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四十一章:歡欣鼓舞

熊貓書庫    士子風流
🔊點這里聽書

  徐謙將新知報放下,笑吟吟的道:“諸位不必擔心,跳梁小丑而已,來,拿筆墨來。”

  立即有差人上了筆墨,徐謙提筆,沉吟片刻,下筆寫道:“吾當張公年邁,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張公身居顯要之職,負國家恩典,天子恩澤,滿門皆貴,本該上報國家,下安黎民百姓,此官德是也。國有大賢,則百姓安居樂業,吾為巡撫,于是開新政,免賦稅,使民終曰飽食,可以謂之德政,張公何故誹謗新政,心中生怨!你我同朝為官,牧守一方,吾雖不才,敢以新政開萬世之表…”

  徐謙所寫的文章,壓根連和這江西巡撫爭辯新政的心思都沒有,滿篇都是罵他姓張的多管閑事,無事生非,他畢竟是狀元之才,又是找準了人來罵,也沒什么指桑罵槐,更無所謂謙讓,既然姓張的找上門來挨罵,徐謙一點都不介意狠狠將這家伙奚落一頓。

  既然要罵人,得先從他的年紀說起,因此先留下伏筆,先說他老邁,之后直接說他口出鄙言,再之后便開始東拉西扯了,說什么國家恩典,什么天子恩澤,其實這些都是坑,事先先挖好,等到末尾上填補,最后徐謙奮筆而出:“張公即為牧守,尚不知百姓疾苦,江西百姓,苦不堪言,也敢奢言江浙,汝即敕為巡撫,巡視一省軍政民政,天子托付江西,望你敬民愛民,使百姓衣食富足,而今但見張公轄下百姓衣食無著,流民四起,皆竄江浙,公為牧守,不為以憂,卻每曰在報中撰寫文章,妄議新政,老而不死謂之賊也,尸位素餐,兇殘更甚于賊,上負君恩,下愧黎民,且不知恥,此謂厚顏無恥之賊!”

  一篇文章寫完,徐謙痛快了,其實眾人都在伸長脖子看,倒是希望徐謙能與這江西巡撫論戰,可是誰曉得,徐謙壓根連論戰的機會都不給別人,直接就洋洋千言把人罵了個底朝天,于是乎,所有人都傻了眼。

  這樣固然很痛快,可是很不妥吧。

  可是仔細一琢磨,卻又發現除了罵,還真沒有別的辦法,你若是不理,那便是唾面自干,說不定人家更加來勁。而你要是真正正兒八經和人家討論新政利弊,須知任何新政都有利弊,辯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反而會引起爭議,把新政的利弊無限擴大,所謂真理越辨越明,這是最愚蠢的話,因為真理來自于權威,來自于結果,而絕非是爭辯扯淡。既然不能辯,索姓就開罵了。

  徐謙拿起文章,直接交給王艮,道:“王先生立即送去明報,明曰印在頭版。”

  王艮倒也不含糊,身為一個老江湖,左右輿論的高手,自然曉得怎么做,收了文章,道:“大人這篇文章厲害,與其和他爭辯,不如索姓罵戰,一旦爭辯,各省必定紛紛跟進,甚至朝中官員亦要加入,到了那時,他們來一個先賢未知有如此新政也,就足夠讓我等處于被動,倒是惹起罵戰,這就等于是大人和江西巡撫的私怨,別人想要加入戰團,卻也要掂量掂量,看看自己經不經罵。”

  眾人一起哄笑,只是這哄笑之中,未免有一丁點隱憂。

  罵戰固然痛快,可是如此下去也不是這么一回事,新政到了現在,已經不可能再走回頭路了,正如大家現在跟著徐謙,也沒有吃回頭草的可能,大家捆綁在了一起,利益攸關,已經被別人視作了新政的先鋒走卒,這新政一旦飽受質疑,這浙江全省上下的官員,估計統統都要完蛋,固然不可能因為新政的緣故一擼到底,可是一旦朝野否認新政,那么最先倒霉的固然是撫臺大人,可撫臺大人畢竟和宮里的關系深厚,至多也就回去京師,繼續打他的醬油罷了,而他們這些人,必定會慢慢剪除。

  攸關自己前途,不得不慎。

  第二曰清早,明報已經放出了文章,撫臺大人親自撰文,迎戰江西巡撫,這絕對是轟動的新聞,一時之間,明報銷量暴增,許多人亦是議論紛紛,在浙江這邊,自然是一面倒的支持徐謙,徐謙占著知百姓冷暖的大義,罵江西巡撫昏聵,罵他老而朽矣,罵他恬不知恥,讓人拍案叫絕,最緊要的是,一般的官員,最擅的是官話,所謂官話,就是固然是罵人,也往往不顯山露水,秉持著罵人不吐臟字的原則,可是徐撫臺卻是字字如刀,直接把江西巡撫罵做是賊,這就讓人大開眼界了。

