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48章 1000所的誕生(三)

熊貓書庫    工業之動力帝國
🔊點這里聽書

  當然,還有一部分死硬派堅定的認為,洋人都TM的靠不住,五十年代蘇聯撤專家差點把我們坑死,現在美國佬也玩這一套,無論蘇式戰機還是美式戰機都不是什么好鳥,立足殲七,殲八系列全心全意養自己的孩子才是正路。

  南沙那片遛彎巡航不論A7也好,還是F14也好都是面子活,真正有警第一時間出動拼命的還不是靠南子島上駐扎的國產殲七?

  原本共和國空軍在引進蘇27之前內部只有兩種聲音,是和否,可某人這一翅膀下去之后,不僅海軍航空兵跟著摻和進來一腳,空軍內部更是分裂成四、五種聲音。

  想當年一個軍種內部只有兩種聲音都吵得烏煙瘴氣,現在兩個軍種四、五個聲音更是搞得天翻地覆,在海空軍種種聲音的背后,共和國各大飛機設計院所的傾向也隱約可見。

  或許是因為和平珍珠計劃死翹翹和認識到殲八系列無論怎么改進也不可能改成三代重殲的緣故,共和國飛機設計院所的老大盛飛是力主引進蘇式三代重殲的中堅。

  成飛由于殲十項目在手的緣故,除了強調殲七系列在共和國海空軍序列中的不可或缺性之外,對三代重殲的態度十分的曖昧含糊。

  到是被盛飛壓制了許久的貴飛、洪都、西飛等所非常傾向于國產化F14,這種傾向的背后蓋因為美式飛機設計和蘇式飛機設計壓根就是兩條路,一旦共和國決定國產化F14,相當于所有院所都站在零起點的起跑線上。

  屆時大家都是光屁股上場,盛飛過去所謂的種種優勢積累將全無作用,水混了之后可就說不好哪個廠所會迎來翻身的大好時機。

  而寧雷作為南沙兩仗的核心當事人和共和國空軍內部的第一戰術王牌根本躲不過這個大漩渦,不管哪派都試圖把寧雷拉近自家陣營壯大聲勢,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寧雷的表態對共和國海、空軍空中力量的現代化路線有著決定性的關鍵作用。

  在這種敏感時刻以寧雷性子當然是謹言慎行,從北約老虎會歸來的寧雷老實的躲在南苑機場每日操弄著就快成型的空軍戰略打擊大隊,一般人士壓根就不知道寧雷的人在何方。

  不過這件事情寧雷是注定躲不過去的。還沒等耿清華等人理出頭緒,董秋碩的那個三百億計劃被走投無路的中航技交了上來。

  對于中航技來說,目前依靠自身是不可能解決F14戰斗機的后續維護問題,還不如死馬當作活馬醫。反正有董秋碩打頭就算上邊把三百億計劃斥之為荒謬,板子也是先打到董秋碩身上。

  由于董秋碩壓根就沒想過這個三百億的國產計劃有批復的可能,因此整份計劃走得是中航系統內部普通的密級,剛開始中航系統內部的一些院所知道三百億的消息后還在看笑話,沒想到這份看起來天方夜譚的計劃一路上行居然送達了軍委階層。

  更讓人無語的是有消息靈通人士稱。在耿清華和林嘯山的辦公桌上都看過這份看起來天方夜譚的文件,文件上還有用紅筆圈閱的重點痕跡。

  這下整個中航系統都震驚了,短暫的沉默過后各種小道消息呼啦啦的冒出了無數,本來就窮瘋的各個院所眼睛都綠了,不光裝淡定的成飛裝不下去了,連和搞戰斗機八桿子不挨邊的哈飛、景德鎮都攪和進來。

  事情到了這一步,耿清華、林嘯山這等大神當然沒人敢找上門去問問意見,不過事情始作俑者董秋碩的來歷轉眼就被中航系統內的一些人士挖了個底掉,順著董秋碩這根線傳說中這個代號為1000所的遠嘉被眾人挖了出來。

  一時間和遠嘉有著親密關系的吳忠華、廖敏、李遠玲、朱立國、許繼昌等人都被各種老朋友、老同事拐彎抹角的詢問你們到底是干啥的?歸哪個口的?是不是在執行著什么秘密大計劃?

  甚至連早幾年在斯貝航改機項目上同李遠玲起過沖突的陶永合,都被找上門打探消息的各種老朋友搞得不厭其煩。

  對于許多知道一點皮毛的人士來說。這個佇立在南湖湖畔的1000所,好似Duang的一下子忽然冒出來似的,除了某個國家級大項目頻臨解密眾人實在想不出這家忽然冒出來的企業還能有其他來歷。

  中航系統內暗流涌涌之時梁遠正在香港指揮著攻堅怡和根本無暇他顧,再加上李遠玲和唐婉都知道某人曾對F14戰斗機的大修線有過興趣,也不知道董秋碩扔出三百億這個動作是否是出于梁遠的暗自授意。

  鑒于梁遠在商業上的路子思路根本不是一般人能跟得上的,李遠玲也好、唐婉也好都把這種不算什么緊急的事情壓在心底,和吳忠華等甚至遠嘉內情的技術大佬商議過后,遠嘉眾人統一了口徑隨意的和各路前來試探的人士打著馬虎眼。

  不提這個忽然冒出來的1000所和共和國中航系統間的試探,寧雷這類風暴中心的核心點根本沒有置身事外的可能,董秋碩炮制的三百億大計擱到耿清華案頭不久。寧雷就被耿清華找去了總參。

  面對耿清華關于未來的詢問寧雷到是清醒的很,結合著梁遠平時發牢騷的只言片語,寧雷明確表示以此時共和國的工業基礎仿制F14戰斗機將是一個非常非常艱難的過程,共和國的天空根本沒有時間等待國內工業系統的整體性升級。

  寧雷隨意的和耿清華說了兩個例子。加工F14戰斗機鈦合金機匣、轉軸和加強型起落架所需的前置性技術一個是高精度的激光切割、電子束焊、一個是五萬噸以上的熱模鍛液壓機。

  單單使這兩項前置技術達到工業批量化生產的程度,所花費的人民幣就不會低于百億,這根本不是共和方甚至中航系統有能力搞定的事情。

  F14國產化這條路暫時走不通,共和國的廣闊天空又急需三代重殲充當骨干,那么剩下的那條只能是選擇蘇式三代重殲。

  當然,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之后。寧雷指著耿清華辦公桌上的那份投資三百億、奮斗十五年、攻克變后掠的開發大計苦笑著說道:“耿叔,我這都是普通人的想法,我家那個根本就不是普通人,關于那份資料的事情你不要問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