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上林苑,碩果累累,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
大量的桃子、梨子、李子、栗子,都掛滿了枝頭。
當然,上林苑里如今最壯觀的,還是那漫山遍野的棗樹。
一株又一株,掛滿了果實的棗樹,是上林苑的標志,也是上林苑的驕傲,更是上林苑的希望。
這些棗樹,是財富的象征。
過去七年,上林苑前后兩任苑監岑邁與司馬安,在任上積極而高效的推動上林苑的棗樹種植。
到今天為止,上林苑里幾乎所有可以種植棗樹的地方,都已經被種上了。
就連百姓民居之前,那些本該種植桑樹的地方,也有不少棗樹苗。
坐在馬車上,劉徹一路看著這些或已經碩果累累,或已經枝繁葉茂,或正在努力生長的棗樹,心情很激動。
在如今的小農經濟為主,商品經濟為輔的年代。
農民能擁有一顆棗樹,基本上等于擁有了小康的資本——雖然上林苑里的所有棗樹,都不歸他們所有。
但是,在他們在上林苑的時候,這些屬于他們民居范圍的棗樹果實,卻可以歸他們支配。
一株棗樹,若是開始掛果,一歲可結果少則數十斤,多則百余斤。
少府內部的收購價格是每斤十五錢,一株棗樹一歲可以給百姓提供數百到千余錢不等的收入。
相當于十幾畝土地的產出所得了。
除了棗樹,如今的上林苑里,第二多的就是鹿群了。
當年,劉徹還是太子時,將八百多頭鹿,假與百姓飼養。
條件是每頭鹿每天要給劉徹五錢的租錢,等鹿長大了,賣了錢再償還租金。
同時,母鹿所產的小鹿全部歸農民所有。
這個政策,延續至今已經八年多了。
上林苑的鹿群,在這八年里繁衍迅速,到今天,已經達到了七八千頭的規模。
幾乎所有符合條件的家庭,都會假一頭或者幾頭鹿回家飼養。
鹿這種東西,雖然嬌貴,但只要飼養得當,照顧妥善,卻是輕易不會生病。
每年單單是割下鹿角后賣給少府所得的錢,就已經完全足夠支付所以的假鹿錢。
而鹿群所產的小鹿卻是完全歸農民所有。
整個上林苑里,養鹿的風氣,一時蔚然成風。
鹿群為百姓帶來了充足的收入。
也讓少府賺的盤滿缽滿,旁的不說,單單是每年農民上繳的用來抵充租稅的鹿角,就價值上千萬!
此外,鹿皮、鹿肉、鹿骨,都是錢。
少府在整個過程里,只是前后總共拿了大約兩千頭左右的鹿,假與百姓(這些鹿大部分還沒有花錢,都是岑邁和司馬安帶著軍隊從上林苑附近的山陵抓回來的野鹿)。
之后就屁事沒干,也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躺著就可以收錢。
百姓還心甘情愿,樂此不彼,甚至感激涕零。
因棗樹政策和假鹿政策之故,無論是岑邁還是司馬安,在上林苑的風評,都是滿分!
許多家庭,甚至為這兩位苑監立祀——盡管這兩人依然活蹦亂跳。
“可惜了…這兩個政策,不能推廣啊…”劉徹在心里嘆息了一聲。
無論是棗樹,還是假鹿,都不大可能推廣到天下。
原因也很簡單,劉徹和少府不可能砸自己的飯碗。
若天下家家戶戶都能產棗、養鹿,那這棗子和鹿角、鹿皮就不值錢了。
再者說,出了上林苑,其他地方也沒有這個條件來做規模化的養殖和種植。
而倘若不能規模化,效益就難以體現了。
馬車穿過上林苑的道路,來到了思賢苑的學苑前。
在這里,早就已經接受了命令的學苑教官,已經帶著皇長子劉病已站在道路旁邊等候了。
“父皇!”劉病已六歲了,但他身上沒有任何的其他皇室成員的毛病。
這三年多來,這位皇長子每天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讀書,按時訓練。
根據教官的報告,他的戰斗力還不錯。
在學苑中總共與同伴和同窗單挑過十三次,勝五次,敗八次。
看上去似乎很弱,但實則他大部分失敗都是在最開始的那一年里留下的。
最近一年,他已經沒有輸過了。
雖然可能有時候會被人揍的鼻青臉腫,但他最終還是將那個小伙伴鎮壓了。
所以,劉徹知道,是時候讓他接受進一步的君王教育了。
“病已,上車吧…”劉徹望著自己的長子,雖然心里面很想將之抱在懷中,如同他寵溺桃桃和橙橙一樣的寵溺他。
但劉徹知道,這樣做,很可能會害了這個兒子。
所以,他板著臉,一臉的嚴肅,讓劉病已看的膽戰心驚。
他從小就害怕和畏懼著自己的父親。
倘若是生于深宮,長于婦人之手,此刻他恐怕會戰戰兢兢,不能自已。
但可惜,他雖然生于深宮,但卻長于鐵血。
陪伴他成長的不是宮中宦官的阿諛奉承與小心伺候,更不是婦人的驕縱和慣寵。
而是鐵與血,是刀與劍。
耳聞目濡的是一個個從戰場退下來的英雄和他們昂揚不休的壯志。
所以,劉病已盡管年紀很小,但是卻已經有了些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
所以,他在自己的父親面前,哪怕再害怕,也不會畏懼和退縮。
他不卑不亢的對劉徹一拜,然后自行登上馬車,跪在劉徹腳下,問道:“父皇今日來詔兒臣,有何吩咐?”
