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正版鏈接)
相信大家都有號的,推薦每天都會刷,鱸州魚碼字不容易,多多支持。
《》全文連載更新總帖 王羽當然不是真的光看熱鬧,實際上,接下來的戰略,他早就和賈詡商量得差不多了。
看似復雜的局面,其實可以簡單化來考慮,這幾次大規堊模的軍議,主要還是想通過軍議,檢驗一眾少年英杰的成色。
通過連場軍議,對帳下群英在軍略方面的實力,有了比較全面的判斷。
魏延主張展開速攻,不等周邊諸侯做出反應,就把呂布消滅掉。這樣,就可以避免其他諸侯的干涉了。
諸葛亮認為穩扎穩打才是王道,以壓倒性的勢力讓呂布認清楚現實,向王羽低頭。
兩人一個更看重眼前,劍走偏鋒;一個更看重大勢,步步為營。孰優孰劣不好說,反正相當有特色,個性分明。
魯肅也是個文中人,他的思路和諸葛亮差不多,算是不謀而合;支持魏延的潘璋則是自己沒什么主意,純粹瞎起哄;趙云、馬忠偶爾插一句,都能切中要害,卻沒有整體思路;徐庶看起來倒是有了些想法,只是一開會他就忙著勸架,有意見也沒空表達。
至于龐統這老實孩子的性格雖然已經在改善了,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看起來,這只雛鳳想要鯤魚化鵬,直上云霄,還需要點時間。
眾人說的都有道理,但和王羽所想卻有些差距。
首先是諸葛亮的主張。諸葛亮思路清晰,面面俱到,他的計劃中,幾乎不存在破綻,各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只要各環節都不出問題,就能收獲最終的勝利。
所以王羽才用中堊央計算機來比擬他,若只論思維的縝密性,別說魏延,就算賈詡和田豐也稍遜他一籌。
他的問題也同樣來源于此他的計劃越嚴密,容錯率就低。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別說敵人,就算自己人,也有可能搞出點計劃外的問題出來。而在諸葛亮的籌劃中,是沒有這些意外存在的。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少年諸葛亮身上有,在歷史上同樣存在。就拿最出名的街亭之戰來說,諸葛亮就沒準備后備許劃。
他分兵四出,以馬謖牽制魏軍主力,其余各部四下攻略想要完成整體目標,必須每支偏師都能達成目標才行,只要有一環失敗就會滿盤皆落索。
按照王羽的推演,別說馬謖注定守不住街亭,就算能頂住,諸葛亮的計劃也很難成功。以弱攻強,還擺開堂堂之陣?除非全軍上下集體爆發才有可能。
何況現在的諸葛亮年紀太小,頭腦是足夠強了但在人堊心世故方面的造詣還差了點。暫時頂多只能當今參謀用了。
再說魏延,他的策略不是沒有道理和實現的可能,但風險確實太大了一些,稍有不諧,就有可能成為中原大戰的導火索,將青州卷入全面的戰爭。
按照王羽的評估呂布雖然被曹操算計了,損失了一定的實力,但其戰斗力應該沒有大損,因為他最重要的兩支主力部堊隊并沒遭受多大損傷。
呂布仰仗的主力部堊隊,其實就是兩營兵馬——他自己率領的主力騎兵部堊隊和以高順率領的陷陣營為主力的步兵部堊隊。
在丁原時代,并州騎兵一度達到了五千之眾。后來呂布近乎完整的接收了丁原的實力,投靠西涼軍后,卻屢受壓堊制,騎兵部堊隊的規堊模開始縮水。
經歷了洛陽的變亂以及與西涼軍的兩年廖戰之后,這支騎兵的數量已經下降到了四千以下。不過,要是有誰因此而小覷了這支兵馬的戰力,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河東的多場戰役之中,西涼眾將都以優勢兵力與呂布對戰,但只要這支主力騎兵出現,不管帶兵的是誰帶了多少兵,帶的是什么兵種都只有避其鋒芒的份兒。
當初張濟就是不信邪,從魯陽北上,試圖和西涼主力分進合擊,攻打洛陽,結果五千精銳全滅在并州狼騎的鐵蹄之下。若非如此,曹操攻南陽也不會那么順利。
也正是因為并州狼騎取得的一次次勝利,才使得王羽對這支騎兵垂涎不已,挖空心思的想把呂布的實力給全盤接收了。
用賈詡的話來說,在呂布問題上,王羽表現很不理智,已經有點走火入魔了。
高順的陷陣營,同樣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并州軍打的幾場硬仗之中,都有這支部堊隊的身影在活躍著。
或者牽制敵軍主力,給騎兵部堊隊營造戰機;或者趁著敵軍的注意力放在主力騎兵身上,突施奇襲;獨當一面的機會也不少,表現同樣精彩絕倫。
就拿呂布攻東郡這一仗來說。
曹操的本意是要舍棄東郡的,不過為了吸引呂布的注意力,他給下達給留守的夏侯惇、程昱的命令是敵前撤退。也就是等呂布深入東郡,離洛陽足夠遠了之后,才能展開撤退行動,在那之前,是不能讓呂布看出來意圖的。
這當然不太容易,為此,曹操事先找了個由頭將荀彧調去了濮陽,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保堊障安堊全。
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夏侯惇在呂布主力抵達燕縣,距離濮陽還有一天路程的時候開始撤兵,做出放棄濮陽,退守鄄城的姿態,吸引呂布急行軍,失去與洛陽方面的聯系,為南陽的奇襲部堊隊贏得戰機。
他的目的達到了,結果卻未如事先的預計,因為高順的陷陣營出現了。
高順的陷陣營是與呂布的騎兵主力一同行動的,知道呂布的部署后,包括王羽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呂布可能是想穩扎穩打,同時保持對南陽曹軍的防范。誰也沒想到,真正展開奔襲的不是騎兵,而是步兵!就在夏侯惇離開濮陽一天左右路程正打算按照計劃…”以疑兵虛張旗號,退向鄄城,繼續吸引呂布的注意力,自己則率領東郡的主力部堊隊退往定陶時,高順出現了。
一日夜狂飆了上百里,在夏侯惇最松懈的一剎那出現在了后者面前!
