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百一十八章:漠南(四)

熊貓書庫    大秦之帝國再起
🔊點這里聽書

  華夏民族很多時候確實是在對待同族的時候要比對待異族冷酷和狠辣許多,那是一種不知道該怎么形容的思維,估計是因為覺得同族的威脅遠要比異族大得多?

  其實要是呂哲聽到胡人那么描述華夏民族還真的是沒有什么話來進行反駁,有些人無法理解和進行描述的事情,他卻是能夠詳細的解讀出來。

  無非就是胡人長久以來只是南下進行劫掠,劫掠完就跑,只有在極為特殊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入主中原,那么就會讓某些統治階層認為胡人難以威脅到自己,但是同族的競爭卻不是那種劫掠一把就會走人的情況,從來同族爭天下都是只有不死不休的局面,那么自然是將同族的威脅視為最大。

  不過話得說回來,就目前而言…也就是先秦時代的時候,統治階層還沒有形成那種“相親相殺”的思維,之前列國互相進行競爭,一旦有異族入侵,他們都會暫時放下紛爭,哪怕是不聯合起來抗擊異族也不會扯后腿,這也是先秦時期的閃光點之一。

  所以吧,休屠部落的首領說那些話只能說是具有很強的“前瞻性”,是將獨一性皇朝留下來的特性說出來罷了,同時也是算是在進行一種預言。但是…他們胡人又能好到哪里去,沒有外敵的時候不也是為了牧場自相殘殺,在面對窘境的時候爭先恐后投靠強者的事情更是不可計數。

  其實呢,任何一個民族都只有在鐵腕統治者的領導下才能保持團結,沒有鐵腕統治者的情況下,哪個民族都好不到哪去,一盤散沙什么的不止是發生在華夏民族身上。

  頭曼不是一個明智的統治者,他更算不上是一個鐵腕的統治者,之所以能糾集起那么多的胡人南下無非是出自利益。

  匈奴不是在頭曼的統治下走向強大,甚至說匈奴的大敵月氏人敗走西方跟他的關系也不是太大,那是月氏人先遭到秦軍重大的打擊失去河朔領地實力大損,然后匈奴痛打落水狗才算是把月氏逼得向西遷移。

  另外,關于月氏對秦國來說是比匈奴更加有威脅的敵人并不是胡說八道,在月氏敗走西方之前,河套和陰山以北全數歸于月氏人所有,月氏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曾經一再試圖南下,最嚴重的時候甚至是攻打到了洛水附近,而洛水又距離曾經的秦國舊都櫟陽多遠呢?只有不到五十里。

  秦國占據河朔區域也是近百年左右的事情,遷都更是在商鞅變法之后的事情,商鞅變法之后秦國才另選地址建都咸陽。

  在后世,有許多人不明白月氏建立的大夏在西漢的張騫去聯系的時候為什么一開始帶著敵意,在后面得知張騫是滅掉秦國的皇朝時才變為冷淡,又在得知張騫是為了聯合月氏一同攻打匈奴才有了那么一點點的友善。

  說實話,月氏人是被秦王朝所擊敗損失慘重才又被匈奴占便宜,他們怎么又不敵視長相與秦人別無二致的張騫?而張騫去聯系月氏人的時候,月氏已經西遷將近二百年,他們西遷之后重新建立國度也不是沒有想過要重歸故土,只是屢次向東都被匈奴反復教著怎么做人,深知匈奴強大的同時又很清楚西方那些民族壓根就是軟腳蝦,對于月氏人來說向東去惹匈奴完全就是找虐,那是一再被證實的事情,還是向西去欺負那些軟腳蝦民族比較舒心。

  當然,目前的月氏還在繼續向西遷移,屁股后面也跟著屬于匈奴的部落在狂追狂打,該是還逃竄于西域以北的區域,歷史發展沒有變動的話也會遭遇烏孫人,然后被烏孫臨時集結起來的大軍又是一陣教訓,更加狼狽地向西沒命地繼續逃竄。

  匈奴現在還沒有占據西域,那么自然也就不存在東西兩個部分,也就是日后在冒頓主持下成立的左右賢王部。不過吧,就目前為止匈奴的東西兩個部分已經有一個雛形,那些還在追擊月氏人的匈奴部落就是日后右賢王部的前身,也是他們率先發現西域那邊有那么多容易征服的軟腳蝦雜胡,為匈奴未來的擴張找到了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跟頭曼南下的那批胡人,他們則是左賢王建制下的大多數部落的前身,例如其中的白羊部落和蠻項部落,而休屠部落和昆邪部落則是在后面將部落遷移到西域附近。

  昆邪部落急于趕回草原,大部人馬走在了回撤的最前方,他們在于到由秦軍改編而來的漢軍時,身為游牧民族的特性讓他們在遭遇敵人的時候,發現敵軍數量比自己少幾倍就選擇兇悍地撲上去。

