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真是開門見山,單刀直入 杜士儀從前領教過宋憬這般性格,可此時此刻見宋憬面君之際依舊如此,他不禁嘆為觀止。再悄悄打量張嘉貞和源乾曜時,他便發現這兩人一個滿臉始料不及,一個則是老神在在,一下子分出了某種程度上的高下來。至于御座上的天子,他固然不能在這種時刻直接行注目禮,可他站著的位置就靠后,前頭有三位宰相級別的大佬扛著,少不得迅速瞥了一眼,待發現李隆基臉上委實有些不自在,他的心中便有了幾分猜測。
見天子并不回答,宋憬卻又沉聲說道:“姜皎之罪,中書門下雖已經細究定罪,陛下業已圣裁,然按律嚴懲也好,按情寬大也罷,既然由門下省過,杜士儀身為左拾遺,上封勸諫屬應當。中書令所言妄議國事四個字,有違當年置左右拾遺補闕的意 正如拾遺補闕之名,此等諫官,就是為陛下拾遺補闕。便猶如御史奏事,不因言治罪,是為恤言官;而拾遺補闕封還,不因諫加罪,是為重諫官倘若諫官身為天子近臣,尚且不能議國事,那朝堂百官天下諸官,還有誰能議國事?”
宋憬的年紀只比張嘉貞年長兩歲,卻還比源乾曜小一歲,可他是當年武后尚且嘉賞的大臣,早在睿宗之初便以不到五十的年紀官拜宰相,再加上他是出了名的廷諍第一,此刻張嘉貞固然給噎得心頭大怒,卻不敢立時三刻出來爭辯。
而他這猶疑,卻是讓宋憬氣勢一時更甚。他長揖之后再次踏上前一步,鄭重其事地說道:“臣從前便曾經因姜皎權寵太甚,諫勸過陛下,請稍加抑損,以免太過,陛下從諫如流,因而一時姜氏富貴安閑。而如今姜皎之案朝野沸沸揚揚,不在措置,而在中書門下領旨斷罪不辨公私,陷陛下于情理兩難 若有罪,以姜皎之微功,或死或流,官民皆能見陛下公心,王侯犯法,與庶民同罪;何必定罪笞辱,而使官民言談之間,常涉陛下與姜皎私誼?陛下一國之君,大唐天子,國器之重,姜皎既位居秘書監,既非閑人,何來私誼?此其一也。”
這還只是其一 杜士儀聽到宋憬三言兩語,已經把整件事情都歸在了中書門下,實則是真正主導此事的張嘉貞身上,而對方氣得面紅脖子粗,卻還只能暫時忍著,他心中頓時欽服更甚。他瞥了一眼依舊沉吟不語,眼神卻有些不同變化的源乾曜,自然更加專注地打算聽宋憬接下來說些什么。
“其二,姜皎及其弟乃至于有涉此事的官員或流或貶,此固然快刀斬亂麻。可妄言者不止官場,更有民間不明就里的尋常百姓。姜皎妄談休咎,雖殿堂行杖,可于民間來說卻又是多了一樁談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百姓常喜家長里短,若要撫民,但使其恢復原的生活即可。
臣聽說尚書省今日剛剛令河南府,將此前于東都一時蔚為流行的馬球賽暫時嚴禁?既是前時以陛下觀瞻決勝賽為名,令官民趨之若鶩,今陡然嚴禁,豈不是讓人生疑?如今不借著這機會,讓百姓有其他更津津樂道的事,反而剝奪百姓少有的樂趣,這豈不是因噎廢食?”
馬球賽被陡然勒令停辦的事,就這么被宋憬一下子揭了出來,杜士儀即便此刻才知情,已經完全佩服得五體投地。而這等小事,李隆基顯然并不知情,皺了皺眉后便不悅地問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姜四郎竇十郎崔十一郎三個把馬球賽辦得好好的,朕還聽說其中多有身手杰出之士,緣何突然就停了?”
陡然之間轉到了這么一個話題,就連源乾曜都有些意外。見張嘉貞竟有些狼狽,他便恭恭敬敬地說道:“回稟陛下,仿佛是尚書省覺得此等三教九流齊聚東都,很容易惹出事情來…”
“朕記得竇十郎對朕說過,所有參賽的人若非東都洛陽地人,便有各地官給過所公驗,驗明無誤方才給參賽堪合,臨場仍需再驗。”李隆基一下子就想到了三個主辦人之一的姜度如今已經成了犯官之子,面色陡然之間一沉,心緒不知怎的便為之大壞,竟是冷冷說道,“朕當日金口玉言答允了他們,若是這項賽事辦得好,日后決出最終兩隊之際,朕會親自臨場觀一場龍爭虎斗。尚書省日理萬機,竟有空管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張嘉貞知道崔泰之也不滿意侄兒崔儉玄不務正業,因而方才授意崔泰之讓河南府叫停這一項賽事,可誰曾想宋憬吃飽了撐著,竟是連這一條都奏到了御前。
此時此刻,要說杜士儀和宋憬沒有眉來眼去的關系,他是無論如何都不信事到如今,他知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能掣出了王守一私底下對他透露的最大的一項砝碼。
“陛下,尚書省那邊,正是臣知會的。臣也是未雨綢繆,因長安那邊近來有人奏稱,道是陛下不在長安期間,軍中小卒固然常有各式騷亂,且民間閑漢游俠兒亦常常在街頭鬧事,而如今東都這馬球賽人多眼雜,異日御前決勝之際,萬一混入一二宵小,恐有不測之禍…”
“防微杜漸為善意,可民間百姓之中,多有捕風捉影的人,無事都要說成有事,更何況如今旨在平息流言之際,何必多此一舉?”
