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四十八章 八方諸圣共候此戰

熊貓書庫    文圣天下
🔊點這里聽書

  不朽域一出,籠罩于整個飲馬湖畔的無邊圣意便驚動了整個人族北域,于是頃刻之間,在飲馬湖方圓百里之外便接連現出了一道道人影。…≦

  七大書院的院長到了。

  圣域諸圣到了。

  人族六首也到了。

  就連率領三千狼騎于郊野急速奔襲的妖王天狼也忍不住停下了腳步,遙望大陸以北。

  沒有人知道場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但他們認出了史圣大人的不朽域。

  無量戰意隱而未發,但也足以讓諸圣感受到,這場戰斗,絕不是他們這樣的層次能夠參與的。

  圣階,還差得遠。

  于是他們知道了對戰的雙方是誰。

  當然是,也只能是當今圣域的兩大山脈,才能鬧出這樣大的動靜。

  那么,史圣大人難道是作為此戰的見證者而入得其內的嗎?

  在日后的史書之上,又將會如何記錄今日這一戰呢?

  沒有人知道答案,但至少所有人都明白,此戰肯定比蘇文的生死,比戍北關的安危更加重要,所以在場的一眾圣者再也挪不開腳步,駐足觀望。

  “有誰知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嗎?”

  率先提出這個問題的,是槍圣聶一,而他詢問的目標也非常明確,自然是與王羲之和蘇軾關系最為密切的那兩位圣者。

  墨圣顏真卿,以及竹圣蘇轍。

  他們一位是書圣王羲之最信任,最志同道合的朋友。

  另外一位則是詞圣蘇軾的胞弟。

  或許,他們能知道個中真相?

  但很可惜的是。聶一猜錯了,這一次。就連顏真卿和蘇轍都完全不明白,這一戰的理由和原因到底是什么。

  難道圣域的兩大山脈已經水火不容到了這種地步了嗎?

  一定要用生死之戰來明辨是非嗎?

  這很沒有道理。

  而與此同時。陸羽卻悄然退到了一旁,退到了樹蔭下的一片陰影處,開口問了一個意思相似的問題,但卻更加直接。

  “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于陸羽身前,有一位青衣女子依靠著樹干席地而坐,此時聽得陸羽的一聲輕問,似乎有些意外地笑了笑。

  “茶圣大人是在問我嗎?”

  陸羽毫不客氣地翻了一個白眼,沒好氣地說道:“廢話,難不成我在問這棵樹不成!”

  聞言。青圣,梁紅玉眉宇間的笑意更燦爛了一些,挪揄道:“沒想到這么多年未見,茶圣大人還是這么不拘小節啊。”

  陸羽撇了撇嘴,干脆也學著對方席地而坐,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模樣,說道:“別扯那么多沒用的,你就說你知不知道吧!”

  梁紅玉偏過頭,淺笑道:“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誰知道呢。”

  一句話,便噎得陸羽無話可說,倒也算是奇景了。

  事實上。到了這個時候,追究此戰的原因已經不那么重要了,因為不管今日于飲馬湖畔的這場圣者之戰到底是為了什么。諸圣也已經沒有了可以勸阻的時間。

  或者說,他們也沒有那個實力。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于是在沉默片刻之后,陸羽突然問出了這么一個問題:“依你來看。誰能贏?”

  這一次,梁紅玉不再保持模棱兩可的態度,而是非常肯定地說了一個名字。

  “蘇軾。”

  既然繼續追究戰斗的緣由已經沒有了意義,那么關心此戰的勝負,便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實際上,如果此時蘇文能在此觀戰的話,他的答案恐怕也跟梁紅玉是一樣的。

  不是因為蘇軾是他的太爺。

  而是根據葬花嶺一役的細節。

  那一日,是王羲之與蘇軾兩大山脈百年來的第一次碰撞,也是凝神境與神筆境的第一次相較高下,最后的結果看似是平手。

  但實際上,蘇文卻是知道,蘇軾贏了。

  因為王羲之揮手書了一副字帖,而蘇軾自始至終都未曾誦詞。

  高下立判。

  但此時此刻,于飲馬湖畔方圓百里之外,卻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

  “此戰詞圣危矣。”

  說話的人族六首之一的刑師。

  之前說,今日是一個值得歡慶的日子,因為這是百十年來,人類圣階以上三大強者首次聚首飲馬湖畔,其實這樣的說法并不完整,更準確地說,這同樣是人族六首自圣戰后初次同聚一地。

  但很明顯,至少從今天這六個人所站的位置來看,所謂人族六首,卻也并非都是一條心的。

  帝師的身邊站著寧師和鳴師,自成一個陣營。

  而在刑師的身邊,則站著憐師和言師,雖然沒有公然站在帝師的對立面,卻顯得井水不犯河水。

  刑師作為刑訊、查案之宗師,凡事最看重的是證據,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他通常是不會輕易下出結論的。

  所以此時他既然斷定蘇軾必敗,則一定有他所認為的,絕對充分的理由。

  而他的依據,則因為書圣王羲之成圣的時間比在場的大多數人都要晚,當然也比蘇軾要晚,同時,王羲之也是昔日百圣當中年紀最長的一位,更是迄今整個圣域中活得最久的一位。

  所謂修行,便是在修時間。

  而且雖然王羲之的起步很晚,但卻偏偏比絕大多數人都更早地看到了圣階以外的景色,緊隨于蘇軾之后跨出了令眾圣為之羨艷的那一步。

  這說明王羲之的智慧冠絕群圣!

  當蘇軾以紫金才氣加身,得以封獲詞圣的時候,是在天圣歷三年。

  而王羲之成就書圣是在什么時候呢?

  天圣歷三十三年。

  兩者整整相隔了三十個年頭。

  可是,當王羲之突破圣階桎梏,踏入神筆境的時候,距離蘇軾成就凝神境過去了多久呢?

  只有一年!

  這代表著什么?代表著王羲之的文位境界的提升速度其實是遠勝蘇軾的!

  所以刑師斷定,今日一戰,王羲之一定能搶先看到比神筆境更加深遠的那條圣道,從而一舉得勝!

  面對刑師的這番推測,鳴師雖然并沒有開口反對,卻在不經意中將目光落在了帝師的身上。

  事實上,此時不僅是鳴師,就連寧師,以及刑師那邊的三個人,都在看著帝師。

  因為帝師是人族六首中的最強者,相比于刑師的理論依據,其實帝師更有實戰的發言權,因為他距離王羲之和蘇軾的境界更近一些。

  但很可惜,對此,帝師并沒有當眾發表自己的意見。

  只是在心中悄然一嘆:“我希望,是兩敗俱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