突襲戰!夏侯惇差一點就全軍覆沒了。
也就是留守鄄城的程昱見機夠快,以疑兵打著青州軍的旗號趕往戰場,令得高順驚疑不定,不敢放手追擊,否則曹軍就要損失一員大將和一名重要的謀士了。
這是這場戰爭中,呂布軍唯一的亮點,可就是這一個亮點,使得天下群雄無人敢就此輕視呂布,視其為無物。就算是有勇無謀,但只要勇力強悍到一定程度也足以令得智謀黯然失色。
經歷了這一戰,陷陣營的詳細資料,終于無法保密了王羽也得見這支傳奇部堊隊的真容。
按照漢朝正規的編制,一營部堊隊就是兩千人,到了漢末,各種制度都已敗壞,軍制也無法獨善其身。陷陣營的實際兵力,也就是一千來人隨打隨補充多的時候一千一二,少的時候只有八百。
最讓王羽感到驚奇的還是這支兵馬的兵種構成,聞名后世的陷陣營,竟然是一支輕裝步兵!
陷陣營的戰斗力很強悍,而且經常承擔攻堅的任務,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這都應該是一支重裝步兵才對。
拿王羽自己的部堊隊來說,羽林軍就是輕裝步兵,以槍矛兵為主戰部堊隊,其他兵種輔助。陣列而戰,羽林軍發揮的威力更大,但若說到攻堅,還是以重裝步兵為主力的泰山軍更強。
陷陣營卻顛覆了這條常識,不過想想高順奔襲夏侯惇的那一仗,王羽也是釋然。
若是重裝步兵再怎么也不可能達到這種行軍速度。徐晃的作戰風格,也被譽為長驅直入,不過,徐晃擅長的不是遠距離奔襲,而是在戰陣上的直來直去,無所畏懼,難以阻擋。
重步兵是注定了不可能在機動力和其他兵種比肩的除非丟棄盔甲,輕裝上陣。
可問題是陷陣營不光是在追擊夏侯惇那一戰中展現了超強的機動力,在并州軍的歷次戰役中,高順經常率部與騎兵主力齊頭并進。
呂布軍就像是一柄三叉戟,呂布和高順是矛,張遼是盾,高順能與主力騎兵并行,獨擋一面,顯然,戰斗力不是唯一的理由,超強的機動力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得到的情報越多,越詳細,王羽就越不想以武力解決呂布軍的問題。
一來以呂布軍的強悍,急切之間未必能拿得下對方,就算打贏了,也很難留下那兩支機動力超強的主力,此外,更重要的是,王羽舍不得。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武力解決呂布軍,頂多能收降一個張遼,高順可是個寧死不屈的主兒!小說里的呂布倒是很容易屈服,可王羽遇見的這位呂奉先卻是個名副其實的絕世驍將,讓他屈膝投降?可能嗎?
書上說,呂布在曹操面前兩度求告,要曹操把捆他的繩索松一松,這就是他求饒的證據。可很少有人想過,曹操為什么不敢給呂布松綁?
如果在五步之內,呂布暴起傷人,搏命一擊,曹營中誰能擋其鋒芒?
武力解決呂布的最佳結果就是收服一個張遼,而按照王羽的設想,卻有可能照單全收,這一進一出的區別可不是一般的大!
眾人的理論和設謀各有特色,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閃光點,總體而言,王羽是滿意的。不過,諸葛亮、魯肅太穩,魏延太急,都沒能與他的思路相契合,多少讓他有些失望。
倒是趙云等武將本來就是將才,而非帥才,很少從全局考慮,倒是不足為奇。
不過沒關系,時間還很多,大可從長計議。
這般想著,王羽清了清嗓子,輕喝一聲:“都吵夠了沒有?”
說來也怪,諸葛亮和魏延就像是前世的冤家對頭似的,饒是徐庶如何勸說,也壓不下二人。而王羽一開口,就言出法隨般的,把一群少年全都給鎮住了。
“某等孟浪,請主公恕罪。”前一刻還張牙舞爪的魏延、潘璋老實了,訕訕轉過了身。魯肅等人自然也不敢托大,紛紛拱手為禮道罪。雖然諸葛亮還有些不平之氣,但少年同樣也低下了頭。
整個世界頓時安靜了下來,徐庶長長的吁了口氣。
“文長、文陛要戰…孔明、子敬要緩”川,子龍…”王羽倒也沒有罵人的意思,而是用最簡練的語言,將眾人的爭議做了個總結,然后他頓了頓,看向眾人,沉聲發問:“還有別的意見嗎?”
眾人都有些拿不準他的意思,一時也是面面相覷,只有賈詡面帶微笑,有會于心。
半晌無人應答,王羽眼露失望神色,嘆口氣又問:“真沒人了?”
少年們都有些不安,同時也很疑惑,主公這樣說,難不成是真有什么疏漏之處嗎?
眼見場面冷了,徐庶嘴唇微動,正要開口,不防堊身邊風聲微動,竟是有人搶在了他前面,定睛看時,搶答者不是龐統還有哪個?
帥位上,王羽眼中精光一閃,看著靦腆的少年拱手為禮,略帶局促的說著:“統有一策,但時機尚未到,須得旬月之后,方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