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五十九章 師團與甲種師之爭

熊貓書庫    最后一個北洋軍閥
🔊點這里聽書

  民國九年十月,王茂如回到了長春,在國防軍指揮中心總參謀部聽取了副總參謀長雍星寶關于國防軍精簡的建議。經過總參謀部等多部門聯合考察認為國防軍的兩萬三千人師團制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太過臃腫導致指揮不便,尤其是現在國防軍主力部隊的武器彈藥配備遠超歷史上的北洋軍,因此不需要以人數多少來定勝負。

  國防軍的軍制最初組建是襲成北洋陸軍,而北洋陸軍則是學習日本陸軍,日本陸軍則是學習德國陸軍,均為二三制(即營以上二二制,營以下三三制)。可是這種編制在王茂如那里都變為為了三三制,因此國防軍一個陸軍師團遠超正常的北洋陸軍師。

  北洋陸軍師一個班組十五個人,配備十五支漢陽造或者德國委員會1888式步槍,國防軍一個步兵班十三個人,配備一支輕機槍一支(或兩支)沖鋒槍十一支E1式快槍,由于E1式步槍是射擊速度最快的步槍如今的E1式步槍的設計速度已經遠超他的母本李恩菲爾德步槍,這一點連英國人也不得不承認。對比一下火力,國防軍一個班的火力可以抵得過北洋軍一個排,如果是防御戰,只要彈藥充足可以抵得過一個連。強大的火力雖然讓國防軍的陸軍師團強大無比,然而后勤卻更加沉重起來,軍隊瘦身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

  國防軍如今龐大臃腫的軍事構成已經影響到了指揮,軍官們迫切需要更加精干的部隊。經過總參謀半年以來的研究。雍星寶認為三三制陸軍應繼續沿用,但是人員應該精簡,尤其是班組戰斗人員。十三個人的滿員步兵班必須削減。未來的步兵滿滿員為十人,和平時期一個班只需要八人即可。另外強大的實力也帶來了龐大的軍事開銷,給政府帶來了極其沉重的財政壓力,為了應對變革和改編財政支出比例,王茂如責令雍星寶對國防軍進行精簡,使得陸軍師團更加靈活強大。

  經過參謀部的推算認為,和平時期滿員十人。即十個人作為一個標準步兵班,發生緊急戰爭時期可以擴充到十二人,其中兩人屬于新兵。現如今十三個人的步兵班。要減少三人。王茂如很是好奇,如此一來一支軍隊有多少人,能減少多少?不算不知道,雍星寶一番計算。和平時期一支陸軍師團一萬八千人。而當戰爭時期一個陸軍師團會擴充為一萬八千人至兩萬二千人。并教導團(補充團)理應從各支軍隊軍隊中獨立出,劃歸給各軍部直接管轄。

  王茂如仔細考慮了參謀部的建議之后,終于下定決心對國防軍進行瘦身行動。他批準了參謀部的計劃,但要求精簡下來的士兵并非真正退役,而是進入二線預備役部隊,也就是武警或者警察部門,當戰爭時期可以迅速擴充非正規軍。如今全國警察和武警都掌控在國防軍手中,更加重要的是。由于在黑龍江省試實行了全民兵役制度,僅黑龍江一省。戰爭時期就可以動員六十萬士兵。作為國防軍參謀次長的雍星寶看到了全民兵役制度的好處,申請在吉林和遼寧同樣進行全民兵役制度,王茂如聽取財政處趙佳誠的建議后認為財政不足以支持,否決了該計劃。

  而在國防軍指揮層內部,卻忽然因為一條建議而引爆了國防軍內部權力之爭。總軍務部副部長兼軍校處處長盧方忽然在軍事會議上提出,更改現如今國防軍的師團制名稱,效仿西方建立甲種師,舍去學習日本陸軍的師團稱謂。他的建議得到了個軍團長的支持,但是卻遭到了國防軍總參謀部的反對。

  這條建議在國防軍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因為這不是一個師團與甲種師之間稱謂的問題,還關乎到指揮權的歸屬問題,師團制可以受到國防軍指揮中心與軍團的雙重指揮,但是更改為西方國家的甲種師乙種師,則受到軍團管轄,總部沒有權利直接指揮了,因此盧方的這條建議受到總參謀部的強烈反對。

  師團和甲種師的區別,則是權力劃分的一場較量,師團制自然對于總參謀部而言管轄權力更大,而甲種師制度對于軍級管轄權更大,一場無聲無息的權力斗爭在國防軍內部展開了。歷來,關于權力之爭都是非常殘酷的,而提出意見的總軍務部副部長盧方在這場權力之爭中贏得了軍團的人心,卻失去了國防軍司令部的人心,被認為是指揮中心的叛徒。

