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在郭家的大糧倉里,一撥人正圍著桌子上一大一小兩張地圖密謀著什么,而另一撥人就是剩下的二十九名特種兵。他們正將麻袋中的東西小心翼翼地掏出來,分門別類地在大廳一角擺放整齊。如果給魏國的捕快看到,肯定會被嚇得肝膽俱裂。
這哪是什么貨物啊,這分明就是一個小型的軍#火庫啊。隨著特種兵們的動作,地上迅速堆放出各種各樣的武器、軍#火,有馬弩、有繩鉤、有弓箭、有長刀、短刀、有左#輪手#槍、有帶望遠鏡瞄準器的狙擊步槍、有霹靂雷等等,最多的是包,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來的特種作戰器械。
每名特種兵前后各扛了四個麻袋下船,所以這里一共是一百二十個麻袋,在大廳里堆成一座小山,如果不是這座大糧倉足夠大,還真容納不下那么多麻袋的東西。
現在這些軍械被掏出來后,足足占用了大糧倉一大半的面積,使得空曠的糧倉瞬間顯得有點擁擠了。
再說回圍在桌子邊的幾個人,他們正在熱烈地討論著什么。只聽馮軍搖著鵝毛扇道:“以上就是許昌的基本情況,下面某再說一下司馬府的情況。
司馬府占地20畝,整座宅子坐北朝南,沿南北中軸線左右基本上對稱,府內有5個院落共20余間房屋,后院部分是花園。府里家眷17人,下人218人,其中有戰斗力的家丁護院約73人。他們分布得比較散,主要的活動地點有這里、這里、這里…
但是由于他們要從事日常勞動,所以他們有可能會出現在府里的任何地方。”馮軍一邊指點著司馬府的地圖,一邊說道。
眾人聽到這里都皺起了眉頭,尤其是郭長盛,感到這件事很棘手,因為這些有戰斗力的青壯家丁護院需要他們去清除,以他們的戰斗力,對付這樣的菜鳥自然如土雞瓦狗一般,可是,如果他們太過分散,那清除起來就很費勁了。
“最大的問題是,由于司馬懿率領20萬大軍出征,曹丕并不完全信任他,所以派了兩隊人馬監視他的府邸。這些人大部份聚集在是府邸的正門外面不遠處一間民房當中,另一隊在司馬府的后門,前面那隊人馬比較多,約有一百人,后面那隊只有十來人。”馮軍繼續說出另一個壞消息。
這個壞消息比剛才那個更甚,對眾人的士氣打擊更厲害,因為這些都是訓練有素的軍人,他們的戰斗力不是那些家丁護院可以比擬人的。對付他們顯然更費勁,一旦不能全殲他們,他們就會叫來大量的魏軍,導致整個計劃失敗。
馮軍又就一些問題進行了說明,期間郭長盛又開口問了一些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現在在許昌他們一共有多少人手可用。
馮軍答道:“‘中情局’本來在許昌有五十多人,為了這次行動,又從其他地方調來一百多人,將將湊夠了兩百人。”
郭員外也道:“隆興行雖然有很多伙計、搬運苦力,但是真正可以信任,可以放心使用的也只有兩百多人。”
聽完馮、郭兩人的匯報,郭長盛開始陷入沉思,他拉過了一把椅子坐了下來,拿過紙和筆開始做作戰計劃。這次行動特種兵是作戰的主力,“中情局”和隆興行都是輔助單位,所以作戰計劃理所當然要由郭長盛來制定。
馮、郭、王三個人見郭長盛開始制定作戰計劃,也不去打擾,都退到一邊喝茶聊天去了。足足過了一個時辰,郭長盛才將作戰計劃制定好。他叫來了馮、郭、王三人,道:
“各位,相信大家都應該知道,陛下對這次行動非常重視,并親自將這次行動命名為‘俠義’行動。陛下曾經說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次行動完全當得起為國為民這四個字,如果行動成功,將大大加快統一中原的速度,也將大量減少兩國部隊戰死的人員,還可以使百姓少受很多戰亂之苦。希望各位能齊心協力,將這次行動搞好。”
其實劉厚當初起這個名字時想的是“脅懿”,脅迫司馬懿的意思。不過這個意思上不得了臺面,不好跟其他人解釋,于是他取了個諧音“俠義”,然后搬出金老爺子那套俠之大者的說法出來忽悠人。
聽到郭長盛所說的話,馮、郭、王三人都站了起來,齊齊拱手向南方行禮。馮軍道:“天佑大漢,降下圣明天子,微臣必定盡心竭力,報效陛下。”
郭員外和王管家也紛紛表忠心、表決心,揚言必不會令皇帝失望,一定會辦好這件事。郭長盛待大家都表完態后,揚起雙手往下壓了壓,道:“各位請坐下,下面由我來宣布一下作戰計劃,大家看看有什么問題,如有意見,請及時提出來。”
郭長盛所說的所謂作戰計劃其實是針對“中情局”和隆興行共四百多人的行動方案。至于特種兵們的作戰計劃,他會在稍后跟隊員們講解。
行動定在第二天的晚上三更時分開始執行,之所以不在今晚就開始行動,有兩個原因,其一,特種兵們剛長途跋涉來到許昌,他們需要一些時間休整。行動定在明晚,他們就有一天一夜的休整時間。誰都知道養精蓄銳之后再行動可以增加行動的成功率。
其二,這次行動有很多工作需要“中情局”和隆興行來完成,他們還需要一些時間來做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
這一天,幾人一直商議到傍晚才最終敲定行動方案,然后分頭去準備自己及手下要做的事。
第二天三更時分,蜀國各部分的行動人員均已到位,“俠義”行動正式展開。首先出現狀況的是東市。許昌跟很多城市一樣,設立了東、西兩市供商人貿易,這個時候,往昔熱鬧非常的東市騰起了熊熊的烈火。
這么大的陣仗自然很快就驚動了巡城的衙役,他們立刻就將事情報給京兆尹,并迅速調來“司耀”1隊進行救火。古代的建筑物多數為木質結構,極易失火,且一旦失火,往往很難撲救,造成慘重的損失。
所以中國在古代很早以前,早到黃帝的時候就設立了專門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員,當時稱為“火政”。到周朝時稱司煊、司耀。這些部門可以理解為古代的消防隊,是專門對付火災的部門。
注1:查不到漢朝消防隊叫什么名字,還是沿用周朝的稱呼吧。
ps.今天一天坐了10個小時汽車,早上7點出發,晚上10點多才回來,我硬生生用手機在車上碼了2k出來,累得不行了,求同情。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