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馬遷安拿過隨處可見的制圖工具,在一大張硬板紙上畫下了粗略的外形圖。徑百毫米左右,長700毫米左右,4個彈翼,翼展350毫米左右,所屬配件也簡單畫了一下,有電源電線潛望式觀察鏡。這是一個縮小版的紅箭基礎型,當年也是仿制的蘇軍薩格爾at3。
之所以畫了縮小版,只是因為紅箭73尺寸大威力也大,可破150毫米/65°裝甲,現在根本沒有任何一型坦克有那么厚的裝甲,即使是縮小版,威力也足夠大的,馬遷安估計破甲威力差不多百毫米,就算是t34挨上一彈,也要灰飛煙滅。
“大框就是這樣,細節性問題,例如尺寸裝藥量,電線材料,電源小型化問題還要時間試驗。”
基里年科夫如獲至寶,俯身在圖紙上面久久不肯起身。這完全是一種劃時代的天才想法,誰又能想到可以用導線控制火箭飛行姿態呢?想都沒想過。
基里年科夫終于從桌子上抬起頭來,帶著一點羨慕的口吻贊道:“馬,你著腦袋是怎么長的?真想打開來看看,這么有創意的東西都能想出來。”
可別!馬遷安小心的摸了摸自己的留著短發的頭顱,心說你可別逗了,我這哪到哪?你這科學狂人的思維才嚇人呢,打開我的腦袋?你安得上嗎你。
“其實…嗨!也不怕告訴你。”馬遷安看看將基里年科夫的興趣引得高漲起來,才接下去稍微透露了一點信息,“你可要抓緊搞了,我聽說德國人也在搞這個東西,搞可操控的大飛彈,原理和我們的差不多。”
馬遷安急著把自己摘出來,隨口扯出來德國人,德國人確實在搞,什么v1v2,萊茵河女兒等等,都是可控的導彈。
“你怎么知道的?”
“這個?你知道我的情報來源是很多的,很復雜的,而德國也不是鐵板一塊,這年代間諜隨處可見。”
噢!基里年科夫很聰明的閉了嘴,情報來源這個問題不是隨便問的問題,看樣子馬遷安也不會說。
才過了一刻,善于引申的基里年科夫就提出來一個新東西,反倒讓馬遷安吃驚不小。
“你說,我能不能把這玩意再加長再加粗,發射到天空上去,攔截高空的轟炸機群?”
行是行,這就是地空導彈的雛形吧?不過老頭顯然太心急了,世界上還從未見過屁股后面拖一根導線的手動地空導彈,而現在的無線電制導還是空白。馬遷安純心考驗一下基里年科夫,問道:“如何發現高空目標?還是連帶導線手控引導嗎?”
“發現目標有雷達!至于如何制導,我想導線是不適用的,這方面我也不懂,我可以把這個思路跟我的同學說說,你知道的,就是莫斯科的那位無線電專家,他領導著一個無線電研究所。”
很好!基里年科夫是個好同志!
馬遷安看著技術狂人花白的頭發在明亮的燈光下閃耀,不禁“心疼”的關心一句,“老家伙,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你的工作也不可能一天成功,要注意身體啊,我很需要你。”
基里年科夫頭也不抬回了一句:“沒時間了,我就是累死也要開發出來這東西,莫斯科都快淪陷了,我能不著急嗎?”
“一兩件新式武器改變不了戰爭進程,我相信正義必勝!”馬遷安順口溜達出一句名言,他可不想讓老頭累壞了,要是累得不能動了,自己上哪找這樣容易合作的,又有私交的“老干部”去呢?
“馬,你說的不對!”基里年科夫抬起頭認真的爭辯一句,“你說新式武器沒用?那么你敢不敢赤手空拳面對機槍?”
