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禎七年,皇太極入寇無疑是件大事,其程度要遠遠超過高迎祥、張獻忠等流寇的事情,這年頭流寇們還沒有形成規模,這個規模指的是戰斗力問題,而不是單純的人數問題,換句話說流寇們并沒有給朝廷造成太大危害,也沒有讓皇帝覺得這是個腹心之患,整體情況上講的話,他們依然還是在被官兵追著打的類型,之前在車廂峽還差點被全殲,如果不是陳奇瑜昏了頭,現在朝廷說不定都開始慶祝了。
在這個大前提之下,大明最大的敵人依然是關外的金國,當然大家都是不承認那是個國,稱呼無非是東虜建奴之類,但人家確實是已經成了國家,并且經常性的暴揍你一頓,這一點其實誰心里都很清楚,對于后金入關的事情看得自然也非常之重,加上前次皇太極直接打到了京城,這次皇帝自然是防著幾分,給宣大這邊下了死命令,務必要把后金兵馬脫在此地,不能放任他們從西北進入北直隸。
宣府和大同作為九邊鎮中的兩個,本身實力毋庸置疑,雖說都比不上在關外跟后金作戰的遼鎮,但也是非常能打的隊伍,只是要說應對皇太極入寇,實在是有些吃力,大同方面如今形勢還算好,雖然是對上了皇太極本人的大部隊,但因為洪承疇之前已經接任了五省總督,帶著五省兵馬來到大同,加上大同鎮本地的兵力,應付起來雖然不容易,但也絕對不會讓對方占太大便宜,野戰打不過還不能守城嗎?
但宣府方面顯然就沒那么容易了。他們之前因為剿滅流寇,已經派了些兵馬給洪承疇,如今再對上兩白旗,心里就更加沒底。好不容易宋慶到了。總算是讓他們松了口氣,但這還沒過多長時間。宋慶催促他們出兵的信使已經進了宣鎮,將前線目前的情況說了一下,讓他們盡快派兵出戰,否則真要是出什么事情的話。他宋某人可就不管這邊了,這種充滿威脅的話,是宣鎮最為害怕,卻也最無奈的。
其實按照宣鎮方面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城池里面固守就是,后金入關無非就為了搶劫和擄走人口,這些東西大明多得是。雖然看起來的確是挺憋屈的,但他們也沒什么辦法,因為明軍野戰確實是打不過后金的,哪怕最能打的徐州兵和關寧鐵騎也一樣。對上包衣們還好,對上真夷照樣得幾個打一個。
宣鎮雖說也是九邊之一,但大部分時候其實都在防備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子孫們不比當年,墮落速度跟明軍可是比著賽的,兩百年前最強大的兩支兵馬,如今是一個賽一個的不行,因此宣鎮這邊無論戰斗力和戰斗經驗,根本就比不上遼鎮,對上兩白旗的精兵強將確實是力有不逮,幾年前入衛京師的時候,他們就跟后金兵打過,確實是打不過的,因此如今人家殺過來,他們才不敢出戰,只能固守城池。
但這種消極怠工的方式隨著宋慶信使到來,以及他們得到前方戰報的時候,一切全都煙消云散了,在當前這種形勢之下,他們不得不派兵出去野戰,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算是給逼到了絕路上。
宣鎮總兵劉宇非常煩悶,這種煩悶來自于事情的不可掌控性,如果戰斗發生在大同鎮,他完全可以袖手旁觀,哪怕對方過來請求援兵都無所謂,甚至發生在北直隸地面上,只要不是兵部親自發出調令,他照樣可以留在家里頭裝糊涂,或者是假裝生病,哪怕是騎馬摔斷腿之類的招數都可以狠心使用出來。
但是現在不行了,因為這仗是在他們家里頭打的,目前頂在最前面的是宋慶和曹變蛟,這本身已經非常奇怪了,宣府如果只是個普通的地方也就罷了,當地官兵實力太差,或者說人數太少之類,讓馳名天下的宋將軍和小曹將軍代為抵擋建奴,無論如何也算是有個交代,各個方面都能說得過去。
問題在于這里是宣府鎮,這里是九邊鎮之一,哪怕他們派出了一部分兵馬給洪承疇,本地依然有四五萬人,讓兩支客軍在前頭頂著已經很說不過去了,如今敵軍大肆增兵,人家客軍頂不住,把使者都派過來了,他們如果再不出兵的話,那方方面面可都交代不過去了,尤其是皇帝那邊,若是知道偌大宣鎮竟然在建奴肆虐時毫無作為,只靠著兩支客軍作戰,他劉宇這個總兵官基本上也就做到頭了。
沒奈何,劉總兵只能派兵,當然他自己是不肯去的,宣鎮必須要有人留守,他作為總兵官責無旁貸,因此派了副將蘇城和參將徐麟,率領一萬五千兵馬前往馳援,好歹也算是派過兵了,如果前邊依然頂不住的話,到時候再作計較,反正對景的時候他從責任上沒有太大問題就行,先將就過了這關再說。
宋慶倒是也不在乎誰來,他跟劉總兵沒半點交情,打仗也不差個把總兵官,他要的只是宣鎮的兵馬,哪怕讓條狗領著一萬五千大軍來馳援都行,那樣他還能夠獲得這些人的指揮權呢。
只不過他同樣也沒有想到,那位跟他動過刀子的徐麟徐參將,居然就這樣被派來了,看樣子這廝跟總兵大人的關系也真不怎么樣,明知道自己如今極為強勢,還是把這位給送了過來。
徐麟自己倒是無所謂,帶兵過來之后直接找上宋慶,大大咧咧拱拱手道:“上次打過,是我主動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