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闊的非洲地盾,自前寒武紀起即已成陸。大約在侏羅紀早期,便呈現出現在的輪廓。在這一億四千萬年左右的漫長歲月中,該地盾持續地沿著垂直方向運動,形成了凹陷與隆起的構造型式。隆起者沿東部聳立,從阿比西尼亞綿延到南非,形成一個高原毗連高原的地帶。沿著東非隆起的南北方向,有一系列裂谷縱貫其間,形成了一些大湖泊。
那些高原上升以后,在連續不斷的侵蝕旋回的剝蝕下,造成了廣大地區后期沉積物與松軟巖層的剝離,使得前寒武系巖層組成的古地盾裸露出來,其中有些巖層原來是埋藏得很深的。這些前寒武紀的片巖與片麻巖,構成了馬拉維湖一帶大部分土地的基礎。
“我和馬虎談過了,他有三個要求。第一,他想沿著大龍河(希雷河)河谷及火焰湖(馬拉維湖或尼亞薩湖,因為陽光落在湖面上,湖水產生耀眼的火焰般光芒,故得名)湖濱地區發展;第二,他需要貸款,之前新大陸友好互助銀行允諾建國成功后提供一筆五十萬元的長期貸款,他想要盡快落實;第三,他不想建立共和國,事實上他想當國王。”美林城郊外的馬拉維湖畔,一名東岸陸軍少尉參謀正在欣賞著籠罩在細雨中的湖泊。
“呵呵,要求還不少呢。”另外一位穿著黑色制服的官員嘖嘖稱奇,說道:“第一點其實沒什么,第二點麻煩了些,不是說不給他,但現在就要有點困難。這個第三點嘛,哈哈,他當國王,法統承自何處呢?”
“自然是咱們給他撐腰,自建一個了。遠東的四位蒙古大汗怎么來的?自古帝王,兵強馬壯者為之,咱們說他馬虎行,他就行,不行也行!好吧,說重點,我覺得這個可能執委會還是會答應的。管你想當什么,給我在當地牢牢扎下根來,把黑人向北邊驅逐,才是他們最重要的工作。我估摸著上頭的意思呢,建立的幾個國家,如果內部有一個政治強人或軍事強人的,就允許他們用封建君主制。如果內部大家互相不服,沒人占有絕對優勢的話,那么就用相對和緩的共和制,由我們壓著,他們只能斗而不破,出不了大事。湯科長,你們情報總局內部應該也有章程的吧,你可以回去問問嘍。”
湯科長名叫湯承志,今年三十歲,國家情報總局下面的一科長,目前專門負責跟蹤馬拉維湖一帶建國的馬虎所部的各項事務。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是剛剛從軍界退役的湯墨羽中校,傳言此人即將接替姜云帆擔任廉梧管委會主任一職,算得上是鯉魚躍龍門了。
“算了,不談這個了,他愛當什么就當什么吧,總之是咱們國家的附庸就是了。對了,唐參謀,這一路上你也看過了,對于馬虎所部建國的經濟或者說物質基礎,你怎么看?這關系到咱們國家給他發放的貸款的用途呢,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湯承志問道。
“沒什么太多的建議,還是先從最基礎的農業搞起吧,先養活自己,繁衍人口,再談其他的。”唐參謀說道:“馬虎想沿著大龍河谷及湖濱地區發展,其實是合理的。我看過,這里是沖積土,很肥沃,看看那些茂盛的白花金合歡樹就知道了,比高原上那些磚紅壤要強得多。這里有從葡萄牙那邊流出來的玉米,黑人部落種植得很多,幾乎已經成了他們除木薯外的第二主糧。但有個問題,根據我們的經驗,最好自然條件卻不一定能夠帶來最高的生產效率,往往是不太肥沃的土壤能夠生產更多的玉米。因此,其實在那些高原紅土區,可能比河谷地或湖濱地更適合種植玉米。畢竟,這是一種亞熱帶農作物,過多的降雨、過高的溫度、過高的濕度都可能使其減產,新華夏島的玉米種植就不是很成功,雖然那里有很多磚紅壤。我認為,我們應該正式給出建議,等他們以后占領了更多的磚紅壤、貧瘠的沙地時,再大規模種植玉米,而不是浪費的寶貴的肥沃河谷地。玉米是天尊賜給生活在貧瘠土地上人們的寶物,但不適合所有地區。”
“有道理。或許應該讓他們更多地種植水稻,反正那里水系發達,高溫、高濕、高降雨量,一切都很完美。”湯承志點頭道:“那么,說說經濟作物吧,這價值更高一些,靠種植水稻、玉米可發不了家,償還債務的過程也會很漫長。”
其實,正如湯承志所說,靠賣糧食確實速度有點慢。現在東岸糧食可是富余的呢,政府高層都在想辦法讓殖民地盡量用東岸體系內部的農產品——也就新庫爾蘭和葡屬莫桑比克可以賣一些糧食、棕櫚油、腰果什么的,但有數量限制——你馬拉維王國突然大量傾銷糧食,雖說是為了還賬,但總不是個事。而且,糧食特么的也賣不上價啊,你以為是咖啡、可可、茶葉、橡膠呢?