馬遷安無言的對著基里年科夫豎起一根大拇指。
應基里年科夫盛情邀請,馬遷安亦是滿懷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實際上他也知道,一種武器的設計理論即使是正確的,但真要研制出成品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他并不期望短短幾天時間就能拿出成品。
兩天后,馬占山已經等不及,在馬遷安安排下,首先向自己的營地奔去,在那里還有上萬勞工組成的新兵營等待新長官的到來。
這兩天馬遷安除了與基里年科夫調集的反坦克導彈研究組在一起外,其余時間基本上都泡在劉頂身邊,從辦公室到寢室,兩人抵足而眠,足足聊了好多。
馬遷安偶然之間發現劉頂所做的《抗聯武器調撥計劃表,上面標明對下一年度武器調撥的品種和數量,一看之下,馬遷安不禁有了疑問。
晚上,馬遷安試探著將心中疑問盡數托出。在堆滿了技術圖表的寢室方桌邊,事關今后抗聯武器配備與作戰模式的討論就此展開。
“劉部長。”馬遷安還是按照老稱呼叫劉頂為劉部長,“你這個計劃表是怎么考慮的?我看上面自動火器比例太小,與栓動步槍的比例一比,簡直就是不成比例,1:15?這樣可不行。”
劉頂作為抗聯的武器供應負責人,他的責任是很重大的,他考慮的是抗聯隊伍武器配備的有和無,彈藥供給壓力的問題,他的這種思路是對手帶給他的,日本人部隊也是這樣。
“為什么呢?我們八路軍都是這樣一路打過來的,你知道這樣可以節省彈藥,我要為日后的后勤考慮,我們輸送一次彈藥進東北并不容易。”
但馬遷安顯然不認同這種思路。他要求劉頂保證提供足夠的自動火器,在計劃里必須要加強沖鋒槍和半自動武器的供應比例,最好達到與步槍比例各半的地步,保證抗聯單兵火力大于鬼子數倍,十倍達不到但一定要保證五倍以上,而且彈藥供給絕不能斷,斷了后果會很嚴重。
這是兩種思路的碰撞,發揚火力的大火力主義與減少后勤壓力的精準射擊主義的碰撞,馬遷安是知道最后的結果的,他也考慮到依靠sl后勤基地,彈藥不足的壓力將會成為歷史,那種認為一槍一個打得準的戰術是落后的,使用步槍的話,沒有經過大量訓練的新兵在槍法上是比不過日軍的,徒然吃虧。
兩人激烈爭論。馬遷安強調大火力,強調在密林中,訓練時間不足的新兵更適合使用沖鋒槍。劉頂強調后勤壓力,認為一旦后勤跟不上,沖鋒槍只能當燒火棍,不足以支持長時間游擊戰爭。
面對劉頂的顧慮,馬遷安頭一次以激憤的口吻反駁:“老劉你這是抱殘守缺思想,強調后勤壓力,壓力壓力,哪里沒有壓力?我們抗聯前線戰士面臨的壓力更大!他們面臨百萬日偽軍,不盡快打勝仗,打大勝仗,打連綿不斷的勝仗,不盡快打出威風打出士氣,就不能發動普通民眾加入我們…而以少打多人力上處于劣勢的抗聯,若在武器上再不突出,不遠遠超出鬼子的裝備水平,這個任務是很難完成的,嚴重點說,極有可能被鬼子趕出游擊區。”
“但是…?”
“停!我知道你想跟我說速勝論是危險地,不現實的,我們應該有耐心與敵周旋,慢慢用游擊戰耗死敵人,但我認為那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提出這個理論的,在提出這個理論的當時,我們的軍隊武器落后,缺槍少彈,軍隊缺乏正規軍事訓練,不得已才提出這個理論。可抗聯現在面臨的情況與當年中原地區八路軍面臨的情況完全不同,在理論上說,抗聯不缺乏后勤支援,不缺乏彈藥補給,如果再沿用慢慢耗敵的理論,這就脫離了現實。我們要有與時俱進的思維,根據不同的形勢發展不同的理論,根據不同的地域打出不同的戰術。總之,我不同意你的武器供應計劃,按你這個計劃武裝起來的抗聯后備軍,他們在火力上對日軍完全沒有優勢。”
看著氣咻咻的馬遷安,劉頂陷入了沉思。步槍與自動火器配比,是蘇方提出來的,在當初劉頂沒有想到這樣深,他所來自的部隊人手一槍都做不到,有槍就不錯了,還能挑肥揀瘦?再加上不知如何補給東北的抗聯,基于日蘇條約的限制,蘇方最近極其謹慎,近兩個月了,才同意抗聯運進一批彈藥。出于直覺,劉頂當然認為少量的步槍子彈比大量的沖鋒槍子彈補給容易,更容易偷渡進東北。
馬遷安見劉頂不說話,心里更著急。急切之下忘記了平時的禮貌,粗厚的手掌不斷輕拍在桌子上。
“說話呀!我的劉大哥!你要是覺得sl人難纏不好說服,我去幫你說,你想過沒有?每月生產上萬枝沖鋒槍,就算是按現在比例分也應該給我們一千支,為什么只給200枝?還不是因為那東西好用嘛!他們奸,我們也不能太傻呀!太不像話了,我去找基里年科夫這老頭。”
劉頂終于從沉默中醒悟過來,馬遷安說的話也許有道理,看來自己確實要轉換新觀念了,在本地作戰理念完全不同于內地,是不是后勤供應方式也要脫胎換骨呢?總之,小打小鬧摳摳嗖嗖這種補給方式是絕對不適應抗聯發展的。
為了方便下次訪問,請牢記,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