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的援軍提前六天到達,自南門入城后,便聞北城正在激戰,急至城頭觀戰,看到新任錦州參將施大勇的悲壯后,不勝感動,當即下令副將張吉甫、滿庫、王之敬率一萬兵為前鋒,本人親率副將張洪謨、楊華征、薛大湖、參將姜新等人領兩萬兵居中陣,另令遼東總兵吳襄率錦州守軍為后陣,盡起大軍出城與建奴決戰。
援軍到來,又有施部血戰壯舉,明軍士氣大盛,人人敢戰。四萬大軍出城直撲金軍鑲紅旗,連敗金軍備御胡里殘部并一個蒙古牛錄。
錦州城中突然殺出明軍大軍來,阿濟格猝不及防,敵眾我寡,單憑鑲紅旗一旗之力根本無法抵擋明軍。只得一邊急令額爾克、穆克譚、屯布祿領兩千騎兵拒敵,一邊派人向小凌河邊的三哥正藍旗求救。
正在帳中飲酒的莽古爾泰聞訊大驚,忙令部將勞薩、圖魯什率一千紅甲擺牙喇前去救援阿濟格,另派人速報于皇太極,請汗王速調各旗參戰。
收到急報后的皇太極也慌了,細作探明,明軍援兵最早也要在八月中旬到來,不想卻提前幾日來了。一來就出城決戰,完全打亂了皇太極的戰前布署。
驚慌中,怕鑲紅旗和正藍旗因為兵少抵擋不住明軍,從而導致大凌河防線全線動搖,便急令鑲白旗主十五弟多鐸率本旗二千擺牙喇馳援錦州,其余諸旗各調不等兵馬隨后跟進。
錦州城下,鑲紅旗因兵力較少,面對數萬明軍只能被動防御,明軍卻是越戰越勇,前鋒一萬兵火器齊發,直將鑲紅旗攆至雞鳴驛,又逼退至小凌河邊。
眼看明軍就要渡過小凌河,若是再敗,明軍就要接近大凌河,困在籠中的祖大壽必趁機出城,里應外合之下,明軍或許就真解了圍。大金此次傾國之兵而來便算做了無用功。
念及于此,莽古爾泰不顧自己手下只有一千紅甲擺牙喇,幾個牛錄兵,強令勞薩、圖魯什渡河直沖明軍前鋒,自己也身披鎧甲,手持大刀向明軍沖去。
正藍旗金兵被旗主悍勇鼓舞,均奮勇殺敵,明軍不料金軍突然殺出一支生力軍,前鋒多是步兵,抵擋不住,開始向后潰退。
張春見前軍松動,急令副將張洪謨、楊華征率僅有的三千騎兵沖擊金軍鑲紅旗,試圖逼迫正藍旗退兵。
已穩住陣腳的阿濟格得了正藍旗增援,咬牙不退,領著戈什哈舉著鑲紅大旗立在小凌河邊,傳下令來“敢退河一步者,斬!”并親手斬殺一名逃跑的牛錄額真,在此嚴令下,鑲紅旗只能死戰到底,一時間,張洪謨,楊華無法突破,戰事陷入僵持。
不久,金軍鑲白旗多驛部趕到,其余各旗援軍也相繼趕到。皇太極更是將汗王大帳移至小凌河對岸,督諸軍奮勇殺敵,并以漢軍旗炮器隔河轟射明軍,使得明軍傷亡慘重。
戰至末時,明軍已力疲,本就遠道而來,又未用過飯,將士饑餓,只一腔士氣勉強撐著。
見無法突進大凌河,熟知軍事的兵備監軍道張春知道事已不可為,最佳破敵時機已然失去,此刻再戰,只能是拿大軍命運做賭博,毅然傳令撤軍:后軍變前軍,前軍變后軍,依次而退,以火器遲滯金軍追擊。
接到撤軍令后,明軍各部立即開始后撤。
這場仗打得本就莫名其妙,明金雙方皆未做好真正決戰的準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一場大戰,根本不在謀劃之內。故見明軍后撤,皇太極也不下令追擊,勒令各旗守住本陣便可。
豈料,鑲白旗主多驛也不知是年輕氣盛,見明軍后撤,立功心切,還是沒有收到命令,竟率本旗的紅甲擺牙喇渡河一路追著明軍打了過去。
渡小凌河,過長山,越雞鳴驛,多驛一路追至錦州城下。明軍也不與他糾纏,且戰且退。眼看明軍就要退入城中,多驛情急之下躍馬大呼,親率戈什哈向前沖去,不想一個不慎從馬上墜下,其馬也跑入明軍陣中。明軍見狀,立即殺出兩支兵來,要擒住落馬的建奴貝子。
所幸多驛運氣不錯,從馬上墜下后,竟然沒受什么傷。瞥見明軍掉頭沖他殺來,也有些害怕,急忙搶了部下一匹馬,這才逃回本陣,算是虛驚一場。
明軍見狀,也不追擊,全軍盡數撤入城中。
此戰,明軍陣亡游擊一名,千總四名,步騎兩千六百兵戰死,新任錦州參將施大勇重傷,生死未知。
金軍方面卻同樣也是傷亡慘重,正藍旗固山額真勞薩戰死,鑲紅旗備御胡里戰死,牛錄額真多諾依、諾敏戰死,傷亡人數也達到兩千人。
此戰,明金雙方基本打成平手,乃自萬歷年至今叫人揚眉吐氣一戰。戰后,錦州震動,寧遠震動,山海關震動,京師震動!
崇禎帝于乾清宮親書“統兵有方”四字賜于張春,又書“馬革裹尸”四字于重傷昏迷施大勇。
此戰,也使得皇太極不得不下令,錦州城中明軍不動,八旗各部也不可輕動。再有妄戰者,一律處死!
戰后,召來各旗貝勒軍議,要阿濟格將錦州城下發生的戰事詳細與各旗主說來,待聽說明軍有重甲騎兵且有悍勇統兵官后,皇太極久久不語。爾后,起身與諸貝勒說道:“明人懦弱已久,今卻有敢戰之將士,所謂匹夫一怒,尚血濺三尺,今明軍已非往日明軍,爾等萬不可輕視了明人,否則,必要吃大虧。”
又傳令總領漢軍事務大臣,西屋里額駙佟養性,要他務必在半月內再運二十門紅夷大炮至大凌河。
錦州城內,張春沒有自豪,此戰雖與金軍打成平手,但戰略卻沒有達到,大凌河城祖大壽部仍被金軍死死圍困,城內軍糧已近斷絕,若再不突破金軍封鎖,祖大壽和全城軍民便要玉石俱焚了。
為了能夠一戰解圍,張春與隨后趕到的孫承宗、遼東巡撫丘禾嘉足足議了三天,方才拿出一個三方都認可的救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