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03章

熊貓書庫    重生電子帝國
🔊點這里聽書

  “陸生,您的要求恕我難以贊同,我們華強公司現在資金充沛,暫時無需通過定向增發來進行融資!”李火林搖了搖頭說道,他早上約了香港陸氏集團的董事長陸秦天一起吃早茶。

  因為去年國內的政治動蕩,導致許多港商對感到信心不足,紛紛選擇撤資移民海外。像陸氏集團在內地擁有大量投資,雖然不至于拍拍屁股走人,但也同樣產生猶豫。

  在這種情況下,李火林派人與陸秦天進行接觸,希望能用現金收購,陸氏集團手中持有的華發電子40的股權。華發電子作為深海特區彩電業“五朵金花”之一,由香港陸氏集團和深海特區發展集團于1984年共同出資成立,現在擁有年產20萬臺彩電的產能。

  而在東方集團的扶持下,陸氏電子則已經晉升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幾家電視機生產商之一,年產彩電超過700萬臺,其中只有品牌200萬臺,為RCA公司代工產能500萬臺。陸氏電子除了配合東方集團在深海特區的產業布局,在南湖電子開發區大規模投資建廠之外,還與內地的企業積極合資。

  受限于國內方面的有關政策,陸氏電子在這些合資廠中很難獲得主導權,更主要的目的是借此繞開國內對進口彩電配額的限制,以合資的方式進軍國內龐大的彩電市場。

  所以這些合資業務只能算是整個陸氏集團中的延伸業務,而非核心資產。陸氏集團經營的重心,還是放在自有品牌的市場開拓,以及積極服務于東方集團的龐大訂單之上。

  所以在國內發展前景出現陰霾的情況下,陸氏集團如果有心調整自己的腳步,那么其在各家合資廠中的股權,因為是非核心資產,肯定最容易被出售。而事實也的確如此,當李火林派入去與陸秦天接觸,表示愿意用現金收購其在華發電子中的股權時,對方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1987年,李軒在與深海特區有關領導交談時表示,東方集團愿意幫助一部分內地優質的企業赴港上市,借助港交所這一融資平臺,吸引香港充沛的資本來為內地的發展服務。當時剛剛調任特區的李昊,對李軒的提議非常感興趣。

  于是在特區政府的積極奔走推動下,與東方集團有密切關系的華強電子公司,被選為首家赴港上市的試點企業。在經過亞洲證券公司一年多的上市輔導之后,華強電子終于在去年年初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并一舉籌集了近4億港元的現金。

  再華強的招股說明中,融資所得的大量資金主要用于企業的擴張,其中包括獲得東方集團旗下RCA公司新訂單后,建設新工廠所需的投資。但實際上由于華強公司的業績穩中有升,無論是國內銀行還是佳華、渣打這樣的香港影后,都非常愿意給華強提供大規模授信。

  所以說華強的資金流一時間非常充沛,這就讓李火林有了更多的想法——并購。李火林主持經營華強電子的這幾年,最大的收獲就是商業眼界的開拓,從原先一個國企干部迅速轉變成了一家大規模商業化企業的管理者。在現在商業中,企業進行擴張除了自我投資之外,更便捷的選擇就是并購。

  當然,李火林之所以想要收購華發電子,其實還有商業利益之外的考量。華強在香港上市后,從原先的國有企業搖身一變成了公眾上市公司。但原先華強公司的上級主管部門——粵東省電子工業總公司,依舊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擁有55的絕對控股權。

  華強電子依舊在省電子工業總公司的絕對掌控之下,這并不是李火林所希望看到的,他想獲得更大的自主經營權。所以李火林就想通過引入一個新的大股東,來稀釋省電子工業總公司的股權。

  而對李火林來說,最好的選擇莫過于就是特區政府了。華強公司落戶于深海特區,它想要更好的發展,本身就要仰仗于特區政府的支持。而對特區政府來說,入股華強這家國內彩電產業中的龍頭企業,有助于政府提高對特區整個電視機產業的影響力。

  而擁有20萬臺彩電產能的華發電子公司,很快就進入了李火林的視線。首先,華發的產能不算小,與華強、賽格、康嘉、桑達并稱為特區彩電產業的“五朵金花”。其實,華發電子是特發集團與香港陸氏電子的合資企業,采用了陸氏公司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

  陸氏電子作為東方集團最大的代工企業之一,它的管理流程很大程度上受到東方集團的影響。而華強公司的核心資產——電視機廠,是華強與RCA公司合資建立的,所以華強與華發在企業管理上,其實存在血緣關系,這對合并后的企業整合是非常有利的。

  李火林在得到香港陸氏方面的積極恢復之后,也向特區市委的主要領導透露了,希望能夠合并華發和賽格這兩家電子公司的意向。沒錯,在李火林的計劃中,除了華發之外還有賽格。

  深海市政府在特區彩電工業的崛起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有些被動。首先,為特區彩電產業奠定了根基的東方集團,由于實力太過強大,讓垂涎對方投資的特區政府只能把自己定位成服務者的角色。

  而除了東方系的企業之外,另一個在特區工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就是那些被特區便利條件吸引而來的大型國企,但對于這些省屬和央屬企業,特區政府也很難指揮得動。比如像桑達公司其實是電子工業部駐深海特區辦事處成立的企業,由電子工業部直接領導。而康嘉公司則是由央企華僑城公司控股的合資企業。

