞎話,故意誤導國民。

  總之,到底下一場戰爭何時爆發,在哪里爆發,沒有人能夠真正預言。各國的領導者心中雖然明鏡,但他們出于各種目的,有的希望拖延戰爭爆發時間,有的希望加速戰爭爆發時間,有的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