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肉干和餅干外,hong軍還有一種新式的食物就是壇子菜,所謂的壇子菜制作很簡單,就是用瓦罐裝上一些調好味道的蔬菜、瓜果,用塞子封好后,再將它們徹底蒸熟、蒸透。≥頂≥點≥小≥說,.23.
這是劉厚仿照罐頭的原理最新研制出來的。里面的食物被蒸透后,什么細菌啊、霉菌啊、寄生蟲、病毒啊等微生物統統被殺死,因為開口是被密封的,外面的微生物進不去,于是,沒有微生物的作用,這些壇子菜可以保存很長時間。
不過這種新式軍糧剛弄出來,數量也不多,每天一個排只供應一壇,分到每人每天也就只有小半碗的這種罐頭蔬菜。士兵們對這種新口味的食物很喜歡,經常一打開壇子就會被搶光。
有耐性是一個成功的狙擊手必備的品質,而要進行伏擊和狙擊一樣,全軍將士也必須具有非常好的耐性。步騭作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他的耐性是毋庸置疑的。
他領著伏擊隊在荒山野嶺等了兩天,無論后勤保障多好,這兩天都的確很難熬,幸好hong軍平時訓練很嚴格,所有人紀律性都很強,這才沒發生什么意外情況。
這一天,他終于等來了斥候的回報:“報呼呼,將軍,魏軍來了,呼呼。”
步騭看著這個還在喘著氣的斥候,連忙問:“魏軍有多少人,距離多遠?”
“報,報告將軍,我們初次遇到魏軍時,距離五十里,現在估計他們又往前走了五里,人數很多,能看到的至少五萬,但是我們隊長說,可能還不止,他讓某先回來稟報,他領著兄弟們做進一步的偵察,稍后會有更詳細的報告回來。”
聽到這個斥候的話,步騭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魏軍來的人似乎比想象中的多啊,按之前在軍事會議上的估計,魏軍可能會出動約3萬人去解章陵之圍,最多不會超過五萬人馬。
現在斥候卻回報,魏軍超過五萬人馬,這么多人啃起來有點困難啊,到時候可別反而嘣掉自己的牙就好了。
“馬上傳令鄂煥,就說魏軍援兵即將到來,讓他們立刻撤離。”步騭只是稍微想了一會,就先發布了第一個命令。無論魏軍是多是少,鄂煥的人必須先走,遲了的話,萬一道路被魏軍截斷他們就不好走了。
接著,步騭讓那個斥候趕回去,和他們的斥候小隊匯合,繼續偵察魏軍的消息,然后他也開始布置伏擊的事項。
其實伏擊的事情早就安排得差不多了,很多地方都埋了地雷,一些地方也挖好了陷進,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他只不過是重新檢查一遍看有沒有疏漏而已,一個優秀的將領往往都很謹慎。
很快,步騭又陸陸續續收到幾撥斥候隊報告的消息,每收一條消息他的眉頭就皺緊了一分,到了最后,他眉頭緊鎖了起來。
綜合各條消息,他發現一件很不妙的事情,這次魏軍出動的人馬規模之大,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計。他所等的“東風”看起來不是溫暖和緩的東風,而是凜冽的西伯利亞寒風。
魏軍的援軍不是五萬,而是一共有二十萬,分開四支大軍保持著一個可以隨時互相快速支援的距離,浩浩蕩蕩地往章陵縣趕去。而每支大軍又分成前中后軍,一邊警戒著一邊往前趕路。
司馬懿這是將襄陽城外幾乎所有部隊都派了出來,僅留下五萬人馬守衛襄陽。這樣一來,蜀軍想一口吃掉這些援軍根本無可能。
看來司馬懿早就料到蜀軍要來個圍點打援、半路而擊,所以,干脆出動大軍,以碾壓的姿勢過來救援章陵。
這種情況下,步騭如果仍然想要實施偷襲計劃,一來很危險,因為蜀軍一旦發動打擊,就會暴露行蹤,那就將會面臨二十萬大軍的圍堵追殺,又會重現前段日子北上襄陽的那段經歷。
二來,就算可以伏擊成功,由于魏軍的部隊是分段行走的,那么肯定只能伏擊到其中的一部分人馬,魏軍就算中招也只會損失其中一小部分人馬,無法給二十萬大軍造成致命性的打擊。
是依照原計劃發動偷襲,還是悄悄撤走呢?步騭不由得猶豫了起來。也幸好這次偷襲任務帶隊的主將是步騭,而不是一根筋的兀突骨,“主將”這個詞和“主見”讀音相近,做主將的確是需要有主見,步騭就是個很有主見的主將。
他很快就從猶豫中走出來,下定了決心:既然之前已經做了那么多布置,怎么能不干一票再走呢?自從投靠了蜀營,他還寸功未立,他決定還是先撈點戰功再說,頂多小心點,一擊即走,不和魏軍糾纏,以免被魏軍包圍,造成大損失。
蜀軍行軍速度比魏、吳兩國快,又經過山地戰的訓練,在山林中行走的速度比魏軍更有優勢,相信只要逃走得及時,并不擔心被魏軍追上。
