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九十二章:某種聯系

熊貓書庫    大秦之帝國再起
🔊點這里聽書

  在看到遠方森林深處發出沖天而起的光亮時,唐杰和周敢對視一眼都激動地高吼:“成了!”

  本來也就是一項冒險的嘗試,成了就搗亂敵軍的進攻梯次和計劃,不成反正也是一塊完蛋的事情。現在陳紹把事情辦成了,他們這些固守營寨的防御部隊,只需要防住敵軍因為后方被襲展現出來的一到兩次瘋狂進攻,那么今晚也算是挨過去了。

  每次夜幕降臨,嶺南各族的襲擊都不會少于五次,并且每次進攻都是不要命的打法,今夜只需要防御一到兩次,唐杰和周敢絕對是有欣喜的理由。

  現在只剩下一個問題了,又是抵御了一波進攻的營盤守衛軍,他們有足夠的實力抵擋敵軍最后的瘋狂嗎?

  “敵軍在后退,是開戰以來第一次沒死絕就開始后退!”周敢不知道是該松了口氣還是繃緊神經,畢竟事情反常即為妖。

  唐杰依然是那副虛弱到極致的模樣,他像是在自言自語一般:“敵軍進攻的第三天,有一支身穿短褂短褲的敵軍出動過,自那一次之后就沒有再出現。”

  周敢臉上的肌肉僵住了,那一次交戰給人的印象很深刻,不是那支身穿短褂短褲的敵軍有多么精銳和強悍,而是蠻子們手里的家伙都是石器時代的“遺留物”,該支軍隊卻是金屬兵器,因此印象才會深刻。

  手持木棍、綁了石頭或手持金屬兵器的人,他們造成的殺傷力絕對是不一樣的。不夠鋒利的武器,需要好幾下才能使人致死,很多時候也只能重復打擊之下造成重傷;擁有鋒利兵器的人,不管是什么樣的搏殺方式,對人的殺傷力必然是會更強。

  呂哲軍對上了百越各族聯軍為什么一直打出差距那么大的戰損比?就是因為蠻子想要殺死一個呂哲軍的士兵太不容易了,呂哲軍的士卒卻是能依靠鋒銳的武器快速殺掉蠻子。

  離水戰場,蠻子們表現出來的狠勁可是比以前瘋狂多了,可就是這么個情況呂哲軍依然能在自身損失一名士卒的時候,至少殺死三個蠻子。這是“時代的代溝”,也是難以依靠武勇完全抵消的差距。

  唐杰的話音剛落呢,一陣陣戰鼓聲在戰場上響徹了起來,他們這邊沒有敲響戰鼓,那只能是敵軍那邊在敲響。

  戰場上的戰鼓聲音聽上去也與華族各國的戰鼓聲質不同,華族列國的戰鼓一般是使用牛皮來制作,戰鼓的形狀也是相對的規整,即是講究“方寸之圓”,戰鼓是扁狀而大。現在那些戰鼓的聲音聽上去有點發脆,似乎響聲也更為綿長一些?

  是的,就是這樣,沒錯的,甌雒國的戰鼓不講究“方寸之圓”,他們的戰鼓自然也是牛皮做成,可是戰鼓本身并不是扁狀,是一種圓而長的長鼓(放大版的腰鼓)。

  兩種不同的戰鼓款式,發出來的聲音怎么會一樣呢?而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呂哲軍第一次聽見敵軍本陣被敲響了鼓聲!

  “放棄打爛了的第一道防線,退卻到第二道防線!”周敢是該次防御戰的指揮官,他知道那支神秘的敵軍要上場了。

  其實什么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防線,那不過是用圍欄等障礙物架立障礙物構成的工事。

  這些工事本身沒有什么太強的防護力,僅僅是讓敵軍被障礙物擋著無法形成直線的進攻,主要是防止出現一種敵軍沖擊得順了鑿穿的態勢。

  得到命令的呂哲軍士卒開始在退,他們撤退的時候有袍澤用籮筐搬來什么東西一直灑在地上,若是注意看的話,那是一種三角形的尖銳物,到處隨意亂拋的情況下每一個尖銳物都會保持一個尖刺向上的姿態。

  蒺藜刺(鐵蒺藜)嘛,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被廣泛使用,它被發明出來的本意并不是用來對付騎兵的,最早的作用是對了對付步軍,概因那個年代的步兵基本是光著腳在作戰,后面倒是有穿上靴子,但是士兵不是貴族,十個里面有一個能穿布料鞋就算富有了,基本是穿草鞋,也就是韌屐。

  除非是穿有鐵板墊底的現代戰靴,不然無論是穿草鞋、布鞋、皮鞋那都是被蒺藜刺捅穿的命運,華族列國的軍隊,他們在設立營盤的時候都會在某些部位設立什么“死門”,不是挖陷阱就是撒蒺藜刺,更夸張的還有挖出復雜的壕溝,所以經常能聽見誰誰誰的哪個將領擺下了什么“三才陣”營地,又是“死門”又是“生門”的,聽上去就是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將風范。

  非常有趣的是什么,是在秦末之后的朝代里,一些不明所以的將領以為“先驅前輩”們是擺下什么什么的陣形,然后搞出莫名其妙的戰陣出來。

  我的老天爺喲,上古先秦的擺陣是一種陣勢沒錯,但是有“死門”和“生門”的陣形是一種固定的陣形,鐵定是用在設立營盤上面,畢竟鐵蒺藜沒有腿不會自己跑,壕溝、陷阱挖下去也就固定了,后世搞出什么滿是陷阱的“生門”“死門”陣勢是想干嘛?

