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荷浪牙波的時候,林有德自己都被大本營的變化給嚇到了。
首先,整個城市變得更加蒸汽朋克了。
作為世界上發電量和用電量最大的城市,荷浪牙波的電氣化程度無人能及,城市中已經建起了完善的有軌電車系統,早上電喇叭里傳出的進行曲響徹整座城市的同時,滿載工人的電車橫穿城市。
有軌電車線路上的十字路口全部設置了電動交通燈和阻攔桿,還會有叮咚叮咚的警告音。
由于城內的工廠基本都采取上個時空廣東企業普遍實行的三班制,每周除了設備定期檢修的時間外,基本二十四小時開工,所以整座城市一天到晚都人潮涌動,燈火通明,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荷浪牙波城內的照明全部使用電力,就算是最貧窮的家庭也會使用電燈,煤氣燈這種東西已經被完全逐出了這座電力之城。
除了電燈,城市的電話系統也建設完畢,大部分工廠、大型超市和公共管理機關都有電話,街上還設置了公用電話亭。
主要的大街上還設置了用電力動作的滾動牌和告示牌,和國外那些老套的招牌一比時髦值簡直刷到爆了。
而荷浪牙波最著名的景觀,是中午十二點的報時閃電。這個年代由于機械鐘表準確度有限,很多城市都會采用號炮報時的方式讓城市的居民“對時”,荷浪牙波這種電氣之城,自然不能用放炮這么不時髦的報時方式。于是終于十二點,都會有12道巨大的閃電縱貫城市的天空,震耳欲聾的雷聲傳得老遠,就連蘇比克灣上的要塞島都能隱約聽到。
五年時間,荷浪牙波成了世界一流的工業城,外國駐荷浪牙波的使節都認為中國再多幾個這樣的城市那歐洲列強就可以完全退出亞洲了。
而美國人更是對林有德的荷浪牙波贊嘆有加,他們認為“英國領跑了蒸汽時代,而中國人則在領跑電氣時代”。和林有德關系比較密切的芝加哥已經全面開始效仿荷浪牙波的模式,開始全城電氣化,紐約和南方的亞特蘭大也開始有這樣的傾向,由于他們只有一個尼古拉特斯拉,能力方面比蘇菲差一些,于是只能不斷的從林記這里聘請跟著蘇菲學出來的電氣工程師。
僅僅五年,林有德就靠著金手指和未來帶回來的知識,實現了人才逆輸出。
其實這也正常,這個年代科技進步的步伐還沒有完全掌握在高級知識份子手中,很多技術革新是由一線的工程師來完成,所以技術的擴散幾乎無法阻止——高級知識分子就那么幾個,當然好控制,工程師和基層技工數量那么多,哪個都掌握了相關的技能,要阻止所有人跳槽不現實。
林有德也不在意,他從國外挖了那么多人了,而且看起來還將挖更多的人過來,那么回流一部分也無所謂了。
荷浪牙波的技術革新仍然在繼續,為了方便的使用神算而集中在這里的科學家素質良莠不齊,但問題是神算是個“奇觀”,而且現在看來這個奇觀的加成是提供給林有德控制的土地上的所有科研工作者的,并不僅限于林記雇傭的科學家,于是神算附近的科學城這兩年還是出了不少成果。
大部分科學家為了提高自己在神算使用序列上的優先級,都把自己的成果秘密的賣給了林記,但也有不少科學家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公開了自己的成果,或者秘密的給自己的祖國準備了一份詳細的報告。
而林記自己的科學家除了奇觀加成,還有林有德的技能加成,效率更高,但都集中在電學相關的方面。
1903年年中,林記內部一個和蘇菲無關的技術小組在俄國人發明的碳極電弧焊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完成了實用化的手工電弧焊工藝的開發,隨后他們按照林有德的指示,開始進行氣體保護焊和鎢極電弧焊的研究,同時,這個取得了成果的小組也被正式擴充為“海軍電焊工藝研究所”。
之所以會有這個小組,是因為當年蘇菲本人覺得有了祝融要什么電焊所以根本就沒理會林有德“研究更加簡單更加適合工業生產的電焊工藝”的要求,所以林有德不得不另外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并且砸下了大筆的錢,現在這個決定開花結果了。
