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35章 本是同根

熊貓書庫    三國之袁氏梟雄
🔊點這里聽書

  袁否同意了孫策的條件,次日中午南關外談判。

  雙方都對這次談判做了充分的準備,從頭一天傍晚,雙方就各派出一支軍隊,對選定的談判場地進行了高強度戒嚴。

  孫策也是被袁否層出不窮的陰謀詭計給搞怕了。

  以前孫策就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什么時候把對手放在眼里過?就連曹操他都不曾放在眼里,只提著三百精騎就敢去劫曹操的中軍大營!

  可是現在,孫策卻真的一點都不敢小覷袁否了。

  上次在龍亢,這次在居巢,他兩次險些死在袁否手里。

  別看孫策現在嘴上仍是口口聲聲的罵袁否小兒,但是在孫策內心,卻早已經把袁否視為他一生的勁敵了。

  所以對于明天的談判,孫策不敢有一點的馬虎。

  不能不防啊,萬一袁否趁著天黑在談判現場挖一個大坑,再把他那個神秘的守城利器藏起來,這樣的話,就是十個孫策也必死無疑。

  不知不覺中,孫策也開始變得珍惜自己的小命。

  至于說袁否,雖說在關鍵時刻這廝也豁得出去,也肯拿命去拼,但在平時,他卻比任何人都更加的惜命,所以他就更不可能留給孫策暗算他的機會,為了自己的小命,袁否將最精銳的八百驍騎派了出去,徹夜把守談判會場。

  次日巳時剛過三刻,孫策就早早的就來到了談判的會場。

  賈華帶著三千江東精銳把守住會場南側,又在指定的談判區域擺好了矮幾。

  矮幾的擺放,是按照袁否的要求擺放的。很是別開生面。大約二十張矮幾。分成南北兩排,一溜的擺開,按照就近原則,袁否和廬江的士族豪強會居于北側,南面向,而孫策和他麾下的文官武將就只能背南面北。

  這就在無形之中拔高了袁氏的地位。

  因為自古以來南面才是尊位,是上位。

  孫策和周瑜也是到了談判會場才反應過來,這時候要求更改坐席卻是遲了。而且還會顯得孫氏氣量狹小。

  當下孫策也不再糾纏這些細枝末節,灑然入座。

  周瑜、呂蒙、呂范等江東文武也在孫策左右依次落座。

  然而,袁否和廬江郡的士族豪強卻是遲遲未到,直到日過中午,距離孫策約定的最后時限只剩下半刻鐘,袁否才終于帶著廬江士族豪強珊珊來遲。

  兩下見了面,袁否笑吟吟的作揖說:“伯符兄,別來無恙乎?”

  孫策悶哼了一聲,勉強回了禮,說道:“袁否。你可真是大忙人哪。”

  “哪里哪里。”袁否微微一笑,又說道。“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小弟卻需提防著有人拿和議做幌子,其實打的卻是背后給我一刀的念頭,所以,不得不做好萬全的防備,所以才耽擱了時辰,還請伯符兄見諒。”

  孫策嘿嘿一笑,殺氣騰騰的說道:“我有一言,不知足下想聽否。”

  袁否長揖到地,做足了表面文章,笑著說道:“還請伯符兄示下。”

  孫策冷冷的說:“袁否,你這樣整天提心吊膽,只怕也不是個事,不如將傳國玉璽還給我,再奉我為主公,我孫氏定然保你袁氏世代榮華!豈非勝過現在朝不保夕、顛沛流離一百倍,一萬倍?”

  這卻是直接進入正題了。

  袁否微笑不語,心里卻冷笑不止。

  說的倒是好聽,我若真的降了你,能否活過明天都還是未知之數,都說古人聰明,我們現代人卻也不是什么傻瓜蛋。

  當下袁否又說:“小弟亦有一言,卻不知伯符兄愿意聽否?”

  孫策大袖一揮,冷然說:“講!”

  看到孫策頤指氣使,袁否卻始終溫文爾雅、謙遜有加,與會的廬江士族豪強臉上不自覺的流露出憤懟之色,更而且,與會的廬江士族豪強在對孫策深感不滿之余,更對袁否生出了幾分格外的的愧疚。

  袁否環顧四顧,臉上的溫文爾雅之色忽然間斂去不見,取而代之的卻是,無比的悲戚之色,袁否悲戚的看著孫策,說道:“伯符兄,本是同根,相煎何急?”

  本是同根,相煎何急?孫策聞言懵然,他都不知道袁否在說什么。

  曹植此時才剛剛六歲,還沒有啟蒙呢,孫策又怎可能聽過他的絕命詩句?

