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嗎?共尉覺得以現在的尷尬局面不適合長期待在北方作為一軍之主,為了避嫌而選擇回到南陵,北方便由呂哲所指派的副將過去統轄。
北方軍團的副將人選本是梅鋗,可是還沒來得及過去就被南調作戰,他又在長沙郡之役中與蘇烈一起辦了一件蠢事,降職為軍侯后又立功成為偏將,顯然是沒資格擔任一軍之副將了。
“阿尉有什么人選?”呂哲沉默一會之后終究是問。
共尉像是因為即將回到南陵松了口氣,聽到呂哲讓推薦人選很認真的思考起來。
蒯通和季布眼神相對的時候都露出了苦笑,他們認為共尉這一步真的走錯了,呂哲從來都不是一個小雞肚腸的人,并不會因為一件錯事而就埋下怨恨,特別是做錯這件事情的并非共尉本人,共尉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在北邊戰戰兢兢的履行職責,不該是請求回來南陵,這等于是將一件原本可有可無的事情給擴大化、嚴重化,顯然是要埋下裂痕的。
作為一方勢力的君主,呂哲已經多次展現出自己的寬容,并一再的提醒共尉不用回來南陵好好在北邊任職,共尉卻是一再堅持,這又是何必何苦呢?
不過還好,自家主上同意共尉回來的請求,卻是讓其提出一個人選,這樣的裂痕并不是太大,索性還能彌補,只希望共敖到來之后別惹下什么亂子,不然他們這一勢力的一員大將就要因此而沉淪了。
共尉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一個好人選來,遲疑道:“梅鋗是主上定下的副將?”
呂哲近期之內是不會大用梅鋗和蘇烈了,他又不好說梅鋗和蘇烈在長沙郡之役干下了軍權私相授受的事情。
“梅鋗將軍有另外的軍務,恐怕是抽不開身。”蒯通在旁輕聲的解釋。
“那…”共尉一直都在北方,不太清楚長沙郡之役都發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是斬殺了百越將近五十萬。他苦笑著搖頭:“職實在不知道推薦誰,還是由主上決斷吧。”
假的,共尉斷斷續續負責北方已經一年多,手里哪里會沒有信得過的將領,只是他在避嫌顯然是不好推薦誰的。
呂哲沉吟了一小會:“武梁在巴郡一役表現不錯,長沙郡之戰中也立下功勛。就讓他去吧。”
那么這件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
駱搖心里很替武梁高興,也在為自己感到開心,畢竟武梁是在他手下創立功勛,既然武梁被呂哲認為功勞不小,那么他的功勞豈不是更大?
“我知道你不長待在南陵,因此沒有購置什么府邸。”呂哲看著滿臉輕松的共尉,又是責怪又是納悶的說:“南征歸來后我就搬進了這座沒建好的宮城,在城內那處府邸顯然是不會再回去住了,你既然要待在南陵就搬過去。”
這一次共尉沒有推遲,恭敬地應“嘿”道謝。
都是些什么狗屁倒驢的事情啊,確定站穩腳跟之后一幫沒存在感的家伙出來上躥下跳,連帶共尉也玩了這么一出,攪得呂哲愉快的心情變得惡劣。
他們又商談了一些關于南方戰事后續,確定春耕之后就抽出人手南下修路,最迫切的不是閩南郡和南海郡,而是司馬欣攻伐嶺南那邊的兩條大路。
“派去的人手幫魏國操練了六萬新軍,韓國是四萬。兩國的新軍除了欠缺一些兵器,倒是能夠充當起緩沖區的責任了。”呂哲看了看左右:“最近我們的軍隊有一部分在更換兵器,淘汰下來的那些兵器,著人問一問魏韓兩國是否需要購買。”
更換鐵質兵器的都是禁衛軍序列,為數已經湊足了五千,隨著后續模具的跟上和匠師制作變得熟練,每月所產的必然會有相應的增加。下個月已經能維持三千鐵兵的出產,再下個月就能達到五千,過了半年等各個越城調整完畢,再有先期囤積下來堆積如山的鐵錠,每月的產能計算結果是能達到三萬。
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呂哲軍是注定要全體換上鐵質兵器,那些淘汰下來的青銅兵器已經是被用老了的,重新儲藏起來顯然不太合適,呂哲的意思是干脆就適當的賣一些賣給魏韓兩國。
蕭何舉雙手贊成,作為管理民政的執政,他看著每月溜出去的財帛簡直是忍不住的心驚膽戰。
