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八三章 困龍(中)

熊貓書庫    一品江山
🔊點這里聽書

第二八三章困龍中  戒備森嚴的禮賓館中,大理衛士層層把守外圍,內院則交給了大宋的侍衛侍衛們得到命令,今天早晨,有重要的客人造訪,不許放任何外人進內院。

  內院中,使團的所有官員齊聚一堂,聽這位客人講述大理國的情形。

  這個身材不高,皮膚粗糲,但雙目精光閃閃的中年人,名叫張俞,自我介紹是一名常年在大理經商的蜀人。他對大理的情況,不是一般的了解,先為使團眾人,介紹了大理國內,如今劍拔弩張的局勢。然后又介紹起大理國內豐饒的物產:

  “大理盛產良馬、每年可以為朝廷提供上萬匹戰馬;大理出產的甲胄不僅輕便而且堅固,是天下最優第二八三章困龍(中)良的盔甲;大理的刀劍,因為當地的鐵質好,所以吹毛透風,無論是堅固還是鋒利,都遠超大宋所產。”

  “這么說起來,大理的軍隊豈不戰無不勝?”見他把大理夸成花,有人不愛聽了,天朝上國的優越感,還是根深蒂固的。

  “武器再好,士兵都吃齋念佛,這仗還怎么打?”張俞笑道:“而且我說得這些,都不是大理最值錢的物件。”

  “那什么最值錢?”官員們問道。

  “錢。”張俞沉聲道:“大理遍地是錢。”

  “這…”年輕的官員們尚且覺著有趣,但王珪的臉色,就不那么好看了。他就算再平易近人。也沒興趣聽過商人在這兒賣嘴皮子:“你倒是抓一把來看看?”

  “我還真帶來了。”張俞笑笑。打開隨身帶的一口木箱,拿出一塊塊用紅綢包著的物體擺在桌上道:“諸位打開看看。”

  年輕的官員們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上前把那些紅綢揭開,只見里面是一塊塊黃綠色、黃褐色、綠褐色的石頭。

  “這不些爛石頭么?”有人笑道:“能當錢使第二八三章困龍(中)么?”

  “不能,但加工之后就能了。”卻也有識貨的,只見曾布拿起兩塊石頭,互相摩擦亦一下道:“這是銅礦石,而且是品相很高的銅礦石。”

  “這位大人識貨!”張俞贊道:“不錯,大理境內,幾乎遍地都有銅礦的存在。而且都是在淺層,易于挖掘。”頓一下,他石破天驚道:“與大理國的銅礦相比,我大宋四大錢監合起來的所有銅儲量。不過九牛一毛。”

  登時,屋里的氣氛不一樣了…

  中國是個嚴重缺乏貴金屬的國家,尤其在探采手段不夠發達的古代,缺銀少銅一直是歷代君臣最頭疼的問題。在商業空前發達,經濟空前繁榮的宋朝,這就不只是頭疼,而是要命的問題了…唐天寶年間,每年鑄錢只有三十二萬貫,宋初年的鑄錢量就達到了一百萬貫以上,之后連年增長。到了慶歷年間,這個數字就接近五百萬貫,這還不算鐵錢和交子。

  再往后,鑄錢數開始萎縮,不是錢夠用了,而是銅不夠了…

  翻開宋朝的歷史,便會發現,大宋朝與嚴重的錢荒相伴始終。而在這個時代,錢荒就是銅荒。為了緩解錢荒,官府無所不用其極。太祖顯德二年,便頒布了《銅禁令》,規定民間不得擁有銅器,除了寺廟的某些法器外,其余銅器全部收繳銷毀。熔煉造幣。

  另外,為了減少所需銅錢的規模。朝廷還禁止銅錢流入川陜,禁止銅錢外流。可以說是想盡了辦法,卻仍然缺錢。也不知每年鑄那么多錢,都上哪去了?宋朝人搞不明白,陳恪搞得明白,卻不告訴他們。

  但他們能真切的感受到,國家缺錢帶來的危機。對于生長在城市的人來說,他們所見的是市面上因缺少現錢而無法交易,當鋪竟因沒有現金,導致大白天停止營業。農村長大的官員,更能體會缺錢的危害,因為市面上找不到現錢,農民的產品賣不出去,無法完納賦稅,只得棄逃亡。

  王珪曾經擔任過戶部侍郎,對此的體會更加深切。毫不夸張的說,因為朝廷缺錢,而導致百貨不通,人情窘迫,國庫空虛,每年所鑄之錢,像潑出的水一樣,立馬不見了蹤影。整個國家就像是極度缺水的人一樣,都快要渴死了!