宋憬這一正經的駁斥,聽在李隆基耳中自然覺得有道理,而前頭那些話刺耳的固然有,總體來說,卻還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于是,他擺了擺手示意張嘉貞不必再辯,目光就越過前頭三位宰臣,落在了杜士儀身上。
“宋卿忠心體國,尤其所諫一二盡皆有理,朕已經盡知。”李隆基仔細想了一想,決定還是收回此前的成命,免得背一個遷怒諫官的名頭,當即似笑非笑地說道,“杜士儀從前便依朕之言去拜見過你,聞聽對你也頗為敬服。眼下你就把他帶回去,好好訓丨誡一下這個愣頭青,讓他知道何為諫官不是耿著脖子和朕和宰相打擂臺,那就是拾遺補闕”
杜士儀都已經出為衡州司戶參軍了,還要了解什么是諫官于嘛?
源乾曜心中一面嘀咕,一面長舒一口氣,見宋憬長揖領命,而杜士儀也隨之行禮,他便笑道:“也是陛下從諫如流,容人雅量,方才能容杜十九郎這少年狂妄。”
這是什么意思?難道是諷刺自己沒有容人之量?
張嘉貞被氣得險些又是一口血吐出來,可眼見得天子微微一擺手,杜士儀竟是隨宋憬先行退下,他更覺得喉嚨口堵得慌。偏偏等到他好容易迅速打點好了進一步解釋自己苦心的言辭,御座上的李隆基卻淡淡地說道:“中書省事情多,張卿不能分身太久,先回去吧。”
說完這話,見張嘉貞呆若木雞,好一陣子方才有些不情愿地告退,李隆基瞥了一眼面露振奮之色的源乾曜,又漫不經心地說道:“門下省亦是不可一時無人,源卿也且回去理事。等宋憬好好訓丨誡了杜士儀那榆木腦袋,就讓他立時回門下省當他的左拾遺”
他可以不在乎宰相私心太重,只要他們在政略上能夠游刃有余,所以他包容了姚崇多年。可如今這對搭檔,實在有些不合適 當杜士儀隨著宋憬一路一聲不吭地出了洛陽宮,等過了天津三橋,隨從們牽馬過來,他見宋憬就連牽馬的小奚奴竟也猶如悶嘴葫蘆似的,一直都沒機會說話的他終于訥訥說道:“宋開府今日殿上風采,著實讓人心折。”
“哦,你想學么?”
宋憬這反問讓杜士儀一時招架不住,等發現宋憬徑直撥馬而行,他愣了一愣連忙追了上去。宋憬位于東都的私宅不比其在長安城那座御賜宅邸一般靠近大明宮,而是位于洛陽城南緊挨著南邊定鼎門的明教坊。當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杜士儀跟著宋憬來到其書齋時,他還在悄悄留意四處的陳設,就只聽得前頭人頭也不回問了他一句。
“你之前封還制書的時候,可想到我會出面?”
果然不愧是開元名相,真不好招架 “宋開府明鑒,只是轉過這念頭。其實只因為在那道流姜皎于嶺外的制書之前,姜四郎姜度曾經把他在馬球賽的一應產業和收益都轉給了崔十一郎,又捎話令我等無需替楚國公奔走,因而我心中有些躊躇。
倘若制書是死罪抑或流刑也就罷了,可我實在不曾想到竟是杖刑之后再行流配楚國公在當年竇懷貞之亂中畢竟是有功的,更何況若國之大臣皆可笞辱,日后別人呢?張相國身為宰相卻如此不體恤同僚,是而我一時義憤…”
聽到杜士儀說到這里就暫時停住了,宋憬方才倏然轉過身來,盯著杜士儀看了好一會兒,這才露出了一個難得的微笑:“聽得出來,你倒是說了實話。后頭你那條理由,正是我適才面圣的理由。至于前頭的…我就當沒聽見了。”
他說著便在主位上坐了下來,抬手示意杜士儀在下首坐了,他便淡淡地說道:“前時罷相之后,我也想了許多。陛下能納諫,然則如何諫,卻至關重要。從前我只知一味用強,如今方才覺得,倘若一味用強,忠直則忠直,若一旦陛下拂袖不聽,則前功盡棄。所以,才有今天那些話。”
直到此刻,杜士儀方才恍然大悟,心中竟是佩服更甚。罷相至今已經兩年有余,宋憬這位赫赫有名的梅花宰相,已經更加爐火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