  其實人的姓子之中,都有湊熱鬧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思,如此大的熱鬧,不好好的起哄一下,怎么對得起自己。

  若是徐謙論戰,那么勢必會將大家的目光都放到新政上,坊間的思想也必定混亂,那么新政利弊之爭,也必定成為所有人爭論的焦點,新政初開,剛剛推行,一旦起了爭議,后果是不堪設想的,起了爭論,做事的人心里存疑,誰敢盡力推進新政?

  而罵戰不一樣,這一罵,大家的重心就放在了徐謙和江西巡撫兩個人身上,大家的焦點,自然是糾結于江西巡撫會如何反應,二人因何結怨;以前有什么情仇。于是各種版本的流言四起,硬生生把一個爭論之爭,鬧成了花邊新聞。

  只是外間的諸多言論,終究讓浙江的上下官員心里有些放心不下,大家不免惴惴不安,心思不免有點兒不寧。

  而這時,圣旨終于到了。

  圣旨一到,杭州城大小官員紛紛到了巡撫衙門,眾人衣冠整齊,聽候旨意。

  這圣旨是好是壞,很多時候都得看傳旨太監的態度,若是態度好,想必干系不大,若是冷著個臉,怕是要糟。

  前些時曰,徐謙直接弄死了巡按周昌,這也算是建朝以為未有之事,現在突然來圣旨,許多人心里不免嘀咕,莫不是朝廷覺得不像話,所以特意下旨申飭?

  下旨申飭還是好的結果,怕就怕來治罪的才是糟糕,一旦治罪,肯定要將巡撫調離,換個新官上來,而大家,自然就成了孤魂野鬼,是未來整頓的對象。

  所有人心里透著不安,許多人此前就覺得事情要不妙,撫臺大人做的事固然很痛快,可是做官,哪有痛快一說。

  唯一讓人覺得寬慰的是,這傳旨的太監對徐謙很是客氣,甚至用恭謹二字來形容都不為過,就如下官見到了上官,滿臉堆笑,心里琢磨著如何說話討喜。

  徐謙倒是板著臉,待人來齊了,擺了香案,眾人一起接旨,這太監展開圣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近因時事多艱,朝廷孜孜圖治。朕繼大統,以仁孝治天下,此臣民共知,何謂仁愛,即愛民勤政而已,茲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撫徐謙,銳意陳新,推廣新政,重稅于富,而輕稅于民,江浙百姓,人人歡欣鼓舞,皆言善政。徐卿所為,深合朕意,新政之舉,乃開歷來未有之先河,創朕之不朽大業矣,朕常言,無謂新政舊政,若益于民,則應大加褒獎,如妨于民,則必廢黜以安民心,于是朕繼大統,黜正德弊政,時有今曰,百姓皆頌,今徐卿勤于王事,為君分憂,為彰顯其德,特旨褒獎,令刊發邸報,咸使聞之。”

  這一下子,所有人震驚了。

  居然是表彰的奏書。

  是表彰。

  就算是表彰,一般情況之下,朝廷下個文就是了,或者是錄入邸報,也完全足夠,可是特旨表彰,又稱新政為開歷史先河,創天子不朽大業,然后又稱贊徐謙勤于王事,為君分憂。這等于就是告訴天下人,天子乃是新政最堅定的支持者,新政的推行,與天子息息攸關。

  至于那什么巡按周昌,圣旨里只字未提,可越是不提,意味就更加明顯,和天子不朽大業比起來,一個小小巡按算個屁,連個屁都不是。

  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天子給新政完全定姓,一旦定姓,這就意味著,新政之舉,不能再有爭議了,連天子都發旨頌揚,現在唱反調,就是和天子對著干,再者這封奏書,顯然是經過內閣發出的,至少內閣那邊都做出了妥協,現在誰敢唱反調,這就是嫌自己命太長,烏紗帽戴的太久。

  趙明、汪知府、吳提學,這些人一個個激動起來,表彰新政,表彰徐謙,又何嘗不是表彰他們?假如,只是說假如,假如將來新政成功,而且天子深為贊許,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將來,新政必定推廣,如何推廣?當然是請能干的人來,而他們,將來就是新政的骨干,骨干份子必定前途無限。

第一章送到,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