不過由于時代問題,強度確實還比不上鉚接,而且越大的工件強度差異就越大。在上個時空,電焊的強度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還沒有完全解決,舊日本海軍的艦政本部在30年代前后有一段時間非常鐘情于新技術,軍艦都采用電焊之類的新工藝,結果糟糕的電焊強度使得日本海軍在30年代中期遭遇重創。
1935年9月26日,正在演習的日本海軍艦隊遭遇強風雨,結果艦體采用焊接工藝的多艘新式驅逐艦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其中“初雪”“夕霧”兩艦直接被折斷,“菊月”等四艦艦橋直接被刮掉了(你沒看錯,就是整個裝甲堡被吹走了),航空母艦鳳翔號甲板被倒塌的桅桿壓爛,妙高號重巡洋艦外裝甲則發生了松動,還好建造的時候有鉚接作為焊接的補充,才沒有發生悲劇。
從那以后日本海軍的新造艦就都改回了鉚接…
當然日本本身工藝水平在那里擺著,在舊日本帝國時期,他們只是機械的學習西方的新技術,基本沒有什么創新,整個二戰日軍能拿出來說事的武備也就零戰和93酸素神雷了。所以出這種烏龍也有日本自身的原因在里面,同時代其他國家海軍也大量采用電焊技術,沒見別國出這事。
但是,這個事件也確實能看得出來,電焊工藝剛誕生了幾十年它確實不太靠譜。
可任何工藝都是在生產過程中逐步積累改進,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
何況實用化的電弧焊在焊接小工件方面效果確實還可以接受。
所以林記開始用電焊工藝生產小型船舶和火車頭使用的蒸汽機,生產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不少。
除了工業生產,林記在農業方面的技術改進也在取得了不少成效。
上個時代,袁隆平以一人之力保證了偌大中國的糧食供應,其功績固然不可磨滅。但自己了解過袁隆平進行稻種改良的研究過程后,在林有德心里,這位雜交水稻之父就走下了神壇,變成了偉大的凡人——凡人再偉大也不是神。
袁隆平的偉大,在于他能在那種政治動蕩的環境中,堅持進行育種實驗,而他的研究本身并沒有什么太過高精尖的東西。
物種優化其實人類幾千年來一直在做,游牧民族通過人工選擇培育良馬就是比較典型的人工優化行為。
也就是說,袁隆平的研究只要知道大概的原理,就算在1900年這個時空,也是可以復制的。
所以林有德就復制了。
1898年,林有德就下令建立林記農業研究所,開始進行雜交水稻的培育。林有德投入的人力物力可是袁隆平當年能得到的人力物力的上百倍,加上進入二十世紀后林有德提供的越來越多的外掛加成,第一批植株比較穩定的稻種已經培育出來。
而林記在兩廣福建又實行先進的輪作制,休耕養魚種稻谷輪換來,三省農業產量眼看著就翻了上去,糧食自給不說,還能低價逆輸出其他各省,各省舊地主收上來的糧食換不出錢,地租收益銳減,沒辦法只能另謀出路,于是中國的資本主義化又被加快了。
這時候的兩廣福建三省那不是富得流油,而是滿地都是油水。
然后三省執政和議會都是林有德的者,他們按照林有德的策略,賬目稍微動了下手腳,將送交聯邦中央的稅收調整到4成,兩個季度三省上繳的稅款比整個長江以南其他省份交的加起來都多,一下子緩解了聯邦中央的財政困難。
財政上緩過氣來之后,聯邦中央政府開始加強對各省的管制,陳其美效仿林記的特科,建立了聯邦中央統計局,派遣特工滲透各省開始徹查各省的財務狀況——當然他們對南方三省的賬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隨后,邊防軍的建設也漸漸展開——沒有林有德交這一大筆錢,孫雯一時半會還真無暇顧及這點。
而這要建設邊防軍,那得有槍啊,于是林有德又拿了一大筆政府訂單。
各省對林有德玩的這套其實也心知肚明,于是都開始加強自己的力量,江浙地區喊出了把上海建設成第二個荷浪牙波的口號,開始建電廠玩電氣化;東北袁世凱沒吭聲,但還是拿出錢來建起了東北招商投資公司和朝鮮招商投資公司兩個企業,開始進行基建。
而山西和四川等地則在忙著修鐵路,這些地方沒有鐵路,有產品也賣不出去。
總之,聯邦建立的第一年,中國全境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建設浪潮。
看到這種狀況,有人不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