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繼往開來(176)議員

熊貓書庫    我為王
🔊點這里聽書

  北城的同盧坊里,有一戶看起來很普通的四合院,戶主是一個瘸子,家里還有一大一小兩個娃娃,大的七歲多,小的大概只有四五歲的樣子,讓鄰里有些奇怪的是,這戶人家的女主人倒是常年不在家,偶爾回來兩趟也極少出門,以致于相鄰好幾年,很多鄰居都沒有見過這家的女主人。

  看起來這戶人家倒像是女人在外打拼,男人在家吃軟飯,雖然現在在大漢,女人出去工作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但稍稍有些身份或者有些家產的都不愿意自己的女人出去拋頭露面,即便是那些不得不出去工作的中小家庭的女人,也不過是聊以補貼家用,家里的頂梁柱依然是男人。

  雖然這男人是個瘸子,但鄰里的風言風語仍然還是不少的,甚至當面譏刺者都有,不過這瘸子看起來倒是一個脾氣好的,一概一笑了之,每日安之若素地在家帶著孩子。

  這個瘸子并不是普通人,而是曾經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村的村長,積石郡的大議員何大友,他的老婆更是了不得的一個人物,現在官至大漢國防軍少將師長,麾下統帶著五千如狼似虎的匈奴騎兵。

  古麗常年在外帶兵打仗,家里自然得有人照料,何大友到了薊城之后,還擔當著積石郡在薊城的常駐大議員,但作為積石郡的議員,是必須經常在積石郡與薊城之間來回跑的,而何大友自然是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今年初,何大友徹底辭去了這一職務,專心在家當起了家庭婦男。

  當然,高遠也不會虧待了這位功臣,雖然何大友不當議員了,但仍然給了他一個大議會參議的名頭,純粹是只拿錢不干活兒的那一種。

  左鄰右舍自然不會知道,他們的這個看起來極其普通的鄰居。在整個大漢國來說,也是響當當的人物,他們無法想象這個瘸著一條腿,平日見人總是笑咪咪的男人。是一個隨時可以見到當今大漢國王的奢攔人,而每到逢年過節,那兩個身穿便服上門拜年的家伙,一個是當今大漢王上的侍衛統領何衛遠,另一個叫何衛高。如今在青年近衛軍團之中,也已經官至少將師長。

  何氏一門三將軍,而且個個都是手握實權的大人物,即便是放在整個大漢王國的新興家族之中,那也是排得上號的。

  不過這一家實在太低調了一些,哪怕是古麗偶爾回到家中,也是一身便裝,洗盡身上的征塵,穿上素衣,在家洗手作羹湯。

  他們家的客人很少。其實何大友是一個很好客很豪爽的家伙,不過他的老婆古麗出身神秘,對于政治上的一些事情,從小耳聞目濡,自然知之甚深,像何家現在已成將門世家,最忌諱的便是交游太廣,在古麗的告誡之下,何大友現在純粹是宅在家中不大出門了。

  不過今年,左今右舍發現這個素來門庭冷落鞍馬稀的小院子居然門庭若市。從早上開始,便有客人陸續登門,而且一聽口音,便知道都是外地人。

  已經是十二月中了。薊城在一天前已經下了第一場雪,這兩天雖然不像前一場雪那樣來得那樣猛那樣急,但一天總有那么一個時間,會紛紛揚揚地飄下一陣白來,舊雪未化,新雪又生。將薊城染成了一片白色,不過薊城四通八達的道路卻是清掃得干干凈凈。今年剛剛用水泥硬化好的道路在這個冬天,發揮出了他應該有的效力。被掃到路邊的積雪,被淘氣的孩子們堆成了一個個的雪人,在街道兩邊倒是成了另一類美景。

  何大友的院子里也是如此,不過與街道之上的雪人不同的是,在他的家里,積雪卻被堆成了一個威風凜凜的女將軍騎著戰馬沖鋒的模樣,這是何大友率領兩個兒子一天的成功,當然,僅憑院子里的雪是不夠的,何大友還去街上挑了兩擔回去。

