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01章 我不是來求和的

熊貓書庫    大宋私生子
🔊點這里聽書

  耶律仁退軍了,第二天蕭達林又再度兵臨城下,這次他帶來的不再是三千人馬,而是整整四萬大軍。

  蕭達林是遼國南院樞密使,經常性坐鎮遼國南京幽州府,幽州府是大宋的叫法,實際上遼國稱之為析津府,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市。

  正常情況下,南院樞密使有權調動整個南京道的兵力作戰,這種權力構架使得遼軍在作戰時更具主動性,兵力協調,戰守決策也更為迅速有序。

  反觀大宋,則絕然相反,大宋在邊境上有大量軍州,象安肅軍、廣信軍、順安軍、保定軍等等,理論上這些軍州隸屬河北東西兩路,但事實上這兩路的經略使并無權調動這些邊軍。

  一但發生戰爭,邊軍奏報朝廷,經朝廷決議,派大臣出任招討使,并根據戰爭的規模,劃定招討使戰時可以節制多少軍隊;戰后軍權立即收回。

  這套作戰流程非常繁瑣、緩慢,在朝廷派出大臣節制三軍之前,各軍因為互不統屬,往往只能各自為戰。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歷經前唐和五代軍鎮之亂,大宋怕啊!

  前唐實行的是軍鎮節度使制度,一個邊境的都督府往往節制幾萬、甚至十幾萬的邊軍,而且節度使擁有財政、募兵權,這種軍權構架使得邊將權力極大,可以隨機應變,臨機決斷,造就了唐朝前期輝煌的擴張,也造成了后期軍鎮割據的亂局。大宋吸取了前唐的教訓,所以在軍權劃分上極為謹慎。

  現在楊逸面臨的就是各軍互不統屬,各自為戰的局面,彌勒教叛亂的急報現在估計才剛剛送達東京,楊逸也無權調動其它邊軍,前天廣信軍來援的兩千人,安順軍昨天馳援一千人,目前安肅城中守軍不足五千人,加上剛剛經歷彌勒教之亂,各級行政構架全部癱瘓,物資缺乏,人心不穩。

  楊逸全憑著剛剛積攢起來的那點威望,統轄著安肅城中軍民,若不是他在,面對城下鋪天蓋地的遼軍,安肅可能不戰自潰。

  蕭達林大軍一到,二話沒說,將安肅四面團團圍住,直接開始了攻城戰,城下黑壓壓的遼軍洶涌而來,氣勢磅礴,喊殺聲直透云霄,反觀城上宋軍,留下一部分預備隊后,每面城墻不到千人,這些還不是要命的,關鍵是半個安肅城剛剛被焚,守城器械嚴重缺乏,楊逸是人,不是神,除了盡量發動城中青壯,并親自上城督戰鼓舞士氣外,一時也沒有太好的還擊手段。

  這一天遼軍仗著人多,輪流攻城,幾乎沒有間斷,兩軍雖然傷亡不算很慘重,但宋軍差點沒被累死。

  發覺蕭達林有些虛張聲勢之后,楊逸心中便有了計較,當夜派出使者往遼營送信,希望蕭達林能暫息干戈,雙方坐下來談判解決問題。

  蕭達林一口拒絕和談,第二天一早繼續攻城。

  中午時分,遼軍實施圍點打援的計策,成功擊潰保定軍來援的二千人馬,并俘獲千人,蕭達林也一改前態,同意了停戰,雙方先坐下來談判。

  但蕭達林同時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讓楊逸一個人前往遼營。

  楊逸原是使團副使,李光同一死,這談判的事情還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的了,但這兩軍交戰之間,讓他一個人前往遼營,誰知道蕭達林用的是不是調虎離山之計呢,要知道現在安肅城全靠楊逸一個人統轄,一但楊逸被扣押或被殺,安肅很可能不攻自破。

  趙錦、張壽、李一忠等人紛紛勸阻,卻無法改變楊逸的決心,馬漢卿最后說道:“大人,讓屬下隨您一同前往吧!”

  “不,就我一人足矣!漢卿,你留下,萬一情況有變,你無論如何保護好清娘!”

  “可是…”

  “沒有可是,這是命令!”

  安肅北門再次打開,前天還有九十八騎,今天,只剩下楊逸孤零零的一騎!

  在這危難時刻,城上軍民默默地看著,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不知不覺間,楊逸已經成了他們的精神支柱,看著楊逸一人出城,獨對數萬遼軍,不知是誰先喊出一聲:楊學士保重!

  一時之間,滿城呼應,人們目光追隨著他的身影,一聲聲地喊著楊學士保重!

  楊逸在城下突然回馬,將手上那面宋字大旗高高舉起,對著城頭大吼道:“我在,城在!我不在,城也要在!”

  楊逸喊完,毅然決然縱馬而去!在安肅軍民朦朧的淚眼中,一騎黃塵卷向遼營,馬蹄聲聲如戰鼓,激蕩著所有將士的心。

  遼軍營門大開,從營門到帥帳,兩排刀手駐馬凝立,寒光閃閃的鋼刀高高揚起,中間只留一條狹窄的通道,那逼人的煞氣能讓膽小的人望而卻步。

  楊逸灑然一笑,在營門稍稍停步!至此,蕭達林的心思楊逸已全部了然,這廝根本就是以打促和,一來就擺出強硬的攻勢,不過是想在談判桌上多訛些實際好處而已。

  “大宋威武!沖!”

