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60章 大儒鄭玄

熊貓書庫    三國之袁氏梟雄
🔊點這里聽書

第260章大儒鄭玄  由于有了袁譚大軍的庇護,北上青州再無波折。

  曹操雖然很想把袁否干掉,可現實卻是殘酷的,以他今時今日的實力,是斷然不敢招惹袁紹的,只能夠任由袁否北上。

  不過曹操還是小小的惡心了袁否一把。

  當辛評趕到許昌并向曹操道明來意后,曹操直接告訴辛評,他只從亂軍中抓到喬玳,大喬卻是不知所蹤,為了給辛評或者說袁譚一個交待,曹操還煞有介事的派人去大肆調查,最終結果卻是大喬死在了亂軍中。

  不過,曹操為了表示誠意,還是主動放了喬玳。

  辛評沒奈何,只能帶著喬玳回青州向袁譚復命。

  (分割線)

  回頭說袁否,跟著袁譚逶迤北行,于旬日之后抵達青州首府臨淄。

  到臨淄之后,袁否卻并沒有急著繼續北上冀州,而是向袁譚告假,只帶著劉曄、徐盛還有太史慈晝夜兼程往北海而來。

  這次來北海,袁否是專程拜訪大儒鄭玄而來的。

  在劉曄給袁否所制訂的宏圖之中,大儒鄭玄是個極其重要的人物。

  說到鄭玄,就不能不說經學,說到經學就必須說今文經、古文經。

  說到今文經以及古文經,就必須先說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秦國自從商鞅變法開始,便是法家一家獨大,秦始皇兵吞六國之后,也想依葫蘆畫瓢在六國故土推行法治,卻遭到了極大的阻力,尤其是儒家,更成了反對法家的急先鋒,于是有了焚書坑儒。

  秦始皇焚書之后,秦代以前的文獻大多散失,直到劉邦定鼎天下,由一部分老儒生憑借記憶默寫下部分經書,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書寫并整理出來,并在此基礎上有一定取舍,使之更貼合當時人文環境,這便是今文經。

  然而,到了西漢成帝、哀帝年間,劉向、劉歆父子整理皇家庫藏,發現了一部用古文字書寫的《左氏春秋傳》,然后孔氏后人也從老宅的隔墻里鑿出了不知道什么年代藏進去的《儀禮》《尚書》等古藉,在這些古藉的基礎上,就衍生出了古文學派。

  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在解說、觀點上存在極大分歧,逐漸成了水火難以相容之勢。

  今文學派與古文學派的分歧,互相傾輒,不僅無法推動學術進步,反而因為內耗極大的影響到了經學的權威,于是有些有識之士便開始致力于彌合、統一兩派學說間的分歧,而鄭玄便其中的集大成者。

  鄭玄因為遭受黨錮之禍,絕了仕途之念,便開始集中全部精力注解經書,經過十四年的艱苦卓絕的努力,融合古文、今文經學于一體的鄭學問世了,鄭學一經問世,古文經學、今文經學便告廢止,鄭玄成了公認的士林領袖。

  袁否如果想要爭霸天下,僅憑武人是不行的,還需要大量的讀書人相助,建國之后,治國就更需要讀書人鼎冇力襄助,所以,獲得鄭玄的認可并支持,可謂終南捷徑,別的不說,只要鄭玄發一句話,給他舉薦幾個軍師那就不得了。

  袁否一行馬不停蹄,兩天后便抵達了高密縣。

  自進入高密縣地界,問及鄭玄,于路的牧童、樵夫、獵戶及販夫走卒無不爭相指路,所以沒費太大波折,袁否一行便找到了鄭玄所居的鄭公村。

  一進鄭公村,袁否便看到村口有一顆數人合抱的百年古松,古松虬枝橫出,樹干上布滿了龜裂的枯樹皮,仿佛在向世上訴說著它曾經經歷的無盡蒼桑。

  百年古松下,一須發皆白的老者正跪坐在蒲席之上,娓娓而談。

  在老者四周,如拱星拱月般跪坐著數以百計的儒生,側耳聆聽。

  史載孔子講學,最盛時有數千人聽講,對經袁否是非常懷疑的,因為幾千號人圍坐在一起,就算能夠保持良好的秩序,孔子的聲音也不可能傳達外圍,孔子不過一介書生,沒有張飛那樣的大嗓門,外圍的學生聽個蛋?