其實吧,后世的馬拉維在種植經濟作物上歷史還是比較悠久的。早在1888年的時候,殖民的非洲湖區公司就引進了兩棵阿薩姆茶樹,主要在高原的布蘭太爾種植,1908年第一次出口英國2.3萬磅茶葉。到了20世紀中葉,馬拉維的茶葉出口規模已經很大了,每年超過1900萬磅(當時價值300萬英鎊),每英畝810磅的平均產量已經是很高的水準,有時比印度和錫蘭的茶葉單產還要高。
但馬拉維種植茶葉也存在一些問題。首當其沖的是與東岸本土河間東北部的茶葉產區形成競爭。雖然那里的茶葉產量還不是很大,但競爭就是競爭,可能會損害東岸茶農利益,畢竟他們目前已經被外國進口茶葉給沖擊得很苦了。其次,這些馬來人也不會種茶葉,適宜茶葉種植的地區還在黑人手里,能奪下來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情呢。再次,交通問題也要解決,勞動力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總之問題還是不少的,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后世的馬拉維同樣是英聯邦內最重要的桐油生產國。在涂料產業蓬勃發展的東岸,這是一種需求量與日俱增的商品,更別提軍工上也能用到了。現在東岸河間地區同樣有一定規模的桐油生產,但產量遠遠不足,每年都需要外購進口,如果馬拉維王國能夠大量生產的話,倒是一筆賺錢的好買賣。
1927年的時候,馬拉維第一次引入木油樹。在經過培育種植后,殖民者信息地發現,生長在馬拉維的油桐種子結得比原產地(中國)還要多。而且這種重要的經濟樹種可以在貧瘠的土壤區生長,旱季不需要太多雨水。只可惜適宜這種樹生長的區域同樣在高原區,不是目前島嶼八旗們正努力控制的河谷地及湖濱地。但毫無疑問,這代表著未來,木油樹中間可以間種咖啡,這大大增強了農民們對于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的抵御能力。
而除了以上這兩種經濟作物外,馬拉維還有一種可以快速賺錢的經濟作物,那就是煙草。1891年馬拉維第一次引入弗吉尼亞種煙草,到1960年時,雇傭黑人佃農的歐洲人種植園就生產了超過550萬磅晾曬型煙草,當地人自己種的則超過了2000萬磅,規模還是很驚人的。雖然因為土壤微量元素的關系,馬拉維的煙草質量可能不如南邊的津巴布韋高原,但也相當不錯了,給這個貧窮的國家帶來了大量難得的現金收入。
基本上,茶葉、桐油、煙草就是馬拉維王國未來賺錢的三大項了,咖啡只能算是小補,當不了大用。至于其他的腰果、花生、棉花、甘蔗什么的,后世種植不太多,可能只能滿足當地及鄰近市場。畢竟,可種植經濟作物的高原就那么多,種了這個那個就不能種,那么屆時自然只能依據國際市場情況以及——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東岸政府的統一指導來安排各種作物的種植面積了。
“種什么經濟作物,不是馬拉維當地人能決定的。這得由中央政府來統一部署,馬拉維王國是我們的附庸國,是我們經濟體系的一員,那么自然要服從安排。”唐參謀毫不猶豫地說道:“其實,我看馬虎那幫人對于怎么償債也不是很擔心。反正什么都賣給你們了,怎么還債,你們說了算,我們照做就是了。我估計他們就是這種心態吧?”
“呵呵,你說得挺生動的,但更大可能是他們目前還沒考慮到這一步。衛河、大龍、美林三個據點,相隔甚遠,人員也不是很多,目前維持下來就非常不易了。后面的話,還是得持續不斷往這里發配島嶼八旗部眾,讓其轄下的總人口達到幾萬人,才能最終站穩腳跟。”湯承志呵呵笑著說道:“嗯,不能光給他們塞馬來人,像印第安人甚至是巴林島那里遷出來的阿拉伯人,也要適當塞點,人不用多,一邊幾千上萬人就可以了,這從長遠來看是有好處的。”
唐參謀聽了暗暗點頭。摻沙子這種事情,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雖然馬拉維王國是在東岸人的幫助下一手建立起來的,未來他們肯定也會很恭順。但人不能只看眼前,得有點長遠眼光,一個國家全是一個民族,內部擰成一股繩,你置東岸上國老爺們于何處?必須得給你們加點“調料”,弄點不同的民族過來,增加點內部矛盾,這樣才更有利于東岸人居中協調,發揮影響力。
上國老爺們的這點苦心,相信馬虎應該也是能理解的吧。要知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對馬虎等上層人物的一種保護。不然的話,難道你想不明不白地墜湖“淹死”或夢中“睡死”嗎?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