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百四十一章:赴湯蹈火

熊貓書庫    士子風流
🔊點這里聽書

  回到內閣暫歇。

  楊廷和愁眉不展,過不了多久,就要準備發喪了,而后,百官都要入朝,趁著這個間隙,楊廷和和一些大臣,要趁著這個時候,趕快小憩片刻,因為過不了多久,所有人都要忙得腳不沾地。

  只是現在,楊廷和卻沒有功夫歇息,他當然清楚,眼下時間緊迫,就算是想歇一歇,也實在沒有這樣的精力。

  沉吟片刻,他喝了一杯茶水,許多大臣都坐在他的下首,一動不動的看著他。

  其實益王入宮代政,卻是足以讓大家歡欣鼓舞,解決了這件事,讓許多人心里舒服了許多,心里的一塊大石落了地。

  許多人一陣輕松,甚至忍不住要彈冠相慶。

  益王對士大夫階層,一向友善,他在江西建昌府時,就曾對新政多有抨擊,他坦言新政此舉,實乃荒唐,再加上平時對讀書人的禮遇,自身又是王學大儒,大家幾乎可以想象,一旦益王代政之后,第一件事,怕就是開始著手對付新黨了。

  內閣首輔乃是楊公,宮中代政者又是益王,從前新黨得勢,來自于天子的支持,而到時候,天子年幼,做不了主,等于是天子的權利全部落入益王手里,后果如何,幾乎可以想見。

  只是大家見楊廷和依舊是愁眉不展,卻是犯了迷糊,有人不禁道:“楊公為何不發一言?現在大事已定,楊公又為何不悅。”

  楊廷和嘆口氣,道:“老夫所憂的。是徐謙為何不據理力爭,他在太皇太后那兒敢掀桌子。可是到了張太后面前,卻是不發一言。”

  張進用忍不住道:“許是他自知理虧。再者張太后又極力支持我等,心知大勢已去。”

  楊廷和似笑非笑:“是嗎?老夫不這樣看,這個人銳氣之盛,可謂前所未有,一個這樣的人,怎么可能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況且這件事,關系重大,關系到了他的前途。他會無動于衷?一個掀桌子的徐謙,老夫并不畏他,可是一個不說話的徐謙,老夫反而有點兒擔心了,老夫擔心,他會狗急跳墻,會鋌而走險啊。”

  “這個人,一旦打定主意做某件事,就非要辦成不可。若是有人阻止,他必定會不顧一切,諸公可聽到宮外的爆竹聲嗎?”

  眾臣精神一震,那一陣陣的爆竹聲。雖然犯忌諱,可是有人拼著犯忌諱,也要燃放爆竹慶祝。某種意義來說,就是全盤的否認了嘉靖皇帝。至少證明他們現在所做的事,都是對的。

  楊廷和道:“老夫擔心。張太后那邊,還有外頭的爆竹聲響,會刺激到這個徐謙,他畢竟不是個因循守舊之人,越是不說話,就越是要提防啊。”

  張進用冷笑:“莫非他要造反?”

  楊廷和苦笑:“反與不反,得看成不成,歷來都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那唐太宗弒兄而有天下,照舊還是據有天下,為天下景仰,為何,因為他做成了,因為他成九五之后,與民休息,文成武德,可見為政者,私德不重要,重在能不能成事。”

  大家沉默了。

  楊廷和見大家灰心,又不免振奮精神,道:“不管如何,他未必敢鋌而走險,走這一條路,稍有差池,就是死無葬身之地,諸公也不必憂心,況且,他手中無非就是皇家校尉和新軍還有勇士營而已,不過兩萬余人,而京師之中,三大營還是忠于朝廷的,十萬精兵在這里,又怕什么?我等做好自己的事,他未必有這樣的膽子,一旦他敢動手,消息傳出去,京畿和大同、通州、山東等地軍馬立即勤王,數月之內,便可聚集大軍二十萬,姓徐的,未必有這樣的膽量。”

  楊廷和說罷,站起來,負著手:“我等,還是專心等候益王吧,益王殿下只要入了宮,見過了太后,委托了政務,第一件事,必定是替換宮中的禁衛,到了那時,徐謙便沒有任何倚仗了。”

  “不過,此事關系重大,我等也不可不防,老夫這便修書一封,讓三千營和五軍營,做好應變的準備。”

  這一次入慈寧宮,徐謙并沒有光明正大,而是穿著侍衛的衣甲,在一隊校尉的掩護下直接要求見太皇太后王氏。

  王氏聽到徐謙又來覲見,傳報的太監又是小心翼翼,立即知道里頭有什么蹊蹺,于是便在較為偏僻的寶相樓里見他。

  “徐卿…”看到徐謙穿著校尉的衣甲,王氏皺眉,道:“你這是何意?你好歹乃是欽賜的郡王,是戶部尚書,為何如此行蹤詭秘?”