  以袁否估計,能有幾百人聽講就不錯了。

  然而,在看到了眼前這一幕之后,袁否卻開始相信,孔子講學的盛況許是真的。

  眼前圍坐在老者四周的儒生縱然沒一千,卻也不會差太多,袁否粗略的數了數,少說也有八百人,古有三千弟子聽孔子傳道,今有八百士子聽鄭玄授業,鄭玄老夫子還真是不讓孔夫子專美于前哪。

  鄭玄講的認真,士子聽得更認真,竟沒人注意到袁否的到來。

  徐盛蹙了蹙眉,當時就要上前打斷鄭玄授課,卻讓袁否給制止了。

  袁否制止了徐盛的無禮舉動,然后翻身下馬,恭恭敬敬的走到人群最外圍席地坐下,跟著認真的聆聽起來。

  鄭玄的聲音有些低沉,卻極具穿透力,袁否雖在外圍卻仍能聽清。

  卻是巧了,鄭玄正在講解的正好是尚書,袁否便命徐盛打開包袱,從里面翻出了之前在廬江冇時候印刷、裝訂成冊的鄭注尚書,這冊鄭注尚書,用的是蔡侯紙,雕版的卻是馬鈞,所以印刷質量非常好,可謂精美。

  旁邊的儒生手里拿的都是竹簡以及木牘,袁否卻捧著一本印刷精美的紙質書冊,兩相比較,真是高下立判。

  不過周圍的儒生都在認真聽講,竟沒有人注意到。

  袁否這一舉動,當真是媚眼拋給了瞎子,白瞎了。

  鄭玄足足講了一個時辰,始才停下小憩,袁否便收起書冊,上前拜見鄭玄。

  “學生袁否,草字顯責,拜見鄭老夫子。”袁否按著學生禮,向鄭玄大禮參拜。

  如今的袁否在士林中間可謂是名聞遐邇,聽聞是袁否當面,鄭玄也起身長揖回禮,不管怎么說,袁否都是袁氏子弟,而袁紹如今卻是冀、青、并三州的主人,鄭玄雖然超然世外不問俗務,卻也不敢太過托大。

  有貴客到訪,鄭玄便命士子們散去,然后將袁否等人引入了草廬。

  分賓主入座,袁否也沒有半點客套,直奔主題問:“敢問夫子,士子讀書所為何?”

  鄭玄微笑笑,不動聲色的反問袁否:“若以公子之見,士子讀書所為何?”

  鄭玄原以為袁否會回答學成文武藝,貨于帝王家,既便不是,答案也定然相類似,鄭玄甚至猜到了袁否的來意,公子否這次來,無非是想求他給他舉薦幾個士子,僅此而已,然而袁否的回答卻大大的出乎了鄭玄的預料。

  袁否從席上跪坐起身,很裝逼的說:“士子讀書,應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鄭玄聞言頓時神情一肅。

  旁邊陪坐的劉曄也向袁否投來震驚的眼神。

  袁否在經學上有多少造詣,劉曄心知肚明,這位公子哥雖多才多藝且智計過人,但在經學上卻委實沒有太多的造詣,但是袁否方才說的這一番話,卻是道盡了讀書的真諦,也讓劉曄對袁否的印象完全的顛覆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好,說的好,說的太好了,這一番話真可謂是道盡了讀書的真諦。

  當下鄭玄從席上跪坐起身,肅然說:“公子高見,老朽深以為然。”

  “學生何敢當老夫子大禮。”袁否趕緊起身回避,不過心里卻難免有些得意,這句話可是北宋張載的名言,冇張載是什么人?人家可是程朱理學創始人之一,姑且不論程朱理學優劣與否,單說張載能夠創立理學,便是極大的能耐。

  門派學說,又豈是阿貓阿狗隨隨便便能夠創立的?

  張載的這句千古名言一出,鄭玄便立刻收起了方才的敷衍之心。

  當下鄭玄很嚴肅的問袁否:“那么,敢問公子,如何才能為天地立心,如何才能為生民立命,如何才能為萬世開太平?”

  袁否心里道一聲,干貨來了!

  能否說服鄭玄擔當他的儒學校長,全在此一舉!

  袁否知道他在經學上的造詣平平,所以并沒有跟鄭玄探討經學的意思,而是直奔困擾讀書人將近三千年的主題——書藉!

  說來說去,這個時代的書藉太貴,讀得起書的人還是太少了。

  袁否說道:“要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首要在人!”

  停了一下,袁否又接著說道:“請恕我直言,以方今天下之讀書人數量,要想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卻是萬難!若是有朝一日,無論貴賤,無論士庶,人人皆有書可讀,人人皆有機會求學,則人人知禮儀、懂尊卑,則生民自然就會安居樂業,江冇山社稷自然就能夠萬世太平,老夫子以為然否?”

  鄭玄聽了之后深以為然,袁否這番話簡直說到他心里了。

  鄭玄雖然是官宦之后,但幼時家境貧寒,最苦惱的就是沒書可讀、沒學可上,當時為了向當地的士族借一本書藉,卻不知費了多少波折,為了求學,他更是花了幾十年時間遍訪天下名師,不知流了多少汗,磨破了多少雙鞋。

  如果真如袁否所說般,有朝一日能夠做到人人有書可讀,人人有機會入學,那簡直就是鄭玄夢寐以求的王冇道樂土。

  只是鄭玄知道,王冇道樂土終究只是幻想。

  當下鄭玄嘆道:“公子的設想雖然很美好,但要想實現卻是大不易。”

  袁否嘿然一笑,起身說道:“若是我能夠做到無論貴賤,無論士庶,人人皆有書讀,人人皆有學可上,老夫子可愿意為我擔負起教化萬民之職責?”

  老夫子可愿意為我擔負起教化萬民之職責?

  袁否終于亮出了他的獠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