  袁否對于竊據古人詩詞卻沒有半點愧疚不安之心,更沒有一點心理障礙,當下臉上神色變得越發的悲戚,然后起身離席,在席間來回踱步,一邊踱步一邊悲悲切切的吟頌起來曹植所賦的絕命詩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詩篇一出,頓時滿場嘩然。

  曹植本是千古詩才,受曹丕逼迫賦絕命詩,當時心情卻是何等的悲切、凄惶?所賦詩篇自然是格外悲愴、凄涼,袁否此時的處境與曹植賦詩之時卻也有幾分相似,再加上袁否又慣會演戲,此刻吟頌起曹植的詩篇,竟是格外的悲戚。

  這詩篇一出,不僅江東文武、廬江士族變了色,似袁渙、韓等一干袁氏舊臣更是情不自禁的落下淚來。

  便是孫策,心下也是戚戚然。

  孫策猛然間想起來,他跟袁術雖然無父子之名,卻有父子之實。

  袁術僭位稱帝,種種倒行逆施,可說死有余辜,但他對他孫策,卻真的可以說是照拂有加,先翁見棄之時,若非袁術收留,他孫策還不知道會流落到何處,不知道何時才能收復江東故地,更不知道何時才能有今日之局面?

  從這個層面講,袁否說他跟自己本是同根所生,卻也半點不差。

  袁氏對他有恩,可他現在對袁氏卻是趕盡殺絕,似乎真有點說不過去?

  一霎那間,孫策眼里流露出一絲茫然,難道說,自己真做錯了?錯了?

  不,我沒有錯,孫策眸子里忽然泛起一絲殺意,袁否先殺黃蓋,再殺程普,兩手可謂沾滿了江東軍的鮮血,他與孫氏早已是不死不休的生死仇敵,自己對他趕盡殺絕,卻是為了替兩位老將軍報仇,更是為了替數千陣亡將士報仇!

  然而,這個念頭才剛剛生出,孫策腦子里便立刻又響起另外一個聲音,不,不對,袁否之所以斬殺黃蓋,卻是因為自己對袁氏窮追不舍,袁否之所以斬殺程普及數千江東軍,卻是因為自己要奪走袁氏最后的落腳地,廬江。

  難道我錯了,我真的做錯了嗎?孫策懵然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己是不是太過無情無義?

  看到孫策神情茫然,竟然有心神失守的跡象,周瑜不由急了。

  好個袁否,竟憑著一首詩就令伯符心生不忍,卻是端的厲害!

  周瑜更知道,絕不能任由這種悲戚的氣氛再漫延下去,否則,不要說廬江的文武官員以及士族豪強了,就是與會的一眾江東文武,心里也要同情袁否了,彼時,孫策再想對袁氏做點什么,可就真要好好考慮一二了。

  周瑜更擔心,孫策會因為一念之仁,就放棄收取廬江。

  當下周瑜長身而起,朗聲說道:“好詩,公子好詩才!”

  周瑜的這一聲大喝,卻猶如醍醐灌頂,一下將孫策驚醒過來。

  回想起剛才的種種,孫策一時間竟恍如隔世,心里不由得暗暗警惕。

  袁否卻是暗叫了一聲可惜,他剛才幾乎已經說動孫策,若是孫策因為一念之仁,說出放棄收取廬江之語,袁否再順勢而為執意相讓廬江,則立刻就是一番兄友弟恭的美談,彼時他袁否的聲望可真是無人能及了。

  而且,江東孫氏還得倒欠他一個天大的人情。

  而這,對他將來收取江東四郡卻有莫大好處。

  當然,前提是袁否去了河北之后還能打回來。

  可惜,讓周瑜這么一攪和,這個如意算盤卻是落空了。

  周瑜注意到孫策有些失態,便接過了談判的主導,說:“公子說的好哇,本是同根,相煎何急呀?依我看,不如這樣,公子這便隨伯符前往江東,我周瑜可以保證,待公子到了江東之后,伯符定然奉你為主公。”

  周瑜這話一出,當真是滿座皆驚。

  韓當、呂范等江東文武更是勃然色變。

  孫策也是猛然蹙緊了眉頭,只是出于對周瑜的一貫的信任,才強忍著沒有當場發問,因為他知道,周瑜向來就不會無的放矢。

  相比江東文武的勃然色變,廬江士族和袁氏舊臣卻是怦然心動。

  袁否環顧四周,將眾人臉上的神情盡收眼底,就知道他剛才苦心孤詣營造出的談判氛圍已經被周瑜破壞得蕩然無存了,尼妹,不愧是周瑜,談笑之間就化解了他打出的感情牌,又將這場談判拉回到了冷冰冰的現實中。

  當下袁否笑道:“都督說笑,袁否何德何能,焉敢竊據江東主位?”

  只有白癡才會相信周瑜的這番話,他袁否若真信他,去了江東,沒準還真能當上江東的主公,只不過他這個主公的處境,卻可能比曹操掌中的漢獻帝都更加不如,因為漢獻帝好歹還有天子的名號在,他卻只是個傀儡主公而已,就跟劉琦,說死也就死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