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軍途中的韓信稍前日子每天都能看見至少一批次背后插著小桿旌旗的鴻翎急使從西向東馳騁,近些日子以來鴻翎急使卻是一天能看到至少三個批次。
鴻翎急使是漢軍用來傳遞軍情的一種騎兵,他們身后所插的小桿旌旗多寡和顏色的不同都是代表所傳遞軍情的優先性和緊急性,韓信從途徑的鴻翎急使背后的旗子多寡和顏色能看得出沃野那邊的情況似乎是越來越往糟糕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也是那樣,韓信所在的曲被后方催促趕路的命令越來越頻繁,軍令一次又一次限定每天必需趕上多少里的路程,同時為了加快抵達沃野也開始沒有沿著先鋒軍團早先開辟出來的舊路,而是在向導的帶路下不顧地形在做筆直地挺進。
由此可以想象的嘛,那些向導是不是真的可靠現在誰也數不準,可是為了僅僅是可能用更快的速度趕到目的地,師一級別的偏將都愿意冒向導不可靠的風險,韓信私下猜測那絕對是八九不離十的實情,只是他的級別現在還低了一些,無權去了解更加高級級別武將才能觀看的戰報。
沃野方向的駐軍求援甚急,由東往西的后續援軍也沒命地用盡快地速度在趕,走在最前面的依然還是鐘離眛這個曲,后面是同一校四個曲,帶隊的是校尉申屠嘉。而在申屠嘉這一校的后面自然是其余第十一騎兵師的其他校,第十二騎兵師則是與一些臨時湊出來的華族和胡人騎兵在一塊。
不得不承認的是由熟悉地形的胡人向導來帶路真的是比走原路快上非常多,行走在最前面的鐘離眛問過向導,按照他們現在的速度再走上三四天就會抵達沃野。
“向導說前面需要翻越一處沙漠,那個沙漠縱寬有十來里,中途會經過一個綠洲,隨后又是二十來里的沙漠,這個沙漠翻越過去再拐向西北側就是沃野。”鐘離眛說這句話的時候在皺眉,他們可從來都沒有穿越沙漠的經驗啊!
韓信也在皺眉,沙漠是有見過了,可是里面是個什么環境誰也沒譜,更加不知道穿越沙漠需要做什么事先的準備。
鐘離眛問:“王上給你講學的時候,有講解過翻越沙漠需要怎么辦嗎?”
韓信差點給鐘離眛逗樂了,他搖著頭:“師傅沒有講過這個,”頓了頓似乎是在回憶什么,一小會之后:“師傅倒是說在沒有任何經驗的前提下,不了解可能遭遇的環境和情況,心里沒底就不能隨意地率軍一股腦撞進去。”
鐘離眛又問:“你覺得那些胡人可以信賴嗎?”
這個叫韓信去怎么回答呢?他又不是人體測謊儀,更加沒有讀心術,怎么會知道那些剛剛歸附沒有多久的胡人可不可信。
“現在我們需要思考的是,走沙漠地帶比不走沙漠能節約多少時間,那些節約的時間是不是值得我們冒險。”韓信依然是一臉的思索表情:“另外,沙漠地帶是我們后面的部隊能夠忍受或者可以穿越的么。”
鐘離眛突然變得無比嚴肅:“決定了,不管向導可不可靠,我們不走沙漠地帶。”
要知道他們是援軍的先頭部隊,也就是所謂的先鋒。而在軍隊中擔任先鋒的部隊一般都是探路性質的軍隊,遇敵警報、遇水搭橋、遇林開路都是他們需要干的活,后面的部隊都會沿著他們走過的道路繼續走,那么一旦他們選擇了一條死路,那可不止是他們栽進去,連帶后續的那些部隊可都是要遭殃的。
韓信認同鐘離眛的決斷,只有他們那當然是關系不大,為了貪圖節省那么一點時間將整路大軍陷入可能的死地,那不是先鋒該干的事情。
胡人向導賭咒發誓,甚至是要自殺來證明自己并沒有什么歹意,走沙漠地帶確實是比較快,能節省一天以上的時間。
鐘離眛自然是極力安撫現在還能用得上的向導,沒有去深究向導是不是真的可靠,提出了繞在沙漠邊沿繼續趕路的建議。
沿著沙漠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鐘離眛也留了個小心眼,他讓一名向導講述進入沙漠應該做什么樣的準備,然后派出一個五十人隊,讓他們在向導的引領下進入了沙漠。
韓信對此深表贊同,要是有機會確實是該累積沙漠行軍的經驗,但是大隊人馬進入在情況不明的前提下不合適,小股人馬進行試探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試探。
漢軍已經出了塞外,日后是少不了需要和沙漠打交道,盡早地了解沙漠是個什么樣的環境有利無害,天曉得以后漢軍是不是要大舉進入沙漠,早早地累積起一套經驗能夠做到有備無患。
也就是在西線的漢軍朝著沃野方向急趕的時候,遠在后世寧夏區域的匈奴主力和其余胡人也在面臨抉擇。
“北面確確實實是有漢軍擋住了去路,漢軍不斷有騎兵隊伍南下,近來有越來越多的漢軍騎兵出現在我們周邊,幾個部落與漢軍騎兵交戰,我們這邊吃的虧比較大。”頭曼說話的時候是一臉的陰霾,心情可見有多么糟糕。
各個部落的首領臉色也好看不到哪去,特別是那些有和漢軍騎兵交戰過的部落首領臉色就更差了。
“往往是需要付出三到四個人的代價才能殺死一個漢軍,這簡直是難以想象!”休旬部落的首領的嗓音很沙啞:“生活在南方與土地為伴,是成年之后才經過訓練騎上馬背的漢軍,他們駕馭戰馬的技巧竟然要比我們那些自小與戰馬為伴的勇士要好,這是什么道理?”
