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百零三章:戰匈奴(七)

熊貓書庫    大秦之帝國再起
🔊點這里聽書

  衛滿是誰?他本是衛氏朝鮮的諸侯(最高領袖),于幾年前燕軍入侵半島時投降,后面就成了燕國的左將軍。

  華夏體系的國家中,現在正式的將軍只有東、南、西、北四個,其余不管是什么名號的將軍都是一些雜號將軍,就像以后會出現的什么奮威將軍啦、什么勇威將軍啦,之類那種沒有實際兵權只有一個好聽一些的將軍稱號,所以衛滿的左將軍壓根就是燕國設立出來安慰人的。

  前將軍、后將軍、左將軍、右將軍這些正式的武將官職還要到三國時期才會出現,也才會有真正直屬于這些將軍的部隊,那么可以想象燕國給予衛滿的左將軍是個什么樣貨色。

  衛滿的國家被燕國滅掉,失去疆土失去領民,歸降于燕國之后一直是受監視的狀態。后面,匈奴等胡人南下了,這些胡人面對蒙恬的武城防御鏈沒有辦法,攣鞮頭曼要求齊燕派來步軍協同作戰。留在燕地的韓廣一琢磨也就想到了衛滿,征召起五萬人就讓衛滿隨同田假所率的十萬齊軍前去與匈奴等胡人會合。

  十五萬齊燕軍隊與二十多萬胡人在雁門之外會合后,合軍接近四十萬走太原郡一線入侵秦地,這個時候蒙恬可沒有另外一個三年的時間來布置一條用武城組成的新防線,秦軍只能是選擇縣城來進行防御。

  始皇帝一統天下之后,下達了一個讓全國拆除城墻的命令,秦地是最先接到拆除城墻命令的區域,沒人敢于違抗來自始皇帝的命令,那么當然是各座原本有城墻作為防御工事的城池將城墻拆了個干凈,倒是離咸陽越遠的地方接受拆除城墻的命令晚,一直到各國復立的時候秦地之外的大多地區還保留城池的城墻。

  有一點必須說的是,曾經不止一次抵抗住列國聯軍進入秦地的函谷關,這一座雄城要塞也在始皇帝的命令下被拆掉了,這就是為什么在天下大亂之后秦國會選擇在三川郡這個地方屯下重兵的原因。正是沒有了函谷關的諸多防御工事,那么秦軍為了不讓敵國的軍隊從最好走的三川郡一線殺入秦地,就只能布屬重兵了嘛。

  前來尋找衛滿的人是李良,不是臧荼派來的任何一個人。

  李良帶著四樣東西前來,一個是燕國軍隊的通行令牌,另一個是已經全面歸降漢國的消息,其中一個蓋上燕國上將軍印的軍令,最后那樣東西卻是有點復雜了。

  衛滿對燕國會有什么感情嗎?(衛氏)朝鮮被燕國所滅,若說他對燕國有感情估計也是恨意多一些,所以在李良說出燕國全面歸降漢國之后,沒等李良拿出臧荼寫下的軍令,他只是確定一下燕國是不是被漢國所滅。

  李良想要證明燕國全面歸降漢國并不困難,他有攜帶蓋有燕國國相印和上將軍印的白絹,這兩個大印是歸于臧荼和韓廣所有,除非是印信落在漢軍手里,不然絕無可能讓漢國那邊擴印印章出來。

  燕國的實際掌控者是臧荼和韓廣,如果國相印和上將軍印都在漢國手里,哪怕燕國沒有真的滅亡了,那處境也絕對好不到哪去,因此衛滿雖然懷疑燕國有沒有全面投降漢國,但也知道那是遲早的事情。

  “漢王需要我做什么,又能給予我什么。”衛滿是這么問李良的。

  李良笑著反問:“你想得到什么,又能給予我王做什么。”

  衛滿沒有馬上說話,他得尋思一下什么是自己能得到的,自己又能協助李良到哪一步。其實衛滿最想的是恢復衛氏朝鮮的半島統治,不過他很清楚這個非常困難。

  李良卻是從衛滿的表現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秦地內的四萬燕軍估計都在衛滿的掌握之中,不然衛滿絕對不會是這樣。

  “聽聞漢王寬厚,部下最高可獲王爵?”衛滿得到李良的點頭,問:“敢問這位將軍…”,李良提醒他只是一個偏將,當不得將軍的稱呼,然后衛滿點了點頭繼續說:“李偏將在漢國是什么爵位?”

