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個時候,徐謙還是搖頭,仿佛還覺得有些不滿意。
嘉靖和他相處的久,自然曉得他這表情是什么,不由道:“怎么,徐愛卿,朕看你似乎還有話要說。”
徐謙這張嘴,算是讓大家怕了,大家生怕他還說出什么來,一時之間,都不由有些緊張。
只是怕什么來什么,徐謙打蛇隨棍上,卻是道:“陛下,微臣以為,這些,還不夠!”
還不夠,這已經不是不讓人吃飯了,這是要人的命啊。
許多人的臉色,頓時蒼白如紙。
大家都是深知,徐謙這廝的狗嘴里,必定是吐不出象牙來,現在大家已經心亂如麻,正琢磨著應對之策,想著怎么規避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誰曉得徐謙是磚瓦匠出身,還沒等人家想到漏洞,還在不停的添磚加瓦。
嘉靖問道:“怎么,徐愛卿若是有話,但說無妨。
徐謙道:“陛下,臣在想,一旦戶部追繳官糧,各府各縣的官吏,未必肯乖乖去得罪豪強,畢竟清丈土地,只怕不容易。而且讓他們把吃進去的再吐出來,怕是也不容易。臣就怕到時候,有些貪官墨吏,為了糊弄戶部,索性對百姓加征糧稅,最后吃虧的,還是尋常的百姓,到時這地方上,平民百姓不免要怨聲載道,若是如此,善政也變成苛政了。這樣的事,也不是沒有,欺上瞞下的事例,早就屢見不鮮,若是不予以預防,只怕最后,反而好事辦成了壞事,不免會有人打著天子的旗號,橫行不法,最后這民怨,統統都要落在天子頭上。”
徐謙頓了一頓,道:“說穿了,這涉及到的就是吏治,只是吏部一直都在整肅,可是也不見有什么成效,以微臣愚見,既然吏部不行,那就讓廠衛來,請陛下下旨,命堤騎分赴各府各縣,不得暴露行跡,監督地方官吏施政,若果有變更名目,盤剝百姓的,可立即上報吏部,請吏部做主拿辦。”
對徐謙整人的手段,大家都已經麻木了,便是楊廷和,此刻也是勃然大怒,這家伙先是說吏部無能,吏部無能,他這吏部尚書,自然而然也就是無能了。只是以前地方上的事,吏部查辦不了,大不了就可以說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既然誰都查辦不了,自然而然,誰也說不出什么話來。
可是徐謙斥吏部無能,卻是有其道理的,人家把事辦好了,這就證明,世上無難事,浙江能辦好,推而廣之,天下也就能辦好,可是吏部辦不好,豈不是說整個吏部連一個浙江巡撫衙門都不如。
而另一方面,徐謙話音一轉,又說要讓廠衛監督各府各縣,不得讓地方主官加征官糧,這顯然是加強廠衛的特權,是可忍孰不可忍。只是還好,徐謙還懂規矩,還知道廠衛只是監視,監視出來的結果,卻是要上報吏部,讓吏部酌情拿辦。
楊廷和心里冇不免嘆了口氣,姓徐的解決了地方上的兩大弊政,底氣十足,現在就算他出來反對,最后免不了要被人斥之為包庇貪官污吏了,眼下,也只能不做聲。
世上,畢竟還有公義,公義二字,看上去虛無縹緲,可是當這公義堂而皇之的說出來,誰敢輕易抵擋,徐謙現在所言的,就是公義,便是楊廷和,也不敢當其鋒芒。
嘉靖微微一笑,回答倒也干脆,道:“這件事,朕準了,兩道旨意,一并頒發吧,不知諸卿,有什么意見?”
誰都沒吭聲,雖然觸及到了許多人的根本利益,可是這個時候,槍打出頭鳥,顯然誰也不想背一個縱容弊政的黑鍋。
嘉靖見無人說話,不由笑起來,道:“這樣很好嘛,顯然諸卿也是不能忍受地方上的弊政了,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咱們這朝廷的梁子還是正的,有這些,這世上還有理不清的弊政。今日廷議,就到這兒吧,坐了這么久,朕也乏了,翰林院要盡快擬出旨意,戶部呢,也要盡快敲定章程,是了,楊先生。”嘉靖的目光,落在了楊廷和身上,淡淡的道:“現如今戶部尚書一職空缺,依楊先生之見,讓誰來擔任較為合適,內閣要立即擬出個人選來,眼下戶部千頭萬緒的事太多,這戶部尚書缺不得。”
楊廷和道:“微臣遵旨。”
嘉靖似乎又想起什么:“右副都御夾、浙江巡撫徐謙,推行新政,上報君王,下安黎民,功勞甚大,內閣可有嘉獎嗎?”