  要知道每一支軍隊除非是守城戰或是野外營盤防御戰,不然打起來軍隊肯定是要移動的,那么撒出鐵蒺藜、挖陷阱之類的一點用處都沒有,不但對戰爭沒有什么服務價值,反而還會限制自己的移動方位和機動性。真要在野戰中設立那個什么玩意的“生門”和“死門”那絕對是嫌棄自己敗得不夠慘、死得不夠快。

  (畫外音:榮譽每次看電影、電視劇、,看見有軍隊在野戰搞出這一套玩意就笑個不停。完全停不下來的節奏。)

  西岸呂哲軍退到第二條防線,周敢命人一數人頭,營中能戰的士卒竟是只剩下八百不到,他苦著臉對唐杰說:“校尉,要不您接手吧,職實在是不知道怎么打了。”

  開什么玩笑!唐杰是虛弱狀態,腦子不是那么靈光怎么指揮作戰。再則,呂哲軍可不是散漫的軍隊,他們的軍紀不允許沒有得到主將的認可之前隨意的調動各自的職位。要是唐杰想要再次接手指揮,那就需要派人到后面取得主將周文的同意,然后再一次轉交令牌。

  很僵硬很沒有靈活性對不對?但這就是正規軍和雜牌軍的區別,一切講求的就是流程和規則,即是“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古語。軍隊之所以是軍隊,那就是因為有一套嚴格的軍律和規矩在維持和約束著,要是什么都能隨意來,還能叫軍隊嗎?

  周敢也就是心里沒有底氣才會說那些胡話,概因他已經看見一隊又一隊身穿短褂短褲的敵軍列著隊形從樹林走出來。

  這一支新出現的敵軍,他們的隊列中出現了密密麻麻的旌旗,該種旗幟的樣式與中原列國都不相同,列國的旌旗要么是三角形要么就是下垂式的長方形,他們的旗幟卻是一種看去四四方方用木架子固定,以至于密密麻麻的旗幟完全沒有什么“風吹獵獵”的模樣。

  呂哲軍沒有見過那種旌旗,要是呂哲在場的話就能認得出來,那是一種與羅馬軍旗差不多的款式。羅馬的軍旗講究的是華麗的“固定”,旗幟也不會太大,但是固定的框架雕刻要有多華麗就有多華麗。華夏的旌旗講究的卻是要隨風招展,眾多的旌旗在風吹拂之下要能發出“獵獵”的響聲,也就是“旌旗獵獵”的視覺刺激感官。

  這年頭亞洲和歐洲已經有接觸了?不然羅馬的軍旗款式怎么會傳到甌雒國去?是的,是有接觸了,不過不是羅馬人和東亞、南亞的各國(族群)有接觸,這個時候的羅馬正在與迦太基的大戰,國家的策略也是征服西班牙這片區域,暫時沒什么功夫繼續向東擴張,位處南亞的甌雒國該是從中東的波斯大流士或者是什么部落那里見過這種旌旗,覺得好看也就模仿了?

  另外,后世的印度洋區域現在是波斯人的勢力范圍,因為羅馬現在還沒有強大到向東擴張,波斯帝國現在的主要敵人是希臘眾城邦。

  羅馬的文化是追尋于希臘文明體系,而希臘眾城邦嘛,到公元前二一八年其實已經虛弱了。簡單而言就是羅馬人的旌旗其實就是模仿自希臘的,波斯是希臘的大敵,繳獲希臘人的旌旗很普遍,至于是怎么傳到南亞被甌雒國所模仿,那就扯不清了。

  迦太基是東非一個公元前強國,目前迦太基的漢尼拔正率軍遠征與羅馬人糾纏不清。

  而在這個年頭里,原本的歷史上是始皇帝正在大攻狂攻嶺南和四處巡視;現在的歷史里是秦與列國大戰,呂哲穩定下北方后大軍肆掠嶺南。

  這么說吧,地球上的事情很奇妙,東、西的兩個大文明發生大事件總是有某種效應,像是正版歷史上東方的秦政權崩潰,西方的羅馬也在面臨崩潰。漢王朝建立的時候,西方的羅馬也迎來了復興。

  不過嘛,因為呂哲的出現,東方主體文明的歷史肯定是要改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