  而王茂如內心之中也忽然對盧方失望起來,此時提出甲種師制度無意于將原本團結的國防軍鑿出一條裂紋來,師團制整改為甲種師將來勢必會出現,但卻不是現在,不是國家尚未統一之前。盧方這個原本極有可能將來接受軍務部的未將將星,隨后一直被司令部的軍官們一致刻意壓制著,直到他從軍隊退役軍銜也沒有改變。最終,原本支持盧方的軍團長們,也很快感受到了指揮中心的意圖,拋棄了盧方。盧方之所以失敗有三點,第一點就是甲種師改制的提出不合時宜,第二點則是他太急于求上位,出賣了指揮部的權力,第三點是他在提出改革之前并沒有與王茂如溝通得到王茂如的支持便冒然提出,還拉攏了大批軍官。憑借著這三點,總參謀部甚至都可以彈劾與他,但最終在王茂如的干涉下,盧方僅僅被架空軍銜不變而已。

  隨后陸軍部軍學司與國防軍軍校處合并,前海軍軍學司司長吳忠英,陸軍軍學司司長謝寶璋的安置問題倒成了個問題。經國防軍指揮中心商議之后,建議吳忠英擔任國防軍海岸警衛隊海軍陸戰隊司令一職,建議謝寶璋擔任國防軍軍官安置處處長一職。其實這么安置對兩人都是一個很好的交代,海軍陸戰隊權力大,并且王茂如對于海軍極為重視,未來海軍陸戰隊必定會有所表現。軍官安置處位高權重,關乎到整個國防軍軍官的安置問題,而王茂如的軍隊最讓人羨慕的就是軍官士兵的安置,遠超任何軍閥,這也是讓士兵歸心效忠的原因。

  王茂如當即表示同意指揮部的建議,吳忠英和謝寶璋也立即欣然接受職務安排。同時,其他陸軍部軍官見到二人被合并至國防軍后官銜不降反升,心中暗暗驚喜,也早作打算起來。只是盧方在這一場風波之中再一次被人孤立了,軍制改革,實在是讓人很揪心的一件事。

  王茂如充分考慮了屬下們的意見之后認為在國家沒有實現真正統一之前,師團制稱謂應該暫時不宜更改。到底是師團制好還是甲種師更好其實爭奪的并不是個稱呼而是指揮權的問題,考慮到甲種師對軍官放權更大,利弊權衡之下,這次師團制改革并未成形。

  精簡軍隊并不意味著立即就要裁軍,只是士兵退伍的人數開始大于入伍人數了,更多的士兵留在努爾干省,東吉省,蒙古省,新疆省,泰西省,安西省,并且總軍務部積極安排這些退伍士兵的成家問題,并因此產生大量的漢族與少數民族雜交的后代,這些后代被稱之為戰士的后裔。這些戰士們的后裔因為是混血,一個個生的男的英俊女的漂亮,倒是在后期出現了很多影視歌明星。

  精簡部隊不可能一蹴而就即刻達成,百分之二十的士兵離開部隊也足以擾亂軍心了,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發生,王茂如特別簽署新成立四個師團,即第三十二師團,第三十三師團,第三十四師團,第三十五師團,這四個師團一方面安置士兵,一方面另有他用。

  所有的軍隊都在裁軍,但是只有一個地方讓王茂如很猶豫,那邊是西域,泰西、安西和新疆三省。西域和遠東還不一樣,遠東早就有超過幾十萬的漢人在此居住,而西域三省只有新疆漢族移民少,大多數還都是從清末開始發生旱災逃荒到新疆的漢人以及當初左宗棠征西的士兵后裔,而泰西和安西根本就沒有漢族人。

  為了維持穩定,王茂如向唐紹儀部署命令,將移民工作逐漸轉移到泰西與安西。不過這項工作并不順利,相比靠近王茂如老巢東北五省,西域三省顯然危險性更大。百姓們不是傻瓜,對于危險的預判,百姓們有著天然的警覺,他們不愿意前往西域。

  隨后王茂如為了讓未來西域人口穩定,避免出現種族問題而引發的叛亂,尤其是白色人種較多的西域(中亞)地區,歷來這里的人民都比較彪悍獨立,有著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在二十年之后全世界出現了各個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那時候世界開始才出現更多的國家。王茂如基于二十年后的安定,便盤算計劃讓中亞人種進行改良和漢化。事實上想要讓西部安穩,王茂如第一個想到的是種族滅絕,只有全都是漢族地西部,才是最安全的。不過他仔細考慮屠殺太過有損于國家形象,如果這種事情一旦被揭發,必然會讓北洋政府處于國際上極為不利的地位。于是他想到了更加長期卻更加有效的方式,移民沖邊和異族內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