八郡,現在他們能夠利用的也就南郡、蒼梧郡、衡山郡這三個最先占領下來的地盤,除此之外的九江郡和廬江郡雖然是占領下來了可是還沒有從戰爭創傷中恢復過來,至于閩南郡、南海郡、長沙郡更是休提了。
南郡作為行政郡,農業、礦產、制造業在呂哲的強力調控下,又有足夠的人口,是開發的最好也是最平均的一個。
衡山郡是在解除軍鎮之后才得以復蘇,不過因為其郡內并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特產。衡山郡多為山地和藻澤地,能夠耕作的田畝是各郡中并不算多,因此只能傾向于手工業,現在制作戰袍和滕盾是大頭,少量的皮甲也是被分配額到了這里。
倒是蒼梧郡這個地盤對于呂哲這一方勢力來說顯得很重要,其內的武陵地區廣布礦產,臨沅的北部區域,和靠西靠南的區域皆為平原,經過砍伐、燒毀等梳理方式,今年可作春耕的田畝達到了六十萬頃,若是沒有什么天災人禍,秋收時蒼梧郡能為呂哲貢獻出占了治下百分之四十的糧食產出。
因為崛起的時間短,太多的產能還沒來得及規劃和調整,民間也沒能從戰爭中恢復元氣,呂哲這一方勢力可以向外出售的東西著實不多。而呂哲需要的貨物太多,例如馬、牛等牧畜,布匹、蠶絲、糧食等物,從外面大肆購買回來的物品種類太多太多了,真正是做到了花錢如流水的速度。索性的是呂哲治下的銅礦不少,不然哪有可能在向外購買貨物的同時,又連續打那么多的戰爭。
蕭何最近一直在思考怎么扭轉這種只出不進的不健康狀態,也發現錢幣制作的多了,花的也多了,下發的亦是不少,關于貨幣的概念是讓黔首接受,可是錢幣的數量過多的流通已經造成物價的上漲。
現在沒有通貨膨脹這種概念,呂哲治下的經濟情況也不是危急到了一定的程度,只是錢多了急手貨不足,大家爭相購買類似的物品,導致那種物品的價格上漲,這是無法避免的。
想要讓經濟變得健康有許多的方法,現在也不是一張紙幣就能買東西的時代,那些錢幣是銅啊,而銅只如今的用途太多太多了,從來就沒有貶值那么一說。
“蕭先生說的是購買力溢出,商品不足的情況吧?”呂哲很快就聽懂了,他莞爾一笑:“不用擔心錢幣貶值的問題,錢幣若是溢出,社會會自行將錢幣融化,制作飾品和工具。蕭先生應該擔心的是大量的錢幣被融化掉導致錢幣不足以流通。”
隨著爆發戰事的頻率變低,疆域內的制造業肯定是要復蘇,一旦制造業復蘇出現的商品增多,那時候就該是錢不夠用的情況。
呂哲依稀記得歷來的朝代都是銅不夠用的局面,不太確定是因為歷朝歷代的用銅量太多導致,還是華夏大地本身就缺乏銅礦。不過他心里記得治下的大型銅礦就有三個,中型的銅礦有三十六個,小型的銅礦更是上百,那么按照這么說華夏大地是不缺銅礦,只是被過度開采導致缺乏。在他們這一代是不需要擔心銅不夠用,估計還要等銅質的錢幣被廣泛接受,市面流通或者被藏起來的銅幣過多,至少也是一兩百年的時間才會出現缺乏的局面。
一兩百年啊,那太久太久了,呂哲也不是完全不懂經濟學的人,早就預備“金銀銅”三進位的制度方案,只要時機成熟就會頒布,有了金銀銅的進位,等量值的制度產生,大宗交易有金,銀和銅作為小面貨幣,那么足以維持至少五百年的經濟穩架構。
“呃…”蕭何有些發懵了,他對于那套什么進位的經濟學完全聽不懂:“這樣可以嗎?”
呂哲很認真的點頭:“當然了,銅幣的缺乏是因為上面沒有價值更高的貨幣存在。”
他在思考是不是將秦制的半兩改為漢時的五銖錢,畢竟現在的半兩實在是太大了一些,五銖錢的制度一直被運用到明、乃至“我大清”,已經被證明是最合適的“量”。
“需要改制,不過慢慢來,暫時不著急。”呂哲摸著下巴。
蕭何需要懂啊,不懂這個執政還怎么當?因此也就一直追問。
“銅幣可以改得輕一些,類如23克的五銖。哦,1兩等于五十克。那么一枚半兩就是十枚五銖錢。金幣和銀幣可以按照比例來制定,到時候一枚銀幣等值于一千枚五銖錢,一枚金幣等值于十枚銀幣。”很簡單的道理,壓根就沒有什么太過復雜的東西,呂哲張嘴就來。
對于呂哲這個穿越客來說是很簡單的知識,可是對現在的人來說就未必了,以至于不但蕭何聽得目瞪口呆,在場的人都是一副見鬼了的樣子看著呂哲,久久不知道該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