“朕今日帶你去一個地方…”劉徹拉起他的手,看著自己的這個兒子,前所未有的柔情說著。
田叔之死,給了劉徹很大的震撼。
劉徹甚至不知道,未來劉病已長大,他能不能遇到一個像申屠嘉和田叔這樣全心全意,只為了他能夠成長成為明君的忠臣。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可能性已經很低了。
因為,劉徹自己解放了思想,讓諸子百家大行其道。
百家齊放的思想環境,必然造就千奇百怪的社會。
用句儒家的話來說,就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就會失去淳樸。
也就是所謂的愚忠,人人都會基于自己的立場和自己的利益來考慮問題。
再想出一個田叔,一個申屠嘉,基本不可能了。
這也是為何歷史上,無數君王明明知道,愚民政策是死路,但依然頭很鐵,非要撞上去。
哪怕是劉邦、朱元璋這樣起于草莽的英雄也不能免俗。
這是因為,他們基于自己的子孫的利益角度來考慮的。
他們都妄想著千秋萬代,江山永固。
但劉徹很清楚,千秋萬代?江山永固?
堯舜禹,也做不到,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沒有人能做到。
王朝必然會經歷崛起、強盛、衰落的命運。
就像人一樣,必將迎來終結的那一日。
即使用了君主立憲,也是一樣。
后世的君主立憲國家,就已經有許多傳出了廢黜君主制的呼聲。
至于那些企圖獨攬大權的君主制國家,已經幾乎全部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消亡了。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哪怕太陽也有熄滅的一日。
所以,劉徹從未想過,自己的帝國會千秋萬代。
他只知道,自己背負著使命與責任。
讓諸夏民族君臨寰宇的使命,讓中國成為那個天、朝上國,中央帝國的責任。
甚至于更進一步,打造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帝國。
不然,他就將是歷史的罪人,國家的罪人。
是以,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乃至于解除階級之間的限制,就是劉徹的努力方向。
至于由此帶來的那些副作用和壞處。
劉徹是無所謂了。
誰還敢反對他不成?
在他面前,一切利益集團與貴族,都是戰五渣。
不過,這也將使得他的繼任者,從一開始,在現在起,就備受壓力。
因為,劉徹未來,給他留下的,不會是一群忠臣孝子。
而是一堆堆被他的鞭子和刀劍以及手腕調、教成為人精,成為政客的臣子。
要知道,在歷史上,連儒家治下的中國,權臣都是此起彼伏,絡繹不絕。
將皇帝當成傀儡和橡皮擦的也不是一個兩個了。
而諸子百家大興后的未來,你覺得法家和雜家會對皇帝畢恭畢敬?聽話順從?
開什么玩笑!
雜家的思想的盡頭,可能是君主立憲,但也可能是共和議會。
至于法家,雖然對皇帝是忠心耿耿,但——假如皇帝不給力的話…法家大臣并不介意自己越俎代庖,代君行政,說不定還能美其名曰:周公伊尹故事。
就連黃老派,當年也出過曹參,當面對惠帝直言不諱:今陛下垂拱而治,臣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皇帝您就坐在寶座上不要說話就可以了,國家大事天下興亡,這是臣曹參的職責哇!
大約就是這么個意思,惠帝被說的竟不能開口。
在某種程度而言,黃老派未來的究極進化方向,可能是類似于米帝共和黨那樣的保守頑固和基于農民、地主階級的政黨。
所以,劉徹不得不給子孫留下一點什么可以憑依的東西。
不然,那不就是坑兒坑孫?
劉病已卻是懵懵懂懂,但他還是點頭,乖乖的坐在了自己父親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