這嘉獎可都是事先說好了的,浙江的官糧超出了定額,獎勵不可避免,而且人家解決了地方上的兩大弊政,不嘉獎說不過去。
只是現在,楊廷和卻是為難,嘉獎’如何個嘉獎法?現在嘉靖把燙手山芋丟給他,讓他進退兩難,若說功勞不大,隨便賞賜點絲綢和金玉打發,不免讓人覺得刻薄,可要是往重里賞,又很是不甘心。
沉吟再三,楊廷和道:“徐謙確實頗有功勞,臣以為,可敕之為左副都御使。”
浙江巡撫是差,而本來的右副都御史是官,楊廷和請晉井徐謙為左副都御史,就等于是不加官,卻是晉升官職,左副都御史乃是三品,地位,已經和大理寺卿相當了,天底下極少有左副都御史兼任巡撫的,明面上,也等于是把浙江的地位稍稍拔高了一些,顯出朝廷對浙江的重視。
這個獎賞說輕不算輕,因為假若徐謙解任巡撫,憑著他左副都御使的品級,直接躍升為尚書也不是沒有可能,可要說重,也重不到哪里去,畢竟實職還是巡撫,只是官俸增加了一些,前途更好了一些,只是前途的事,誰說得清。
可是不管怎么說,這個結果,是楊廷和無奈之下接受的結果,若是再高,他也難以承擔了。
嘉靖點點頭:“罷了,擬旨吧,就這么定了。”
估摸著現在到了進服仙藥的時間,嘉靖的心思,早就飛去了爪哇國,迅速敲定之后,立即離座。
一場廷議,終于結束。
而升任了左副都御史的徐謙,倒是頗為滿意,左副都御史地位不在戶部侍郎之下,至于什么鴻驢寺卿、大理寺卿,和自己也是品級相當,除了總督,他這左副都御史算是地方上最大的官了,最重要的是,朝廷的封賞下來,等于是給新政打了一針強心劑,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浙江的新政都有極大好處。
此時許多大臣已經灰溜溜的散去,而張子麟、梁藤幾人,卻將徐謙圍住,大家一起抱拳,恭喜徐謙。
徐謙微笑回禮,道:“諸位抬愛。”
張子麟捋須不無羨慕的道:“小小年紀,就已是左副都御史,將來必定大有可為,實在羨煞旁人。”
梁藤此時卻不無憂慮,道:“徐撫臺自然是平步青云,只是老夫卻是慘了,少不得要上書,寧愿外放出去做一任巡撫,也好避禍。”
他避禍的意思,是現在公開了身份,和張子麟比起來,他畢竟資歷淺薄,雖然是侍郎,抗風險能力卻是遠遠比不上張子麟這刑部尚書,畢竟張子麟在正德年間,就已是尚書,一般人想搬倒他卻不容易,而梁藤呢,靠著幾分僥幸,還有戶部的幾次動蕩,才一路升上來,現在已經表露了身份,肯定要受到打壓,用不了多久,內閣那邊擬出戶部冇尚書來,他將來在戶部,只怕日子就不好過了。
徐謙卻是微微一笑,道:“梁大人不必畏懼,其實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你等著瞧,到時候,還有好戲看呢,你們戶部,保準要鬧出天大的笑話出來。”
丟下這句話,徐謙也是乏了,拱手告辭。
張子麟似乎也琢磨出了什么,不由失笑,梁藤不解,不由道:“張大人何故發笑?”
張子麟也賣了個關子:“馬上就有可笑之人,為何不笑?”
梁藤只得苦笑,眾人說了幾句閑話,紛紛散去。
而楊廷和和楊一清,自然是這個時候回到了內閣。
很顯然,兩個人都是一肚子火氣,為了罷黜新政,他們可謂是機關算盡,只是這一次,實在不太聰明,非但沒有將新政罷黜,反而讓人家水漲船高,還折掉了一個李士翱,這樣下去,如何是好?
楊一清性子急躁,越想,越是覺得時間緊迫,不由看了楊廷和一眼,道:“楊公,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一次,咱們是栽了大跟頭,誰曾想到,這徐謙能湊足官糧,李士翱雖然可憐,卻也有可恨之處,他這戶部尚書,居然如此失察,難道就沒有想到浙江會弄出這么個玄虛出來?咚…你我再無動于衷,放縱下去,只怕這往后,朝野上下,就都是王學和新政的天下了,老夫總是覺得,這新政遲早誤國殃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