  楊逸突然狂吼一聲,一手持旗,一手持劍,沿著狹窄的通道向帥帳猛沖,戰馬嘯嘯,大旗飄揚,一人的氣勢,竟讓遼軍數百刀手猝然色變,有些忍不住向后退縮著。

  楊逸沖到帥帳前,宋字大旗脫手飛出,咄的一聲,穩穩插在帳門正中,西風獵獵地翻卷的旗面,恍惚之間,給所有遼軍感覺就象是宋軍把帥帳占領了!

  而那個持劍在手,躍馬揚蹄的身影,真是大宋的狀元郎嗎?狀元郎不應該都是弱質書生嗎?

  楊逸就在蕭達林的帥帳前橫刀立馬,不言不動,他不是來覲見,是來談判,蕭達林不出迎,他絕不下馬!

  數百刀手不時發出鏗鏘之聲,時而齊聲怒吼,楊逸恍若未聞,只是一動不動;

  雙方僵持了足足一盞茶功夫,蕭達林才從帳中大笑而出:“楊學士果然有些膽氣!本官有失遠迎,楊學士請!”

  “請問,來者可是南院樞密使蕭達林蕭大人?”

  “正是本官,楊學士既然來求和,那就請吧!”

  楊逸這才懶洋洋地下馬,那個橫刀立馬的形象不見了,瞬間變成一個弱不禁風的書生,因此下馬的速度那叫一個慢。

  “蕭大人,可否讓人扶本使一下!”

  蕭達林立在下面等著,聽了這話差點氣絕,一雙濃眉跳個不停!

  帳邊遼兵紛紛怒目而視,楊逸這分明是對蕭達林久不出迎的一種回敬,你讓我等,我也讓你等,你砍我一刀,我回你一劍,絕不吃半點虧。

  就在蕭達林頭發根根豎起之時,楊逸才施施然下得馬來,順手將韁繩往旁邊一個遼將手里一塞,對蕭達林一揖道:“蕭大人,請!”

  禮畢,起身,邁步,竟走在了蕭達林前面,赤裸裸的來了個喧賓奪主。

  “楊逸,你莫要太過分!”蕭達林終于忍不住,冷冷地說道。

  “人以禮待我,我以禮待人,人施我以刀斧,我還之以雷霆,蕭大人,您以禮相待本官了嗎?”

  契丹建國兩百年,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野蠻的游牧民族,對邦交禮儀的注重程度,并不亞于大宋,今天的事真論起來,確實是蕭達林失禮在先,被楊逸這么一反駁,蕭達林臉上有些掛不住。

  但遼國現在困難啊!災荒頻發,叛亂不休,吏治敗壞,民生困苦,涿州事件給了遼國一個非常好的借口,蕭達林悍然興兵攻宋,目的就是想逼使宋廷多交些歲幣。現在大軍已到安肅城下,蕭達林豈肯就此罷休。

  “楊逸,遼宋本是兄弟之邦,我大遼以禮接待,你卻悍然殺害涿州留守蕭德光,整個涿州更是被你付之一炬,如今你還大言不慚來與我談禮儀,你先問問涿州枉死的萬千大遼百姓答不答應!”

  蕭達林剛剛在主位上落坐,立即高聲發難,他今年五十多歲,久居上位,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氣勢。

  “蕭大人,涿州留守是不是我軍襲殺,你心里再清楚不過,蕭德光被害之時,我使團未有一人踏出驛館一步,當夜我大宋邊軍更沒有一人踏足貴國土地;而我安肅城當夜同樣發生叛亂,我有證據表明,是貴國軍民策劃了安肅的叛亂,致使我城中百姓死傷無數,蕭大人,我大宋還沒向遼國討要公道呢,你反而領軍犯境,這又是何道理?”

  蕭達林突然大怒,一掌擊在身邊的矮幾上,對楊逸大喝道:“楊逸,任你說得天花亂墜,也改變不了你殺害涿州留守的事實,而且,你別忘了,你是來求和的,求和就該有求和的態度!”

  “錯!蕭大人,本官不是來求和,是來向遼國討要公道的!”楊逸揚眉作答,鏗鏘有聲。

  帳中十幾個遼將頓時對楊逸虎視眈眈,特別是曾被楊逸生擒的耶律仁,聽了楊逸的話霍然拔刀吼道:“蕭大人,此人根本不是來求和,分明是來向我大遼示威的,蕭大人,下令吧,先斬下此賊的首級,再發兵攻城,末將請為攻城先鋒,今日若不拿下安肅,末將提頭來見。”

  蕭達林橫目掃向楊逸,寒聲問道:“楊逸,你是來求和的嗎?嗯?”

  “蕭大人難不成年紀大了,耳朵背?”

  “來啊!給我拿下,帳前斬首祭旗!”

  ********************************************

  PS:支持支持!多點支持,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親們,收藏吧,投票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