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99章 文昌會議(中)

熊貓書庫    大宋私生子
🔊點這里聽書

  一住供精彩。

  楊逸再次問道:“大家可想好了,咱們現在不用管身份高低,皆可暢所欲言,認為不值一萬股的,但說無妨,咱們不搞一言堂,只有集思廣益,今后西印度洋貿易商社才能壯大啊!”

  沈清文說道:“說句心里話,如果讓小人單獨掏五十貫買這項加工技藝的話,小人肯定不會買,但這項技術在國公爺手里,它的價值確實值五十萬貫。”

  沈清文的意思大家都明白,這涉及一個懷璧其罪的問題,這項技術在楊逸手里,就象當初楊家的葡萄酒釀造技藝,可以為楊家帶來滾滾財源,就算別人眼紅,也奈何不了楊家;

  但若是這種可以用搶錢來形容的技術落在沈清文等人手上,很可能無法做到技術保密,甚至可能導致家破人亡。

  所以說,這技術到底值多少錢,還要看它落在誰的手上。如果讓楊家單獨來經營,這項技術必將和葡萄酒釀造技術一樣,為楊家帶來不計其數的財富。

  這一點楊逸豈會不知道,他淡然說道:“多不敢說,本官若是將這項技術留在手上的話,每年為家里贏得百萬貫的利潤絕對不難,現在大家既然認同五十萬貫,那本官就以五十萬貫賣給西印度洋貿易商社,算作一萬股,各位有什么意見嗎?”

  “沒有,沒有,就算作一萬股。”

  “對對對,國公爺大公無私,我等還有何好說的。就算作一萬股了。”

  韓碧兒的秀眉這下子才輕輕展開來,不禁又有些好笑。這項技術楊逸雖然言之鑿鑿,但畢竟還沒到手呢;

  但楊逸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卻拿這沒影的技術換來了五十萬貫,這下韓碧兒滿腔幽怨終于消失了。

  棉布的疑慮解決之后,楊逸接著說道:“確定絲綢、棉布、瓷器、茶葉這個樣商品為咱們西印度貿易商社主要對外銷售的產品之后,咱們來說說如何節約成本,增加利潤的問題。”

  眾人拱手道:“國公爺請講。”

  “這四樣商品既然是咱們主要貿易商品,咱們就必須控制充足的貨源,我的意思是,采用商社加家戶的模式。在南方推廣桑蠶養殖,在北方推廣棉花種植;

  具體地說就是由咱們商社給農戶提供種子,以及種養技術,甚至是部分資金,與農戶提前簽訂保價收購契約,所產出的棉花和蠶繭,由咱們商社統一收購,統一加工;

  咱們商社要在棉花、蠶繭的主產區建立大型的烤繭、繅絲、扎棉、織造廠,這樣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加工成本。而且有利于各項工藝的研發更新,便咱們商社始終占據著資源和加工技術上的優勢;

  茶和瓷器方面,咱們也要盡可能多地掌握優質的茶園,蘇大學士在杭州為官時。就非常喜歡靈隱寺的清茶,大家都是江南人,相信都知道這種清茶。用沸水沖泡即可飲用,無須煎煮。味道清新,回味悠長;

  我敢肯定。這種清茶遲早會取代團茶,成為主流,咱們要成立專門的機構,積極摸索清茶的加工工藝,爭取在這一領域占據主導優勢;

  瓷器方面,景德年間,江西景德鎮的瓷器就開始名揚大宋,但和官窯、定窯、汝窯、哥窯、鈞窯這五大窯比起來,景德瓷器無論是規模還是工藝都遠遠不及;

  而這正是咱們的機會,咱們要集合經驗豐富的工匠,研制景德瓷,林掌柜家原來是經營越窯的,對景德瓷應該比我了解,它的發展潛力不可限量啊!

  還有一點,景德鎮所具備的優勢是其它窯口難以比擬的,那就是水路交通便利,方便咱們大量輸出海外。”

  楊逸說完這番話之后,端茶細品,在坐的二十六人小聲討論著,這番話包含的信息量太大,每一句話眾人都有必要仔細琢磨才行。

  瓷器和茶葉這兩項還好說,大家都是來自江南,對景德瓷也比較熟悉,楊逸對景德瓷投資的建議他們完全可以接受;

  茶葉一項,江南作為茶葉的主產地,清茶出現也不是一年兩年了,而且現在接受這種沖泡即飲的清茶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沒有成為主流,但后勁足,有關茶葉這一項的問題他們也能理解。

  而關于絲綢和棉花這一項,他們的疑問可就多了,江寧富商湯兆祥先發問道:“國公爺說要在南方推廣種桑養蠶,指的是何處?”

  不怪他這么問,江南現在幾乎家家種桑養蠶,兩浙路每年的絲綢產量是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還得著費這么大勁去推廣嗎?

  楊逸答道:“主要是在廣南和安南。”

  “大人,種桑養蠶頗費人工,而廣南和安南人口不多,只怕在廣南和安南扶植桑蠶得不償失啊。”

  楊逸從桌邊拿出一個桑葉采摘器來,對眾人說道:“這是本官新發明的桑葉采摘器,采葉速度至少比用雙手采摘提高四五倍。”

  楊逸不斷推出各種法寶,讓林如海等人頗有些應接不暇之勢,拿著那個桑葉采摘器輪流端詳著,頗有些不信之意。

  “你們放心吧,連同剛才的一萬股,這次我楊家打算投十二萬股,計六百萬貫,本官投這么多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難道本官還能拿自己的錢去打水漂不成?”

  聽到楊逸要一次投入六百萬貫,林如海等人瞬間石化了。

  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的家產達到六百萬貫,哪怕把妻兒老小賣了,也沒有這個數,而楊逸輕描淡寫的說出這個數字,連眼睛都不眨一下,仿佛他說的是六貫一樣。

  想想楊家這幾年的的發展,能拿出六百萬貫不奇怪,光是葡萄酒這一樣,每年就為楊家帶來超過兩百萬貫的收入;

  楊家現在的商棧已經遍布全國,韓碧兒處處見縫插針,可沒少發戰爭財,拋開這些不說,二十多條海船長年往來到海上,這才是楊逸最主要的財富來源。

  在驚嘆楊家富可敵國的同時,他們也確信了一點,楊逸說要讓大宋的商品擺滿印度、波斯、拜占庭等地的商鋪的話,絕非信口開河,如楊逸所說,就算楊家再有錢,還能拿六百萬貫不當事不成?

  同時,看到楊逸在西印度洋貿易商社一次投下如此巨資,大家對商社更是充滿了信心,有些人已經開始算計著自己最大限度能拿出多少錢來投股了。

今天還沒有一張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