  徐謙直截了當的道:“微臣想見中山王殿下。”

  王氏皺的更深,她久處宮中,自然曉得事有反常既為妖的道理,不過對徐謙,她倒頗為信重,吩咐了一聲,便有人抱著朱載基來。

  朱載基不過半歲過,前幾個月又生過一場大病,差點夭折,所以身子很是孱弱。

  徐謙上前抱住他,道:“殿下,蕭薔之禍要來了。”

  王氏身軀一震,面如土色,道:“你這是什么意思?”

  徐謙戀戀不舍的抱住朱載基,道:“張太后已經同意,命益王入宮代政,這件事,娘娘可知道嗎?”

  王氏不由道:“哀家略有所聞,張氏那個人,滿腦子想著的就是如何鞏固自己,哀家早看她不順眼,只是她終究是太后,再者,朱載基做了皇帝,益王只是代政…”

  徐謙道:“宗室代政的,歷來有哪個有好下場?”

  這一句話倒是將王氏問倒了。

  “宗室本就是宗親,按理來說,大行皇帝能以宗人而克繼大統,那么益王的身份,又為什么不能?”

  每一個問題,都像是大錘一樣,重重的擊打在王氏的心上。

  “益王代政,他難道就一點都不擔心,因為權柄過重,將來天子長大之后,收拾了他嗎?”

  王氏眉頭皺的更深。

  “既然如此,益王又怎么會甘心代政,他有資格克繼大統,又有大臣擁戴,一年之內,便可站穩腳跟,三年之內,便可鏟除所有擁護中山王殿下的黨羽,五年之后,不需要宮變,只需命人在宮中下一點毒,中山王殿下便死無葬身之地,到時天下必定擁簇他為天子,將這代政,變為親政。”

  王氏打了個冷戰,道:“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可是,他真的敢?”

  徐謙看著王氏的眼睛,道:“有何不敢?英宗被俘,代宗登基,說好了將來英宗皇帝的嫡子將來要登基,可是后來,還不是照樣反悔?若不是他沒有了兒子,而英宗皇帝又趁機發起了政變,只怕代宗寧愿另擇宗室藩王入京,也絕不愿意將天下交給英宗的血脈手里,這里頭的關系,還請娘娘深思。”

  王氏警惕道:“那么你想做什么?”

  徐謙道:“大行皇帝待微臣不薄,如今直遺下中山王殿下一條血脈,微臣愿赴湯蹈火,為中山王殿下披荊斬棘。”

  王氏眼眸瞇起來:“你要宮變?”

  徐謙決然道:“是他們要宮變,想要江山易主,微臣要做的,就是鏟除奸黨。”

  “誰是奸黨?”

  徐謙道:“楊廷和、益王,俱都是奸黨。”

  這句話道出來,連王氏都嚇了一跳。

  徐謙道:“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發,微臣前來,并非是請娘娘懿旨,也不必娘娘出面。一旦事敗,微臣一人承擔。”

  王氏道:“你可知道,一旦除了他們,天下非要大亂不可?”

  這是實話,王氏還是頗有見地的,楊廷和如今已是某個集團的代表,而益王又是某個階層眾望所歸的人物,假若徐謙動了手,就算穩住了宮中,宮外怎么辦?十三省又會怎么辦?

  徐謙朗聲道:“事到如今,微臣想的是保住中山王殿下的性命,一旦益王代政,中山王殿下必死無疑。”

  王氏踟躕了,最后幽幽嘆口氣,道:“你是非要如此了?”

  徐謙將懷中的朱載基交還給身邊的太監,拜倒在地,道:“大行皇帝駕崩之前,唯一放心不下就是中山王殿下,微臣不過是完成他的遺愿而已。”他深吸一口氣,道:“微臣前來慈寧宮,只是想要告知娘娘,待會無論發生任何事,娘娘都要保重,不必驚慌,假若事成,自然好說,就算事敗,娘娘大可以立即降下懿旨,聲言微臣的罪狀,暫時先保住自己。微臣言盡于此,告辭。”

  王氏驚了一下,道:“且慢。”

  徐謙駐足,道:“娘娘還有什么吩咐?”

  王氏道:“你為中山王,哀家難道不可以為哀家的孫兒嗎?你敢赴湯蹈火,哀家莫非就不敢鋌而走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