  爵位?哪怕是加上后面的臧荼和陳勝,漢國包含勛爵以上的貴族也才三十二人,漢國的貴族可不是大白菜,李良立功是不少,但是并沒有到可以成為貴族的那個份上。

  “哦?那么大一片疆土,治下黔首將近兩千萬,漢國的貴族才三十二人?”衛滿一臉的不可思議。

  衛滿所說的二千萬人口是一個不靠譜的數字,齊國和燕國的土地歸漢國所有才多久,以現在什么都要靠兩條腿跑的年代,戰亂也一直在持續,想要做人口普查壓根就是困難到沒邊的事情,所以在吞并齊國和燕國之后,漢國膨脹到多少人口誰也不清楚。

  李良有必要替衛滿解釋一下漢國的貴族是個什么情況,那是一種改良式的分封制,許多的權利遭受限制的同時,在某些方面又比原本的分封制自主權要高。另外,目前的分封制也并不是最終版本,不過裂土立國卻是已經確定的事情。

  “也就是說,分封為兩個部分,為本土封地和非本土自治領。那么什么是本土,什么又是非本土?”衛滿真的是沒有聽明白。

  李良一時間有些犯愁了,他又沒有攜帶地圖過來,怎么去解釋?另外哪些是本土,哪些又是非本土,估計連身為漢王的呂哲自己都還懵著呢。

  呂哲確確實實是還沒有劃定哪些屬于本土,不過可以確認是中原、秦地、燕地、南方的嶺南以西都會是屬于本土,其余如高原、陰山以北、漠南、漠北、遼東以北,這些華夏族群沒有踏及的區域也在考慮要不要劃為本土。

  總得來說,呂哲劃定為本土的區域有些還沒有到手,但是按照他從現代就保留的思想,現代中國的土地肯定會是屬于本土部分,額外再增加也是必然的事情,不過卻要看他在有生之年能擴張到什么份上了。

  衛滿是在歸降燕國之后才對中原有所了解,畢竟衛氏從商朝就遷移到半島,有那么一千多年是處在和“內地”沒有任何交流的狀況。歸降燕國之后,他又多多少少了解到目前的華夏族群是個什么情況,對于呂哲所建立的勢力也一直在關注之中。

  其實關注呂哲這個勢力是近年來有點開闊目光的人都會做的事情,就像是戰國時期的所謂“有志之士”都會關注當時的秦國那樣。而有足夠眼光的人,他們總是會從局勢的變化得出自己的判斷,這樣又會形成一種趨勢,也就是從廣泛意識上認為必然是結果的猜測,古人把這個稱呼為“天命”之類的東西,例如誰誰誰掌握天命,會成為大地的主人什么的。

  要是讓呂哲來說,其實“天命”什么的言論就是一種輿論趨勢,也就是所謂的什么心什么心所向,畢竟誰都認為那件事情的結果是那樣,很多人就會順應趨勢,去抱大腿啦、找后臺之類的,那么被認為會成為天下共主的人物想不壯大都難。同時,因為都去抱粗腿,被認為必定會成為天下共主的那一方,在擴張中遭遇最多的就是大軍沒到需要攻克的對象卻派人前來投降了,用術語一點的說法,那個叫順應天命。

  最終衛滿沒有明確要求什么,只是說愿意接受漢國的賞罰制度,能夠得到什么最后以功勞算。

  李良覺得很滿意,衛滿這才是一個聰明人應該做的選擇。

  確定要歸附漢國,衛滿又向李良詢問:“田假那方是不是也有王上派去的人?”

  鑒于里面沒有什么需要隱瞞的東西,李良也就說:“前去田假那邊的人是田榮之子田廣。”

  齊燕原先是盟友,衛滿對于齊國宗室的復雜多少了解一些,聞言用著怪怪的語氣:“齊王儋、田橫、田榮等十來個宗室為一系,田角與田間為一系,田假與兄長田健等六人為一系。”

  田健?李良聽到這個名字有點印象,在他出發前來秦地燕軍營盤之前,廣陽那邊似乎是有一個叫田健的人在齊王儋自焚之后自號為齊王,并號召齊魯大地的齊人共赴國難什么的,漢王哲得到這個消息后派去了第四混編軍團,下達的命令是剿滅這股勢力,然后進入燕地在與東胡的交界處布防。

  “是的,所以田假與田廣并不是一派的人,田假這一派在齊國狀況良好時就已經在做搶奪齊王寶座的部署,勢力范圍除了廣陽郡還有恒山郡,在滿率軍南下時,田假所率的十萬齊軍有三萬就是從兩地抽調,而廣陽郡和恒山軍該是還有近二十萬屬于田假這一派的齊軍。”衛滿向著李良說。

  “…?”李良聽得有些發愣,似乎漢國并沒有太過關注廣陽郡和恒山郡?至少他從來就沒有聽過這方面的消息。

  廣陽郡和恒山郡那邊還有至少二十萬屬于田健的齊軍,田健也在齊王田儋自焚之后自號為齊王,而漢國這邊只派出一個混編軍團前去…

  “滿認為李偏將應當向王上通告這些消息才是。”衛滿一幅為漢國的打算。

  其實吧,衛滿這是在交好李良,也是在歸附之后用這條消息先立下一點功勞,至于漢國是不是真的對田健那邊的情況一無所知,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