  客人們進門之后,總是會特意地瞄一眼這個雪像,他們自然知道,這個雪人堆得是誰。

  這群人都不是普通人,而是來自積石郡的大議員。

  自從大議會制度在大漢以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經過了三年的發酵,各郡也都知道了大議會的重要性,不約而同地在薊城開始設立了本地的會館,平素用來做生意,招待的也多是本地到薊城的同鄉,但到了十二月,這些會館就會閉門謝客了,因為這一個月,大漢王國一年一度的大議會將要召開,會館也只會招待來薊城參加大議會的議員們,每個郡的大議員們雖然來自郡中各地,平素也是矛盾不斷,但在這個時候,卻是要團結一致為本郡爭奪利益的,平素的一些矛盾都必須得放下,那么有這樣一個地方讓大家會議,協調,便是必須具備的,當然,三年過去了,很多地方上也懂得了協作,經常幾個地方的議員們會因為一個話題或者一個提案聚在一起商討辦法。

  大漢王國這么大的地盤,這么多的民族,經濟的發展自然也是不衡的,各地的產出,經濟來源也大相徑庭,那么國家的政策往哪里偏一偏,對于這些特定的地方,自然便是天大的利益,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是薊城最熱鬧的時候,也是新聞最多的時候。

  議員們吵架打架動手的新聞,都會是這個年末薊城人最津津樂道的話題。大漢周報在這個周期內,除了報道大議會所同意的各項新政策法案之外,便是插著這些八卦新聞,不要小瞧這瞧這些不起眼的在邊邊角角的東西,這些恰恰是大漢周報銷量激增的原因,太多的平頭百姓對于那些政策法令感興趣的并不是很多,但這些類似于小道消息的東西卻能增加他們購買的。

  大漢現在讀書人多了,孩童適齡之后,必須要送入本地的學堂,假如那家有孩子到年齡而沒有被送入學堂的話,那先是會有學堂的人上門摧促,再不執行,就會是官府上門了,在大漢,小孩入學發蒙是不需要學費的,官府甚至還會補貼孩子在學校的伙食,但對于某些家庭來說,七八歲的孩子已經可以掙錢了,薊城有的是大把的機會掙錢,但在嚴厲了處罰了數起不送孩子入學的家庭之后,這種現象現在已經基本絕跡了。

  識字人增多,大漢周報也變得愈來愈有趣,即便是家里大人不識字,也會買一份回去讓家里的孩子讀來聽聽。

  大漢周報現在光是在薊城一地,每一期的銷售額都會超過十萬份,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因為薊城現在算上流動的人口,也不過百余萬人而已,每十個人中便有一個識字的,這再這個時代已經算是一個奇跡了。

  這也是高遠最為驕傲的成績,那怕因此朝廷要付出不菲的花費。不過現在,高遠能做的也只能是為啟蒙兒童們免費,再進一步,那就不行了。很多孩子們在啟蒙過后,便不得不失學而開始踏出他人生的第一步了。

  當然議員們并沒有這種自己為薊城人增添了無數樂趣的自覺,每到一年的這個時候,來自各地的大議員們都是精神抖擻著準備投入戰斗,為本地爭取更多的利益。不然到了下一年,來薊城戰斗的可不見得就是自己了。

  但這些東西對于積石郡的議員們來說是用不著考慮太多的,如果說薊城是整個大漢王國的政治中心,那積石郡就是大漢的經濟中心,積石郡因為是征東軍的發源之地,在哪里,幾乎集中了大漢所的軍工坊,一大批的影響到全國經濟走向的商業都發源自哪里,積石郡的富裕是眾所周知,每年大議會的時候,他們不用為了爭取國家的扶助款和政策扶持而爭得頭破血流,反而為成為各地爭相拉攏的對象,因為積石郡的議員在各郡州占比中是最多的。

  積石郡有多達三十六位議員。

  大漢王國的大議員的配比的原則一是在建國過程之中的貢獻,二是本地的人口基數,三是經濟發展的程度,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講,其它地方都無法與積石郡相比。

  如果在一項提案之中,得到了積石郡議員的全體支持,那就不僅僅是票數的多寡,還有積石郡本身的份量的支持。

  對于積石郡的議員來說,到薊城,更是一個風光享受的過程。而這些議員到薊城之后,除了他們的會館,還有另一個集會的地方,那就是何大友的家。

  何大友是積石郡第一批議員,也是迄今為止積石郡是有份量的大議員,現在雖然已經退出了這一行列,但他依然是積石郡上下不能忽視的一員,在薊城之后,他們可以從何大友這里或多或少打探出一些王上高遠對今年所有提案的一些態度并從中琢磨出今年朝廷的大致走向,以便在隨后與各地的討價還價之中占據主動,當然,在為積石郡獲得好處的時候,也不致于因為支持錯了對象而讓王上不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