幾次的交戰中,經常是三四千胡人騎兵與一千的漢軍騎兵廝殺,但是人比較多的胡人卻沒能占到多大的便宜,要是雙方的兵力都適當的進行增加,交戰的軍隊數量越多胡人的劣勢也就越明顯。
“他們把那個叫做生產力的優越性和軍陣的輔助性,簡而言之就是工具帶來的彌補不足和互相配合帶來的助力,”盧屠部落的首領似乎有那么點見識:“我已經讓勇士注意觀察漢軍騎兵與我們有什么不同,有的勇士發現漢軍騎兵似乎能在什么工具下在馬背上做出一些我們的勇士也難以做到的動作,相比就是那個工具讓不是自小與馬匹為伴的漢軍騎兵變得能駕馭好戰馬。”
事實上世間上還真就沒有絕對的傻子,胡人屢次吃虧自然是想要探清楚究竟,自然是會觀察是什么東西讓漢軍的騎兵變得能夠輕易地騎跨戰馬作戰。如屠部落的首領只是讓麾下的勇士在觀察,頭曼和幾個聰明的部落首領早就下令讓麾下的胡人檢查漢軍的尸體,不過漢軍對工具的保密性相當強,哪怕是有胡人能夠搶到馬鐙也會被漢軍針對性地圍上去殺死并搶奪回去,胡人暫時還沒能拿到馬鐙。
“遲早會發現漢軍的秘密,”頭曼雖然覺得發現漢軍的秘密重要,但并不是最緊迫的:“現在我們面臨的選擇是,向西南方向繼續退卻與冒頓那邊的會合,或者是收攏兵力直接向北突圍。”
冒頓一直沒有與胡人主力待在一塊,是游離在胡人主力之外。他手里的騎兵也不多,只有一萬左右的兵力,一直在向西邊進行探索,似乎是認定了不能向北繼續運動?
本來嘛,冒頓已經不止一次向頭曼建議不能再向北了,認為漢軍既然出了塞外必定是會進入河朔地帶,他們再往河朔方向進行后撤顯然是一種不理智的選擇,應該是從其它方向退卻到草原。
后面所發生的事情也如同冒頓判斷的那樣,漢軍果真是出現在河朔區域,要知道現在的河朔可不是胡人的天下,秦國在擊敗月氏人之后可是掌握了河朔區域一段時間,漢軍之中有從秦軍那里改編過去的將領和士兵,那么漢軍對河朔肯定也是了解,胡人在地理認知上不存在什么優勢。
不管是頭曼還是其余的部落首領,他們也都知道正面交戰敵不過華族軍隊,畢竟祖祖輩輩以來事實的情況就是那樣,誰也沒有奢望到了他們這一輩能在正面戰場打得過華族軍隊。只是到了他們這一輩,胡人所擁有的高速機動優勢竟然也消失了,搞得不如祖輩上打不過能從容撤退,對他們來說可真是糟糕透頂。
“誰也不清楚北面的漢軍有多少,或許前去與冒頓王子會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冒頓王子發現突圍的路線了嗎?”
“向西邊走吧,冒頓王子判斷對了那么多,想來接下來也不會出錯。”
“是啊,是啊,還是先與冒頓王子會合,接下來該怎么辦再聽聽冒頓王子的建議。”
眾多部落首領你一句我一句爭先恐后地發表看法,冒頓自南下后卻是都是在做對的事情,一些判斷在事后也證明其正確性,太多的事例已經讓越來越多的部落信服冒頓對事情的判斷能力。
頭曼臉色更陰霾了,越來越多的部落首領信服冒頓對他可不是一件好事,那是表明那些部落首領不再信任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