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十九回 司徒巧使離間計 法師救美斬董卓(11

熊貓書庫    數據三國
🔊點這里聽書

  全本小說吧網址為:www.

  .net千萬別記錯哦!

  李肅到了司徒府,呂布也不與其廢話,開門見山道:“昔日公言董卓仁義,說服我殺丁建陽而投董卓。如今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惡貫滿盈,人神共憤。我欲說服公傳天子詔往郿塢,宣董卓入朝,伏兵誅之,力扶漢室,共作忠臣。不知尊意如何?”

  這李肅是個官迷,他說服呂布來投董卓,自以為功勞不小,可董卓不升其官,心中早有怨念。呂布是他同鄉,他想若助呂布成事,肯定比現在官大。便道:“我亦想除此賊久矣,恨無同心者。今將軍若能領兵行此事,乃天賜之機也,肅豈敢有二心!”言罷折箭為誓。

  王允早從南燁那里得知李肅為人,便道:“公若能成此事,何患不得顯官?”只一句話便將李肅說的更加心動。

  次日,李肅引十數騎前往郿塢,命人通報董卓天子有詔。董卓喚入李肅問道:“天子有何詔?”

  李肅答道:“天子病體新痊,欲召集文武百官于未央殿,商議禪位于太師,故有此詔。我特來傳詔報喜。”

  董卓知道百官之中多有不服之人,只有司徒王允與自己親近官位又高。便問道:“王允之意若何?”

  李肅道:“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禪臺,只等主公到來。”

  董卓聞言大喜,只要朝臣之中有王允坐鎮,想必其他人也不會多言,自己總算能一步登天,成為九五至尊,這讓董卓怎能不喜?

  董卓開懷大笑道:“我夜間夢有一龍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時不可失,我等這便前往。”

  李肅賠笑道:“肅提前恭賀陛下,還請陛下隨我上車同往。”

  董卓聞言更是笑不攏嘴,拍著李肅肩膀道:“我為帝,你當為執金吾。”

  李肅跪拜道:“臣謝陛下隆恩。”

  董卓已經歡喜的不知東南西北,急命董旻、牛輔鎮守郿塢,自己排駕回京。臨行前去辭別其母。

  董卓之母池陽君也是高壽之人,年九十余,問董卓道:“我兒何往?”

  董卓報喜道:“兒將往長安受天子禪讓,母親早晚為太后也!”

  池陽君道:“我今日肉顫心驚,恐非吉兆。此事我兒三思才是。”

  董卓勸其母道:“母親將為國母,這才有此驚兆。兒昨夜還夢一龍罩身,母親不必擔憂。”遂辭母而行。

  董卓離開郿塢上車而走,前遮后擁,聲勢浩大望長安而來。出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車,忽折一輪,董卓身軀肥胖,差點滾下車來,遂下車乘馬。又行不到十里,那戰馬咆哮嘶喊,掣斷轡頭。

  董卓問身旁李肅道:“車折輪,馬斷轡,此是何兆?”

  李肅的忽悠功力不弱于南燁,對董卓道:“太師應詔受漢禪,日后為天子,理應棄舊換新,將乘玉輦金鞍,凡車凡馬不能載也。”

  董卓聞言而喜道:“言之有理!”

  次日,一行人車駕又往前行,忽然狂風驟起,昏霧蔽天。董卓又問李肅道:“如此天象是何征召?”

  李肅接著忽悠道:“主公登龍位,必有紅光紫霧以壯天威。”

  董卓喜而不疑,待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呂布亦在其中,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董卓對呂布道:“我登九五之位,你當總督天下兵馬。”

  呂布聞言拜謝,心中卻暗罵董卓做夢。眾人接到董卓先往太師府沐浴齋戒,路上董卓便聽城中小兒作歌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聲悲切不知何意。

  董卓又問李肅道:“此童謠主何吉兇?”

  李肅笑道:“這是言劉氏將滅,董氏將興之意。”又將董卓騙過。

  次日清晨,董卓擺列儀仗入朝。忽見一道人,青袍白巾,手執長竿,上縛白布一丈,兩頭各書一“口”字。董卓問李肅道:“此道人何意?”

  李肅沒想到董卓天怒人怨將死之人還有這許多征兆,兩口分明是一個“呂”字,寫于布上正是暗指呂布,頭戴白巾乃是戴孝之意。此兆分明是指呂布要殺董卓。李肅又想起之前童謠、天象、車馬之事心中凜然。難道董卓并不該死,這才有天意助之?可他轉念一想,若董卓真有天意相助,那就該自悟征兆,此時董卓至死不悟,反來詢問自己這除賊之人,這不正是說明董卓天意該死無藥可救嘛!