  二千多昆邪部落的騎兵遭遇到的是五百的漢軍騎兵,得說這股漢軍騎兵在發現遭遇胡人的時候也挺意外的,見到胡人沖上來倒是分出幾個人回去報信,然后才策馬迎上去。

  昆邪部落的騎兵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么,他們還以為是騎跨戰馬到一定距離就會下馬作戰的華族軍隊,結果就是率先下馬準備射箭,張弓搭箭之際卻發現漢軍根本沒有降低馬速下馬的意圖,有那么點愣神又有一些錯愕,趕緊射出從田假搶來的齊軍制式箭矢。

  提起速度的漢軍騎兵只有一些是被齊軍制式的硬弓射中才翻落下馬,其余被角弓射中的士卒因為有批戴皮甲倒是只受輕傷并不致命。

  胡人只射一箭就倉皇爬上馬背想逃,漢軍是完成加速狀態沖鋒而上,進入三十步距離的時候漢軍騎兵的騎弩發射,一陣嗡鳴箭矢激射聲中伴隨而起的是剛剛爬上馬背的胡人慘叫,剎那間該是有近二百胡人被射倒在地。

  在騎戰中速度快的那一方占據有絕對優勢,沒有速度的騎兵比之步兵還有些不如,胡人是下馬之后倉皇重新爬上馬背,他們想要加速需要一定的時間緩沖,可是自秦軍改編而來的漢軍騎兵哪會放過那個難得的機會?

  轟隆的馬蹄聲中,馬背上內穿赤色戰袍、外披皮甲、棄掉騎弩換上斬馬刀的漢軍騎士沉默著沖鋒而上,第一騎漢軍追上胡人時根本就不用揮刀,只需要橫出斬馬刀就能殺傷敵人,他橫出去的斬馬刀刀刃在戰馬的馳騁慣性中胡人的腰間,突過之后是一聲利刃與肉體的摩擦聲,然后被高速馳騁橫出的斬馬刀砍中的胡人腰間肋骨部位到脊椎部分被分割,胡人死掉的時候是身軀幾乎被斬成兩截,然后重重地摔落在地。

  更多的漢軍騎兵馳騁而上,霎時利刃與身軀的碰觸,鐵質斬馬刀和青銅短劍的交碰,各種各樣的響聲和馬蹄重重踩在地上出現了。

  騎馬作戰有馬鐙借力和沒有馬鐙借力的效果十分明顯,哪怕是從小與戰馬為伴的胡人鍛煉出良好的平衡感,他們在沒有馬鐙的幫助下絕對無法像有馬鐙借力的漢軍做出種種將身軀盡量傾斜出去的動作,他們手里的家伙又是只有五十厘米左右劍,長度比漢軍騎兵的長柄斬馬刀足足短了將近三十厘米,又因為戰馬沒有完全加起速度,怎么能不在接戰之后處處吃虧。

  除此脫離之后,漢軍進行小范圍的迂回,很快又筆直地朝著依然沒有完成戰馬加速的昆邪部落胡人沖去。

  這一次依然還是暫時將斬馬刀放回懸掛在戰馬頸部側邊的皮囊,他們手持騎弩在接近射程的時候又是一陣“咻咻”激射,箭矢落下的時候是胡人慘叫落馬。

  第二次的短兵交鋒維持的時間并不長,那是昆邪部的胡人總算是完成加速,而全力奔馳了有小會的漢軍座下戰馬已經稍微體力不支降緩了速度,漸漸開始落后于胡人騎兵。

  戰場之上還發生那么一幕幕,漢軍有馬鐙借力在馳騁過程和廝殺過程除非是遭受重創不然沒有掉落下馬,胡人因為沒有馬鐙這個工具很多是在沒有遭遇攻擊的時候因為動作太大自己掉落下馬。

  在騎兵作戰的場地,一旦從馬背上掉落下去,哪怕是沒有人刻意地去進行攻擊,碩大的馬蹄子也會要了他們的命。

  直至雙方完全脫離,五百漢軍還剩下將近四百人,二千的昆邪部落胡人還騎跨在馬背上的人數卻只剩下不到八百人,短暫的刀光劍影之間,馬蹄踩過的地方除了地上的泥土變得松軟,一具具慘死的尸體以各種各樣奇怪的姿勢窩在地上,一些失去主人的戰馬則是停在原地踏蹄,有的戰馬是在吃草,更多的戰馬是因為戰死者被韁繩伴著導致拖著殘破的尸體在滑動,以至于原本青色的草地被拉出一條條猩紅的長線。

  并不算長的時間,一陣短暫的交鋒,昆邪部落竟是完蛋了一千二百人以上,直接的結果就是這些胡人帶著驚恐的表情,頭也不回拼命拍打馬屁股逃離現場。

  四百漢軍自然是收拾戰場,他們不但是撿回馬鐙、馬蹄鐵等物,還會收攏失去主人的戰馬,更是拿出毯子將戰死袍澤的尸體包裹起來,將同袍的遺體安置在無人騎乘的馬背上,之后才離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