當然,這里有個例外,那就是藤甲兵,藤甲兵的士兵也是受過山地作戰訓練和長途拉練的,而且藤甲兵中還有相當比例的南蠻人,他們也是翻山越嶺行走如飛的,但是,那是指沒穿藤甲的情況下。
藤甲雖然相對于其他種類的鎧甲來說比較輕便,但也只是相對而已,其實還是挺重的,而且體積也很大,或者說,比較笨重,穿著它們短時間作戰還可以,要是翻山越嶺、長途行軍那還是挺要命的。
平時行軍,他們都是要將藤甲脫下來,放在各種車上面,由這些車來運輸的,包括這次秘密潛行,也是由假扮成商隊、遷徙的流民用馬車、牛車、驢車甚至是手推車將藤甲偷運過來的。
原計劃中,是先由火器部隊進行第一輪打擊,將敵人的部隊打得半殘,打成一片混亂,然后藤甲兵再殺出去收拾戰場,將殘敵全殲。但是,這樣一來,如果魏軍的后續部隊趕上來救援的話,藤甲兵很可能就跑不掉了。
所以,步騭不得不讓他們先行一步,這樣才不至于到時候在偷襲完魏軍后,被魏軍輕易追上,到時候就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這樣一來,只剩下火器部隊的第一輪打擊了,這樣是很難保證全殲敵人的,雖然有點可惜,但是安全第一,步騭知道,不但是火器部隊,藤甲兵也是小皇帝的寶貝疙瘩,是不能隨便拿來當炮灰消耗掉的。
有時候,保存自己的實力比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更重要,作為小皇帝身邊三人軍事委員會成員之一,步騭對這一點有清楚的認識。
一切安排停當,但是,當天步騭并沒有等到魏軍的到來,魏軍一路上非常警惕、謹慎,所以每天走的路不多,早早就在離蜀軍埋伏地點還有十多二十里處安營扎寨了。
無奈之下,步騭只好靜待第二天的到來,同時加派斥候力量,盯緊了魏軍的動向,防止他們發現己方并趁夜實施偷襲。
不過轉念一想,這樣也不錯,這樣就等于讓藤甲兵早走了一天,到時候就算魏軍想追擊也難以追得上他們,這樣自己就可以放開手腳和魏軍打上一場了。
第二天,到了巳時,魏軍前鋒部隊才姍姍來遲。魏軍排成兩列,順著小道蜿蜒前行,步騭在一側的高地上看著這種情況,不禁又皺起了眉頭。
這種隊形很容易偷襲得手,但是想靠偷襲造成敵人重大損失也不容易。因為一般來說,偷襲部隊只能埋伏在一段有利地形上,而由于被偷襲一方的隊伍拉得很長,落在設伏地段的人數會很少,那樣的話,就算將這一段路上的所有敵人都消滅掉,其實也沒多少。
現在就是這種情況,蜀軍埋有地雷的地段大概只有兩里路,設有陷阱的地方大概一里,這些地方同一時間大概只能容納六千人左右,自己勞師動眾跑出來設伏,還有鄂煥配合著佯攻,如果只殺傷敵人幾千人,顯然是虧到姥姥家了。
不過現在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事于至此,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能吃多少是多少吧,有一點戰績總比空手而歸好,要怪只能怪己方三個謀士都沒有算計到司馬懿竟然會是這樣應對的。
如果早知道司馬懿將二十萬部隊都調過來救援章陵,那么己方就應該安排一支人馬趁機去偷襲襄陽城,而不是傻傻地守在麥城。看來自己等人還是思慮不周啊,功力還是不及司馬懿啊。
當魏軍先頭部隊走過地雷區時,傳令兵緊張地盯住步騭,等待著他發出進攻的命令,可是步騭并沒有任何表示,當魏軍走過陷阱區時,傳令兵依然沒等來步騭的命令,不禁有點焦躁了。
當魏軍先頭部隊有約四、五千人走過了陷阱區后,步騭果斷地下達了進攻的命令,傳令兵收到命令后,馬上吹響了一個鳥笛,通過鳥笛吹奏出一段美妙動聽的類似鳥鳴的聲音。
由于這次出征需要潛行,攜帶笨重的鑼鼓等平時軍隊發布號令的工具很不方便,所以,這次他們帶來的是小小的鳥笛。鳥笛很小,很簡單,卻能發出聲調高低有致的尖銳哨聲,很適合用來發布軍令。
鳥笛的制作很簡單:首先,找一根內徑約10毫米、長130毫米的竹管做笛管,離竹管一端15毫米處,用細齒鋸鋸出一個三角形的缺口,用銼刀或者小刀把缺口修平整。把一段直徑和竹管內徑相同的小圓木破開,使它略帶斜形,壓入竹管頭部,同三角形缺口組成一只哨子。
然后,用鐵絲和布條做推拉桿:布條纏繞在鐵絲的一頭,用線扎牢,制成布塞。布塞要做得不大不小,放入竹管里,既不漏氣,又能靈活地在管內滑動。把推拉桿塞入竹管后,鳥笛就作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