  特區政府自然希望自己能成為整個產業發展規劃的領導者和制定者,所以為了加強自己的話語權,先后由特區發展集團和深海電子集團出面,成立了華發電子和賽格電子。

  賽格電子的母公司深海電子集團,其實也是特區政府為了加強對整個電子工業的協調和引導而特別成立的公司。只不過深海電子集團主要發展方向,都集中在了專業電子配套市場上。

  它依托南湖電子開發區的大規模企業聚集優勢,在新南鎮建成的賽格電子市場。作為國內第一家專門銷售各類電子元器件、組織生產資料配套供應的專業化市場,賽格市場從開業之初就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相比于賽格市場的一帆風順,賽格電子的發展則只能說是時運不濟。深海電子集團在RCA公司的協助下,在八年年底建成了一條年產24萬臺彩電的自動化流水生產線。投產后的賽格電子,在從八五年到八八年的這輪家電銷售熱潮中,只趕上了最后一年的好時光,隨即就在去年全行業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開始舉步維艱。

  相比于華強公司光鮮漂亮的業績,華發和賽格兩家電子公司,在去年的表現都算不上很好。而如果把華發和賽格整合進入華強公司,特區政府對華強的控制力就會顯著上升。用兩家快成為包袱的企業,換一家行業內的龍頭企業,特區政府怎么看都是賺的!

  要知道華強公司現有的彩電產能為70萬臺,在建的新工廠投產后能再增加40萬臺。而如果華強再吞并了華發的20萬臺產能,以及賽格的24萬臺產能,它的總產能將達到154萬臺,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彩電生產商!

  但是,就在李火林覺得自己的計劃快接近于成功時,香港方面突然出了新的變故。陸氏集團似乎突然改變主意,不再愿意出售所持有的華發電子那40的股權。

  而華發作為一家合資企業,陸氏集團雖然是占股較少的一方,但它的決定將直接影響到特發集團,以及它背后的特區政府的選擇。因為如果作為港商的陸氏集團不同意,特區政府絕不可能強行推動。

  “李生,既然你有意見,那我可以退一步,就要你們華強10的股權好了!按照你們華強公司的章程,持股達到10的股東,有權進行董事提名,我要求陸氏在華強董事會中至少擁有一個席位!

  否則我們少量參股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你們華強不缺乏現金,而我們陸氏同樣不缺乏現金!我贊同《東方瞭望周刊》最新一期中,那篇關于國內彩電產業的分析。

  大陸彩電去年銷量的下降,只是各種因素疊加下的暫時低潮,中國市場未來的潛力不可限量!我沒理由因為幾千萬的現金,就放棄華發這樣一家能排進全國彩電企業前20強的公司!華發的企業管理并沒有任何問題,相信很快就能走出困境!”陸秦天笑著說道。

  陸秦天之所以改變想法的原因很簡單,李軒之前做出了繼續加大對深海特區和內地進行投資的決定。東方集團絕對是香港資本投資選擇的風向標,李軒既然愿意為內地未來的發展前景背書,無疑可以大大增強其他香港投資者的信心。

  實際上陸秦天為此還親自向李軒探過口風,李軒也沒有含糊其辭、故弄玄虛,而是用十分肯定地語氣親口告訴他,自己依舊非常看好內地接下來的發展前景。這讓陸秦天心中大定,改變了之前準備想要從內地撤出一部分資金的計劃。

  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陸秦天非常清楚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現在正是內地發展陷入一定困境的時刻,他如果能在關鍵時刻加大投資,更容易收獲真正的友誼。這對陸氏集團未來在內地的發展,可能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當然,陸秦天也不可能胡亂投資,而華強公司正是能入他法眼的優質資產之一。所以他拒絕了李火林想要現金收購自己持有的華發電子40股權的建議,反而提出愿意以這部分股權加現金的方式,獲得華強公司20的股權。

  華強電子現在的股權結構中,控股股東粵東省電子工業總公司持股55,RCA公司持股15,剩下的公中持股30。而陸秦天的胃口可謂不小,想一舉成為華強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而更重要的是如果答應陸秦天的這個要求,省電子工業總公司在持股權肯定會被稀釋到50以下,失去絕對控股的地位。李火林雖然有意稀釋省電子工業總公司的股權,但這有一個前提是必須保證國家對華強電子的絕對控股。

  所以李火林原先的設想是引入特發集團,這樣對國家來說華強的股權只不過是左手換右手,控制權依舊牢牢掌握在國有資本手中。而一旦國有股失去絕對控股地位,意味著華強公司的控制權就有可能易手,這很容易成為國內保守派的攻擊目標!

  “陸生,你的要求我需要回去與董事會和管理層進行認真商討之后,才能最終答復你!華發的大股東特發集團實際上已經意屬我們提出的并購建議,這一點希望您能夠知曉!而且華發的生產線建成于八四年,主要以生產14、16寸的小屏幕彩電為主!

  隨著國內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尺寸彩電的銷量增速正在開始慢慢下降,20寸以上的彩電銷量越來越高。所以華發的生產線不出五年,將徹底陷入淘汰!但陸氏的發展重心顯然沒有放在像華發這樣的合資企業上,我猜您不太可能再幾年后繼續大筆投資升級華發的生產線,所以還不如呈現在公司還有不小的價值時,適時的進行折現!”李火林繼續對陸秦天施加壓力道。

  兩人的這一次會面并沒有達成任何結果,但大家經過相互試探,至少明白了對方的一些心思。特別是對李火林來說,他對華發可謂是志在必得,陸秦天如果只要10的股權,給他操作的余地就會大許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