  如果大理國真有那么多銅,如果都能輸送到大宋去,那么國庫必將充盈,民間也不會缺錢,真正的太平盛世,就要到來了吧!

  口水,沒有節操的從好些官員的嘴角淌下。

  粗重的呼吸聲中,使團的官員們,徹底明白這張俞,或者陳恪的意思了——大理內亂,大理有大宋的救命靈丹,該怎么辦還用說么?當然是趁亂取之了!

  “有密旨。”陳恪從袖中掏出一份黃絹,眾官員連忙肅容聽旨,展開道:“著爾等詳看大理銅礦儲量,是否方便運出,是否可以為我所用。及…若欲取之,計將安出,欽此。”

  一片驚詫聲中,眾人終于明白——官家派遣如此大規模的使團前來大理,并非只為了個儂智高,而是有更重要的目標!

  “仲方,你瞞得我們好苦哇,”王珪苦笑道:“離京前,官家曾言道,到了大理,你有密旨宣布,這才跟我們說。”

  “王公見諒,事關重大,不得不慎重。”陳恪歉意的笑笑道:“來前,官家囑咐,此事必須慎之又慎,一不可輕舉妄動,二不可泄露風聲,下官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焉能不分輕重?”王珪呵呵一笑道:“跟你開玩笑的。”說著正色道:“說吧,你打算怎么辦?”

  “其實朝廷的諸多問題,無非就是個缺錢。雖然大量增加銅錢供給只是治標、并非治本。但國如一人,之病重矣,需先溫補調養,待身子強健了再治病。”陳恪正色道:“張老板花了幾十萬貫,用了十二年時間,探出了幾十處銅礦,足夠我大宋挖掘百年。這正是我大宋急需的一劑溫補方子。我輩讀書人,總恨報效無門,現在建千秋之功的機會來了,又豈能錯過?”

  “不錯,若大理國真能為大宋解燃眉之急,此乃天與之,不取必受其咎啊!”王韶馬上激動道。這廝有些英雄病,平生最想開疆拓土,建功立業。就沒有比這樁事,更合他胃口的了。

  呂惠卿、曾布、宋端平幾個,也都是只恨世上無事的性格,自然積極響應。

  倒是幾個老成的官員,面現難色道:“這事關國策,豈是我們小臣可妄言?”說完都望向王珪,卻見他在捻須沉思…王珪在想,官家和相公這次煞有介事的安排,顯然是有企圖的。若自己毫無作為回去了,怕是后半生的仕途就要黯淡了。不過官家和相公們都知道,自己為官向來穩字當頭,為何要派我來冒這個險?哦,這是叫我收著韁繩,別讓陳恪他們過了火。

  想明白來龍去脈后,他望著眾人道:“既然是圣意,我等自然遵從,但在這異國他鄉,想要辦成此事,實在難比登天。”

  “把大理變成大宋不就結了?”王韶沉聲道:“這個國家一盤散沙,朝廷只要下定決心,精心籌劃,就不愁拿不下來。”

  “休想,”王珪瞪他一眼道:“萬一偷雞不成,可不是蝕把米的問題,是又為朝廷樹一強敵!”光遼國和西夏,就夠大宋的了,若再加上個大理,直接就得崩盤。

  “硬取確實不好,也沒必要。”呂惠卿道:“我們要的,是這里的銅礦,又不是這片土地。況且大理到處是蠻族,真要反目成仇,還怎么采礦?”

  “不錯,大理能稱臣便足矣。”曾布道:“不過道路險阻,這是個大問題。”

  他們這一路上是怎么來的,眾人自然深有體會,想那銅錠多重啊,要是一車車往外運的話,一來風險太高,二來成本太高…不管大理誰當家,都不可能免費給你挖礦,朝廷是要支付合理報酬的。若是運輸成本居高不下,朝廷賠錢鑄錢的話,此事也不可能長久了。

  “這個問題我能解答,沒必要走陸路。”張俞道:“大理國水系縱橫,是許多大江大河的源頭,譬如南盤江可通珠江走海運,金沙江可入長江,走河運,都可以大大縮短時間,減少成本,使朝廷從大理辦銅,運回內陸仍然有利可圖。”頓一下道:“當然,這里的河道都是原始的,需要下本錢整修。”

  “說起整修來,其實最簡單的一條道,就是靈渠。”陳恪接話道:“一千五百多前的秦始皇,早就為我們修好了一條貫通南北的水道,咱們連最后一點困難都克服不了?”

  陳恪知道,在八百年后的清朝,云南的銅產量,占了全國的九成五以上,所以這件事肯定可以干!

  (看精品小說請上俠客,地址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