  想到此處李肅也懶得解釋,直接道:“此乃心恙之人而已,并無征兆,此人游蕩于此久矣,太師不必掛懷。”言罷命士卒將道人趕走繼續前行。

  南燁若是在此聽到李肅解釋一路征兆定然要笑出聲來勸他去做神棍。車折輪,馬斷轡只是尋常巧合,天氣陰晴也不會因一人而變,至于那童謠早在長安街頭流傳日久非止一日,只是今日才被董卓恰巧聽到罷了。道人的算命招牌更是尋常,不過為了引人眼球而已,與“鐵口神算”、“李半仙”之類的招牌一樣,兩個“口”字分寫上下兩邊,指的是一口斷天,一口斷地之意。

  原本都是尋常之事,可是到了有心人眼中便都成了天意。難怪都說天意難測,怎么解釋都有理,當然難測了,就看解釋之人怎么說了。李肅將一路“天意”都往好處說,董卓自然也就不會往壞處想了。

  董卓驅車入朝,群臣各穿朝服,迎接于道。李肅手執寶劍扶車而行。到北掖門,軍兵盡被宮人擋在門外。董卓清楚皇宮大內不是常人可入,又有呂布、李肅等人跟隨并不擔心,只帶御車二十余人同入。

  眾宮人見董卓入門之后便將宮門關閉。董卓又行一段,遙見王允等大臣各執寶劍立于殿門,董卓驚問李肅道:“群臣持劍是何意?”

  李肅心知除董之事已然到了最后關頭,心中緊張萬分,也不與董卓廢話推車直入殿中。

  王允見董卓入甕,大呼一聲道:“反賊至此,法師何在?”

  南燁早率百余士卒埋伏于此,聞言領兵而出。董卓一見南燁頓時驚慌失措,拔出佩劍想要相抗。南燁心知董卓也會武藝,怎會冒險與他單挑?招呼身后士卒道:“除賊立功就在今日,隨我殺!”

  士卒聞言持戟挺槊刺之。沒想到董卓也有防備,朝服之內暗穿寶甲,諸般兵器皆不能傷,只令其傷了遮面左臂墜下車來。

  董卓87的武力也不是吃素的,就算兵進洛陽之后放松了許多,也不再上陣廝殺,可好歹底子還在。他揮舞寶劍斬殺了兩名近前的士卒大呼道:“我兒奉先何在?”

  董卓話音剛落便覺得背心一痛,渾身一緊。低頭一看,只見一截尖刀從前胸刺出,這一刀不但貫穿了他肥胖的身軀,還洞穿了前后兩層重甲。董卓一眼認出此刀正是曹操行刺不成之后獻給自己的那柄七寶刀。萬沒想到自己最終還是死在此刀之下。

  呂布此時也從車后而出,來到僵直而立的董卓面前厲聲道:“誰是你兒?此處只有討賊忠臣奉詔討賊!”說罷舞動畫戟直接砍斷董卓脖頸,鮮血飛濺而出,斗大的腦袋在地上亂滾。

  南燁一刀刺死董卓之后見呂布揮畫戟耍帥,急忙將七星寶刀收入體內又退了兩步,生怕被董卓的血液濺到。李肅則不嫌臟,跑上前去將董卓頭顱提在手中,耀武揚威,好像殺了董卓的是他一樣。

  追隨董卓車駕而來的并非皆是呂布麾下,朝中百官也并非都知道今日除賊之事。眾人見董卓身首異處血濺當場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南燁此時高呼道:“我等奉詔,只討賊臣董卓,其余人等一概不問!”王允也從懷中取出詔書展示與眾人。

  百官眾將此時也都認出頂盔摜甲一身殿前武士裝扮的正是交州牧光華法師,這才安下心來,皆高呼萬歲。后人有詩嘆董卓道:“霸業成時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誰知天意無私曲,郿塢方成已滅亡。”

  董卓在宮中一死,宮外與他同來的心腹人馬不是跪地請降便是四散奔逃。有人逃向郿塢,有人逃向潼關,也有人逃進太師府中。這些人一亂,滿城百姓也都知道了董卓已死,紛紛拍手相慶。

  宮中王允、呂布等人得知消息泄露暗道不妙,擔心董卓麾下忠心之人作亂。呂布大呼道:“助董卓為虐者,皆李儒也!誰可擒之?”

  李肅應聲道:“末將愿往。”王允便讓李肅去除李儒,又迎獻帝劉協入朝告知喜訊。

  劉協一聽董卓被南燁所除樂不可支,北邙山他最危難之時正是南燁兩次救駕,所以劉協對于南燁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坐在龍椅上對南燁道:“法師除賊救駕,有大功于社稷,不知法師想要何封賞?”

  王允、呂布一聽劉協所言,心中便皆不快。他二人都認為自己才是除掉董卓最大的功臣,見皇帝不首先封賞自己反而先封賞南燁自然不痛快。

  南燁也沒想到劉協會把除賊大功算到自己頭上。此次誅殺董卓他雖出力不少,可絕非主謀。而且南燁也不想留在朝中為官,因為他知道再過不久,李傕、郭汜便要反攻倒算了。

  看完記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