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零一十六節 戰前準備(1)

熊貓書庫    我要做皇帝
🔊點這里聽書

  易云:蒙以養正,圣功也!

  夏商周三代,都有自己專門的教育機構。▲∴頂▲∴點▲∴小▲∴說,

  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

  秦漢兩代,也都各有各自不同的皇室教育。

  就漢室而言,皇室教育,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皇帝教導,帶在身邊,言傳身教。

  如歷史上,宣帝就經常將自己的孫子劉鶩帶在身邊,將之稱為自己的駿馬。

  可惜,劉鶩是個逗逼。

  他祖父的手段跟方法是一點沒學會,倒是學會了宣帝的癡情跟常情。

  而另外一部分就是選擇蒙師來教育子弟。

  像劉徹和他的兄弟們,當年,都是在儒家的老師們的教育下成材的。

  所以,歷史上,劉徹他們這一代的兄弟,在意識形態和思想思維上,都傾向于儒家。

  劉徹自然也察覺到了這一點。

  所以,早在很久以前,他就已經打算,讓自己的兒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盡量少的受到諸子百家各個學派的影響。

  這也是吸取了宣帝的教訓。

  宣帝明明白白,很清楚,自己的傻兒子劉奭是個渣渣。

  但卻沒辦法換掉。

  原因很簡單——劉奭雖渣,但他的弟弟可能更渣。

  在一群渣渣中選出一個不那么的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劉徹可不希望,自己的繼承人,在成長過程中被人洗腦。

  所以,面對竇太后的使者,劉徹很明確的答復了自己的態度:請回稟太皇太后,漢家自有制度,用霸王之道,丈夫當自強!

  然后,劉徹就將劉病已,送去了上林苑里的學苑。

  與諸戰爭遺孤、忠臣后代,一起上學。

  甚至,為了避免讓人知道,這是皇子。

  劉徹還將劉去病的名字都改了,讓他化名范文,入讀了一個普通的班級。

  每個月,才能準許他回宮一次。

  皇長子忽然從宮中消失,很多人都很意外。

  除了少數的近臣之外,幾乎無人知曉,皇長子究竟去了哪里。

  大家只知道,天子似乎讓皇長子去了民間。

  老劉家的腦洞,再次讓人震撼不已。

  而更可怕的是,天子似乎打算,將這個舉措變成制度。

  皇子啟蒙年齡一到,皆出宮。

  一時間,很多大臣都無法理解也非常擔憂。

  皇子,那可是天潢貴胄,生下來就是至少一個諸侯王命格的。

  就這么丟去民間?

  皇帝您不著急不害怕?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哪怕是皇子,夭折率也是驚人的。

  萬一磕著碰著了?怎么辦?

  但劉徹依然我行我素。

  在他看來,把皇子養在宮里,才會讓他夭折!

  外出鍛煉,有了體魄,才能更好的抵御疾病。

  當然了,劉徹也偶爾會抽空,去到上林苑里,悄悄的關注和觀察劉病已。

  出乎劉徹意料的是,劉病已似乎很適應學苑里的生活。

  他雖然才四歲,也不怎么懂事,更是調皮無比。

  但學苑里的小伙伴,是那么的多。

  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覺。

  除了稍微有些嬌氣外,別的毛病,倒是沒有。

  這無疑,給劉氏的教育,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不將皇子養在宮里,而是放出去,這對培養一個合格的繼承人,至關重要。

  最少,不會到最后遇到跟宣帝一樣的尷尬:都是逗逼和渣渣,想選都沒得選!

  倒是義偌,在這個過程里,表現出了讓劉徹都驚訝的穩重和大度。

  她沒有像劉徹預料中的那樣,一哭二鬧三上吊,整天纏著要兒子。

  反倒是非常鼓勵和支持劉病已出宮上學。

  劉病已每次回宮,她都會鼓勵和安慰自己的兒子,讓他堅強和勇敢。

  這讓劉徹悄悄的給義偌點了個贊。

  進入九月,天氣漸漸轉涼。

  幾乎是一夜之間,長安城就出現了凍霜。

  這昭示出,今年的氣溫,會比往年更冷。

  “陛下,這是云中郡的報告…”義縱拿著一疊云中郡發回來的氣溫報告,道:“云中郡,已經寒霜如雪,據估計,塞外應該下雪了!”

  劉徹拿過來,看了看。

  墨家在去年,發明了原始的溫度計。

  那是墨家在燒制玻璃過程中的副產品。

  雖然,現在墨家依舊沒有弄出真正意義上的玻璃,但他們在琉璃的純化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

  于是,劉徹只是稍稍提醒了他們一下。

  他們就制造出了用水銀來記錄溫度變化的原始溫度計。

  當然,中國人發明的溫度計,肯定不會用西方的溫度計量方式——度。

  墨家將溫度計的單位溫度,稱為‘刻’,大概是因為他們在溫度計上用鋒利的刀子,刻下用來標識溫度變化的等長的緣故。

  劉徹看過那種溫度計。

  很簡單的設計。

  大概就是一個相對透明的琉璃管子里,灌注了水銀。

  當外界氣溫下降或者升高時,受到熱脹冷縮的力量,水銀會膨脹升高,或者收縮下降。

  因為標尺工具和度量衡方式的緣故,大抵墨家的一刻,相當于后世的兩度多一些。

  “居然已經負一刻了…”劉徹看完報告,嘆了口氣。

  在長安,溫度還在正兩刻(四到五度),但云中氣溫卻已經降到了負一刻(零下兩度),當然因為材質和計算方式不同,所以,數據可能跟后世的有差別。

  但無論如何,這個溫度,都不是中國人所能適應的。

  更別提,塞外的氣溫,會更低!

  在這個時代,胡天八月既飛雪,是常識。

  塞外的草原,八月飛雪,九月就一片白茫茫,到了十月,常常大雪封山,這是常態。

  當然,河套相當于寒冷的塞北,要更溫暖一些。

  但,不出意料,十月之時,怎么也會下雪了。

  圖朝太祖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全球變暖之前,中國的北國,下起雪來,有時候甚至會在地表形成齊腰深的積雪。

  大河(黃河)封凍成冰河,更是常有的事情。

  而這對于漢軍的行動,有利有弊。

  目前來看,是弊大于利!

  “少府的御寒手套,已經生產了多少了?”劉徹問道。

  “回稟陛下,已經十余萬套…”義縱答道:“這已經是少府的極限了!”

  劉徹也點點頭,這確實是事實。

  但手套,這個不起眼的東西,卻是現在漢軍出塞的必備軍需品!(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