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仁虎,已經被控制。崔紫薇,已經被控制。崔政義,已經被控制。此三人據朱載江所言,乃是害他的主謀。這其中崔紫薇不能殺,但是卻可以先行軟禁。至于苗仁虎和崔政義二人,江夏已經決定要將二人千刀萬剮。
江夏明白,能夠策劃如此大事的,肯定不可以就只有他們三個人。在崔氏父女的背后,還有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所以苗仁虎和崔政義江夏暫時都沒有殺,而是用嚴刑逼問著二人,幕后主使者,究竟有哪些人。
其實策劃這樣的大事,江夏也很清楚,幕后主使之人一般情況下輕易都不會暴露身份。但江夏不管,他就要讓苗仁虎的崔政義歷經天下所有酷刑。等到他認為時機到達的那一刻,才正式將二人凌遲處死,小刀細割,一塊塊地剜掉二人身上的肉。不按刑法記載割足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江夏不會讓二人輕易死去。
所以說,有的時候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不如死。
三日以后,按照慣例理應進行早朝。
早早的,江夏讓尹人面入宮,給朱載江好好的易容了一番。站在那丈八高的銅鏡面前,看著鏡子里面那俊朗的外形,飛揚的劍眉,似乎精致到了完美的五官,朱載江眼眶一下就紅了。
人若從未擁有過,可能對于渴望擁有的東西,并不會讓其產生多大的痛苦。但人若是擁有過,卻又失去了,而失去的又恰好是自己渴望和在乎的東西。那對于人來說,必將是莫大的痛苦和折磨。
比如朱載江,現在就是如此。銅鏡里的那一張俊容,他曾經擁有過。可是現在,他永遠都不可能再擁有了。所以此刻越是看見,就越是讓他覺得痛苦不已。因為他很清楚,銅鏡里的俊容是假的,而俊臉之下,是一張何其丑陋的五官。
看見朱載江那副模樣,江夏也不知道該如何勸慰了。他走到朱載江的身后,拍了拍朱載江的肩膀說道:“你放心,從今以后但凡你需要跟外人見面的時候,都會是以這幅易了容的面目和他們見面。只有在面對我時,你才會除去易容。太傅向你保證,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你還是當初那個朱載江。在大明君臨天下,坐擁四海的明君!”
“太傅,我…”朱載江很想流淚,但是他不敢。因為易容填充的東西太多,若是流淚恐怕會對易容的效果有影響。
江夏伸手揉了揉朱載江的頭,眼中流露出的,是猶如慈父一般的目光。江夏道:“你放心,無論在什么時候,太傅都不會丟下你不管的。走吧,隨太傅一起,上早朝。”
朱載江看著江夏,心中暗自決定:“無論如何,自己也絕不能讓太傅失望。朕要做一個太傅心目中所希望的好皇帝,朕一定要做一個像太傅一樣的人。”
一時間,朱載江紅紅的眼眶似乎閃爍起了光彩,原本有些頹廢的他,在這一刻彷佛煥發出了無窮的斗志。
乾清宮外,護送朱載江上早朝的宮中儀仗早已經準備妥當。為了保障朱載江的安全,皇宮里的每一個人江夏都仔細篩查了一遍。任何身份可疑的人,一律被他逐出皇宮。現在整個皇宮的人,幾乎都是江夏可以信任的人。
江夏比朱載江提前一步到了太和殿。
進入太和殿時,由于心情不好,百官跟他打招呼他多數也沒有理會。大家看見這一幕,心中忍不住又想起了三天前,皇上準備褫奪他官職的事。緊接著,百官又想起了三天前宮中傳言,錦衣衛入宮戒嚴整個皇宮的事。
這三天的時間里面,皇宮里究竟發生了什么?由于江夏嚴密的封鎖了消息,百官無一人知曉。只是猜測,應當是發生了什么不平凡的事才對。
很快,御前近侍高聲叫道:“皇上駕到。”
百官立刻開始準備行禮,朱載江在宮中儀仗的陪同下,重新走上四方臺,走到了那張龍椅前面站定。
這一刻,江夏帶頭下跪,對著朱載江行禮道:“臣等參見皇上,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載江看著跪在地上的百官,心中終于再次生出豪意。他深吸了一口氣,高聲喊道:“眾卿家,平身!”
“謝皇上。”百官謝過以后站起身來。
朱載江看向江夏,他知道江夏這次執意讓他來參加早朝,是因為他有事要說。雖然朱載江不知道具體是什么事,但他知道,這一定是一件跟自己有關的大事。
果不其然,在御前近侍宣布:“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以后,江夏往前站了一步,高聲道:“微臣江夏,有事啟奏。”
朱載江毫不意外,立刻對江夏道:“太傅請講。”
江夏對著朱載江抱拳鞠躬行了一禮,然后高聲說道:“皇上今載,以至舞勺之年。雖未及弱冠,但卻胸有溝壑,已顯明君之相。如今大明國富民強,皆因皇上圣明,厚德愛民。如今大明百官團結,皆因皇上圣明,仁賢禮下。臣認為,皇上早已具備親政之能,故今此提議,讓皇上提前親政。臣已經著欽天監查過日子,七日以后,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紫薇七星宮亮彩的日子。臣建議,就在七日以后舉行祭天大典,皇上親政!”
“親政?連日子都已經定好了?”
“這是干嘛?這也太突然了吧,三天前還舉行百官議政,反對皇上褫奪自己的官職,今天突然就要請皇上提前親政了,這唱的究竟是哪出啊?”
江夏突然來這么一手,百官都被搞糊涂了。一時間,整個大和殿議論紛紛。
江夏微微吸了口氣,高聲問道:“如何?各位大人有異議乎?”
江夏這一聲高呼,內中連真氣都用上了。聽在百官耳中,震耳發聵。百官立刻安靜下來,明白江夏這已經是做出了決定。
這追根究底,皇上親不親政,何時親政,都只是江夏一句話的事。江夏身為輔國都不介意皇上提前親政,他們作為臣子的,又有何介意的立場呢。
于是百官齊聲回答道:“臣等并無異議。”
“好,既無異議,那就照此行事吧。”江夏淡淡地說道,親政一事也就就此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